1971 年,我于黄坦中学初中毕业,18 岁,因父亲是文成县黄坦农场职工,我也就跟随父亲到黄坦农场劳动,成为农场的一名职工。当时因年少,安排到放牛组。放牛组有周碎隆、李铁锋和我3 人。
李铁锋同志于1970 年7 月前后下放到文成县农场黄坦分场“劳动改造,接受群众再教育”。
他那时全家老少7 口全部落实到黄坦农场,有他和爱人丁炜、岳母及4个孩子。
当年,他一家人的生活安排在农场最早建成的库房里,该房的墙是用卵石砌成的,3 间平房,左一间为农场存放肥料,中央一间改作厨房,右边一间是卧房。他们睡的都是木板床,没有棉垫,用的是稻草编成的床垫。李铁锋同志风趣地说:稻草垫比棉垫还软,又保健。
当时李铁锋同志被分配到牧牛组放牛,爱人丁炜在农村养猪。岳母做家务,3 个孩子都在黄坦中学读书。其中一个儿子是我在校时的同班同学,曾跟我们共房间。
他岳母在家做家务,除了做饭、洗衣、买菜外,还是一位裁缝的好手,并经常帮场里职工做衣、补衣。她为人和善、朴素。
李铁锋同志当时月工资从190 元降到60 元。平时不喝酒,不抽烟,就喜欢吃点凤凰蛋(就是孵小鸡的半成蛋),生活很朴素。
农场原有6 头水牛,第二年又生了两头小水牛,共8 头。当时土地种植率很高,农场周边根本没有可以放牛的草地,因此得赶牛上山放牧,离农场最近的雷官岩水库、洪坑、黄呈阳都有5 公里以上路程,出去就是一天,中午都是带饭包上山。
李铁锋同志上山必带的东西有5 件:一是毛主席语录和报纸;二是走路用的拐杖;三是大草帽;四是水壶;五是中餐用的饭包。
我们放牛要去的地方山高路远、道路崎岖,有时牛还会逃跑。李铁锋同志因年高体弱,腿脚不方便,我就让他在后面慢慢跟上,我去赶牛。有的山岭台阶很高,我就扶他一下,保证他的安全。到了可放牧的草地,我就让他到一边休息。此时他就会认真地学习毛主席语录和看报纸。
到中午吃饭的时候,若附近能遇到农户,我们就把饭拿农家热一下吃,有时候就拿出自带的冷开水兑冷饭吃。有一次放牛到王宅公社周岙大队我的老家,中午就在我大哥家吃。那时农村粮食比较困难,蕃薯丝是主粮,我大哥就烧蕃薯丝饭给我们吃,李铁锋同志边吃边说:很甜很好吃。
他很讲究卫生,每天放牛回来,把牛关好后就把牛棚门前打扫一次,扫得干干净净的。他在家也就学习,不过问家中事,人很和善,遇到职工都是热情打招呼,话语不多,没有任何官架子。
1972 年7、8 月间,他摘掉了“叛徒走资派”帽子,被解放出来继续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中,他没有忘记同他一起劳动过的同志和生活过的地方。1973年10 月间他专程来到黄坦农场看望我们,并同农场的全体干部职工在牛棚前照相合影留念。当时,因牧友周碎隆同志已调往西坑苗圃工作,李铁锋就特地赶到西坑苗圃看望他。
李铁锋同志出来工作后,心中还惦念着黄坦农场的发展和职工的生活,通过有关部门协力帮助,拨款支持为黄坦农场盖了一座办公大楼。
(口述者蒋世平系文成县黄坦农场退休职工)
王松超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