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43 年12 月15 日,临淄县长李铁锋同志带领一个小型武工队到临淄东
北部广饶五区小常庄隐蔽活动。不幸,次日12 时许,因汉奸告密,被石村鬼
子一个中队和伪军一个营包围了。当时突围不成,只好退守房东家,把大门
关紧,坚持房屋争夺战。敌人把机枪架在房顶上往院内房子里面打,有的战
士牺牲了,李铁锋同志负了伤,但仍指挥战斗。他命令战士们节约子弹,坚
持到天黑,准备突围。战斗到日落,敌人眼看强攻不下,又怕我们的武工队
黄昏突围,于是下了狠毒之心,放火烧房。还在墙上挖了洞,往屋里扔手榴
弹。最后,武工队的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用完了,被烧的屋顶也塌下来了,
屋内浓烟滚滚,呛得透不过气来。勇士们终因伤势严重,力不能支,铁锋同
志与其他几个战士被敌人捉去。17 日由鬼子石村据点押往广饶县城。
由于小常庄房东告诉了伪村长,伪村长又向伪军、鬼子告了密,发现李
铁锋是临淄县长。于是从关押的战士中把他分离出来,禁锢在鬼子谍报班监
狱的木笼里。历时半个月,经过三次严刑拷打,从李铁锋同志的口里毫无所得。
敌人不得不把李铁锋同志押往张店日本旅团司令部,请他们的上司处理。
铁锋同志到张店后,被关押在特别第六混成旅团长潘井部队的战俘收容
所内。这个收容所,其中有共产党、八路军、国民党、老百姓等上百人,外
面是汉奸、特务站岗放哨,戒备森严。这时正是元旦过去,隆冬降临了。不
几天,张店日本宪兵司令部派了些有经验的干将,先后对他审讯了两次。敌
人企图从审讯中了解渤海军区部队的组织领导、编制情况、武器装备、活动
情况以及临淄县党、政、军的组织状况、人员、武器、活动地区等等。虽经软硬兼施和残酷折磨,但铁锋同志守口如瓶,没有供出一点东西。相反,他
还利用审讯之机,揭发了敌人在渤海地区犯下的滔天罪行。铁锋同志利用敌
人叫他写出渤海军区军事机密之机会,从敌人手里取得笔、墨、纸回到牢房,
悄悄地同被俘的战友们议论后写下了鬼子杀人放火、奸淫抢掠、豢养汉奸、
横征暴敛、强化治安、奴化教育、亡国灭种等十大罪状交上去了。气得敌人
暴跳如雷,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过了几天,敌人派了叛徒王三子(1940 年在
桓台二区任区中队副),以探望铁锋同志为名借机对他劝说。李铁锋铿锵有
力地训斥这个叛徒:“你还有什么脸面看我!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
木桥,你劝我投降像我劝你打鬼子反正一样,都是办不到的事,今后不准你
讲这些废话。”叛徒听了怏怏地走了。
二
在战俘收容所里,鬼子们规定,每周放风两次。有一天放风时,铁锋同
志吃惊地看到了渤海行署公安局长李震同志也关在这里,但没有机会凑在一
道通话,只是会意地点点头,另待寻找通话机会。不几天,又放风了,铁锋
借口某某房间要点水喝就和李震接近了。李震同志低声地说:我在秋季大扫
荡中被俘的,化名叫林祥,说是博兴城里人,身份还没有完全暴露,敌人只
知道我是公安局长,但摸不清是哪个地方的。我谎称是青城县公安局长,从
鲁南刚派来不几天还未到职,在行军途中被俘的。收容所里我发现了一个敌
工关系,叫吴宣庭①,是我们的干部,寿光人,他自称是清东独立团的马夫,
被敌人抓来的,没有暴露身份。现在敌人派他外出买菜和送监饭,已经同桓
台县委会孙铁民、相子正、王玉淼联系上了,以后有消息会告诉你。从这次
放风之后,二李联系上了。
二李虽然关押在不同的房间里,但是通过吴宣庭展开了监狱内部的活动:
传送口信、纸条,交换情报;争取瓦解敌、伪特人员,扩大发展内线工作;
秘密组织和发展难友,开展对敌斗争,了解我方被俘、被捕人员在被敌审讯
关押中的表现和敌、伪动态;通过内线关系向渤海区党委汇报。总之,他两
人在敌人监狱内做了大量的工作,向我党提供了可贵的情报。例如有一次,
在押的具有知识分子味道的人员王干、陈淑俊和张剑夫,原在《渤海日报》
搞编辑画画和渤海军区教导队工作,与李震同志被俘后,受不了监狱苦难生
活的煎熬,向敌人屈膝投降了。陈写了一个纸条,上书:“我是北大学生,
有话要向日本太君说。”要求送监饭的吴宣庭交给监狱官。吴请示李震怎么
处理。李震:“要转交,不然会暴露你的身份。上交后,要观察陈的行动。”
不几天,陈被日本军官传讯了。陈交代了渤海军区抗战斗争18 大问题,鬼子
要求他书面写出来,张剑夫刻钢板,王干负责油印,就这样为敌效劳了。不
久,敌人就发给他们3 人棉大衣和在张店活动的通行证,可以到处自由活动
了。当李震同志掌握了这些情况之后,布置吴宣庭和其他内线关系,把这些
油印好了的材料,统统搞到手,原封不动地秘密送给桓台县委会,又转给了
渤海区党委。为此事当二李被释后,受到渤海区党委的传令嘉奖和在山东《大
众日报》上登报表扬。
三
1944 年初,春节刚刚过去。一天,一个30 多岁身着干净的蓝布棉衣,外
貌像商人打扮,骑着自行车的人,从张店北门匆匆驶出,沿公路朝西北方向
而去。不多时,到达了董家庄,他口口声声要找王玉淼同志报告重要事情。
情报人员传报给在邻村活动的王玉淼同志,王玉淼同志很快接待了来人。来
人自称叫吴宣庭,是受李震同志委托,趁着给敌人到郊外采购蔬菜之机来找
桓台县委王玉淼的。说着从衣服里摸出了一个用铅笔写的白纸条,上写:“杨
柳景兄:此次不幸被俘,我当坚贞不屈,准备牺牲。雨辰。”
很显然,这是李震同志写给杨国夫、刘其人、景晓村3 位首长的表态信,
报告了他被俘后的态度和关押地点。在这之前渤海军区党委还不知道他的下落。
王玉淼向吴宣庭询问了李震同志被俘后审讯关押地址和生活情况。从中
了解到吴宣庭是被抓伕去的,把身份隐蔽下来了;李铁锋被俘后同李震关押
在同一个大监狱;他们生活很苦,每天只吃两小碗发霉的大豆和喝两碗水,
等等。王玉淼同志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给了吴100 多元日伪币,要他照顾二
李的生活。同时招待了吴一顿中饭,同吴约定了今后的联系方法和地址,很
快打发吴回张店去了,以免时间久了被敌人发觉。
王玉淼很快找到县委书记孙铁民、县长相子正,把从吴宣庭口中得到的
一切情报向他二人汇报。县委决定立即派得力干部向渤海区党委送李震的信
和汇报李震被关押、审讯的一切情况,并请示办法。不久,渤海军区党委指
示桓台县委会:“不惜一切代价,想尽一切办法营救李震、李铁锋二同志,
并将营救情况随时向渤海区党委汇报。同时要严守秘密,一切营救措施不得
被敌人发觉而遭受破坏。”桓台县委会根据上级这一指示,从此后对二李开
展营救活动。
四
在农历正月十五的前一天,相子正风尘仆仆地从桓台西区星夜赶到桓台
新四区的上湖田,找到了张精忠。相把二李被俘关押在张店战俘收容所的情
况和渤海区党委指示桓台县委会尽一切办法营救他俩的任务作了传达。同时
指出除县委布置内线关系营救外,亦要求张精忠迅速行动起来。张接受任务
后,把下湖田两年前在张店投降的宓封(原系张的通信员,投降后又发展为
张的内线关系)秘密地召了来,布置给他先去侦查监狱看守情况的任务,以
便待机行事。通过宓封侦察到的情况如下:张店战俘收容所坐落在二马路北
首耿家墓田的对面。“七七”事变前是一个楼房,楼房大院的西面是楼房,
楼房住有汉奸、特务和看守人员。楼房的北面是大仓库,这个大仓库成了日
寇关押战俘人员的监狱。李震、李铁锋分别隔离关押在里面。虽然戒备森严,
但也有隙可乘。每过深夜12 时后,只有流动哨,大门岗哨躲在室内火炉旁睡
大觉。这是最好的时机。在看守人员中,有二人同宓封熟悉,是可供利用的。
一个叫陈文魁,店子村人;一个姓赵的,张赵人,都是在1941 年被邹敏裹挟
投降到张店去的。陈、赵二人经常轮流出岗,也是我们可以争取的对象。宓
封跟随着陈文魁到战俘收容所侦察了一切真实情况。
不几天,相子正又到湖田找到了张精忠介绍说:李震同志已从张店押到
博兴国民党投降派头子周胜芳、傅象坤那里逼供去了,他们企图逼迫李震交
代出我党我军在他们地区和部队里的共产党员及内线关系。营救李震不成,
希望他营救李铁锋的时机抓得越紧越好。张同相交换了情况,研究了下一步
的行动计划之后,又把宓封召来布置了行动计划:要求像高价收买徐大,里
应外合袭击周村夺取朱庆云的机枪班那样,也要高价收买陈文魁和姓赵的,
利用深夜站岗看守时间,里送外接把李铁锋营救出来。布置后要宓封去张店
找陈、赵做疏通工作。
又过了几天,大约在农历正月底,宓封从张店急促地回到上湖田找上了
张精忠汇报说:坏事了,昨天张店鬼子派了一个班突然间把李铁锋用汽车装
走往正北方向去了,不知弄到啥地方。陈、赵的动员工作已有七、八分成熟了,
可惜一切都落空了。张听了感到吃惊、沉重和困惑,急忙写了情报派通信员
送到桓台县委。其实,县委通过内线的关系已同时获得了这一情报。
五
事情过去快一个月了。一天,桓
台县委传来了一个好消息,说李震、
李铁锋同志通过“走马换将”的方法,
从鬼子魔掌里回到了渤海军区。传说
中“走马换将”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1944 年1 月7 日,我渤海军区的军民,
在潍县北部迫落日军第一飞行师团108 联队“972”型战斗机一架,俘飞行员
山田井马一人,缴获重机枪两挺、电台两部。飞机当即被我军民烧毁。据传
山田井马是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侄子,青岛一个日军中将司令
官的儿子。山田井马被俘后,日军曾派出使者,到渤海军区司令部,提出用
步枪机枪等同我军作为交换条件,以释放山田井马。经过渤海军区党委研究后,
不同意用武器作为交换条件,而是提出用李震、李铁锋二同志交换山田井马,
并派渤海军区敌工部敌工科长符浩同志,同敌伪使者谈判多次。最后迫使敌
方接受了我方的条件,交换地点选择在利津城南一个小的敌伪据点。交换前,
张店鬼子一个班先把李震搞到博兴城里,两人从博兴一同押上汽车,运往滨
县城里鬼子大队部。以后又押解往利津城。当交换时,按照双方交换俘虏的
协议行事,先由敌方释放二李,到达指定地点后,我方释放了山田井马。
(作者张精忠系原桓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干部、上海宝钢医院原院长,离休干部;
王玉淼系原桓台县短枪队队长、四川省军区绵阳军分区原司令员,离休干部)
①在《中共临淄地方史》第一卷中写作“吴宣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