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文工队集体参军情况的回忆(文/ 赵东鲁)

盐店官庄de 发表于2019-08-12 14:29:47

为迎接抗日战争的胜利,适应冬季抗日宣传和农村文艺活动的需要,临沭县于一九四四年秋末冬初,成立了文艺工作队(开始曾叫了几天县剧团)。以后又集体参军到滨海二军分区司令部。现将当时的情况回忆如下:

一九四四年抗日战争进入了第七个年头,那时我在陈家巡会完小当艺体教员。这年十一月左右,为了开展冬季各项抗日宣传工作,临沭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教育界抽调部分人员,组建临沭文工队。调抽的人员中,多是有点文艺专长的教师和部分年龄较大又爱好文艺的高小学生。开始只有三十多人,队长是王克杰,副队长李惠民、指导员江楚。不久指导员由武心志同志担任,李进生、苏德寿、王启明、史超担任业务教员。队员有孙宝森、王裕光、胡顺纯、王元兴、王超、李赞甫、陈梦兰、陈传宗、陈传家、陈继美、陈继聪、杨风瑞、钟景美、陈德霞、马兆敏、王尊兰、高志新、赵泗祥、刘友俊、赵俊杰,  高云:王宜昌,  王裕昌,王英章,王锡石等三十多人。

人员在沭河岸边的朱果村集中后,开始排练些唱歌和适合街头集市演出的小节目,还排演了话剧  “过关”、和小歌舞  “抗属真光荣”  、  “送郎参军”  等剧目,,到农村做些巡回演出,既宣传了党的抗日政策,又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后来又到南古庄、.夏庄、蛟龙湾等地配合县区召开的会议演出。当时物资设备较缺,,我们就从朱范村大地主家弄来些绸缎布料和多种花衣服做成了幕布和演出服装。冬季,全县掀。起了大参军运动,县政府在东八里巷村设接兵站,接待入伍新兵。文工队这段时间十分忙碌,每天都是欢迎欢送各区送来的新战士。白天组成秧歌队,从早饭后就化好妆,哪里送来参军的,我们就敲锣打鼓,扭著秧歌迎出村外,  然后把他们送到设在八里巷小学的接兵站,安排食宿与带兵的干部接头。晚上,在学校操场南头搭了个舞台,  张灯结彩,  组织晚会,  为新战士演出。  前后大约有二十天的时间,直到参军结束才算告一段落。后来,文工队在夏庄西沟头村一带活动时,县里又决定扩大文工队的人员,  增加到近百人,  编为三个分队,各分队都有正副分队长。记得陈继玉同志就调来担任我们一分队队长(我当班长)。人员扩大,除一方面做些宣传活动外,也是为了向部队输送有文化的人才做准备。

 一九四五年三月,临沭县政府驻南古庄,文工队住在南古的沟北村。那时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己照亮临沭大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县领导动员我们文工队集体参军,为部队输送文化人才。县委宣传部部长石鳌、文教科科长钟伯荣都给我们讲了话,作了动员和鼓励,大体意思是,文工队在我县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在参军运动中,白天迎送新兵,晚上演出,表现很好。滨海二军分区首长,看过我们的演出,认为不错,军分区没有宣传队,要我们集体参军,到部队去。这是大家的光荣,也是我们临沭教育界的光荣。领导讲话后,我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表示愿意到部队去。这时,又把文工队精简了一下,有些年龄大点和不适合到部队工作的同志,又留下了些,大约还有七十多人,由队长王克杰,指导员武心志带领集体参军到滨海二军分区司令部去,我们从沟北村出发,滨海二军分区司令部驻在蛟龙湾村,半天路程即到了。  到部队后,  首长和同志们热情欢迎我们,安排了住处。第二天经首长动员后,部分女同志到军分区后勤部卫生队去。  如陈梦兰、  杨风瑞、陈健聪、  陈继美等,  其他同志成立了政治队,仍由王克杰任队长,分区政治部派来刘夫畅任政治指导员,王金龙任音乐教师。这时东海独立团宣传队撤销,钱君、陈放等也来政治队,还有邓文杰,邓文红同志。政治队以学习政治理论、时事教育为主,兼着搞些戏剧音乐等业务活动。

当年八月初,政治队学习结束,成立滨海二军分区宣传队,于八月一日在陈巡会西场上进行首场演出。演出结束后,宣传队留下了在文艺方面有些专长的20多人,其余同志充实到老四团等部队做文化干事、文书等工作。这些同志在部队里,经过党的培养和长期战斗生活的锻炼,好多成为党政军的领导干部。

谁在收藏
浏览:163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房~~舍得
    房~~舍得
  • 澎涛大海
    澎涛大海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王克杰,李惠民,江楚,武心志,李进生,苏德寿,王启明,史超,孙宝森,王裕光,胡顺纯,王元兴,王超,李赞甫,陈梦兰,陈传宗,陈传家,陈继美,陈继聪,杨风瑞,钟景美,陈德霞,马兆敏,王尊兰,高志新,赵泗祥,刘友俊,赵俊杰,高云,王宜昌,王裕昌,王英章,王锡石,陈继玉,石鳌,钟伯荣,王克杰,武心志陈梦兰,杨风瑞,陈健聪,陈继美,刘夫畅,王金龙,钱君,陈放,邓文杰,邓文红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