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军区的两次医院工作(文/孙炳华)

16031 发表于2019-08-10 22:45:00

  日本投降后,根据党中央战略决策,山东军区大批干部和主力部队进军东北。1945年10月山东军区卫生部大部分人员由黄农部长带领随军区领导机关经由胶东渡海到达东北辽东(南满)地区,成立辽东人民自卫军卫生部。1946年1月与冀热辽第十六军分区卫生处合并成立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卫生部,当时我任保健科长,曾奉命组建第四后方医院,并在医院工作一段时间。1948年辽东军区卫生部与东线卫生部合并后,我调到东北军区第三十四后方医院工作至平津战役我又调到东北野战军卫生部医政处医政科工作。

一、组建第四后方医院

    1946年初,东北国民党军大举向我南满地区进攻,2月10日国民党王牌军新六军二十二师相继占领我磐山、台安、辽中等县城以后,其六十六团和教导营进至辽河南岸沙岭子。我三纵队在四纵队配合下,于14日进行阻击,辽中战役开始,经过3天激战。虽然消灭敌人700多人,但未达到预期目的,而且我们伤亡较大,整个辽中战役我战伤、冻伤7000多人,病员1500多人。

    当时辽东军区卫生部刚刚成立,只有刚从日本人手中接收的3所煤矿、铁路医院,而且床位都很少。总共只有500床位左右。为应付战争的紧急需要,卫生部立即派出机关干部分头在安奉线

1946年5月于桓仁

上组建新医院。3月初我带几名机关干部和9名卫校学员及少数勤杂人员,前往凤城附近的鸡冠山车站以安东(今丹东)满铁医院调出的30多名医务人员为基础,组建了辽东军区第四后方医院,由我兼任院长,经过几天的筹备,于3月8日开始接收伤员。第一批伤员主要是以三、四纵队野战医院转来的沙岭子战斗伤员,后来相继接收一些冻伤及病员,后期还接收一批保卫本溪战役伤员,前后接收500多人。根据战局发展,第四后方医院于5月下旬按照卫生部统一部署撤到辽宁省桓仁县城。

    东北刚解放我军立足未稳,地方政权刚刚建立,群众条件差,社会治安乱,特别是医院本身是从无到有,医务人员极缺。但由于领导关心支持,全体人员齐心协力,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积极工作,医院组建比较顺利,保证了伤病员及时人院,较好的完成了治疗任务。卫生部领导及军区政治部曾来人检查工作,都比较满意。这主要是由于:

    领导上关心支持。医院直接归卫生部领导,解决问题很及时。4月间卫生部

派曹旭同志任政治委员加强医院领导,同时派来管理科长及增调了内科医生、司药等人员。药品器材、生活用品供应比较充足。军区后勤驻凤城相距仅一站地,军需用品可以直接领取,当时社会治安不好,开院不久后勤部及时派来小分队保护医院,稳定r工作人员情绪。

    正确对待日本技术人员,调动了日藉人员的积极性,全院除4名关内的老同志及几个当地参军的青年学生外,全部医务人员都是日本人,他(她)们原是从安东满铁医院选调到桓仁建立后方医院的人员,后调来组建医院。业务水平,身体条件都比较好,外科力量比较强,今川知和原是安东满铁医院的外科医长(外科主任),30年代毕业于南满医大,获博士学位,敬业精神、医疗作风都比较好,而且接收新鲜事物比较快,在日藉人员中威望较高。为调动日藉人员积极性,请示卫生部批准,任命今川为副院长。医技科室比较配套,特别是手术室人员力量比较强,器械比较全,放射科、化验室都有技师,设备也较齐全。药局有药剂师,药品除以满铁医院带出外及时领取补充。当时主要是内科力量较差,卫生部迅速从三院调来一名内科主治医生。为发挥日藉人员的积极性,在中国同志中进行教育,强调要正确对待日藉工作人员,在政治上不歧视,工作上积极支持,生活上一视同仁,给他们发军装,后来还称他们同志。绝大多数日本人都表现很好,中日工作人员都能团结协作。后来还在当地接收一部分日藉勤杂人员,他们都很能吃苦,工作认真负责,很多人立功受奖。

    关内来的老同志发挥了骨干作用。虽然人数很少,但政治素质很好,在医院中不讲职务高低,需要什么就干什么,吃苦耐劳,以身作则,给日本人和当地新参军的同志树立了很好榜样。特别是卫校来的学员,参军不到一年,受业务教育不到半年,男同学有的临时改做行政工作,女同学都分配病房做管理工作,既是护士又是医生助手,也是领导和日本人团结的桥梁。

    因地制宜建立组织和制度。重伤员病房及各医技科室都设在院部,轻伤员临时成立了分院,有一位老同志负责,后来内科病人逐渐增多,又建立了内科病区。临时规定了些医疗制度,如会诊、手术、转院等。指定专人负责统计工作和上报统计报表等。

   地方政府给了很大支援。解放后鸡寇山为区政府所在地,区政府虽然也是刚成立不久,但他们把支援医院工作当成重要任务。最初做饭、抬担架、打扫卫生甚至病房打饭都是派民工。住房基本上满足医院要求,取暖用煤也由政府支援。后期医院在地方政府协助下接收了几名医生、护士及青年学生参加医院工作。

    医院迁到桓仁后,除继续接收本溪战役转来的伤员及第一次鞍海战役伤员外,还接收了其他医院后撤时转院的伤病员。这期间正处于东北站区出现短暂和平时期。在干部中组织学习了中央、东北局有关长期建设东北根据地的文件。医院进行了整顿建设:医院分成3个所,院部办公室、管理科及各医技科室。各所配备了所长、指导员;院部组成了政治处,配备了组织、宣传和民族干事(做日藉人员思想工作),医务科配备了2名干事,协助院长做行政工作和统计工作。充实了领导班子,卫生部派马俊杰任副院长,批准留一名上肢残废的休养员任副政委。在当地接收一部分青年学生分配到各医技科室以带徒方式培养技术人员。

    8月间辽东地区发现霍乱疫情,根据卫生部领导指示,我回卫生部保健科组织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医院业务工作由马俊杰副院长主持。

    10月间东北国民党军为实现其“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集中10万人的兵力分3路向我南满解放区大举进攻,10月25日军区领导机关撤出安东,各医院继续向鸭绿江及临江方向转移。第四后方医院先迁至沙尖子(桓仁农村靠近江边),随即一分为二,院部和科室及一所带重伤员由马副院长、孙副政委带领过鸭绿江到朝鲜楚山继续治疗并接收新开岭战役部分伤员,其他人员及一部分轻伤病员由曹旭政委带领沿江北上直至临江至长白之间的八道沟。后来转移到朝鲜的三院(朝鲜碧潼)及八院(朝鲜渭原)各一个所与四院合并为第六后方医院,1947年夏季攻势之前回国,在临江至通化之间的林子头(靠近石人车站为石人煤矿职工宿舍区)展开收治夏季攻势伤员。1948年东北军区卫生大会后统一编号为东北军区第三十四后方医院。

二、重回第三十四后方医院工作

    根据形势发展,1948年东北局决定撤消辽东军区改为一线兵团。军区卫生部随后勤部与东线战勤合并,我调到三十四后方医院任院长兼党委书记。

    东北战场经过1947年的冬季攻势之后,敌占区面积缩小,国民党军龟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一条线上。在新的一年里,东北我军的任务是全部消灭东北敌军,然后配合关内大军攻取平津。根据新的形势及其发展趋势,东线卫生部确定三十四后方医院停止收治新伤病员,并将为数不多的伤病员转到三十一后方医院,全院进行整顿建设,并着手南下执行重大任务的准备工作。

    一是组织政治学习进行思想教育。首先,在全院人员中组织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和新华社社论等文章,进行形势教育。学习了毛主席《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等文章,进行了阶级教育,开展了诉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控诉地主资本家的剥削压迫,国民党军残害老百姓,以及日本统治时期对东北人民的侵略压迫及给日本人民带来的战争灾难以及资本家的剥削压迫。为配合阶级教育,组织参观了矿山附近的万人坑,中日工作人员都受到深刻教育。此外,还结合医院实际进行了“一切为了战争”和“一切为了伤病员”的思想教育。通过学习,进一步鼓舞了斗志,提高了阶级觉悟和革命到底的决心,增强了工作积极性和纪律性,特别是日本同志认识到“天下穷人是一家”,提高了工作的自觉性,增强了中日工作人员的团结。大家都表示要在执行新的任务中立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东北全境的解放。

    二是进行业务技术训练。主要是学习东北军区卫生大会制定的“暂行卫生法规”中有关条例和规则,如《医疗工作条例》、《医院工作条例》、《转运工作条例》等,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任务范围,统一战伤医疗原则,以保证阶梯治疗和分类后送的实施。此外,还组织学习《战伤疗法》以及苏联战伤治疗经验等。

    三是拟定规章制度和各种人员的职责。

    四是后期进行了各方面的物资准备和人员安排。①向东线卫生部领取了战伤药材和手术器械;②由石人矿务局赞助制作了几百个药品器械箱;③由管理科购买和修理十几辆大车,作为运输工具;④个人进行了轻装,作了徒步行军的准备;⑤为使工作人员无后顾之忧,组织了留守处,由副政委留守,安排好家属生活和农副业生产。

    解放战争进入第3个年头,根据全国军事、政治形势的发展,我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辽沈战役自l948年9月12日从北宁路开始,我院根据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卫生部的命令于9月26日由林子头出发,先是乘火车经通化、四平绕过沈阳在彰武以南钱家店改乘大车于29日到达北票附近的尖山子一带部署收治工作。

    我院在执行辽沈战役任务中碰到一些新的情况,其中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

    (一)有利条件

    l、全院工作人员政治热情无比高涨,吃大苦耐大劳,没有一个叫苦的,人人都想立新功。今川副院长及手术室的同志,从接收打义县伤员开始至锦州战役结束,有l0多天时间日夜不停进行手术,基本上没有休息,而且在工作中发挥创造性,在应用石膏绷带中有2项技术革新,不仅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而且减轻了伤员痛苦,得到野战军卫生部首长好评。恒田护士1人护理10多个重伤员,内田护士长数次为伤员输血千余毫升,炊事员李树森每次挑水都是一担4桶,山本护理员连续工作得不到休息,在给伤员打饭的路上摔倒了起不来,睡在地上被人发现时衣服已冻在冰上,几个人才把她拉起来。

    2、经过业务技术学习,战伤治疗技术普遍有了提高,根据战伤治疗原则积极开展手术治疗,2个月做手术500多例。广泛使用抗生素及磺胺药物预防创伤感染,大量应用石膏绷带,实行间断换药法。

    3、卫生部领导非常关心医院工作。在任务最紧张时期涂通今副部长来院指导工作。不久卫生部派叶华同志来院任政委加强领导。及时加强医疗力量,增派新毕业医生,下发从敌人缴获的新药品器材,及时用到伤员治疗上。还及时下发缴获罐头食品,鼓励工作人员。

    4、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大力支援。北票地区是老区,生活条件虽然苦,但政治热情高,由于医院超额收容,大量护理工作都靠群众帮助。基本形成“村村设医院,家家安病房,人人当看护”的局面。

    (二)不利因素

    1、任务急。医院于9月29日到达至10月2日攻克义县的伤员即已到达,只有2天的准备时间,打义县伤员刚刚处理完(手术),攻克锦州伤员即大批到达。

    2、任务重。由于敌人轰炸彰武车站,破坏交通以及后来辽西会战致使后续医院过不来,前边伤员也转不下去,大量伤员滞留在朝阳、北票一带,我院收容量最多只能收1500人,由于上述原因,最多时达到3000余人。二所有个休养连,12个工作人员收容404名伤病员。

    3、重伤员多。与前几次战役相比,重伤多,伤情复杂。炸伤四肢伤员占60%以上,特别是下肢伤多,创伤感染率高。

    4、住房条件不好。全院住房只有3间是水泥地供手术室用。5、受到敌机和豺狼袭扰。白天经常受到敌人空袭,二所住地豺狼很多,夜间常成群进村袭扰,女同志夜间不能单人查房,还得打上火把驱赶。

    根据以上情况,采取保证重点照顾一般的办法,首先是加强了伤员的分类工作,院部组织了检伤分类组、急救组和登记组,查看伤票、检查伤情,分别送到各所。将重伤员和急需手术伤员集中在一所,并加强其医疗护理力量。临时组织休养连,一般一个连由一个医生负责,几名护士,可收一、二百人,最多可收400人。

    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全境获得解放,东北野战军已成为一支强大的战略预备队,毛主席和中央军委高瞻远瞩,为加速人民解放战争进程,急调东北野战军入关作战。东北野战军卫生部命令我院于12月中旬将伤员就地移交给后方新调来的二十三后方医院。当即步行到义县车站乘火车连夜向关内迸发,在秦皇岛休息一天,换乘汽车直达北平前线,在香河县城附近的前后承相~带部署展开,准备接收伤员任务。

    到达驻地后,一方面与当地政府联系进行各方面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先后到丰台和通县六、一分部取得联系,接受任务,我院任务主要是接收北平以东及东南方向三、五、六纵队的伤员。

    1949年1月初,根据东北野战军卫生部命令,我调到卫生部医政处任医政科长,并立即出发到天津前线西面、西南检查医院部署情况,并到华北军区冀中第三后方医院参观学习及联系伤员转运工作。

    三十四后方医院因北平和平解放未接收伤员而移往天津北面北仓休整。南下前改为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后方医院。50年又改为中南军区第三陆军医院,后来全军统一编号为第一八一医院,并担负广州军区在桂林地区的中心医院任务,前年隆重地庆祝了她的50岁华诞。

    (1998年3月)

浏览:295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晓燕
    晓燕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