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集结大量兵力向胶东解放区大举进犯。我当时在胶东莱西县政府工作。这年深秋,天气转冷,冬装一时运不上来,县公安战士穿着薄衣单裤难挡寒意。李副县长交给我和县公安局严文书两项任务:穿过敌人占领的公路,火速去胶东行署被服厂领取公安部队的冬装;同时顺道押送从前线转来的5名还乡团要犯,交原籍海阳县政府处理。接到任务后,我深感担子很重,立即着手准备。先从当地抽调十几名民工,找来牲口和运输工具;再从公安局抽调一个班的精干战士,负责押运犯人,护送运输队。一切就绪后,即向目的地进发。
由于战争的缘故,胶东行署被服厂设在海阳县的东部山区,离我们驻地有3天多路程,途中必须穿过烟(台)青(岛)公路。当时,公路沿线不少城镇已被国民党军队和还乡团占领,形成了一条封锁线。我们这一行人带着牲口,不能正面通过。我们决定在黄昏后行动,终于安全通过了公路。
押送5名还乡团要犯,为我们此行增添了不少困难。他们都是一伙逃亡地主和反动分子纠集而成的亡命之徒,与国民党军队相互勾结,疯狂地反攻倒算,无恶不作。人民对还乡团有着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所以一路宿营,解放区的老百姓为我们端来吃的喝的时,总要指着那几个五花大绑的犯人痛骂,小孩子朝着他们吐唾沫,撒沙泥。我们严格遵守政策,劝阻大家,尽量避免可能激起的意外。这样经过两天的行程,终于安全到达海阳县政府,办好移交犯人的手续,顺利地完成了押送任务。随后又继续东行,到达胶东行署被服厂。那时战事风云变幻莫测,形势十分紧张,天气又急剧转冷,战士在翘首等待冬装御寒。为了争取时间,我们立即领好被服,整理好牲口驮子,迅速地踏上归途。
行程的第二天,忽然听到远处有阵阵枪炮声,根据声音判断,是在我们回莱西要经过的偏北方向。当我们一行人走到海(阳)、莱(东)交界的发城镇附近,遇见许多老百姓扶老携幼,牵着牲口驮着被褥杂物向东转移。从老乡口中知道国民党军队已到达发城附近,公路不能通过。我们这支运输队目标很大,并且只有少量的防卫武器。万一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怎么办?这时,公路方向传来汽车辎重的轰鸣声,零星的枪炮声,更增加了大敌当前的紧张气氛。在这严峻时刻,必须采取应急措施。我和严文书经过商量,决定派两名公安战士登上前面的山丘,严密观察公路上的情况,其余的立即后撤。两名侦察情况的战士回来报告说,国民党军队人数很多,沿着公路缓慢地向莱阳城方向移动,后面看不到边……我们根本不可能带着运输队穿过公路,当即决定迅速转移到离敌人稍远的村庄暂时安顿。
危急的局面,加上对当地情况不熟,我们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在这关键时刻,村里的群众象亲人般地全力相助,村长和老乡们忙着给我们派饭喂牲口。据老乡提供的情况,国民党军队在前面不远处沿公路的几个村庄住下了,动向不明,此处不宜久留,最好等天黑后绕道过去,还提供了安全的路线,又找来两位民兵为我们带路。
夜深了,深秋之夜寒气逼人。我们在两位民兵的带领下趁着天黑,沿狭窄的山路出发了。经过发城附近的一个村庄时,我们透过黑夜隐约看到临街农舍有的大门敞开,人去屋空,显然是为了免遭敌人血洗已经离开了。路边几堆敌军到达时燃起的篝火,在黑夜中发出残存的余光,两位向导引我们通过安全地带,急速地越过了公路,又走了很远一段路,才与我们握手告别。我们继续摸黑前进,一天来的紧张气氛,渐渐松驰下来。但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多好的解放区人民!他们爱憎分明,临危不惧,无私相助的精神,多么可敬可佩啊!
第三天中午时分,我们进入了莱西县境内。快要到家了,喜悦的心情自然不用说。但当我们走到一条沙河边的树林时,远处又传来敌机声。那时敌机轰炸扫射解放区,干扰交通运输线是常有的事,我们就地利用自然条件隐蔽。这一路最后的危险终于过去了。一位战士风趣地说:“敌人这一路对我们运输队地面迎、天上送,还真忙乎呢!”
初冬时分,北方的天气已经很冷了。在那艰苦的岁月里,看到县公安战士们都穿上了棉军装,战斗在保卫解放区人民的岗位上,我心中觉得热乎乎的。
40多年过去了,当我回忆战争年代这个发生在深秋季节的一桩往事,仿佛又回到了解放区的人民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