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璞如 ( 1918 .02—1998 .12) 原名霍树贵,博兴县霍 家村人。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10 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8月4日参加博兴县 “八 四”暴动,失败后隐蔽在博兴县和辽宁大连当店员和工人。 1935年11月,经中共党组织介绍到东北军53军116师学员 队当兵,开展革命活动。七七事变后,经党组织批准,回到 家乡参与组建博兴抗日志愿军,并担任小队长。1938年7 月,到中共山东分局军政干部学校军事队学习,任党支部组 织委员。同年11月,受中共山东分局组织部派遣,到国民 党69军3旅8团开展工作,建立党的组织。1939年1月, 任中共山东分局组织部巡视员、干事,10月任中共山东分 局组织部第一区党委巡视团主任。多次穿越敌占区,冒着生 命危险,出色地完成了巡视任务。1941年1月,任冀鲁豫 湖西地委组织部副部长,4月任部长,兼任地委青年工作委 员会书记、敌工委员会书记、湖西战勤指挥部政委等职。 1942年7月至1943年8月,入中共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习, 后回湖西地委工作。1947年10月,任湖西地委书记兼湖西 军分区政委,领导湖西军民积极配合野战军作战,承担了艰 巨繁重的支前任务。1949年1月,任南下支队三大队政委, 5月任江西浮梁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兼景德镇市委书 记、军管会主任,直接领导军事斗争和统战工作,取得了剿 匪斗争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950年调任贵州省工商厅厅长,后任省财经委副主任、 省计委主任。1956年起历任贵州省副省长,贵州省委常委、 候补书记、书记等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管计划、经济和 工交工作,为贵州省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文化大 革命”中受到迫害,被监禁达6年之久。1972年恢复工作 后,任贵州省革委会生产领导小组副组长,兼省工交办主 任。1975年到国家计委参与起草 “工业二十条”,与 “左” 倾错误路线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77年2月,任中共 辽宁省委书记处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1980年2月任辽 宁省省长。1982年4月任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在调查 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 “包、放、联、通、多”的铁路改革 方针和 “三上一下两杜绝”的生产经营思路;支持广深线改 造工程自筹资金、自主经营、浮动运价、单独核算的改革措 施,成功走出 “广深模式”的新路子。1983年,执行中共 中央和中央军委将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严格把握政 策,使并入工作顺利开展。在兼任国务院大秦铁路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期间,直接领导了中国第一条具有现代化水平的重 载铁路———大同至秦皇岛运煤主通道的修建,该线获得国家 优质工程金质奖、优秀设计金质奖和重大技术装备特等奖。 为中共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党的十三大当选为中央顾 问委员会委员。1998年12月1日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