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鸣,原籍山东金乡县,因灾荒,周岁即随父母流落宿县定居。八岁读私塾,后转学堂。1923年考进宿县乙种商业学校读书。赵一鸣思想进步,积极参与社会的革命活动。1924年,在宿城的一些进步人士发起建立了宿县非基督教大同盟,各界人士参加者三、四百人之多,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受爱国斗争,赵一鸣是学生中的积极分子,他组织游行,发表演说,揭露教会罪恶,号召人民起来反对帝国主义教会的文化侵略。1927年他转入宿县省立“四职”学校读书,经王东藩、江汉伯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为党工作。不久,北伐军攻克宿城,工会成立,他负责工会工作,曾两次组织工人进行大同盟罢工,均获得胜利。1928年他担任县委巡视员,当年在县团代会上被选为团县委委员,秋后担任团县委书记。
1929年4月底,赵一鸣去徐州参加徐海蚌特委扩大会议,会址被敌人发觉,他与到会的7位同志同时被捕。当时敌人从他身上搜出了党的文件,他独自一人承担责任,掩护了其他未暴露的同志。其余人不久相继出狱。在狱中一鸣经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百般折磨,并且和同狱的革命同志酝酿建立狱中党组织同敌人开展斗争。当时一鸣任监狱分支书记,由于狱中克扣犯人伙食,卫生条件极差,一鸣发动了绝食斗争,后被加以“绝食闹事罪”而加刑三个月,转送第三模范监狱,不久又转该监分驻所。他仍积极从事狱中斗争,创办图书舘、文化班,用钢笔抄《血潮》周刊等。
1930年,一鸣在狱中配合其他同志召集难友纪念“四一二”惨案死难烈士,结合反笼头(犯人中勾结当局者)斗争,张贴“打倒国民党狗强盗!”、“苏维埃万岁!”等标语,这样又被反动当局加刑二年六个月。1930年秋,狱中成立党支部,赵一鸣任支部书记。不久,因送信人王宝旺出卖,一鸣又以在监内组织“反革命集团”罪,再次加刑一年零二个月。赵一鸣由于坚持不懈地进行狱中斗争、发展党员(出狱后的同志大多走上革命道路,有的成了革命骨干),因此,先后三次加刑、共判有期徒刑六年十一个月。
1931年夏末,上级党为了保护狱中的同志,批示撤消监狱党的组织,改为互济会。此后一鸣先后被敌人转押到丹阳监狱、句容监狱、南京第一模范监狱和苏州反省院。
1934年,全国抗日民主运动高涨,北京爆发了“一二九”学生运动,抗议国民党政府迫害抗日青年及民主人士。一鸣的父母多方奔走,其大姐花钱营救,赵一鸣始获释放。当时宿县的党组织已遭到严重破坏,一鸣出狱后,曾先后辗转到上海、西安等地寻找党组织未果,又返回宿县。他在家乡时刻关注革命形势的发展,不断设法打听党组织的下落,不久便和党的地下联络员史广敬取得了联系,又开始继续为党工作。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各地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年末,赵一鸣被派到蒿沟的展桥村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宣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当地王坦斋先生是蜚声县内外的知名人士,家有良田300多亩,他在赵一鸣的宣传教育下,倾其人力、财力积极支援抗日。他先后动员了自己的儿子、孙子三人为国光荣捐躯。但他并没有因失去亲人而动摇信念,而是把自己收入的粮食一部分分给贫苦百姓,一部分供给游击队。王先生仗义相助解决了宿东领导的很多困难,在宿东的革命斗争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37年底,赵一鸣和王先生的侄子王恒赵等十余人成立了“宿县抗敌救亡蒿沟分社”。1938年初,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群众性的武装组织“联庄会”,捕杀匪首十余人,平息匪患,使人民得以安宁。也给后来在宿东建立抗日游击队打下了基础。
1938年春,匡亚明从陕北回宿,赵一鸣与他取得联系,恢复了党籍,又介绍王恒赵入党,动员了灰古大地主赵先民献枪100多支。后又和戴晓东、沈联城、王烽午等一起很快组织了300余人的抗日武装,成立了宿东游击支队,编为三个大队。赵一鸣任三大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7月,他率部和百余名日军在蔡桥子展开战斗,在战斗中,他机智勇敢,身先士卒,一手持驳壳枪,一手握捷克式步枪射击,不少鬼子应声倒地。这一仗打得日寇向西溃退,大大鼓午了宿东人民抗日的志气。
是年末,宿东游击队上升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大部分干部随队走了。赵一鸣仍留地方坚持武装斗争。1939年初,他又和沈联城、王恒赵、陈凤阳、余小仙等同志发展了第二批抗日武装。
1939年秋,宿东游击根据地建立,赵一鸣任四区区长,后三、四、五区合并为股北区,他任区委书记兼区长。并成立了股北抗日大队,赵一鸣任指导员。当时股北区敌伪据点星罗棋布,有第一路别动队、土顽刘志政、流氓头子张立君、灵壁顽县长赵觉民、宿九区伪区长张纯一、顽箫十区长李瑞卿、叛徒王架吾、永安伪军刘永贵等,他们纠集在一起,围攻股北抗日根据地,三天二次“扫荡”,其势汹汹,甚为嚣张,妄图置我于死地。赵一鸣分析了形势,捕捉战机配合亢营来一个先发制人,率队夜袭石相灵壁常备队伪据点。第二天布好阵,诱敌来攻,把顽匪追击于凤凰山北15里之外。第三天,萧支攻战广龙山(萧十地区),亢营在黄山前阻击杨楼日伪军,股北大队攻打顽固军别动队,九时许,攻下凤凰山,毙伤顽匪数名,生俘两名,缴枪2支。路町伪军刘永贵部来攻,被股北大队击退,钓鱼台伪军不战而退。刘伪企图窜往奎西抢劫,区署住老庄孜,大队长王心孝带一个班预伏老庄孜河口,敌人派三个骑兵预先作前哨侦察,被我打伤弃马而逃,至晚,三支兄弟部队全部胜利结束战斗,股北大队无一伤亡。
在赵一鸣区长的指挥下,前后几个月接连粉碎敌人六路围攻,股北一带敌人土崩瓦解,广大人民欢欣鼓舞。
当时任股北区大队长的曹介写了《反顽五更调》歌颂赵区长:
一更里,月正东,
股北区长赵一鸣;
抗战救国爱人民,
全区人民喜盈盈;
二更里,月上升,
顽固分子大孬种;
准备投降先反共,
人民大众不答应。
三更里,月正南,
顽固分子不要脸;
每顿要吃四个莱,
少了便打保甲长。
四更里,月平西,
赵区长反顽找战机;
夜袭灵常捉顽驴,
释放顽驴是妙计。
五更时,天将明,
赵区长布阵抖威风;
顽伪六路被粉碎,
抗战史册留英明。
赵一鸣在平时很注重培养干部,为了扩大抗日的骨干力量,先后开办了三期青年训练班。他亲自讲课,提高学员的觉悟,增强抗日的信心,为抗战事业输送了不少干部。
在敌伪、顽、长并存的情况下,抗日经费是很困难的,敌人到处抢掠,百姓民不聊生。为了克服经济因难,他发行了“股北流通卷”并统一全区税收,从财力上保证抗日武装经费。
1942年,一向与我党合作的国民党专员盛子瑾从皖东北出走,灵宿行署主任赵汇川奉命带队北上,突东县委书记孔子寿因病去上海,当时宿东呈现出无领导的状态。在严峻的形势下,赵一鸣去淮上行署请示成立了宿东办事处,并担任主任,支撑了宿东的危局。1941年6月撤销宿东工委和办事处,成立县委和县政府,赵一鸣任宿东县第一任县长。这一时期,抗日斗争形势逐步好转,日伪军很少有能力扫荡我抗日根据地,赵一鸣在地委领导下,将宿东抗日根据地逐步向灵北发展,使我抗日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他在宿东坚持6年多的斗争,终日和敌、伪、顽周旋,他率领抗日军民,反伪化,反清剿,反扫荡,浴血奋战,身先士卒,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巩固和发展了宿东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赵一鸣平易近人,爱护干部,因此,不论环境多么艰苦,斗争多么困难,大家都乐于在他领导下工作。
1941年秋季,区委书记岳之平在塔桥被伪军抓去,赵一鸣闻讯,立即率队跑步包围塔桥伪军,造成兵临城下之势,然后找当地土绅传话,逼伪军交人。伪军见势不妙,愿意放人,但怕鬼子知道不好交差,于是商定,在他们押往县城途中,我们中队预先埋伏在路旁,伪军采取假打真放的办法,安全放回岳之平。连壁区区长关焕章一次负伤在蒿沟被浮,也采取同样办法营救出来。
1942年初冬,游击支队队长张太生,把俘获的伪灵壁县一名科长和伪区长张汉三交给赵一鸣。当时灵壁有威望的地方士绅出面保张汉三,赵一鸣经过考虑权衡,决定乘此机会做好统战工作,团结他们一致抗日,遂宴请地方士绅,在宴席上赵一鸣作了抗日爱国宣传,并释放了张汉三。我们的队伍从此进出灵北活动。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蒋介石妄图侵吞胜利果实。便挑起了内战,上级批示大破津浦铁路,赵一鸣动员全县人民带着大锤、钳子、螺丝刀、杠子等工具,齐集津浦铁路徐固段,割电线,拔电杆、掀铁轨、控路基、完成了破路任务,延缓了国民党的运输计划,为我军赢得了备战时间。
1946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向我解放区大举进攻,宿东地区环境日趋恶化,赵一鸣牢记党的指示:“宿东干部区不离区,乡不离乡,就地坚持打游击。”带领县直机关和警卫连,在青纱帐的掩护下转战宿东各地。平均每夜的宿营地要转移多次,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年底,由于敌人采取步步为营的战略,我方如不考虑改变必遭致全軍覆没,因此,接到七地委“为了保存我有生力量,要分散隐蔽”的指示后,很多干部含泪走了,最后只剩下100多人,坚决不愿离开。赵一鸣当即表示与大家生死与共,经过商讨,决定与宿怀县合并,就地坚持打游击。1947年初,环境更为险恶,实在无法坚持,只好西撤。赵一鸣到达河南平岗,见到了豫皖苏区党委书记吴芝圃,被任命为商亳鹿拓县县委书记,同年9月2日被任命为宿怀蒙工委书记。
1947年底,我方反攻取得节节胜利,形势好转,豫皖苏区党委决定由赵一鸣和郑良瑞带队收复宿东。他带队到路东区的次日晚住在薄林子北边小康家,不慎被敌宿县交警大队探知,翌日晨,方发现敌重兵已包围驻地。赵一鸣带队奋力突围,结果,只有少数人冲出包围。但敌人仍然穷追不舍,后来他破冰渡过濉河,甩掉敌人。到宿东打掉了敌人四个乡公所,俘虏了十几人,武装了自己,接连又打掉敌人四个乡公所。从此以后打开了收复宿东的局面,建立了政权。赵一鸣任宿东县委书记兼县长,配合刘邓大军南下,收复了萧、宿、铜根据地。
1948年秋,淮海战役前夕,整个宿东收得,各级政权建立,武装部队迅速扩大,江淮軍区和豫皖苏军区打通,成立了江淮三专区,赵一鸣出任专员。1948年冬,淮海战役打响后他任三专区支前司令,动员全区人员,倾其财力,人力支援前线,有力地支援了淮海战役。建国后,他曾先后担任宿县行署专员、芜湖市市长、省卫生厅厅长、合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等职。
几十年来,他时刻不忘战斗过的地方,即使身处逆境,也没忘记划日的战友。“文革”期间的1967年秋,他在被“打倒”时,偷偷去了北京,回来路经宿县,他只身徒步去宿东一带农村,看望当年同甘苦共患难的战友,有的一直是农民,他皆逐村逐户看望。在展桥村他停留一天时间,连续看望了十几户和他一起战斗过的烈士家属,向他们问寒问暖,无限关怀。一位烈士的父亲潘东玉老人拉着赵一鸣的手,含着热泪说:“赵县长心里还想着俺。”
赵一鸣在六十年的革命生涯里,始终表现了一个久经考验的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他那坚定不移的革命立场,实是求是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1983年,赵一鸣因病逝世,但他革命的形象永远活在宿县地区人民的心中。
(原载《碧血霜天》)
(武思鼎,宿州市埇桥区委党史研究室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