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炳华同志传略

16031 发表于2019-08-10 22:43:03

 孙炳华(孙秉华),男,汉族,1925年6月7日(丁丑年闰4月17日)生于山东省博山县四区邢家庄(现淄博市博山区南博山镇北邢村)。中农出身,学生成份,大学学历。

    1938年春于本村参加自卫团、儿童团。同年10月于山东省沂水县(现沂南县)刘家城子参加八路军。

    1939年1月于山东省沂水县王家庄子参加青年队(前为“民先”)。1939年3月18日于山东省沂水县尹家峪参加中国共产党。

主  要  经  历

    抗日战争期间:

    1938年秋,参加县大队工作不久,经办事处(县委)介绍到山东纵队四支队后方医院卫生人员训练班,边学习、边工作。1939年2月,调任尹家峪分院看护员。同年调任山东纵队后方司令部卫生处看护班长。1940年秋至1941年春任山东纵队第二旅和九支队看护排长。1942年春,任滨海军分区卫生处保健股副股长。1943年3月至1944年9月在山东军区卫生学校学习。

    在此期间,先后参加了反对日寇对鲁南根据地大扫荡中伤病员的隐蔽治疗、东里店战斗伤员的治疗、蒙阴尹家洼战斗火线抢救、莒县孟家西楼突围战斗的救护工作、消灭反动会道门战役伤员的收治工作、青口战役、甲山子战役和莒县城战役的战场救护及伤员转运工作以及转移鲁南、苏北两次反扫荡以及滨北讨伪战役的伤员转运工作。

    1944年9月,卫校毕业后分配到山东军区卫生部保健科任科员。1945年10月初,随军区卫生部进军东北。

       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时期:

    1945年11月任辽东人民自卫军卫生部保健科副科长,1946年1月任辽东军区卫生部保健科长,同年3月组建辽东军区第四后方医院兼任院长,同年8月,回卫生部保健科工作,1948年5月调任第三十四后方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1949年1月调任第四野战军卫生部医政处医政科科长,同年8月任卫生部医政处副处长兼干部科科长。

    在这期间,先后接收了通化二道江煤铁医院,在桓仁建立药品仓库,负责组建第四后方医院,组织收容辽中战役、保卫本溪战役及第一次鞍海战役大批伤病员。回卫生部后,协助领导组织各医院有计划、有步骤的由安东地区向临江、长白以及朝鲜境内转移,组织新开岭战役的伤员收治工作。1946年末,协助部领导组织四保临江战役伤病员收治工作。1947年5月初,到夏季攻势前线,参加梅河口战役伤员转运工作。1948年6月任三十四后方医院院长,在辽沈战役中,组织全院完成了超额一倍以上的收治任务。1948年末带医院迁赴平津前线,准备接收北平东南方向收治任务。1949年1月,调野战军卫生部医政处医政科,立即赶到天津前线,参加了天津战役卫勤组织工作。1950年承办组织医院及医务人员参加抗美援朝,并参加军委卫生部考察团到东北及朝鲜考察抗美援朝卫生工作,并参加了第五次战役。

    调海军工作期间:

    1951年7月调任海军卫生部预防处长。1954年10月入北京医学院公共卫生系学习(在职不在住)。1957年毕业,1956年5月任海军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1983年3月任海军后勤部研究员。前后达35年之久。主要是负责组织海军部队卫生防疫工作、爱国卫生运动、舰艇卫生保障工作。1979年组织了海军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卫勤保障工作。1980年组织我国首次南太平洋大型编队卫勤保障工作,并总结了经验,充实了海军卫勤保障工作的内容。

1984年参加了海军医院整顿建设工作,并参加了全军医院大检查。

    1983年退居二线后,参予了全国、全军《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的编写工作。主编了《海军预防医学实践经验>。

    1985年离休后,1988年参予编写全军《中国军事医学史》。1991年受聘为海军后勤部卫生部《中国海军医学史>编写委员会委员,参予主编了《中国海军医学史》,1995年受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卫生工作史》编辑委员会委员,并参予了该书的编写工作。

    1941年7月,被山东纵队九支队评为模范党员。1945年6月,被山东军区卫生部评为山东军区模范医生。

    1955年,授予中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上校军衔。1985年,副军级离职休息,行政l0级。

    1955年8月,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及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浏览:167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宝子
    宝子
  • 颜神之子
    颜神之子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