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胶东反“扫荡”的岁月里(文/许世友)

许家洼 发表于2019-08-01 11:04:52

    从1942年到1944年的三年间,胶东军民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英勇抗击日、伪、顽的联合进攻,大大发展了人民武装力量,巩固和扩大了胶东抗日根据地,夺取了新的胜利。

    胶东军民的这一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正确的领导下取得的,是800万胶东父老兄弟姐妹们齐心合r力,浴血奋战的结果。胶东军民在敌后抗日战争中,焕发出高度的创造精神,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为中国人民雄伟壮丽的抗日战争的史诗谱写了光荣的一页。

    1942年11月,胶东大地渐渐换上冬装,从渤海湾吹过来的朔风,一阵紧一阵。

    日军很快就要大“扫荡”的消息,也传得一阵更比一阵紧。连日来,日军往胶东大量增兵,车辆不绝,调动频繁}各据点日、伪军纷纷出动,拉丁抓夫,抢粮、抢牲口;挖掘封锁沟的范围扩大,进度加快;烟台日军加强警戒,封锁消息,伪军驻守的一些据点,已经由日军接防,或由日、伪军共同驻防;日、伪派往我根据地的特务增多,活动加剧,日军调拨大量武器弹药给赵保原等投降队伍,种种迹象表明,一场大规模的“扫荡”已经迫在眉睫了。紧接着,上级通知我们,日酋冈村宁次已经由北平飞往烟台。

    冈村宁次是日本驻华北派遣军最高司令官,以嗜血成性和阴险狡诈而臭名远扬。他亲临胶东,决不是偶然的。胶东半岛三面环海,一面沟通冀鲁平原,水陆交通便捷,物产富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日本法西斯“大东亚圣战“的战略计划中,一直把胶东作为往来于海上与华北之间的重要通道和“以战养战”的补给基地之一。罗荣桓同志率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挺进山东以后,曾经意味深长地说:“胶东是未上到枪身上的一把刺刀。”随着胶东抗日游击战争的蓬勃发展,我军在胶东重新打开牙山中心根据地以后,依靠牙山,稳步向东、西两翼发展,巩固和扩大了昆嵛山、大泽山根据地,大大改变了胶东战略局势,使胶东半岛这把刺刀上到了枪身上。胶东大地,抗日刀光闪闪,斗争烈火熊熊。日军赖以运送人员,军火以及其它物资的这一重要通道和补给基地,受到重大威胁。3、4月间,日、伪军出动1万余人,在土桥次郎中将指挥下,对胶东抗日根据地实施了春季大“扫荡”。5月间,日、伪军又组织4000多人“扫荡”胶东。入秋以后,日、伪军分头“扫荡”胶东各海区。当时胶东的行政区划,分为东海、西海,北海,南海4个专区。现在,从日军调兵遣将之多,动员范围之广和准备时间之长来判断,特别是冈村宁次秘密抵烟,预示着胶东抗日军民所面临的日军冬季“扫荡”,将是空前规模和极端残酷的。

    自从胶东1941年5个月反投降作战以后,我即回山东纵队(后改为山东军区)。1942年,为了适应敌后游击战争的严量局面,统一胶东五旅、五支队与地方武装的作战指挥及后方生产建设,上级决定成立胶东军区,以五支队机关改建为胶东军区机关取消五支队番号,五旅属胶东军区指挥。在敌人的冬季大“扫荡”之前,我来到胶东,任胶东军区司令员,林浩同志任政治委员。

    11月上旬,军区在海、莱边区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作了紧急的反“扫荡”动员,研究部署了反“扫荡”的作战计划。根据以往反“扫荡”斗争的经验,会议确定采取“保存有生力量,保卫根据地,分散活动,分区坚持”的方针,在胶东军区统一领导下。以烟青路为界,将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分为两个指挥系统:烟青路以西有第十三、十四、十五团及西海、南海、北海三个军分区,归五旅指挥,烟青路以东有第十六、十七团及抗大胶东分校、军区直属队、东海军分区,归胶东军区直接指挥。在东、西两个指挥系统内,以团、营或连为单位,划分地区,分散活动,避免大部队过分集中。我们总的意图是,敌人要“拉网”,我们就破“网”。部队分散坚持,目标隐蔽,行动快捷。1个连,1个营,活动到哪里,就在哪里以部队为骨干,带领群众开展游击战,坚立根据地。军区作战会议结束后,各部队立即在干部、战士中作了传达动员,使大家充分认识敌人冬季大“扫荡刀的紧迫性和残酷性,作好必要的准备,坚决争取反“扫荡刀斗争的伟大胜利。与此同时,胶东区党委动员全区人民紧急行动起来,投身到反“扫荡”斗争中去。区党委和军区领导机关还精简疏散大批人员,充实县、区、村和各战斗部队,加强对基层反“扫荡”的领导。

    11月17日,敌人突然由青岛、高密派汽车六、七百辆,沿烟青路、烟维路向莱阳、栖霞、福山等地大量增兵。21日清晨,天色阴沉,朔风骤剧。蛰伏在莱阳、栖霞、福山之敌全部出动,在投降派赵保原,秦毓堂等部的配合下,多路奔袭栖霞、牟平、海阳、莱阳边区,“拉网”合围以牙山、马石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合围圈南北不过90公里,东西仅75公里。日军出动1,5万人,加上伪军和投降派赵保原等部5000余人,总兵力达2万多,人,!另有海、空军配合“扫荡”。敌人多路分进合击,密集平推。白天摇旗呐喊,步步进逼,无山不搜,无村不梳,烧草堆、挖新坟,掘地堰、清山洞,连荒庵、野寺以及巴掌大的土地庙也不漏过,夜晚则野地宿营,烧起一堆堆篝火,岗哨密布,在山口要隘还没置了带响铃的铁丝网。敌人曾得意地夸口说:  “只要进入合围圈内,天上飞的小鸟要挨三枪,地上跑的兔子要戳三刀。共产党、八路军插翅难逃!”

    胶东地区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反“扫荡”斗争中,各村普遍实行“坚壁清野”,以“三空”(搬空、藏空、躲空)对付敌人野蛮残酷的“三光”(抢光、杀光、烧光)政策。他们大力支援我军作战,当向导,递情报,送给养,挖地道,隐藏军用物资,掩护与疏散伤病号,表现了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自我牺牲精神。例如,日军常常利用狼狗搜寻地洞口,这是很厉害的一手。群众研究出一种好办法,即用辣椒面拌上烟梗末撒在地洞口的周围,狼狗一闻到这种刺激性很强的气味,连打喷嚏,嗅觉顿失。再如,当时部队的女同志和地方妇女干部多数剪了短发。敌人在“扫荡”中,见到妇女就查头发,专门抓捕,杀害安假发髻的妇女。在妇救会的动员下,东海几个县的妇女纷纷剪掉发髻,使敌人真假难辨。

    黄昏降临了,险峻的牙山峰峦,渐渐隐没在苍茫的暮色之中。抗大胶东分校趁敌人合围圈“网口”欲收未紧之际,一举跃进到敌人背后。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大破烟青路栖霞、福山段,并三次袭击福山城,给敌人造成很大威胁。在海、莱边区活动的我第十七团1部,夜晚被敌人围困于朱吴北山,夜色茫茫,寒风刺骨。四周山梁上,簇簇火堆,层层迭迭,仿佛一条条吞吐着烈焰的凶恶的火龙。待到黎明将至,天愈黑,风愈狂。日军人困马乏,一个个东倒西歪。该部指战员隐蔽贴近敌人的封锁线,朝着篝火堆猛然甩出一批手榴弹,把昏睡中的日军炸得晕头转向。大家趁势一跃而起,破“网”而出,只伤了一名战士。

    敌人的“网”愈收愈紧了,我坚持牙山,马石山地区的各部队和地方武装率领一部分群众突围,有的部队由于指挥不够灵活,受到一些损失。24日,日军收“网”合围马石山。莱、海、栖等县群众2000多人被围困在山上。执行任务途经马石山的警卫连三排,毅然留下来带领乡亲们连夜突围。他们和地方干部、民兵一道,往返数次冲破敌人的火网,护送出群众1000多人。拂晓以后,当他们再次杀进重围抢救群众时,被日军团团包围在山峦上。战士们燃烧着复仇的怒火,奋勇杀敌,英勇献身,血染马石山岗。在马石山反合围的激烈战斗中,许多地方工作人员、民兵和群众纷纷以树棍、石头与日军拼杀,宁死不屈。日军攻占马石山后,露出极端凶残的本性,将被捕的500多名群众全部杀害,老弱妇孺,无一幸免,制造了惨绝入寰的“马石山”惨案。”……。

    英雄的海阳民兵,以地雷战闻名于整个胶东。他们根据对敌斗争的需要,创造了10多种地雷和30多种埋雷,设雷手段,从简单的铁雷、石雷、拉雷、绊雷,发展到复杂多变的飞行雷、马尾雷、防潮雷、子母连环雷、慢性自然雷等等,从单一的沿路埋雷,发展到村村设下“地雷宴”,门上挂雷,草堆藏雷,人人布雷,户户有雷,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炸得敌人风声鹤唳,鬼哭狼嚎。日军禁不住哀叹:  “石头雷大大的厉害!。”仅海阳县一地,就涌现出“模范爆炸村”3个,民兵“爆炸英雄”、“爆炸大王” 11名。……。

    在海、莱边区的小纪,5个村子相邻,他们建立了5村民兵联防组织,村连村,心连心,“一村有难,众村解围。”来犯的敌人屡遭痛击,畏之如虎。群众自豪地把这5个村庄称为“五虎村”。

节选《山东抗日根据地》

谁在收藏
浏览:236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牢记历史!
    牢记历史!
  • 徐徐而至
    徐徐而至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