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仉鸿印(下) 文/仉桂馨

xin15792 发表于2019-07-06 16:33:10

十五、大桑树反“扫荡”

    大桑树村位于乐陵西北鬲津河之南,村外有一条约几十里的宽阔林带。桑树、杨树、榆树、梨树、杏树等杂生的树木长得十分茂密,宛如给鬲津河镶上了一条绿色的锦带。1942年,我边区各级地方政府和县、区武装及军区、军分区部队机关,经常活动在这里。由于这一带党的建设和群众基础比较好,树林又密,小股敌人根本不敢来,所以在各地环境日渐恶化之后,这里就成为我各级政府和区、县武装的主要活动地区之一。

1943年2月23日。日寇抽调天津、沧州、惠民、德州等地的日、伪军近万人,于夜间集结于盐山、南皮、宁津、乐陵等地,准备对大桑树村一带进行“拉网扫荡”。24日拂晓,从不同的方向,向大桑树村附近的黄土窝一带逼近。我方被包围的有军区旅部、一营、二营、靖远县独立营、东光县大队、沧县县大队、乐陵县大队。敌人的轻重机枪疯狂向我军扫射,我指战员英勇还击。军区黄骅副旅长率“铁帽子五连”,越过鬲津河向东光、南皮一带转移。五连走了一程,连长杜万祥便命令战士们装上“三八”大盖枪的刺刀,戴上钢盔,扮成鬼子模样,准备随时应付敌人。不久,雾气渐渐地散了,战士们隐隐约约地看到前面来了一大批人马,黑压压地堵住了去路。杜连长回头看了看黄骅同志,意思是说:“副旅长,怎么办?”黄副旅长眯起眼睛,仔细听了听,发现对面的人群一边走,一边在乱七八糟的吆喝。吆喝声不像伪军的狂呼,也不像鬼子的嗥叫。黄副旅长笑着对杜连长说:“没关系,照直走,鬼子真不害臊,拉些老百姓来吓唬我们。”杜连长将信将疑地点点头,带着部队加快速度朝“敌人”迎了上去。不一会,逐渐看清楚了,其中果然有不少群众,此外只有大约一个中队的伪军。伪军端着刺刀,逼迫群众列成横队朝前走。这是日寇“拉网扫荡”的新花招。用抓来的群众在前面虚张声势,鬼子们则散在两旁的道沟中。如果我军被正面的“敌人”唬住,拐弯向两侧转移,那就会闯进鬼子们的“网”里,遭到他们的暗算。幸亏黄骅同志判断准确,一眼便看穿了敌人的诡计。“铁帽子五连”笔直地朝前走着。伪军远远地见“太君”过来了,赶紧向两边闪开,让出一条路来。五连指战员大摇大摆地到了伪军跟前,突然掉转枪口,用刺刀逼住敌人:“缴枪不杀,我们是八路军!”伪军吓懵了,不知所措地纷纷举手投降。有几个企图顽抗的,当即被我军击毙。“铁帽子五连”押着俘虏,朝前走了十来里路,越过鬲津河,很快便进入了东光、南皮一带的安全地区。

父亲当时任冀鲁边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他率二营向大孙家方向突围,六连走在前头,八联断后。没走多远,就遇上了打头的伪军。这股伪军知道他们遇见的是仉鸿印的二营,已经是胆战心惊了。所以没有打几下,就溃退了。接着就看见一片片多如蝗虫一样的日军打着太阳旗,向他们围过来。为首的一个鬼子军官骑在马上。父亲命令部队枪上刺刀,告诉两个狙击手:“擒贼先擒王,把那个指挥官给我干掉!” 两声清脆的枪声,那个鬼子官应声从马上栽下来。接着就是一阵手榴弹,钢六连的勇士们挺着刺刀冲入敌阵。冀鲁边威震敌胆的二营打起仗来有一个特殊的风格,只要前锋战士黏上了敌人,后续战士立即向猛虎下山一样冲向敌群,展开了白刃战。战斗愈来愈激烈。父亲看见敌人的包围圈尚未合拢,命令七连突入敌人的结合部,从侧面攻击他们。日寇受到两面夹击,开始后撤。父亲带领二营迅速从敌人的结合部冲出包围圈,渡过鬲津河,北上进入安全地带。

十六、共诛叛徒邢仁甫

 邢仁甫1937年参加了我地下党成立的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三十一游击支队。由于他在旧军队干过,懂得一些军事知识,当上了支队司令。1939年初,他跟随肖华同志及东进抗日挺进纵队队部转移到鲁西,不安心那里的工作,要求回冀鲁边区。1942年,他被调回边区,任冀鲁军区司令员兼教导六旅旅长。6月,日寇集结大量兵力,开始在冀鲁边区进行大扫荡,形势恶化,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他对形势产生了悲观情绪,以建立后方生产基地为名,长期躲在大河口处的望子岛上,经营自己的安乐窝,企图坐等抗战胜利。在许多事情上,他表现出缺乏共产党员的品德。常用小恩小惠拉拢干部,培植个人势力;散布边区领导的流言蜚语,挑拨本地干部和外来干部的关系,制造分裂。军区副司令员黄骅和其他同志多次对他进行批评劝告,他怀恨在心。尤其是黄骅同志在部队中的威信很高,他更是十分嫉妒。常在背后搞些小动作,给黄骅同志制造了不少麻烦。从1942年下半年以来,他曾先后组织了三次对黄骅同志的陷害,但都没成功。1943年年初,邢仁甫接到师部调他去延安受训的通知后,认为又是黄骅在背后整他,想把他挤出边区,夺他的兵权,所以更加仇恨黄骅同志。他在大河口望子岛几次召集亲信开会,密谋杀害黄骅同志。他说“我一走,你们好比没娘的孩子,多可怜。黄骅把我气死了,我把他杀了,边区没有军事干部,上面就不会叫我走了。”他把冯冠奎叫来,当面交代,事成之后给他一大笔钱。冯冠奎是土匪出身,是邢仁甫手下的手枪队长。他一口答应。6月30日傍晚,细雨蒙蒙,军区司令部正在新海县离海边约六十里路的大赵村举行侦察工作会议。就在这时,叛徒冯冠奎带着手枪队的十一个贴身队员,冒雨赶到大赵村,摸到会议室门外。黄骅同志忽见门外有几个黑影在晃动,正要喝问,不料叛徒的枪声响了。他中弹倒地,接着陆成道同志也倒下了。齐耀庭、池田同志刚要举枪还击,但被叛徒们的四、五支短枪一阵乱打,也都倒在血泊里。

       得知黄骅等五位同志被害后,边区领导立即向师部报告并向全区发出通令:“各专员、县长、各级武装:

冯逆冠奎于6月30日晚7时许,率十余人叛变,刺死我边区领导人黄骅、陆成道等同志,凶残万状…边区军民,无论男女老幼,皆应协力同心,缉拿凶手归案法办。”

        邢仁甫自知“纸里包不住火”,难逃法网。他一方面和天津日寇联系,另一方面拉队伍,准备投敌。他严密封锁消息,不让岛内机关、部队获知他叛变的真相,又派人去拉独立团,同时到处散发《告边区群众书》说:“托匪王卓如、李启华、刘贤权等南蛮子杀害了黄骅后,又要杀我……。”煽动部队和群众起来骚乱,并写了许多信,四处策反。但是,他错误地估计了经过战火考验的边区军民和干部。岛内的同志听到邢仁甫叛变的消息以后,几天之内就跑得只剩下他的几个亲信了。独立团的同志听说邢仁甫要把队伍拉到岛上去,对抗边区其他领导都坚决反对。营长刘虎臣没等来人把话说完,忽地站了起来,手按着枪把说:“这不是要叛变吗?怎么能干这种事哪?”。许多同志接到邢仁甫的煽动信后,绝大多数立即交给了组织,揭发邢仁甫的阴谋。

父亲看完邢派人送来的策反信后,十分生气,啪!一拍桌子,站起来指着来人骂道:“民族危机,国难当头,你们不思抗日,却挑拨离间,嫁祸于人,破坏抗日,居心何在?”来人看到父亲愤怒的样子,生怕拔枪把他给毙了,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拔腿就跑了。父亲将策反信立即交给了一军分区司令员傅继泽和地委书记彭瑞林同志。他诚恳地对他们说:“邢仁甫叛变了,我坚决跟党走,革命到底。”周贯五同志在《艰苦奋战的冀鲁边》一书中赞扬父亲在此次事件中“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定、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邢仁甫拉队伍的阴谋失败以后,只身一人先投靠国民党第一战区蒋鼎文,后来又当了日寇“六县剿共司令”。解放后被我人民政府抓获,在盐山县群众大会上公审后立即枪决,成为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

经历了这场特殊战斗的考验,边区军民更加团结,积极准备对日寇的战略反攻,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十七、助战回民支队

1943年秋,我们粉碎了驻沧县日军秋谷川部队对我新海县(今黄骅县)的“扫荡”之后,我回民支队长刘振环和王连芳、刘济民等同志商量决定,将躲在新海县韩村镇的日本宪兵队引出来干掉。

他们很快商定了作战方案。当时“铁帽子五连”正好在新海县活动。他们决定请五连助战。父亲得知,嘱咐杜连长,一定要协助回民支队打好这一仗,并交代了一些如何随机应变,灵活机动的战术。

这天,回民支队的许连芳同志,跑到新海县城,找到伪新民会次长,日本特务西川,向他报告说,八路军的回民支队正在齐庄开会演戏。西川听了十分高兴将许连芳大大夸奖了几句,便匆匆将这“重要情报”告诉了宪兵队长高桥。高桥很狡猾,他恐怕其中有诈,便命令伪军特务队长刘锡明亲自去齐庄侦察。刘锡明到了齐庄外一两里路的地方,果然隐隐约约地看见村子里戏棚高竖,还听到人声喧嚷。他不敢进村细看,便赶紧回城报告。

当天晚上,高桥召开紧急会议,布置夜袭齐庄的行动计划。下半夜,敌人出动了。刘锡明带着特务队的七十多人走在前面;日本宪兵队中队长松田,带着六十多个宪兵走在中间;伪新海县长焦定远和伪新民会次长西川,带领一千多伪军走在最后。到了羊二庄据点,松田又召集了驻在这个据点的李景文部的一个大队,约五百来人,一起前去偷袭齐庄。

敌人到了齐庄,见村子里空无一人。松田知道不妙,慌忙带领部队撤退。他们撤到村外一片荒野的开阔地里,看看四周没有什么动静,这才定下心来。正在这时候,在黑暗的夜幕下,突然响起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紧接着回民支队的健儿猛虎般地冲了上来,将日寇和伪军截成两段,又分别包围起来。

伪军仗着地形熟悉,企图向北突围,占领大丰庄,但左冲右突就是出不去,不到一个钟头,大部被歼。日本特务西川的天灵盖被子弹打了三四个窟窿,也像死狗一样倒在血泊里。只有伪县长焦定远伤了左臂,带着几个伪军,连滚带爬地逃走了。

伪军都是脓包货,但日寇却比较凶顽。日寇装备好,火力猛,六、七挺机枪排成一圈,疯狂扫射,使回民支队难以接近。渐渐地,东方开始破晓,两军阵容都已看得清清楚楚。这时,突然从齐庄的东南方向来了一队“日军”。全部头带钢盔,手持“三八”大盖枪。走在队前的“日酋”穿着马靴,腰佩指挥刀,十分神气。

被围在包围圈中的日寇,见“援兵”到来,格外嚣张。我回民支队指挥员,赶紧闪开一面,让“援兵”杀进包围圈内。这些“援兵”一靠近日军,突然枪口朝着他们开起火来。日军猝不及防,纷纷中弹倒地。回民支队趁机一拥而上,日寇全部被歼。原来,“日军援军”就是“铁帽子五连”装扮的。

第二天上午,回民支队和“铁帽子五连”的同志真的在齐庄演戏祝捷,可敌人却不敢出来了。

十八、齐家务攻坚战

1946年冬,蒋介石发动内战,命令陈长捷由天津向津南地区侵犯。我冀鲁边区形势相当紧张。沧州驻有陈长捷一个师,黄骅县北部还有大土匪李景文的部队,约三、四千人,不断对我军进行骚扰。特别是黄骅县处境十分险恶。在这种情况下,黄骅县要求渤海一军分区支援他们,打开局面。

父亲那时是渤海军区一军分区副司令员。他奉命带领四个连到了黄骅县。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之下,他首先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他和同志们一起不分昼夜地工作,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拿起枪来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他们很快新发展了十个连的兵力。父亲把带来的四个连又交回军分区,他把新发展的这十个连成立了津浦支队(内部称十七团)他兼任支队长。

    津浦支队成立后,不断给敌人以打击,使黄骅的局势开始好转,形成敌我对峙的局面。父亲按照毛主席的军事思想,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他在周密调查研究,做到“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制定了齐家务攻坚战的战斗方案。

齐家务是个大村,共有三百多户人家。敌人在这里安了一个重要据点。国民党青县和津南县两个县政府和县党部都驻在这里。在这个中心据点的周围还设有五个据点,总共有三千人的兵力。那时,我们津浦支队只有十个连,而且大多数是新兵,装备很差,在这种情况下,要攻打齐家务,可是个硬仗。弄不好,就可能陷入敌人的包围之中。

齐家务攻坚战是一个大胆的行动计划,经认真分析研究,父亲认为这个计划是有充分把握的。

第一,    我军到齐家务要经过三十里的水地。当时正值初冬,刚刚结了一层薄冰,要过三十里的水凌地。敌人认为我军万万做不到,因此没有戒备。

第二,    沧州陈长捷的驻军,黄骅县北边李景文的部队,不知我军虚实,不敢冒然行动。我们在齐家务速战以后,可以赶挖工事。如果敌人前来支援,便可进行阻击战,杀伤敌人有生力量。

第三,    我军虽多是新兵,但绝大多数是翻身农民。他们能吃大苦、耐大劳、作战勇敢不怕死。

为了使每一个战士都懂得这一仗的意义,把战斗变成战士的自觉行动。在全支队大会上,父亲作了战斗动员。那时他已是四十多岁的人了,迎着刺骨的寒风站在高坡上,以他那洪钟般的嗓音,对战士们说:“敌人说我们不可能趟过三十里水凌地,在大封冻以前不敢去攻打齐家务。我们有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光荣传统,难道这点困难就战胜不了吗?......。”他讲话很简短,但善于在节骨眼上,抓住战士们心理。他富有鼓动力的动员在各连队引起了强烈反响。战士们表示:“老首长都能趟得过,我们这些小青年还怕这点水凌吗?”大家认为,敌人的麻痹,是我们最有利的战机,要马上行动。

这是一个初冬之夜,凛冽的寒风吹的人透心凉。我们的战士把裤腿挽起来,在结了一层薄冰的水里前进,脚都冻麻木了,冷得刺骨钻心,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掉队。父亲把马交给通讯员牵着,自己和战士们一样涉水前进,途中摔了几个跤,通讯员几次要他骑上马,他都拒绝了。有的地方水齐腰深,通讯员让他骑一段马,他坚决不干。他说:“这匹马留给跟不上队的同志用。”副司令员的精神鼓舞着大家。战士们只有一个信念:赶到齐家务,消灭敌人,夺取胜利。

在拂晓前,我军赶到齐家务,一钞钟也没停,就向敌人发起了攻击。敌人连想也没想到,我军会在这时攻进来。国民党的县长、党部书记们正在打牌,当兵的都在睡大觉。枪一响,打地他们一个个懵头转向,不到五分钟就突破敌人的前沿,然后攻进村去。前后也就一个多钟头就解决了战斗,全部歼灭了守敌,活捉了国民党县长王佩勋。

我军攻占齐家务后,一面打扫战场,一面赶挖单人掩体,准备迎击前来增援的敌人。但是各路敌人只在相距五六里路的地方放了一阵空枪,没敢靠前。天一亮,他们便夹着尾巴撤退了。

齐家务攻坚战胜利后,我们重新开辟了碱北解放区、从根本上扭转了黄骅县的局面。

十九、智取王徐庄子

我军打下了齐家务,消灭了土匪李景文的一部分力量,但他还有三千多人,据守在魏洼、王徐庄子、朱里口一带,对我军形成夹击的形势。这一带是个土匪窝,又是李景文的老巢。过去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扬三木,吕家桥,雁过也要拔根毛。男的不在家,女的也不饶。东边水里趟,有个周清庄,西边旱路走,还有朱里口。”

父亲又提出了下一步的作战方案:佯攻沧州,实取王徐庄子,全歼李景文匪部。这样,就可以拔掉我们腹地的一颗钉子,使黄骅全境解放,津南解放区大大扩大,并且可以和我海防大队打通,连成一片。

这个作战方案,得到军分区支持,经中共渤海区党委,渤海军区批准并指示:这次战斗按照仉、杜的作战计划,由十七团、十八团联合打,华东军区派一个炮兵营支援。齐心协力,消灭土匪李景文。

接到区党委、军区的命令后,我军迅速召开军事会议,部署作战计划。十七团在西面和北面,十八团在东面和南面,华东军区派来的十二门榴弹炮隐蔽起来,没有露面,听候命令。

第二天我军就包围了王徐庄子。王徐庄子地形相当复杂,实际上是一群小“岛”,中间较大的村庄有三百多户人家,周围小的有三四十户的,也有三五户的不等。在这些小“岛”的周围,挖有三道凌壕,凌壕里的水有几丈深,再里面是高大的土围子,土围子上每隔一百来米筑有一个碉堡。由于四周是水,不能挖地道,强攻也有困难;敌人用冰块垒起的一道道墙,子弹打上去滑到一边,步枪不能发挥作用。李景文认为王徐庄子的防守固若金汤。在被围的第一天,他带着一帮人在围墙上逛了一趟,傲气十足地说:“还是仉鸿印的千把人吧,万无一失,万无一失啊!”

但是,第二天早晨,李景文就变了脸色,慌了手脚。他站在围墙上一看,在王徐庄子周围的村子里,都筑起了碉堡,与王徐庄子对峙。他想,共产党真有什么神力吗?怎么一夜之间造了这么多碉堡?原来这是父亲他们搞的以堡攻堡的战法。这一带都是水洼,村村都有数不尽的芦苇垛,他们连夜动员群众把芦苇垛加高,然后在上面垒起装满沙土的麻袋。这样,一簇簇的碉堡群就出现了。李景文正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的时候,一阵排炮落在他的围墙和碉堡上,李景文吓得浑身发抖,夹着尾巴跑下围子墙。

我军一边用炮轰击围墙和碉堡,一边用步枪射击敢于露面的敌人,把王徐庄子的敌人困了整整两天。第三天晚上,父亲从十七团派出一个突击连。这个连带着竹子做的云梯,悄悄地摸着进了王徐庄子。这时,敌人已被打得不敢出门,都龟缩在碉堡里,互不发生联系。我军突击连对这个碉堡打几枪,再对那个碉堡打几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敌人不知道我军占领了那个碉堡,便狗咬狗地对打起来,形成一片混乱。下半夜又插进去两个连,十七团的一营和二营由父亲带领在外边打阻击。十八团也陆续地突进去,经过一场激战,在拂晓前结束了战斗,全部歼灭了守敌。缴获了大批的枪支、弹药、粮食、布匹,还有几大车香烟。土匪头子李景文身中三弹,负了重伤,藏在一个苇子垛里,在天黑时爬出村,跑到天津去了,他手下的干将全被打死了。

全歼李景文匪部的捷报,在渤海区很快传播开来,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斗志。

二十、攻打小站

歼灭李景文匪部以后,我军乘胜前进,像一把尖刀,直插天津外围。这次北进的目的,就是攻打天津的南大门小站。父亲开玩笑地说:“我们这次要到小站会餐了!那里有上等大米。”

在小站附近,我们有一个区队活动着。这个区队有三十多支短枪,经常化妆潜入敌营,侦察情况。他们把侦察到的情况向父亲做了汇报。小站驻着匪陈长捷(天津国民党守军头目)的一个团。这个团是桂系军阀的部队,大多是两广人。匪团长是个很狡猾的家伙,他听到我军歼灭李景文的消息,预感到小站的前途不妙,就托词到天津汇报情况,悄悄地溜到天津去了。他在离开小站前,还把匪团副大大地恭维了一番。这个匪团副是个骄横异常的“少壮派”。他吹牛皮说:“我不等八路来找我,我要去找他们。”他真的做了出击的决定。他留一个营守小站,带两个加强营南渡减河出击。父亲已经掌握了敌人这一行动计划。连他们的行动路线都全部了解清楚了。敌人这次出击,分两个渡口过北减河,还乡团由西渡口过河,匪军的两个加强营由匪副团长率领,由中渡口过河。我们的部署是十八团负责西渡口,消灭还乡团。十七团由父亲带领,对付匪军的两个加强营。

父亲在战斗前又亲自到渡口做了调查。渡口南岸是一个三百多户人家的大村。这个村有一条南北街,一条东西街。南北街的南头有一段没有房子,东西街的东头有一段没有房子。因此这个村的东南面是一个很大的空场。父亲估计,他们过了渡口必然要在这里稍作整顿。所以他作了这样的部署:在两个街的交叉点上埋伏了一个连,东西街的东头埋伏了一个连,南北街的南头埋伏一个连。父亲带着另外两个营,守在离这个村三里路的一个村子里,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敌人出动了,他们仰仗着所谓美械装备,趾高气扬地离开了小站。这些敌人在装备方面的确是很强的,一个连有一个火箭筒,一个排有一门六零炮,一个班有一挺轻机枪。他们过了渡口,到了村子里的广场上,便都卸下行李来,坐着休息。他们的屁股还没坐热,埋伏在村内的我军三个连一齐开了枪,敌人措手不及,滚的滚,爬的爬,四处逃窜。父亲带领的两个营,听到枪声一响,便像猛虎一样扑了过来。两个连封锁了渡口,卡住敌人退路,其余四个连冲进了村子。经过一个小时激烈的肉搏战,敌人全部就歼。那个被俘的营长还很不服气,说什么:“你们这算什么战术?《步兵操典》上根本没有。”父亲回答说:“这是爆破战术,你们的《步兵操典》上没有,可是我们的《步兵操典》上有。我们的战术,你们是理解不了,学不会的。”把那个匪营长驳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与此同时,十八团在西渡口把还乡团也全部歼灭了。小站那个营的敌人,见势不妙,仓惶逃往天津了。

小站一仗,对敌人打击很大,我军士气大振。我们小站的那一个武装区队,竟可以到仅距天津八里路的八里台子,去惩罚那些死心塌地为敌人效劳的坏蛋,吓得敌人肝胆俱裂,惶惶不可终日。

父亲带着十七团扒断了津浦路,然后顺着北城河往西扫除敌人据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所到之处敌军闻风丧胆。十几天时间,拔掉敌人七、八个据点。人们开玩笑地问父亲:“老首长,你这又是什么战术?”父亲笑了笑说:“这叫拔萝卜战术。”

二十一、解放沧县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帮助下,通过海运和陆运,向北方调动军队,进攻我解放区,抢夺胜利果实。他纠集30万重兵,包围宣化店地区,攻击我中原解放区和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部队。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在南京向国民党提出抗议,迫使美蒋派出代表团到宣化店进行“调处”。蒋介石却一意孤行,违反政协决议,撕毁停战协定。1946年8月10日,美方代表马歇尔宣布“调处”失败。全面内战开始了。

为了配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以及东北野战军夏季攻势的作战,中央军委和解放军总部决定,组织“青沧战役”(指河北省青县和沧县一带),牵制华北国民党军队。战役由晋察冀军区副政治委员罗瑞卿、第2纵队司令员杨得志、第3纵队司令员杨成武组成前方指挥所,统一指挥第2、第3、第4纵队和炮兵旅、冀中军区、察哈尔(今分属内蒙古、河北)军区部分军队,在山东渤海军区部队的配合下,发起“青沧战役”。

1947年6月12日夜,第3纵队对唐官屯至青县,第4纵队对兴济至姚官屯,第2纵队和渤海军区对风化店及沧县城外围据点的国民党军队发起攻击。连克数十处据点后,进逼青县、沧县两城和兴济镇。

13日至14日,各主攻部队冒雨攻城。第3纵队于14日凌晨占领青县城。第4纵队第一次攻击兴济镇失利,又组织第二次攻击,从工事较为薄弱的镇西北角突入,于14日黄昏全歼守军。

沧县战役由第2纵队司令员杨得志指挥,渤海一军分区父亲带17团配合。14日他们已将沧县周围的据点扫除,将沧县城团团围住。父亲带领17团驻扎在沧县西南面的捷地,负责攻打西门。午间部队采用山炮抵近轰击、爆破、攀梯等方式对沧县城发起攻击。但由于城墙和工事相当坚固,敌人的火力又十分凶猛,部队一时很难接近城墙。父亲看到攻城部队已有了伤亡,想从城墙突破有困难。他立即命令爆破队,准备分三组对西城门进行爆破,并请炮兵旅用山炮轰击西城门上的敌军工事,然后将五、六挺机枪对准西门上的敌人一字排开。两台山炮一阵猛烈地轰击,城楼上砖瓦、沙袋横飞,腾起一片片的烟火。我方爆破队迅速冲向西城门。我军阵地上的六挺机枪也一齐开火,压住了敌人的火力。三组爆破队将150公斤炸药堆在城门边,点燃导火索,山崩地裂一声巨响,沧县西城门被炸的粉碎。司号员吹起了冲锋号,父亲带领17 团战士率先冲进了沧县城内。之后,兄弟部队也从城北、城东、城东南角相继突破城垣。激烈的巷战直至15日晨,全歼守军,沧州解放。

与此同时,冀中军区独立第7旅及第10军分区部队攻占永清县城,毙伤守军1500余人,并破坏了北平至天津铁路;第8军分区部队攻克天津西南王口镇;察哈尔军区独立第4旅攻克平汉线之高碑店等地;渤海军区另一部攻克天津以南大里八口等地;第5、第7、第9军分区部队破坏了北平至保定铁路。国民党第16军及整编第62师、第92军第142师等部被迫由天津南下增援,原来准备增援东北的国民党军第94军第43师也收缩于天津。

1947年6月15日“青沧”战役结束。此次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及保警队、还乡团等共1万3千余人,解放了青县、沧县、永清3座县城,有力地策应了东北野战军的夏季攻势,使晋、察、冀和冀鲁边解放区连成了一片,为迎接解放战争的高潮作好了准备。

1948年父亲带队南下参加淮海战役。于1949年1月,父亲进驻徐州,任徐州警备区司令部副参谋长。

二十二、后记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历任徐州市警备区司令部副参谋長,泰安军分区参谋長,山东省泰安专区副专员等职。他一如既往,为新中国的建设日夜操劳奔忙。他希望尽快把祖国建设的繁荣富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1962年,我国还处在经济困难时期。那年夏天,我们陪同父亲回老家探望年迈的爷爷和乡亲们。因工作繁忙,这是他建国后第一次回家探亲。我们在沧州车站下车后,走出站台,就在车站饭店旁边,看见一群衣衫褴褛的人从垃圾箱里检西瓜皮、菜叶吃。父亲看到这一幕,突然心酸了,一动不动地久久站在那里。这位在战争年代和敌人搏斗,生死不惧的铮铮铁汉,却流下了深情的眼泪。他想,在那腥风血雨的战争年代,正是乡亲们陪我们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是他们把自己的丈夫、儿子、送来参军,跟着我们和敌人拼命;也是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保护子弟兵,他们付出的太多太多。我们革命的目的不就是首先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吗!可是到现在一些人连顿饱饭也吃不上,我对不住他们呀。过了一会儿,他转过脸来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孩子们,建设国家的重担就落在你们年青人的身上了,你们一定要学好本领,努力工作,把国家建设的繁荣富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时间飞驰,四十多年过去。现在终于可以告慰父亲的英灵了。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经济繁荣,科技进步,人民富裕了,家乡的亲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按照国家现在的惠农政策,农民种田不仅不缴税,而且国家还给予不贴,从古至今有过这种先例吗!农业现代化,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使农民摆脱了沉重的劳动,部分剩余劳力进城打工挣钱。农民手里有钱了,动手盖起了砖瓦房,甚至三层小洋楼。人老了有社保,生病有医保,孩子们都能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我想父亲心目中老百姓的好日子,开始实现了。

特别是2008年,我国人民众志成城,克服了百年不遇的南方雪灾、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成功地举办了2008年北京国际奥运会和残奥会、神州7号顺利飞上太空并安全返回。祖国的进步让国人自豪,令世界刮目相看。现在,我们在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高举社会主义特色大旗,坚持改革开放,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一定能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人民的生活将更加美好。我想,父亲和许多革命前辈们,看到今天的盛世,可以含笑九泉了。

浏览:281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