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篇 家里的老姑夫,华野9纵27军老战士,朝鲜战场上大战土耳其旅

白浪河老王 发表于2019-07-26 14:48:21

    老姑夫是潍县寒亭镇的上中农出身,浓眉大眼,戴上狗皮帽子,有点林海雪原的杨子荣的感觉,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属于胶东西海地委领导,很多分到土地的农民参军,很多去了许世友的老部队,就是大名鼎鼎的九纵,也就是后来的27军,老姑夫虽然家里属于上中农,也在区干部的鼓励之下参军加入部队,成为普通一兵,没担任过领导职务,去朝鲜和美军打了几年,长津湖战斗冻掉了一个脚趾头,评了三等功,他口述参军时期的军长是聂凤智,后来是彭德清,聂后来是南京军区司令,彭后来是交通部长,志愿军回国以后,安排在村里担任支部书记,当时是一个区下属几个乡,也在乡里担任过一个一个类似副乡长的领导职务,58年大跃进,由于不愿意吹牛谎报粮食产量,被插了白旗,街上游街,他有四个姐姐,外甥众多,几个外甥在县城街上看到舅舅被批斗,难过的只哭。现在有个最出息的外甥办了个企业,已经接近上市,算是县里数一数二的企业家了。老姑父对大名鼎鼎的胶东老十三团很佩服,说在朝鲜战场,有个山头,别的部队攻击了几次都失败,首长把老十三团调上来,一个攻击就拿下了山头,老十三团是胶东八路的头号主力部队,平度籍贯士兵很多,有任团长就是聂风智,有个营长王景昆是平度人,后来担任过舟嵊要塞区的头,在上海警备区司令岗位上离休。

(说起胶东老十三团来,那是胶东八路的传奇故事之一,1943年春,胶东部队进行大规模整编,许世友调同为红四方面军的聂凤智任13团团长。聂凤智是湖北人,出身贫苦,13岁举着红缨枪参加了黄麻起义,第一次穿上棉衣还是长征到了延安以后。抗战后,聂凤智来到胶东地区,先是担任抗大第一分校胶东支校校长,为军区培养营、连、排级的军政干部,后来一直在许世友的手下进行对敌作战。

聂凤智有着高超的战役指挥智慧。他不仅指挥部队炸掉了号称日寇“鲁中第一堡”的青烟公路栖霞县蛇窝泊村大碉堡,端了大汉奸赵保原在莱阳的万第老窝,拔掉了莱西马连庄、水沟头等许多据点,还组织发明了打碉堡跨壕沟用的“活络撑脚桥”,被推广到了整个胶东部队和山东军区。

13团原本就是胶东军区的一支骨干,在聂凤智的率领下成了胶东军区战斗力最强的“老虎团”,聂凤智被称为“老虎团的老虎团长”。13团的官兵很自傲,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人问他们是哪个部队的,战士们就把三八大盖枪拍得当当响:“13团的!”

1944年8月29日,聂凤智带领13团攻打马连庄据点。他命令1营从西南角攻,亲自指挥3营从东南角打,战斗进行得很激烈。正在敌我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忽然前方碉堡内敌机枪哑了,还传来枪栓来回拉动的咔咔响声,他立刻判断说:“敌人机枪出了故障。”

聂凤智将军抓住这个机会,果断发出命令:“上!”在“老黄牛”重机枪(“老黄牛”是十三团唯一的一挺重机枪,现珍存于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的掩护下,爆破组、突击组接连冲了上去,冲入敌碉堡内一看,敌人的机枪果然是卡了壳,刚刚拆卸开,就成了13团的战利品。以后可以长篇述说十三团的故事。)



 老姑父为人开朗,喜欢聊天,经常给村里的小学做报告,讲述27军大战土耳其旅的故事,另外还记得说一种叫喀秋莎的火箭炮,一旦发射,美国人很害怕,万一有一个炮弹没打响,为了保密,首长损失一个营也要把炮弹抢回来。说的活灵活现,非常生动,后来政府给志愿军老兵每月有个几十元的待遇,老姑夫也很自豪。由于老姑夫是志愿军出身,根正苗红,姑父家的大表哥也高中毕业之后去参军,驻扎在江苏新沂的部队,后来提干,少校军衔退伍,安排在国税局当了干部。


关于土耳其旅的历史,我网上查阅到是这样:

上世纪50年代,就是否加入北约,土耳其内部存有争议,当时的土领导层认为,土耳其需要向西获得战略支撑,又鉴于西方国家对土耳其入约并不积极,就有必要做一个牺牲(纳个大“投名状”)。
  因此,当美国控制的联合国发出向韩国提供军事援助的第83号决议后,土耳其在美国之后第二个响应,并决定向派遣一支由5000名部队组成的旅,其中包括三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和一个辅助部队,这支土耳其旅也是朝鲜战争期间惟一一支始终属于美军领导的旅级“联合国军”。
  土耳其对参战士兵做了精心挑选,然而骨感的现实是,自一战以来,土耳其人已经多年没有认真打过仗,参战士兵大都来自土耳其东部山区的小镇和村庄。这不仅是他们第一次离开祖国,也是第一次和非穆斯林打交道,与美军盟友间存在巨大的宗教及文化差异。

  当年的土耳其旅
  由于美军食谱中都带有穆斯林禁忌的猪肉类食品,美军司令部不得不专门为土耳其军队指定一家日本食品加工厂生产食物。土耳其人喜欢用没有漂白的面粉做类似“馕”一样的硬面包,再配上一杯又浓又稠又甜的咖啡,美国陆军又不得不为他们专门配给食品。
  由于土耳其人习惯在近战中挥舞长刀,动作非常危险,其他国家的军队都不愿意与他们并肩作战。
  土耳其旅指挥官塔辛·阿齐兹岁数偏大,为指挥第一批土耳其分遣队,他自降级别担任旅长。可他不懂英文,对于美军下达的命令往往都一知半解。
  曾深受西方殖民主义侵袭的中东西亚与非洲国家都有一个特点,他们的认知范围内往往限于自我与西方文明,对其他文明缺乏了解和兴趣,这种特点至今依然在起作用,土耳其亦然。
  在第一批先遣队登陆仁川并进入战场后,土耳其人居然完全分不清朝鲜人、韩国人与中国人。把好不容易从志愿军的包围圈中逃脱出来的韩军第6师残兵当成了志愿军,双方一番激战,各有死伤。
  西方媒体大肆报道了这场战斗,称它是土耳其人对中国人的“胜利”,甚至在有人向美国人泄露事实之后,媒体也没更正报道。
  由于语言不通,美军给土耳其旅的大部分命令基本等于白说。在乌龙事件后第二天,土耳其旅受命与美军第38团一起撤退,命令却晚了两小时才被正确送达,不得不在乱哄哄地情况下紧急掉头,并陷入志愿军伏击。
  阿齐兹摘下军帽高喊撤退者杀,抽出长刀与志愿军展开白刃战,约400名土耳其人在此役中伤亡,失去了大部分装备,车辆和火炮,第1营几乎被全歼。有美国军人描述,土耳其是“能力被高估的,领导不善的绿色部队。”
  也由于土耳其人的顽强,志愿军当时准备包围美军侧后的计划没有实现,这成为战后美国人对土耳其“英勇”大吹特吹的主要理由,志愿军也评价土耳其人“战术比美军机动,韧劲很像当年的日军。”
  在整个朝鲜战争中,土耳其旅阵亡741人、受伤2068人,另有244人被俘。到1950年底,该旅作为一支成建制部队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战斗力。
  血腥的“投名状”换来了成果,1952年,北约决定接纳土耳其和希腊。在随后的历史中,土耳其多次参与北约行动,土耳其旅都作为光荣历史被反复拿出来回忆。

 老姑父已经去世几年,写此文来纪念他。

浏览:535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王帅
    王帅
  • 9纵电话连
    9纵电话连
  • hinar
    hinar
  • 海军航空兵
    海军航空兵
  • 止语
    止语
  • 白浪河老王
    白浪河老王
  • 辉哥
    辉哥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