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沂蒙山(文/刘敏)

15819 发表于2019-07-11 18:47:13

走向革命道路

    1922年,我出生在沂水县(现沂南县)上高湖村刘姓的一个大家族中。我的五世祖曾作过大名府知府,但到我父亲这一代,家业已经衰败,父亲靠开染坊维持全家生计。我记事时,家族虽已不兴旺,但家庭房宅、生活水平比一般老百姓还强些,族人中不乏知书识礼之人。那时,我的叔伯大爷刘心甫就是当地知名的开明士绅。他生活在清朝末年,很早就参加了孙中山的同盟会。民国建立后,刘心甫在家乡宣传三民主义,拥护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主张。后来,他与沂水县共产党地下领导人邵德孚关系密切,受邵的影响,他的思想更进步,反帝反封建思想坚决。1929年,刘心甫在家乡上高湖村带领群众扒村庙建学堂,并亲自担任上高湖学堂的校长。

    在我10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天天忙于生意,很少顾得上管家。奶奶虽然拉扯着我和弟妹,但总不像母亲管教得严厉。于是,我在后来的生活中更有些自由了。在那个三纲五常、封建势力盛行的年代,有的女孩子在家母的严加管束下,从小仍然束足,而我却把束的脚放开了。我看到男孩子上学堂,我也坚决要求上学,奶奶和父亲也就同意我上学了。在学校里,校长刘心甫对我特别关心和器重,这不仅是因为族亲的关系,主要是看到我思想活跃,年纪小,又是个女生。受他的进步思想影响,我的思想变得激进,对封建思想那一套很是厌恶,接受新事物很快。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再次发表国共联合抗战的声明。年底,发生了西安事变,全国民众抗日情绪高涨。在学校里,刘心甫向我们讲时势,谈日本在东北的罪行,带领我们到社会上广泛开展抗战宣传。为了抗日,刘心甫在高湖乡组织成立了革命救国会,并亲自担任会长。革命救国会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下设工、青、妇等组织,十五岁的我担任了妇女会长。妇女会长负责妇女工作,主要任务是向广大妇女宣传妇女解放,争取自由平等,发动妇女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党的秘密组织在我们高湖乡展开广泛的抗战活动,他们宣传党的统一战线主张,发动群众组织起来、武装起来。我作为村的妇救会长,自然成了党的骨干力量。这时我已经不上学了,几乎成了专职妇救会干部。根据救国总会的部署,刘心甫领着我们在村里、集市张贴标语,举行演讲大会,教唱抗日歌曲。当时最响亮的宣传口号就是:国共两党合作民族兴旺,国共两党分裂中国灭亡。村里的姐妹们踊跃参加革命活动。我们不但在本村本乡宣传抗日,还到十多里外的村子作宣传发动。演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教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等抗日歌曲,深受老百姓欢迎。

    1937年底,八路军115师从陕北来到我家乡,我大哥刘曰恒立即报名参了军。大哥当兵,对我有很大影响,我非常羡慕,也想报名参军。但救国会的领导对我说:“参军是抗战的需要,妇救会的工作也很重要啊!你年龄又小……”他们说得有道理,我便在家乡继续做抗日工作。当时,华北危机,山东形势严峻,民众抗战激情沸腾,抗日烽火遍地燃起。泰安徂徕山爆发武装起义,沂水邵德孚出狱后也拉起了抗日队伍,胶东、渤海等地都发生武装起义……消息传来,我们受到极大鼓舞,掀起更深入更广泛地宣传发动群众的热潮。我们在周围村庄宣传举国抗日的新形势,号召群众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要求妇女们冲破封建势力的束缚,积极投身到抗日洪流中去。当时。宣传反封建争自由与宣传抗日反对日寇侵略是一致的。妇女们如果不争取平等解放,仍受三从四德束缚,还裹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如何能参加到轰轰烈烈的抗战洪流中来?我们妇救会的姐妹们大力宣传男女平等,鼓励妇女走出家门,参加社会活动。我们挨家挨户地宣传,一个人一个人做工作。不久,高湖乡妇女工作出现了大好局面。

    由于我工作泼辣、积极,1939年,我被组织吸收为共产党员。从此,我便在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投入到家乡的抗战工作中。1940年1月,我到南沂蒙县委党训班学习三个月,毕业后,留在了县委工作队工作。

在抗大的岁月

    1940年,组织上送我到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学习,我们山东抗大一分校的校领导和教员大部分都是来自延安。我们女生队,对外称光山队:队长是张达,罗林任指导员,支部书记叫张霞。学员们来自五湖四海,领导对我们像亲姐妹一样,十分关心、爱护。到了抗大以后,大家共同感受到学校不愧为八路军的抗日军政大学,女同学和男同学一样站岗、放哨,是学习队也是宣传队、战斗队。虽然是在战争环境下,但课程系统,内容实用丰富。政治课除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外,主要是学习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革命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推翻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阶段,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渡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现在的抗日战争,是民主革命阶段的任务。军事课主要讲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技术。讲麻雀战、地雷战,讲战斗动作、地形地物的利用及山区和夜间辨别方向等。抗大没有固定教室,没有桌椅板凳,山头、场院、树荫下,到处都是课堂。在抗大,生活是十分艰苦的。每人每天的伙食费是7分钱。因为敌人“扫荡”,学校没有固定的根据地,这7分钱也难以保证。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筹粮、筹款、募捐成了我们的主要工作之一。我是学员中的党员,处处要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生活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有一天,我们已经两顿没吃上饭了,晚饭时,从老百姓那里筹集来部分熟地瓜。当时,能筹措到这么点地瓜实属不易,因为鬼子天天“扫荡”,几乎是挖地三尺,老百姓哪里有粮食啊!开饭时,领导将熟地瓜先分给群众学员,党员后分。在分到我时,饭筐里只剩下二块地瓜巴子了。我吃完地瓜巴子,尽管肚里饥肠辘辘,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感到党员就应该这样。

    生活虽然艰苦,我们政治情绪却很高,很饱满。抗大校歌响彻蒙山沂水,鼓舞着我们每一个学员: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儿女优秀的子孙。……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们的作风…-.

    适应斗争形势的变化,我们抗大有时驻莒县大店,有时到蒙山脚下,有时在鲁南,有时到滨海。走到哪里,我们就宣传到哪里。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与群众建立了鱼水深情。每到一地,我们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给老百姓扫院子,挑水,宿营不打扰群众。常住牲口棚、屋檐下。老百姓都夸抗大学生纪律好。

    一年多的抗大生活,不但把我锻炼成一名八路军军人,而且使我的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建设、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等重大问题,有了深刻理解和认识,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守卫鲁中南大门

抗大毕业后,我回到鲁南军区边联县,任高里区妇救会长。临沂边联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南面临沂是日寇的战略据点,有重兵把守。向北十几里,是山东抗日指挥中心的鲁中军区,当时,沂临边联县是沂蒙山根据地鲁中军区的南大门,守卫好南大门,对于全鲁中,乃至全山东的抗日战争,至关重要。高里区又在边联县的南部,这一地区敌我斗争十分复杂。周围鬼子、汉奸据点多处。汤头、沪子山据点里鬼子有机枪、大炮。经过敌人1941年秋季大“扫荡”和反动宣传,这一带各村庄里出现不少“挂白旗”的情况。原来的一些抗日的民兵、村干部、党员,经不住敌人的拷打和引诱,有的倒向了敌人,有的还当了汉奸。

    当时,我们这些专职地方干部,主要任务就是到游击区里的各乡各村宣传群众,迅速恢复和建立各种组织,并配合部队适时拔掉敌人设立的据点。

    一天傍晚,区委书记段春山对我说:“咱八路军和县大队要来拔南大山这个据点,咱们要很好配合。”接着,他详细地向我交待了任务。这天夜晚,我们区里的几个干部来到南大山据点东边的黄崖村。黄崖村的村长姓苏,本来是我们的人,但敌人“扫荡”后,他投降了敌人,住进南大山据点当了汉奸。今晚,我来这里就是做苏村长老婆的工作,让她规劝丈夫反正,为我们拔除南大山据点提供些情报。

    苏家在村里是富户,住的是大瓦房,四合院,紧关着大门。

    嘭嘭彭!我开始敲门。许久,屋子里和院子里没有一点动静。我加重敲打门,并且从门缝向里喊话:“大娘,开门呵,我是老刘。”这个黄崖村,过去我经常来,苏村长和大娘,我也认识,还在他家吃过饭。我喊话后,里面仍没有动静,我又敲阵子门后向里喊道:“大娘,我是老刘呵,外面天太冷,您开门让我进家暖和暖吧!我不会伤害你的!”大概是听到我说不会害她,她便走出正屋,出来开了大门。

    因为是自己男人去当了汉奸,做了亏心事,她在我面前胆战心惊,不知所措。于是,我就开门见山地对她说:“大娘,咱们可都是中国人,中国人不能去帮着日本鬼子来打自己人。再说,鬼子的疯狂是暂时的,鬼子的日子长不了,当汉奸可没有好下场!要想想后路!”

    我这么一说,苏大娘抽抽咽咽哭了起来。我继续对她说:“咱八路军和抗日军民是有力量的,能够恢复和保卫根据地的!只要你丈夫立功赎罪,我们既往不咎!”

    女人的心是相通的,我在给她讲抗日道理时,也对她表示了同情,还问了些家里的事情。苏大娘表示很后悔,说自己和丈夫一时糊涂,丈夫走向了歧路。并向我表示,一定要把丈夫劝说回来,让他为八路军工作,决不给鬼子当帮凶。

    第二天晚上,姓苏的汉奸从据点里回黄崖村家里过夜。苏大娘终于劝通了丈夫,这个当了汉奸的苏村长,幡然反正,按预约的时间、地点,向边联县大队提供了据点的情报,不久,我边联县大队配合鲁中部队一举拔除了南大山这个敌人据点。

    经过几个月的奋战,敌人设在边联县高里区的据点大部分被拔除了。年底,县里决定攻打沂河(支流)南岸的三官庙据点。三官庙据点里驻着汉奸王洪九部的人,他们为虎作伥,经常配合葛沟、汤头据点的鬼子出来祸害百姓,群众恨透了他们。同时,三官庙南靠敌人重镇临沂,拔除这个据点,对我们守住鲁中南大门有重要意义。三官庙又地处鲁中区与鲁南区联系的要道,拔除它,对加强两大区的联系有重大作用。

    但三官庙是敌人经营多日的大据点,围墙高、濠沟深,且离临沂不远,距葛沟、汤头只有数里地,情况比较复杂,攻打时困难多。为了确有把握,边联县大队和鲁中军区主力部队一团联合作战,并召开战前准备,进行了周密研究。

    准备会上决定,一团参战部队从三官庙东、南两个方向进攻。边联县大队由西侧进攻,高里区区中队和基于民兵在北面打(因北部敌人兵力弱,且向我方撤退方便)。战前由县大队长李冠智率人对据点进行了侦察,弄清了敌人兵力及火力部署。

    会议决定在晚上攻打三官庙,那天下午,我便到了丁家岭、桃花埠一带村庄召集民兵。并组织群众扎担架、捆造爬围墙的梯子。傍晚,我带着民兵向三官庙赶路。走着走着,听到前面枪声响起,大家参战的心情非常迫切,三步并二步,直奔北城墙。女民兵们跟着男民兵一齐跑。到了城下,我急急火火到了指挥部,向县委书记王介福等报告了参战民兵的人数及支前情况,看到他们已忙得不可开交,我便按原先布置的任务展开工作。

    民兵们手中武器很落后,有的是老套筒,有的只有两个手榴弹,但他们表现得很勇敢……

    三官庙据点很快被我军民打下来了。伪军死的死,伤的伤,大部分成了俘虏。接着,我军民对据点里敌人的设施、围墙进行了毁灭性破坏。然后,带着战利品,连夜转移,回到河北岸……

    拔除三官庙据点的战斗,是我们边联县民兵、地方部队和主力部队成功配合的一次战斗。据点拔掉后,我们根据地更加巩固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1945年10月,我随山东部队进军东北,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

    沂蒙山,生我养我的地方,在这里,我走上革命道路,在这里,进行了整整八年的抗战。几十年来,无论我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工作,我永远在怀念着你——沂蒙山和沂蒙山的人民。

谁在收藏
浏览:89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向东
    向东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