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瑞光同志传略

西池村de 发表于2019-08-10 22:02:12

    丁瑞光,又名丁昌曜、丁耀华,1916年11月出生,山东省博山县西池村人。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国难当头,战乱四起。当时,丁瑞光正在博山私立颜山中学高中班读书,因学校被迫停课,而回家务农,他对国民党的不抵抗和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极大愤慨。

    1938年2月,日本侵略军由源泉镇途经池上村向临朐县境内进犯,村民们闻讯后全部进山躲藏。日军进村后,见家家闭门锁户,没有一个出来迎接“皇军”,便恼羞成怒,放火烧房,200多户人家的池上村,大部分草房被烧。丁瑞光自读私塾起,即爱好古典文学,对书法尤其感兴趣。其祖父丁会英,是清朝甲午科举人,书法特别好,丁瑞光收藏了许多他的墨迹,视为珍宝。不料,日军这一把火,与家房同时化为灰烬,既心疼又气愤,遂萌生了投身抗日的想法。丁瑞光主动与兄丁昌明、弟丁克中商议,兄弟仨都同意参加抗日队伍。又与父亲丁石云商量,父亲虽然读书不多,但思想比较开明,村里举办新学堂,他是第一任校长,在村中有很高的威望。面对儿子们的抗日决心和报国热情,父亲十分赞成,也认为国难当头家难保,与其国亡家破,不如奋起抗敌。经过商议,决定由丁瑞光摸准情况后再决定去向。

    丁瑞光的同学翟所巽、刘明辉等参加了杂牌游击队,曾动员他加入。他正在犹豫不决时,上高中时的同学王宗英(钟毅)登门,带他到博山县四区八路军驻博办事处所在地参观。经过王宗英介绍,中共博山县委书记、八路军驻博办事处主任张敬焘接见了他。借此机会他还阅读了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发表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及刘少奇代表北方局发出的“每个优秀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中去”的号召等,心中豁然开朗,如同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找到了出路,当即表示决心参加八路军。回到家中,向父兄谈了这些情况,大家都十分高兴,一致同意参加八路军,抗战到底。

    1938年10月,丁瑞光的父亲送他和弟弟丁克中,经八路军驻博山办事处介绍,同时到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随后一期,他的哥哥丁昌明也来到该校学习。这样,兄弟3人都走上了革命征程。

    参加革命后,丁瑞光被组织上安排到沂蒙区大众印刷部做校对员,由于他工作认真负责,表现积极,于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大众印刷部第六厂厂长、第二厂指导员,沂蒙区前卫印刷厂厂长。他在担任印刷厂厂长期间,克服机器设备陈旧,人员紧缺的困难,埋头苦干,积极组织员工做好宣传品和各种文书的印刷工作。在对敌斗争环境极端恶劣的情况下,面对敌人多次疯狂“扫荡”,他带领全厂员工将印刷设备多次转移,不断与敌人周旋,确保了印刷设备完好无损。为宣传党的政策,扩大我军影响,发动群众,打击敌人,做出了成绩,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

    1942年5月,丁瑞光调鲁中第二军分区政治部,先后担任宣教股副股长、股长、副科长、科长。1948年12月,任起义部队第五十九军工作团宣传部部长。1949年4月,任皖南第九兵团政治部教育科科长。期间,他参加了著名的临沂战役和渡江战役。在渡江战役中,他克服重重困难,不顾个人安危,带领同志们完成了运送骡马渡江的任务。因工作突出,他先后荣立三等功、四等功各一次。

    新中国建立后,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丁瑞光又投身于抗美援朝战争,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政治部宣传部教育科科长,并参加了朝鲜第二战役和长津湖等战斗,为保卫和平、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952年1月,他光荣地参加了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从朝鲜回国后,先后担任26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宣传处处长,济南军区政治部秘书处副秘书长,济南军区党委办公室主任,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错误批斗。1979年,经总政治部批准,军区党委为丁瑞光彻底平反,恢复名誉。退出领导岗位后,他仍然关心部队建设,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1955年,丁瑞光被授予三级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1997年3月,因病在济南去世。享年81岁。

    (赵永和整理)


浏览:139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卧游斋主
    卧游斋主
  • 颜神之子
    颜神之子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