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对祖国文化有所了解与研究,方能用心去保护文化,去热爱祖国,
而两位老人为浙南的文物保护工作走到一起,肝胆相照,人格如金。
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初期,“文革”的滚滚洪流还是势不可挡,使人毛
骨悚然的动乱倾泻全国,当时先父无日不处于恐惧之境……然而,一天傍晚,
李铁锋书记独自走进了蝉街一处明清老宅大院。他绕过我们兄妹睡在通道上
的地铺,上了一层木梯子,弯腰进了头顶房梁的阁楼斗室,看望在“文革”
中致残病卧的父亲方介堪先生。当天下午也正值李书记从文成县解除放牛劳
动审查返回温州之日,暂住在小南门柴桥巷地委招待所。两位老人一见如故,
虽级别职位悬殊,但心灵溶通清澈如镜。数时畅叙先父如梦警醒,近乎荒芜
的心田得到丰盈滋养,深觉之丝丝暖意,而神定魄宁……
置身文化无需提醒,他俩闲聊之际,因兴之所至,渐入话题,谈及国史浩繁,
劫后待理,修复文物当务之急,但其难度可想而知,此乃又是有识之士之责,
知识分子所期盼也。每当中国历史受顿挫,即导之西方一段极盛时期,民族
的争存即是文化之争存,民族的力量,即是文化之力量。两位老人的爱国忧
民之热忱不谋而合。虽然他们一生崎岖坎坷历尽沧桑,但只要能为祖国的文
化事业做点该做的工作,能为民族情怀而守望足矣!
早在温州解放初期,李铁锋对温州地区的文化事业就十分关心。1951 年
元旦,温州就正式成立了全国最早的地市级文物管理委员会,并把这副担子
交托先父之肩。1950 年,在百废待举的极度艰难之际,开展了选址孤屿兴
庆禅院,地委专署配合土改抢救文物,号召温州各阶层社会人士征集文物。
1956 年,以动员捐献搜集文物为重点。1957 年,又以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保
护文物法令为中心。1958 年“大跃进”运动,以兴修水利保护遗址文物为重
点……60 年代第一春,在温州地委及李书记的关怀下举办了规模空前的“发
扬革命传统”与温州地区“工艺美术展”而深得民心……1965 年,先父带着
馆内外8 位工作人员,清理梧埏白象塔,计出土文物200 多件。1962 年在先
父的提议下,在李书记及张济民、崔振华等领导支持下,创办了温州工艺美
术研究所与温州工艺美术学校。先父当时放弃了浙江美院教授工作,投身于
温州的文化事业。让人遗憾的是“文革”后这两所机构都不见踪影。
1966 年“文革”灾难横扫了一切,他们两位老人饱尝恐惧与屈辱,但始
终以一颗对国家与人民高度负责的赤子之心,顶着破坏文化的逆流与恶风,
坚定信念地坚持不懈地热爱着祖国文化,力所能及地保卫璀璨的历史遗产。
是日,这两位老人海阔天空、云淡风轻、浅行静思地畅叙与问候家常。
但思之所归,先父本能地诉说了深恶痛绝的破四旧与温州文化系统造反派,
他们将六朝、唐宋、元明的青铜佛像砸烂熔化,以示他们的“革命精神”。
其中最为精美的宣鹤炉一对(大明宣德年制,乃稀世之珍宝)被化为铜箔……
他们又带领大队人马到江心寺大殿砸毁明朝崇祯年代雕刻的16 尊贴真金的木
雕罗汉及大殿所有泥塑佛像,其历代贴金含量就有数千两。当时先父穿着“造
反派”为之定制的背心与高帽在大殿前扫地改造,他老人家竟忘掉自己身份
前去说服与劝阻……事后一位老同学对我说:“你老爸真不知天高地厚,自
己泥菩萨过河,背上正被人写着‘打倒反动学术权威、文化特务’,还螳臂
挡车,真不要命了呀。”老人家当年对我解释道:“我是有点知识之士,懂
得文物与历史的价值,并且人民把保护文物重任托付与我,故此必须告知,
据理力争。这是我的职责,就是被整死也无悔……”接着他们横扫了文天祥
祠内所有文物,并且煽动不明群众企图打开博物馆文管会仓库,以“破四旧”“立
四新”名义毁灭文物。但经先父坚决反对(当日到邮电局发电报向省文保求救,
但一直无人回应),老人家九死一生保护了他十几年苦心经营征集的文物。
后来在先父被隔离审查期间,造反派们还是狼狈为奸浑水摸鱼,盗卖文物,
毁掉历年收据清单,把抄家的文物设了文物商店,直至去年,全部卖光关闭。
我家被抄文物片纸未还,实为令人发指。
当时,两位老人处境可想而知,但他们
把荣辱置之度外,关心的是国家的前途与民族
利益。当晚遵父命,我送李书记回招待所,见
到招待所厨师万师傅为李书记做的晚餐没汤没
菜,就一根大葱两个馒头。他边吃边接待早已
等候多时的老同志与来访者。时隔数月,工作
细致的李书记指示冒成志等有关部门同志为先
父增配了21 平方米的住房。直至他老人家调
离去杭州工作后还无微不至地牵挂与关心先父
的健康起居。
李书记来信曰:“在温握别,迄将六载了,
甚念!您在浙南大众报上刊载与张大千悼念文
章,我得以敬阅了。本来想在您来杭参加政协
大会(与省人大会议同开)时相遇畅谈,奈以
您年事甚高,未来开会,致未能晤面畅谈,特函问候近安。并祝,全家安好!”
早在李书记与夫人丁炜调离温州时先父画一幅梅花寄送李书记夫妇雅赏,题
曰:冰姿铁骨斗风雪,心比梅花红更雄。
这就是当年出生入死打天下的老一代,正直诚信的铁锋风范。如今睹物
思故人,以文追思前辈保护文物的丰功伟绩与相互间淡而浸心田、友谊更悠
远的珍贵情怀。
(作者系我国著名金石大师方介堪之子)
方介堪赠予李铁锋的梅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