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革命征程(文/丁瑞光)

西池村de 发表于2019-08-10 22:05:04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军压境,山东危急。拥有十万大军的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不作任何抵抗,率部撤离山东,退却逃跑。身受日本侵略军直接威胁的山东民众救国图存的要求异常迫切,抗日救国的热情特别强烈。

    在这国难当头战乱四起的形势下,我正在博山县私立颜山中学(洗凡中学)高中班上学,因学校被迫停课而失学,回家务农,我从内心愤愤不平。我家是博山县五区西池上村(今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西池村),这里地处鲁山脚下,山峦起伏,地势险恶,又系交通要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1937年下半年,我八路军及地方党组织就在这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筹建地方抗日武装部队。  

1938年2月,日本侵略,军由源泉镇途经池上村向临朐县境内进犯,我村村民闻讯后全部撤出村进山躲藏。日寇进村后,见家家闭门锁户,没有一个人出来“迎接皇军”,便恼羞成怒,兽性大发,放火烧房,200多户人家的池上村,大部分草房被烧毁。这场浩劫给群众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侵略者的野蛮暴行激起r群众的抗日怒火。我自幼读私塾起即爱好古典文学诗词,对书法尤其感兴趣。我祖父丁会英,是清朝甲午科举人,书法特好,他书写的大小楷书、行书、草书若干,记得有幅对联是“苍官青土左右树,神君仙人高下花”。对这些墨迹我视为珍宝收藏,不料,日寇这一把火与家房同时化为灰烬,我是既心疼又气愤,萌生了投身抗日的想法。这一念头深埋在心底,经常萦绕在脑际,可到哪里去参加抗日呢?

这确实是个重大问题,心中无数拿不准。于是,我主动与兄丁昌明弟丁昌辉(丁克中)商议,我们兄弟三人都同意参加抗日队伍。又与父亲丁石云(丁瑛如)共同商量。父亲读书虽然不太多,但思想比较开明,村中兴办新学堂,他是第一任校长,民国初年号召男人剪掉辫子,他首先响应带头剪掉,对农活是个行家里手,对子女管教很严格又很慈祥,在村中有很高的威望。我们父子四人商议过程中,父亲强调国难当头家难保,与其国亡家破,不如奋起抗敌。基于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极端仇恨,参加抗日非常迫切。商议结果,由我摸准情况后再决定到哪里去抗日。

当时,那些国民党的残兵败将、散兵游勇及地痞恶霸也趁机打着抗日旗号,以“救国军”、“游击队”等名堂拉起队伍占山为王,称霸一方,但从不抗日,被群众称为“馍馍队”、“土匪队”。八路军在社会上影响尚不很大的当时,走哪条路不是那么容易选择的。我的同学翟所巽、刘明辉等参加了杂牌游击队,曾到我家动员参加他们的队伍。我徘徊在十字路口,犹豫不决。这时,我在高中上学时的同学王宗英(钟毅)登门找我,带我到博山县四区八路军驻博山办事处所在地参观。这里学校照常上课,抗日歌声嘹亮四起,群众抗日情绪高涨。看到了《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招生简章》。经过王宗英引见,中共博山县委书记、八路军驻博山办事处主任张敬焘接见谈话。在这里阅读了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发表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及刘少奇代表北方局发出的“每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等,顿时思想开朗,如同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找到了出路。我当即向张敬焘表示决心参加八路军。我回到了家中,向父、兄、弟谈了这些情况,一致同意参加八路军,抗战到底。

1938年10月,父亲送我和弟弟丁克中离开家门,经八路军驻博山办事处介绍,我俩同时到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校址在沂水县岸堤)学习。随后一期,我哥哥丁昌明也到该校学习过。从此,我们兄弟三人走上了革命征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投入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血与火的斗争之中。(赵永和整理)

谁在收藏
浏览:145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游居队队长
    游居队队长
  • 卧游斋主
    卧游斋主
  • 颜神东边岳阳西
    颜神东边岳阳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