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本斋烈士传略(1902—1944)文/李 丹

16007 发表于2019-08-10 11:39:14

  马本斋(1902—1944),原名马守清,经名尤素夫•马本斋,回族,河北省献县人。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

  马本斋自小家境贫寒,经常随母亲到子牙河盐碱地去扫碱土熬盐,听母亲讲《岳母刺字》《苏武牧羊》等故事。他10岁入私塾读书,聪明伶俐,好学上进。13岁那年,家乡遭遇大旱,为了生活,他跟随父亲到张家口、内蒙古等地谋生,到处颠簸,受尽凌辱。17岁时投身东北军,由于他品行端正,办事认真,1924年被送到“东北讲武堂”学习。在讲武堂毕业后,先后升任排长、连长、营长,后转调山东升任奉军独立二十一师第四团团长。但他对军阀混战、百姓贫困的现状十分不满,对官场的尔虞我诈更是切齿痛恨,为自己不能实现一腔救国救民的抱负而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还乡务农。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大举进犯华北。二十九军英勇抵抗20余日,最终从平津撤退。驻防河间、献县一带的国民党军也迅速后退。面对亡国灭家危险,马本斋回村率领弟弟和本村70余名回族青壮年,组织了“回民抗日义勇军”,准备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斗争。1937年年底,日本入侵者在北平成立了回教总会,并陆续在回民聚居地成立回教分会或支会。他们利用回民大众的宗教信仰进行挑拨离间。针对支队里的部分人员受到挑拨的迷惑,马本斋说出了一段朴素而深刻的话:“七七事变后,是谁烧毁我清真寺,杀我阿訇?是汉奸、回奸、特务,而不是汉族。是谁在领导我们抗日救国?是毛主席、朱总司令。毛主席、朱总司令是汉族而不是回族。绝大多数汉族人民和绝大多数回族人民是阶级兄弟。我们是革命战士,不要当敌人的义务宣传员。”
  马本斋等人的抗日行动受到了孟庆山领导的“河北游击军”的支持。1938年3月,马本斋率队来到河间,参加了孟庆山领导的河北游击军。这支队伍很快扩充并改编为“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1938年9月,部队在河间整编时扩大到六七百人。同年马本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表示:“我决心为回族解放奋斗到底,而回族的解放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领导下才能实现。”
  1939 年日本侵略军“扫荡”华北,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在河间、青县、沧县地区转战,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带领下采用“磨盘战术”“牛刀子钻心战术”,不断重创敌人。1941 年,八路军冀中军区通报要各部队“向回支看齐”, 并奖给他们“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的锦旗,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也颁令嘉奖了马本斋。
  1940 年,日军驻河间的山本联队与马本斋的回民支队展开激烈的战斗。经过几番交手,山本联队被打得丢盔弃甲。最后日军在叛徒哈少甫的帮助下得知马本斋是个孝子,决定利用其母亲来威逼利诱,招降马本斋。1941 年9 月25 日,山本联队的500 多名骑兵在大队伪军配合下包围了献县东辛庄。敌人把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老人抓走并押至河间县城,连夜审讯马母。为了不让敌人利用自己牵制儿子,马母决心以绝食进行抗争。10 月4 日,绝食7 日的马母壮烈殉国。
  马母牺牲后,马本斋及回民支队全军戴孝,马本斋眼含泪水,强压怒火,在母亲遗像前肃立许久,然后奋笔疾书写下“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定继承母志,与日本人血战到底”“宁为玉碎洁无瑕,烽火辉映丹心花。贤母魂归浩气在,岂容日寇践中华”的壮语。从9 月至11 月,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主动向日伪军多次出击, 均取得胜利,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1942 年,日军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亲自指挥日伪军5 万人,在冀中平原进行灭绝人性的“五一大扫荡”。马本斋率回民支队与强敌反复周旋,浴血奋战, 终因力量悬殊,部队遭受重大损失,部队由鼎盛时期的2000 余人锐减至700 余人。为保存这支少数民族抗日力量,上级决定回民支队实行战略转移。7 月初,部队越过运河和津浦路的敌人封锁线,到达渤海之滨的冀鲁边区。8 月下旬经河北的南皮、东光,山东的庆云、乐陵、陵县西来,然后沿马颊河南下,从平原县境内越过津浦路,于9 月中旬经高唐、聊城、阳谷到达濮、范、观城县一带。回民支队与教导三旅、南进支队一起,在冀鲁豫军区杨得志司令员的指挥下,巧妙地跳出了日伪军的合围圈。军区考虑到鲁西北军分区缺少主力部队,决定让回民支队进驻回民聚居地—— 张鲁集( 今属莘县),马本斋兼任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原司令员赵健民改任副司令员, 另派张同钰担任回民支队政委,以加强政治领导。第三军区在张鲁集召开了隆重的欢迎大会。会上,马本斋激动地说:“回民支队来到鲁西北,全靠回汉人民的支持与配合。只要军民紧密团结,一定能战胜眼前的困难,渡过难关,夺取胜利。日本帝国主义的日子长不了了!”
  回民支队一到鲁西北,便深深地扎根于回汉族群众之中。抗日军民的融洽相处,使回民支队结束了两年的游击战斗状态,开始有了自己稳固的根据地。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回民支部进行了整编,将原来的三个大队改编为五个中队,中队实行政治委员制度,以利于不断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为了储备干部,又将机关精简下来的200多名营、连干部组成“干部训练队”,以学习训练为主,必要时也担负一些作战任务。回民支队每个连都配备有轻机枪和掷弹筒,司令部直属一个重机枪排和一个迫击炮排。经过整编,回民支队编制满员,士气高昂。当时的莘县、朝北、莘朝边、朝城各县、区党委、政府给了这支少数民族抗日武装以极大的支持,从柴米粮油到服装鞋帽都优先供应。地方党委、政府先后动员大批回汉青年参军,充实回民支队;张鲁集回民抗日救国会还派出最好的阿訇、张鲁清真寺的蔡永清任回民支队的随军教长。鲁西北抗日军民有了回民支队这个生力军,抗日热情更加高涨。
  为回报鲁西北人民的关怀和支持,马本斋和赵健民认真研究了回民支队的作战任务,认为在朝北根据地周围的各种对抗势力中,以盘踞于莘县、冠县、堂邑结合部的国民党顽军齐子修部威胁最大。针对其在此已盘踞数月、筑有较强防御工事的特点,马本斋和赵健民制定了引蛇出洞、在运动中歼敌的战术方案。军分区领导下的各武装力量不断在齐部驻地活动,但齐子修知道回民支队装备好,是支善打恶仗、硬仗的队伍,龟缩在围子里不敢出来。当回民支队转移作战时,齐部又不断派出小股部队到根据地边沿抢掠骚扰。为使其上钩,马本斋故意传出回民支队到外线作战的消息,然后让回民支队秘密进入齐部周边地区,却命县大队故意在顽军经常骚扰的村庄活动。顽军果然以为回民支队已远离,放心地出动一个营的兵力围攻县大队。双方正在激战,回民支队突然出现在顽军侧后,内外夹击,顽军大乱而逃。
  马本斋一贯主张,部队要敢打恶仗,会打巧仗,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烂仗。在进攻冠县田寨据点时,马本斋采用了自己独创的“土坦克”战法。他让战士背驮用湿棉被覆盖的方桌,手提地雷,冒着弹雨运动到敌寨门下,埋好地雷后回来向敌人喊话,结果地雷尚未引爆,守寨之敌就乖乖地投降了。1942年秋的一天,张鲁回民游击队和莘朝边七、八区的区队夜宿滑营时,被马厂、十八里铺几个据点的200余伪军包围。
  马本斋闻讯率回民支队赶到,对敌人实施反包围,并采取围三空一、虚留生路的战术诱敌出逃,然后内外夹攻将敌击溃歼灭,大获全胜。
  1942 年11 月的一天,马本斋在摸清日军活动规律的情况下,派出第三中队潜至敌马厂据点附近,剪断了日军的电话线,而后埋伏在日军查线必经的焦花园村。次日拂晓,日军果然派出两个班伪军查线,被三中队全部俘获。马厂据点的伪军随后追赶, 莘县城内伪军亦出城增援,行至西马厂村时,被马本斋预先埋伏的两个中队击溃,30 余伪军毙命。接着,马本斋把队伍布置在濒临徒骇河的大小宋庄一带,准备迎击日军的报复性进攻。没出两天,果然有聊城日军200 余人在莘县一个伪军中队的配合下顺徒骇河道向西南方向开来。伪军在前面开路,日军随后跟进,行至大宋庄村东时,回民支队的重机枪突然开火。伪军一见是八路军主力,立即四散逃命,日本兵顿时暴露在八路军强大火力面前。日军打掷弹筒进行反扑,一日本兵慌乱中将炮弹倒装,引起炸膛,日军大乱,回民支队乘机发起攻击,敌人溃不成军,狼狈回逃。
  1943 年2 月7 日( 农历正月初三),马本斋了解到罗屯的日伪军比较麻痹。因为此地距朝城文大可部很近,外围又有其他据点碉堡掩护,守据点的日伪军十分懈怠, 加之又值过年期间,警惕性更差。马本斋抓住这一时机,来了个黑虎掏心,只用半个小时便将罗屯据点攻克,击毙2 人,俘获伪乡长以下30 余人。没过多久,朝城守军文大可派出一个连到申屯修据点,为防游击队袭扰,朝城伪军派出巡逻队,天一亮便在申屯附近转悠,妄图截击游击队。马本斋掌握了这一规律,派了一个中队夜里到伪军巡逻队常路过的李庄埋伏。第二天一早伪军巡逻队刚到李庄,严阵以待的回民支队便将其截住一阵猛打,伪军一触即溃,30 多人被抓获。
  由于连年灾荒,粮食奇缺,各据点伪军见到有村庄冒烟,常不顾一切地出来抢饭吃。马本斋掌握了这一规律,选定一个周围都有日伪据点的村庄,命部队夜间运动至村外设伏,派一些战士清晨进村点火放烟。结果引得3 个据点的日伪军都来抢饭,回民支队一阵猛打,俘日伪军600 余人,缴获轻机枪3 挺,步枪500 余支。
  马本斋采用这种神出鬼没的战术,在鲁西一带连连克敌,打十姓庄据点、拔谢炉碉堡群等战斗,都是出奇制胜。在战斗的间隙,回民支队还组成工作队帮助贫苦农民开展借粮斗争,又掩护运粮队伍把几百万斤粮食从濮、范、观中心区穿过敌人的封锁线运到张鲁、王奉一带,解了群众缺粮的燃眉之急,为抗日根据地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回民支队东征西讨,打击了刘仙洲、文大可、齐子修部的嚣张气焰,遏制了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蚕食”进攻,巩固扩大了以朝北为中心的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回民支队成了日伪军的克星。
  1943年夏,回民支队参加朝南战役后奉命调往鲁西南的昆吾、尚和一带,马本斋任新组建的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就在这年11月,回民支队配合军区主力在濮阳县八公桥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1943年10月,1.5万名日军、数万名伪军对濮、范、观中心区大举进犯。国民党降将孙良诚乘机率2万多人控制了西南侧濮阳与濮县的广大地区,设置大小据点500余处。孙良诚率总部进驻濮阳城东南的八公桥,对根据地进行步步“蚕食”,切断了中心区与四、五军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冀鲁豫军区经过周密研究,决定首先吃掉孙良诚部,使日军失去锋利爪牙,以改变鲁西南地区面临的严峻局面。在作战计划分析会上,马本斋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意见:采用“牛刀子钻心”战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集中优势兵力打掉八公桥的伪军总指挥部,回头再清扫外围据点。军区领导经过缜密权衡后批准了这一方案。战斗于11月16日打响,军区主力部队突然出现,伪军无法展开火力部署,很快被击溃,孙良诚的总部直属队全部被歼。这一战,毙伤伪军数百名,俘获伪二方面军参谋长、特务团团长以下官兵1600余名,缴获轻重机枪17挺、步枪1600余支、子弹4万余发、电台2部、战马百余匹、粮食数百万斤及全部兵工厂机器,唯孙良诚因在开封开会漏网。针对马本斋在此战中表现出来的卓越指挥才能,时任冀鲁豫区党委书记的黄敬赞他是“后起的天才军事家”。
  正当马本斋的军事才能逐步展露之时,他的后颈部长了一个对口疮并迅速恶化,疮痍波及脑髓。当时部队医疗条件极差,病情难以控制。随军医生手术无效,又并发肺炎。1944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省莘县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不幸病逝,终年42岁。2月9日,按照马本斋的遗愿,其遗体安葬在莘县张鲁集。3月1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隆重集会,悼念马本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分别献了花圈和挽词。毛泽东的挽词是:“马本斋同志不死!”周恩来的挽词是:“民族英雄,吾党战士!”朱德的挽词是:“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2014年8月29日,马本斋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李 丹)

浏览:93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西土耳
    西土耳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