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高尚 工作勤奋——怀念沙晓鲁同志(文/杜竹林 柴 龙 吴荣坦)

堂邑 发表于2019-08-10 14:39:42

   沙晓鲁同志在十年动乱中,残遭林彪、“四人帮”的迫害,含冤而死已经二十年了。几十年来,每当和战友们谈起她,谈起在她领导下战斗、工作的情景,晓鲁同志的音容即刻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她那忘我工作,不畏困难,紧毅果断的品格;她那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处处以身作则和关心同志的优良作风,给我们留下永远不会磨灭的印象。

    沙晓鲁,女,山东省冠县人,回族,早在青少年时代就参加了革命。我们认识沙晓鲁同志,是在1947年的10月初。那时,中共聊阳县委(聊城县和阳谷县的各四个区组建的一个新县,1949年平原省成立时撤销)刚组建不久,我(指杜)被调到该县工作,在当时的县委所在地朱台村见面的。记得那天下午,县委委员们正在晓鲁同志的住处开会,我在县委机关的院内等候这位主持工作的副书记的接见和分配工作(当时县委书记李健民同志调区党委参加整党学习)。

    夕阳西下,我正在和县委老秘书和悦斋闲聊时,忽听晓鲁同志的说笑声,老和同志向我说:沙政委来了(解放战争时期在冀鲁豫称书记为“政委”)。我俩刚站起来要迎接,她和县长刘泽民、谭启明等几位领导已来到我面前。刘泽民、谭启明是我小时候的同学,彼此很熟悉。我们之间寒喧之后,很自然地把目光转向了沙晓鲁同志。她身着灰色土布军衣,笑着向我说:“听说你来了,我们早一点散了会。好费劲呀!到底把你老兄争取调过来了。在战争的年代,你在这里坚持斗争五年,咱们聊阳县,一半(指聊城县部份)你熟悉,另一半(指阳谷县部份)泽民同志熟悉,有你们两位地熟人和的老同志就好办了。我是下来锻炼的,只要大家一股劲,一定会把县的工作搞好。”我说:“我因病有半年多没工作了,起不了什么作用。”晓鲁同志说:“你在这里坚持斗争的情况我们都知道。我们县委研究过,你不必下村去,留在县委组织部,帮助做机关工作吧。”几句热情、诚恳和关心的话,顿时在思想上的距离就缩短了许多。到开饭的时候了,晓鲁同志亲自给我找碗筷,并洗得干干净净。这次见面,使我深深感到这位青年女书记,谈起工作,井井有条,分析问题,客观透彻。

(一)

    1947年、1948年,冀鲁豫解放区的工作任务是:支援前线,土改复查,发展生产,整党。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党中央、毛主席提出的“打倒内战祸首蒋介石,组织民主联合政府.藉以达到解放人民和民族的总目标。”任务十分繁重艰巨。在以晓鲁同志为主的县委领导下(那时提一元化领导),这个县虽然刚组建不久,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任务完成的既快又好。得到了中共六地委的表扬。记得在1947年冬,也就是淮海战役前夕,遵照区党委的部署,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规模空前的“保田、保命、保家乡”的参军运动。全县广大青年响亮地提出:“参加主力军,一齐下江南”、“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的口号。在全县的很多村庄,出现了妻子送丈夫,父母送儿子,父子和兄弟一起上战场的动人场面。那次参军运动,在地方干部的带动下,组建了两个营,经过短期训练参加了主力军;与此同时,还组织了一个团的民兵随军作战。在参军运动中,全县的广大妇女也进一步动员了起来,她们提出:“前方打老蒋,后方生产支前两不误”的口号。她们日夜碾米、磨面、做军鞋、军袜,拥军、优属,充分显示了解放区的妇女经过土地改革后当家作主的政治觉悟。由于参军、支前搞得好,得到了军队首长的表彰。

    土改复查运动,政策性强,工作上要求细致,大量的工作又是基本群众内部的工作。晓鲁同志和其他县委的同志、坚持蹲点指导面上的工作。那时,她带有一个一岁多尚在吃奶的孩子,经常在各区的重点村作调查。经过半年的工作,全县大部份村完成了任务。记忆中,聊阳县的土改复查运动较稳妥,没有出现大的偏差,为1948年全县以换工形式的互助组开展的大生产运动,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聊阳县的干部反映说,沙政委政治水平高,政策观念强,县里有她撑着,我们放心。

    土改复查以后,摆在全县人民面前的除了恢复发展生产外,还有抢修黄河大堤和抢修本县的土垓河的任务。晓鲁同志在艰巨的任务面前,充分显示了她的组织、领导才能。1947年7,月,蒋介石搞黄河堵口合龙妄图水淹我解放区的阴谋失败以后,又令国民党军队轰炸黄河堤坝。在这样的情况下,区党委作出紧急部署:动员十万民工抢修黄河堤,我县每区组建一个营共八个营的民工团,支援了抢修黄河堤的任务;在这同时,整修本县境内的土垓河也迫在眉睫。在战争年代,土垓河长年失修,水患成灾,严重地影响了全县人民的生活。县委认为,要想改善全县人民翻身以后的生活,必须组织人力物力抢修土垓河,于是又组织了全县已经不多的男劳动力投入到抢修土垓河的斗争中去。这样,发展农业生产的任务,实际上落在了广大妇女的身上。广大妇女实行换工互助,调剂余缺粮种,积肥造肥,抢收抢种,夺得了农业丰收,绝大多数农户第一次吃上了不掺糠掺菜的窝窝头。

(二)

    聊阳县是个新建的县,干部也是各县抽调来的。县委的组成是:县委副书记沙晓鲁,县委组织部长李玉成,县委宣传部长毕玉琪,县长刘泽民,副县长谭启明等五人组成。晓鲁同志的工作作风是相当扎实而又深入的。在她以身作则的带动下,五个县委委员长期F农村搞调查,以点上的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县委、政府部门多数在各区村帮助工作,少数在机关应付一下一般的工作。以县委机关为例,县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除了几个交通员和勤杂人员外,在机关的只有七个干部,还办有一张油印的小报。因此,机关的干部只能起到上下联络的作用。晓鲁等同志在农村工作,当时的生活条件是相当艰苦的。在农村,交通工具就是靠两条腿。路途远,就骑小毛驴。她还带着个吃奶的孩子,走到哪里带到那里,晚上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常常直到深夜,她就是那样的工作、生活。在听取下级向她汇报工作时,也从不先下结论。1948年,她多次去二区检查工作,每次都给干部留下深刻的印象。战争年代,那种军事共产主义生活是很简单的。比如开干部会,吃饭都是七、八个人围着吃一盘老碱菜,这就算开饭了。作为县的主要负责人的沙晓鲁同志,从不搞特殊,她也抱着孩子和大家一样围着一盘老碱菜吃饭。

    每进行一项工作,每完成一项任务,晓鲁同志回到机关更是忙的不可开交。她要听取各部门的汇报,要亲手整理得到的第一手材料,她要为召开的区委书记会议作准备,要亲手向上级写报告,在我们的印象中,每一次召开的区委书记会或干部大会,她的讲话,她的报告,有情况、有分析、有观点、有结论。然而她不贪功、不诿过。工作中的成绩,归功于大家,工作中的失误,她承担责任。她在工作中,可以说做到了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勇于做自我批评,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由于她写一笔好字,很多同志称她是“女秀才、大文人”。大家也常议论,晓鲁同志作为一个女同志,从区党委机关来到基层工作,和男同志一样和群众同吃同住打成一片,以她的模范行动和忘我的工作精神,赢得了全县干部、群众对她的信任和佩服,这真是难能可贵的。县委书记李健民同志参加党校整党学习回来后,对以晓鲁同志为主的县委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

    晓鲁同志初到聊阳县的一段工作,是非常困难的,这不仅由于工作、地区、人员的不熟悉,还由于人为的给晓鲁同志制造了不少麻烦和压力。当然,对工作对问题的不同认识,展开必要的争论,那是正常的,然而有的同志并非如此,当时在县委机关,就有个别负责同志抱着患得患失的态度,他根本看不起这位年轻的女书记,经常闹无原则的纠纷,这就给晓鲁同志很快掌握全县情况,并主持好全县的工作带来了困难。他们散布什么“马架辕,牛拉套,女人当家胡打闹”,“她三姨本是娘们家”等,并编成小曲进行散布。在会议上往往以开玩笑的方式对晓鲁同志进行讽刺、挖苦;在日常工作中,给晓鲁同志出难题。个别人甚至错误地认为女同志不能当主要领导人。个别人的这些言论和非组织活动,开始也迷惑了一些人,特别是有封建思想、轻视女同志的人认为他是对的。随着实践的证明,有很多同志觉悟了过来,并对其非组织活动进行了抵制。晓鲁同志则顾全大局,坚持原则。她对那些讽刺、挖苦不予理睬,一笑置之;对一些同志向她反映这方面的情况,她做大量的说服教育工作,叫大家不要相信,不要流传。她以自己团结干部,努力工作的模范行动,让广大干部明辨是非。这个问题直到整党中才彻底澄清。事后,晓鲁同志说:与错误思想作斗争,不要赌气,不要以非对非;赌气就要上当,就要陷入无原则的是非之争。要以大局为重,原则问题坚持不让步,在这方面不能表示软弱,有的同志批评我有英雄主义,在工作中就是要有英雄主义,工作作好的英雄主义有什么不好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排除歪风邪气干扰的英雄主义又有什么不好!?一个当时只有二十三、四岁的女同志,以宽宏大量的气度,客观冷静的头脑,来处理党内非原则的斗争,领导而且把一个县的工作做好,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是不容易的,也是值得颂扬的。

(四)

    关心同志、平易近人,是晓鲁同志的优良作风之一。凡与她一起工作过的同志,都有此感受。她下去检查工作,除了听取汇报,帮助分析研究工作中的问题外,就是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对区里的负责同志,尤其对一般干部和勤杂人员,见面后总是问寒问暖,主动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同志们有了思想问题,有了困难,都乐意找她谈心。在她的面前,可以敞开思想,有什么说什么,不管你说的是错还是对,是平心静气还是怒气冲冲,她都让人把话说完,而且耐心地听,然后用说服教育和以理服人的方法,直到把思想问题弄通,高高兴兴去工作。有的同志被某一个领导批评后不服气,经她谈话做工作,思想问题解决了。

    1950年她调贵阳市委工作,担任贵阳市委组织部的负责人,聊阳县南下来贵州的干部,绝大多数在黔东南地区工作。这些在乡下的同志来贵阳开会,只要她听说,总是亲自去看望,并接到她的住处热情招待。所以,那时来贵阳开会的同志回去之后,见到自己的战友,传达的好消息之一就是见到了“沙政委”。贵州解放初期,土匪叛乱,聊阳县南下来贵州的同志牺牲了百分之十六。晓鲁同志得知这一消息后,陷入极为悲痛之中,那些天她夜不能眠,饭吃不下。她除亲自过问牺牲同志的抚恤工作外,还给一些同志写了慰问信。信中充满了阶级的感情和上级对下级的关心、爱护。她调到北京工作之后,仍然是对老战友老同志那样热情,凡去北京开会或办事情的同志,她总是那样热情款待。有的战友的孩子在北京读书,每逢星期天都在她家吃住,有时假期也住在她家,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战友的孩子。

    解放初期,沙晓鲁同志在中共贵阳市委组织部工作。作为市委组织部的负责人,她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政策和党对知识分子和留用人员的政策。当时,贵阳市老干部很少,要完成繁重的接管任务,正确、全面贯彻党对知识分子及其留用人员的政策,则是非常重要的。沙晓鲁同志根据省、市委的指示,对留用人员采取了教育、改造、使用的方针,使不少留用人员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遵纪守法、积极工作。在这同时,中共贵阳市委还吸收了一批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和先进的工人补充到市里的各部门工作,壮大了干部队伍,为完成繁重的治安和恢复经济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为贵阳市以后组建一支坚强干部队伍,打下了基础。沙晓鲁注意干部队伍的建设,还表现在对组织部门干部队伍的建设,她认为只有组织部门的干部过得硬,才能建设好整个干部队伍。因此,她不仪以身作则,而且经常教育组织部门的干部,主动做干部的工作,主动解决干部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培养干部队伍,她和肖岗同志带领组织部的干部举办知识分子培训班,举办工人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了这批干部的觉悟,有不少同志成了贵阳市委、市府以及各部门的骨干力量和领导人。

    (刘月卿整理)

    (注:本文写作过程中,杜仲文、王凤瑞、张芳苓、袁瑞润等同志提供了一些材料)

浏览:121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