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整理/建国前冀鲁豫军区鲁西北军分区)

16007 发表于2019-08-10 11:44:39

    马本斋,1901年2月出生在河北省献县东辛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里。父亲马永长是一位老实忠厚农民。母亲白文冠善良且又识文达理。马本斋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马本斋从小聪明伶俐,深得父母宠爱。10岁那年,马本斋到私塾读书,他好学上进,不仅对那些《三字经》、《千字文》背得滚瓜烂熟,尤其喜爱读中国古典名著的精彩章节。他对那些扶弱抑强,仗义疏财的英雄豪杰格外崇拜。他助人为乐,爱打抱不平,在家乡的同龄人中,他是个“头”。村里的大人夸他说“本斋这孩子鬼精,有心计,将来一定有出息!”。马本斋13岁那年,家乡遭大旱,家里生活贫困。为了生计,他辍学随父亲到张家口,内蒙古等地谋生,先后给人家卖果子、赶马。在辗转颠簸中,父子俩走到那里,都被有钱的人骂为“穷回回”,受尽了封建邪恶势力压迫凌辱。

    17岁那年,他决意去当兵,要用枪杆子为“穷回回”撑腰争气,为自己和民族的命运抗争。他来到山海关外,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加入了东北军。由于他品行端正,办事认真,不久便当了“棚长”(班长),并被选送到沈阳北大营讲武堂受训。在那里,他勤奋攻读《战术概则》,《论带兵法》等书,对兵器操练更是刻苦认真,一丝不苟。他对讲武堂宣扬的“五族共和”充满了天真的幻想。毕业时,由于成绩优异,他被提升为连长。

    1932年,新旧军阀连年混战,他所在部队被国民党改编移至山东胶东地区。马本斋在国民党二十七师师长刘振年部下任团长。凭他自己的才智,深得上司的赏识,但他对军阀连年混战甚为不满,对官场荒淫无耻,尔虞我诈更是切齿痛恨,常常为“五族共和”幻想的破灭,自己的一腔抱负不能实现而陷入痛苦之中。后来,刘振年被调离胶东,移防浙南,马本斋辞官卸甲归田,回到生养自己的故乡一一东辛庄。

    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党军在日军的大举进攻中,消极抵抗,仓皇南逃。富饶的冀中平原遭受空前的劫难,一些溃散的国民党杂牌军和土匪顽杂武装,开始乘机蜂起,大发国难财。占据献县淮镇的土匪顽杂武装头子周朝贵,打着抗日的幌子,自称“国民党第六路军”,到处招兵买马。当他们闻听东辛庄的马本斋在军队当过团长,就花言巧语的骗马本斋为他当参谋长。为了抗日救国,马本斋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了淮镇。数日后,他看透了所谓“六路军”原来是一伙害国害民的大杂烩,感到自己的一腔抗日正气受到莫大的亵渎,便借故母亲有病,愤然离去。

    不久,日军攻占了河间县城,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人民群众针锋相对,纷纷组织起自己的武装保家护院。东辛庄的民众一致推举马本斋带头,搞了几支枪,组织了10几个人,成立了联庄会。这期间周朝贵曾派一连人到东辛庄胁迫马本斋,企图收缴联庄会的枪支。马本斋闻讯,怒不可遏,抄起手枪,站在房顶,将其堵在村外,并厉声斥责周朝贵的无耻行为。以后,另一些土匪武装又多次向马本斋封官许愿,拉他入伙,马本斋都严词拒绝。

    1938年,吕正操在定县组织了“人民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党派往冀中区发展抗日武装的老红军孟庆山,在河间县也成立了“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马本斋深为共产党坚决抗日的行动所感动。1月,吕正操、孟庆山的队伍攻下河间城后,马本斋即派三弟马进波进城同共产党领导的“回民救国会”联系。5月,他便同三弟一同到河间城找孟庆山商谈组织抗日武装事宜。商谈中,当孟庆山挽留马本斋在河北游击军任参谋长时,他却认为,在此当参谋长,不如回去组织一支新的回民武装更能发挥作用。孟庆山对马本斋组织回民同胞参加抗战极为钦佩,当即同意他的意见。在马本斋的领导下,东辛庄70名青壮年来到河间城,参加了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之后,马本斋被委为队长,原队长马仲山改为副队长。1938年6月,人民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同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合并整编,名为“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被任命为总队长。党的信任和倚重,使马本斋非常感动。他说:“过去我在1日军队里当团长,不敢说自己是回民,现在正因为我是回民,才让咱当这个队长。共产党信任咱,咱要和汉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打鬼子!”8月,教导总队在沙河镇驻防,进行整训,总队党总支也正式成立。整训中,总队实行政治建军,由政治部主任丁铁石组织部队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等阐述抗日战争理论原则的著作。马本斋对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感到十分新鲜,也十分钦佩,认为这才真是救国救民的学问,是最现实的战略思想。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从中汲取营养。他看到共产党员在抗日救国中的先锋作用,也非常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为实现这个愿望,他一面加紧学习党的知识,一面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上写道:“我决心为回回民族的解放奋斗到底!而回回民族的彻底解放,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帮助下才能实现。”

    从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敌人回师华北,到1939年4月半年多的时间,敌人对冀中地区连续进行五次大“扫荡”。遵照上级指示,马本斋指挥部队积极活跃在河间、献县、青县、沧县一带,一面与当地军民配合打击敌人,一面继续整顿扩大部队。7月间,回民教导总队到定县无极参加整军运动,遂改称为“回民支队”,马本斋任支队司令员。军区派红军干部郭陆顺任支队政委。郭陆顺以老红军部队的好传统、好作风言传身教,使马本斋深受启发和教育。他敬重郭政委,带头学习老红军的光荣传统。小灶他不吃,马让给伤病员骑,他总是按时参加司令部的小组活动,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克服头脑中“感情带兵”、“唯我是从”的旧军人习气。这次整军,部队出现了一个有组织、有纪律、团结战斗、生动活泼的新局面。战士们消除了在马本斋面前的拘谨心理,官兵关系更加融洽,马本斋在政治思想上日臻成熟起来。

    1940年初,在深南地区活动的八路军主力转移作战,敌人趁机疯狂窜犯这个地区。这时,马本斋奉命率部开赴深南地区开展对敌斗争。从2月中旬至11月初,回民支队在马本斋指挥下,在南花盆、鲁科庄、小洋集、程家村、榆科、康庄、城东村、杨台、魏家桥、大张村等地连续作战30余次,打开了深南对敌斗争的局面。秋天,中外驰名的“百团大战”打响后,马本斋率部主动出击,在深南拖住2000多敌人。11月中旬,为配合“百团大战”后期作战,部队又进行了强袭深泽县城的战斗。1941年初,回民支队转战平汉路东的大清河地区,协同当地军民大力开展交通破击战。这期间,为了粉碎敌人的合击“扫荡”,马本斋以“推磨战术”,三下白洋淀,甩掉了敌人的尾追堵截。

    1941年1月初,冀中军区组织了青(县)大(城)战役,马本斋率部进入建国县(位于河北省献县景和之间)境内,执行牵制敌人的任务。在建国县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马本斋在景和、沧河路、曹辛庄、邰束州、护持寺、大屯等地,组织指挥了大小27次战斗,歼敌500余人,俘伪军100余人,日军少尉军医1人,准尉兽医2人和一大批武器弹药。在建国县境内出现了“敌人露头挨打,出动遭伏击”的局面。侵占这个地区的日军山本联队长气急败坏,集中2000多兵力对建国地区进行“扫荡”。马本斋率部与山本兜圈子。有一天傍晚,部队在建国县西北地区快速向南行进,敌人紧迫不舍,马本斋像促迷藏一样,将部队急转向东,跑步隐藏在大屯村外一条东西长两华里的大道沟里,同时,派出一个排引诱敌人继续向南追赶,战士们深信司令员判断无误,在道沟里边做好战斗准备,边看书边交谈。待疲惫的敌人皮鞋声、马蹄声在道沟西口渐渐消失了,马本斋向战士们会心的一笑,发出了准备行动的命令。这次巧妙的反追击后,部队出其不意的深入敌后,对扫荡的敌人主动出击。8月1日在杜庄一带设伏,一举歼敌50余人。

    在严酷的斗争中,马本斋充分显示了他在军事指挥上的才干,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士兵形成这样一个思想状态;一个军事行动,有马本斋在,信心就格外充足。回民支队在冀中沉重地打击敌人后,敌人穷凶极恶地加紧对马本斋诱降、逼降、劝降。1941年8月4日深夜,日军山本联队长纠集日伪军千余人,突然包围了东辛庄,将马母抓走。妄图让马母劝马本斋投降。当马母被捕的消息传到部队后,敌人也从各据点送劝降信给马本斋,大意是:奉山本联队长的命令,你若是孝子,若是为你母亲着想,就应该把队伍带过来投降云云。马本斋得知母亲被捕悲痛欲绝。当看到敌人无耻的劝降信,他强压怒火,大声说:“真是异想天开,白天做梦!”然后坦然地安慰前来送信的妻子,不要难过,母亲是个坚强的人,他不会上敌人的当。当战士们纷纷要求前往解救时,马本斋镇静的劝说大家:救是应该的,可是目前战斗任务正紧,不能为救自己的母亲而影响战斗任务。他严令战士们回去坚守岗位。

    马母大义凛然,怒斥敌寇,并顽强的进行绝食斗争,于1941年9月2日为国捐躯。敌人还不死心,又先后派马本斋的表弟哈少符和回奸马庆功来劝说马本斋。马本斋大义灭亲,果断的将其交送军区审判,进行严惩。劝降不成,敌人黔驴技穷,就企图与回民支队订下互不妨碍的“君子协定”,他们派人给马本斋送信,签订“谁也不打谁”的协定。马本斋回信严词正告:“我与日本鬼子仇深似海,不消灭日寇,誓不干心!”从9月下旬至11月初,马本斋率回民支队接连在景和、青县西里坦、刘庄频频向敌人出击,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一年。4月27日,在交河县陈庄战斗中,支队政委不幸牺牲,马本斋肩上的担子更重了。5月1日,日军5万人对冀中地区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大“扫荡”。在重兵面前,马本斋指挥部队配合军区主力转移作战,围攻泊镇,进逼交河,使敌人极为震惊。5月下旬,“扫荡”的日军逐步延伸到冀中东部的建国、交河等地。军区急电回民支队离开这个地区。由于马本斋对附近的敌情尚未弄清,想再观察一下情况。过了两天,大批敌人蜂涌而至,回民支队陷入万余敌人的重围中。6月2日,敌步骑兵在坦克掩护下,自西往东分两路向回民支队隐蔽集结的柳树高庄推进。中午时分,敌人形成了包围圈,把回民支队装进了“大口袋”。在敌人尚未发觉时,马本斋冷静的判断敌路。认为冲破敌人的口袋底是争取摆脱敌人追击的唯一出路。敌情正是按照马本斋的判断发展的,敌主力没有发现他们。敌后续部队三四百人进入他们的隐蔽地域搜索时,警戒部队开枪阻击,马本斋当即率部队迎着敌人向西面扑过去。全军投入了白刃格斗,杀伤敌百余人,戮穿了敌人的口袋底,继续向西走。待敌主力转回增援时,他们已甩开敌人,消失在夜幕中。残酷的斗争虽然使部队遭受较大的损失,但这支民族武装终于保存下来,敌人妄图吃掉回民支队的阴谋彻底破产了。

    1942年7月初,马本斋率回民支队越过北运河、津浦路敌人的封锁钱,到达冀鲁边区渤海抗日根据地进行休整。8月初旬,遵照上级指示,马本斋率部向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挺进。9月上旬,部队经渤海的南皮、东光、盐山、庆云等地,在平原县境越过津浦路到达冀鲁豫中心区一一濮(县)范(县)观城(县)一带。10月中旬,又到达莘县、朝城一带,奉命坚持鲁西的抗日斗争。

    1942年10月,鲁西北抗日斗争正处于极端艰难困苦的时期。八路军主力部队一二九师新八旅调往卫河以西后,在日伪顽的夹击下,鲁西北抗日根据地一天天缩小。除了严酷的军事斗争形势外,鲁西北连年旱灾,粮食极度缺乏。日益恶化的形势,艰苦斗争的生活,对回民支队来说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当部队进驻到朝北回民聚居区张鲁集时,周围的父老乡亲都争相观看这支威名远扬的铁军。在三分区召开的欢迎大会上,马本斋高声说:“我们回支到这里,全靠鲁西北回汉人民的支持和配合。只要我们军民紧密团结,一定会战胜眼前的困难,渡过难关夺取最后的胜利!日本帝国主义的日子长不了!”他坚定的信心和铿锵的讲话,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回民支队的到来,大大振奋了鲁西北军民的抗战热情。回民支队到达鲁西北后,冀鲁豫军区为进一步加强部队的政治领导,派张同钰同志任支队政委,刘世昌为政治部主任。不久,冀鲁豫区党委和军区决定:马本斋任三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原三分区司令员赵健民任副司令员。从此,回民支队便深深地扎根在鲁西北这块土地上,广阔的鲁西北平原成了他们生活战斗的第二故乡。

    为了尽快扭转鲁西北的斗争形势,马本斋和副司令员赵健民认真分析了三分区的敌我形势,认为威胁最大的首先是盘据在冠县东部、莘北一带的国民党顽军齐子修部。在分区其他部队配合下,马本斋指挥回民支队深入到敌人驻地附近,刺激敌人,引蛇出洞。敌人知道八路军来了主力,龟缩在围子里不敢出动。马本斋命令用追击炮轰击,并展开攻势,敌人凭寨据守,一直没敢露头。不久,齐子修部趁回支转移作战,又派出小股部队到根据地骚扰破坏。马本斋掌握这一情况后,即令回民支队三中队秘密进驻敌人时常骚扰的一个村庄,同时布置县大队进驻另一村庄配合行动。敌误认为回民支队不在,便调集兵力,妄图吃掉县大队。战斗打响后,三中队按照马本斋的部署,绕到敌人侧后,突然发起攻击,敌人被前后夹击,顿时陷入混乱。这时,深受齐军之害,早已对其恨之入骨的群众,也纷纷拿起红缨枪、三齿权、大刀等武器参加战斗。霎时杀声四起,一个营的敌人被打得七零八落,敌副参谋长被击毙,敌人尸横遍野,少数逃窜的敌人,也被我援军歼灭。经此战斗后,敌人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为了打开莘县对敌斗争的局面,马本斋亲自指挥部队对盘据在莘县境内的日伪军出击。1942年11月,马本斋指挥三中队,夜间割断了敌马厂据点通往莘县城的电话线,然后,把部队布置隐藏在附近的焦花园,第二天拂晓,敌30余人出来查线,当进至焦花园村头时,三中队给敌人突然伏击,将敌全部俘虏。为诱敌深入,马本斋将俘虏押到张鲁集一带,命部队埋伏在距焦花园五里处的大宋庄村头,另派侦察员去引逗敌人。下午,莘县日伪军百余人,沿徒骇河道搜索而来。待敌人进入伏击区后,我重机枪首先开火,当即毙敌10余人,其余敌人四散逃命。我吹起冲锋号,战士跃出工事猛追猛打,一直追到敌据点附近。

    同年冬初,张鲁集回民游击队和莘朝边办事处,在距莘县城20余里的滑营村遭到马厂、十八里铺等据点200余伪军的袭击,被困于村内。马本斋闻讯后,迅速组织部队出动,反包围四面出击,打的敌人狼狈逃窜。马本斋的声威震撼了莘县的敌人,鼓舞了莘县的人民。大汉奸、伪县长刘仙洲一听到马本斋的名字,就吓得魂不附体。他常说:“那是爷爷,咱惹不起!”而人民群众则说:“马司令一到,咱就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在打击齐子修、刘仙洲伪顽势力的同时,马本斋根据敌我斗争形势的变化,注意开始由保卫自卫、相机打击消灭敌人的游击作战为主的作战方式,逐步向以主动攻取敌占区或敌据点为主的作战方式转变。先后在冠(县)堂(邑)公路以北敌占区,攻克了赵崮、田寨、二十里铺等据点。1943年7月,马本斋率回民支队参加了冀鲁豫军区组织的朝南战役,这次战役,经过几天战斗,攻克敌据点碉堡70多处,歼灭敌人700余名,取得重大胜利。

    在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为了帮助人民群众渡过灾荒,马本斋也做出巨大的努力。1943年鲁西北已连续三年大旱,回民支队和群众同甘共苦,部队粮食定量由一斤半减至12两(16两称)。即便如此,仍不能保证供应。马本斋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亲自到财粮科了解供应情况。他说:“我们都是出身在贫苦人家,都知道挨饿是什么滋味,眼下,老百姓都在挨饿,我们要配合地方党组织,把群众从饥饿中救出来。我们解决不了他们一年一月的粮食,解决三天五天的粮食也是好的。”部队立即开始节衣缩食,支援群众渡灾,并从粮食定量中再拿出2两救济灾民,吃不饱即以糠菜充饥。马本斋和战士们一样吃大锅饭,还常常把自己的饭让给房东吃。事务长知道他好吃面条,有时想办法用混合杂面做上一碗,他也赶紧端给伤病员吃。为了解决粮荒,鲁西北地方政府曾组织群众向屯粮户借粮和到收成好的濮县、范县运粮。尽管部队军务繁忙,马本斋仍抽出入力积极帮助做好这些工作。在张鲁集,回民支队工作组仅用3天时间就发动群众借粮1.38万余斤,救济了2000多人。经过一年的斗争,马本斋和回民支队与鲁西北人民建立了不可分的鱼水之情,部队每到一地,人民群众热烈欢迎自己所信服的亲人,烧水做饭,送军鞋军袜,部队需要什么,就支援什么。到1943年秋,回民支队由刚来时的七、八百人,发展到1千多人。

    1943年10月,鲁西北划归冀南区后,马本斋奉命率回民支队到直南的昆吾、尚和一带活动,并任分区司令员。11月16日,马本斋参加了冀鲁豫军区组织的攻克伪二方面军孙良诚总部八公桥的战斗。战斗发起前,在研究作战计划的会议上,马本斋提出一个大胆的方案,即采取“牛刀子钻心”战术,集中优势兵力,突然袭击,首先挖掉敌总部八公桥,回过头来再扫清外围据点。马本斋的意见得到与会全体同志的赞同。杨得志司令员指出:奇袭八公桥,是摆脱被动,力争主动,破其一点,牵动全局的一着好棋!此次战斗,毙伤敌数百人,俘伪二方面军参谋长、特务团长以下官兵1600余人,一举将孙良诚总部直属队全部歼灭,惟敌酋孙良诚去开封开会漏网。战后,冀鲁豫区党委书记黄敬同志赞杨马本斋是“后起的天才军事家。”

    1944年2月,回民支队接到开赴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的任务,部队集中在范(县)观(城)濮(县)一带进行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为了向冀鲁豫区的父老乡亲告别,部队抓紧排练文艺节目,准备召开军民联欢会。马本斋亲自组织大家排演京剧《陆文龙》,他亲自下场扮演王佐的角色。就在此时,他的颈椎部生了一个小疮(对口疮),疮疼难忍,由于当时缺医少药,他的体温一直上升。疮痛辐射到脑髓,病情迅速恶化。先经三分区医生手术治疗无效,随后,即被转送到濮阳小屯村军区后方医院抢救。到了医院,马本斋已处于垂危状态。

    马本斋生也英武不凡,终也壮志不灭。弥留之际他还对身边的人员说:“让部队等着我……。”我不行了,要把我的家属送到延安去。告诉三弟抗战到底!”临终时,他向家属嘱言:“我觉得,不能为国家,为人民,为党做更多的工作是件憾事。教孩子继续我的志向,做革命工作。告三弟领导伊斯兰民族抗战革命到底”。1944年2月7日,马本斋病故于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一腔热血洒在了黄河岸边的鲁西北。

    马本斋逝世的消息传出后,冀鲁豫区全体军民万分悲痛。根据马本斋生前遗嘱,在他逝世的当天,军区便派人将其遗体送到了鲁西北回民聚居地一张鲁集安葬。当地人民怀着对这位民族英雄的崇敬心情,献出10余亩良田,为马本斋修筑陵园。

    1944年3月17日,延安各界隆重聚会,追悼马本斋。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赠送了挽联。毛泽东挽词:“马本斋同志不死。”朱德挽词:“壮志不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周恩来挽词:“吾党战士,民族英雄”,对马本斋给予高度评价。1964年,马本斋墓迁往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为了让英雄业绩和名字永远铭刻在鲁西北人民的心中,莘县张鲁集马本斋陵园仍保留下来,修建了大理石纪念亭,每年清明节,当地人民纷纷来这里凭吊英灵,缅怀英雄事迹,以继承先烈遗志,完成其未事业。(此材料是建国前冀鲁豫军区鲁西北军分区整理的)

谁在收藏
浏览:332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西土耳
    西土耳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