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1月27日 生于蓬莱县城里。
1928年-19 33年在蓬莱志城小学就读,半年
后转至商业职业补习班学习,六年毕业。
1934年-19 36年冬于蓬莱县中师范班三年肄
业。1936年冬,参加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
队,从事抗日宣传工作。
1937年-1938年在二区铜井小学任教员,在校
开展救亡活动,下半年转至六区沟刘家小学。暑假回城
组织抗日救国会。
1938年2月在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二
路政治处任干事。
1938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
1938年6月回政治处,七月参加武装整编二路工
作。
1938年8月调到地方,筹备建立蓬莱县委。十月
县委成立,任宣传部长。
1939年初代表县委参加山东工作报告团,由蓬莱
到延安,向党中央各部门汇报工作后,到中央党校学
习。
1940年初-19 41年秋在中央党校学习。
1941年秋-1944年秋在延安鲁艺音乐系学习。
1 942年整风时调院部做甄别工作。
1944年秋去陇东地区搜集民歌和群众创作,后被
留到陇东剧团工作。
1945年10月日本投降后被派往热河省军区胜利
剧社任副指导员。
1946年夏-1948年冬任热东分区文工团团长。
1948年冬-1949年春任冀察热辽联合大学鲁
艺戏音系副主任。
1949年6月-19 s0年夏任沈阳东北文协文工
团团委,从事专业创作。1949年秋,辽河发大水,与创
作组同志一起到新民灾区体验生活,并创作了话剧
《堤》。
1950年任东北文化教育工作队代理队长。
1951年10月成立东北人民艺术剧院,任创作室
主任。
1953年10月出席全国第二次文代会。率东北人
民艺术剧院创作室剧作组同志转入东北作家协会。在
此期间长期深入抚顺龙凤矿体验生活,写出话剧《瓦斯
问题》,曾获全国第一届话剧汇演创作奖。后改名为《双
婚记》,被改编成电影故事片《换了人间》。
1956年任作协沈阳分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剧
协辽宁分会副主席。
1958年创办并主编《文学青年》。
1959年夏执行国家文化协定,赴德意志民主共和
国访问。
1959年冬-1960年在反右倾运动中受到错误
批判。
1961年初到大连机床厂任工会副主席。
1962年3月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全国话剧、歌剧、
儿童剧座谈会。
1962年秋问题得到甄别后,深入到大连造船厂及
大连纺织厂体验生活,并写出了《乔迁之喜》话剧。
1966年夏-19 67年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批斗。
1968年在盘锦辽宁省委干校劳动。
1969年12月-1972年到庄河县白家大队刘屯
生产队插队落户劳动。
1973年调回辽宁省创作办公室,但仍在大连纺织
厂体验生活。将反映女工生活的话剧《魏金兰》修改好,
改名为《银梭曲》。1976年与大纺工人同志共同编写了
以该厂1926年4月26日大罢工为题材的剧本《四·
二七》。
1 977年与丁洪同志合写了电影剧本《难忘的岁
月》。
1979年被选为辽宁省文联常委、作协辽宁分会副
主席,党组副书记、剧协辽宁分会副主席并主编《辽宁
戏剧》杂志。四次全国文代会被选为全国剧协理事。并
兼任大连市科委副主任。
1 980年创作《少年周恩来》话剧,以表达对周总理
的深切怀念。
1984年出版了《柯夫剧作选》。
1986年在病中编好散文、杂文《我和茉莉花》一
书,未能看到书出版,即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