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礼口述革命生涯

Admin 发表于2015-11-07 18:53:38
入伍前,目睹鬼子种种罪行的我立志要参军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当时我在辛庄读小学,我的老师就教我们学生:“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样的字眼,到了冬天日本鬼子过了黄河,天天有飞机轰炸,学校只好停课。我那时12岁,就听大人说白天不能外出,小鬼子见人就杀,鬼子的扫荡让老百姓天天在恐慌中度日,人们对鬼子的行径真是恨之入骨,别看我那时年龄不大,却整天想着自己能马上扛着机枪大炮去打鬼子。
   到了1939年,八路军115师来了,驻辛庄的部队天天抬着重机枪出操练兵,看着他们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心里羡慕的很,就经常跟在后面看部队出操,学打枪。在1939年春天,我的大叔和二哥都出去抗战了,接着王奎、王毅两姐妹也都去了,我非要跟着他们去不行,可家里嫌我年龄小不让走,家里老人说他们抗战走得是正路,并应允我们再长几年再去,那时我就天天盼着自己长大,能参军打鬼子。
   到了当年夏天,正是割麦子时,鬼子从西面板桥大路东向辛庄来了,为了躲闭鬼子的残害,当晚全庄人多数都跑了,我跟着父亲跌跌撞撞地跑到了东山躲了一夜,拂晓时也不敢回去,这时听说抗日部队要阻击鬼子了。到了第二天上午9点左右,日本鬼子浩浩荡荡从西岭而来,在离辛庄不到200米时,村里抗日部队轻、重机枪一起开火,打的鬼子措手不及,死伤很多,剩下的鬼子很顽固,向西岭刘家屋子一带退去,此战整整打了一天,我们辛庄群众也很快加入到战斗中去,抬伤兵、送茶饭,本村杨七在帮部队送情报被日本鬼子击中不幸牺牲,到了第三天,鬼子打的撑不下去了,未能进入辛庄,从北大路向东撤回临沂去了,在这次战斗中,亲眼看见八路军打鬼子的英勇壮举,让我更坚定了今后一定要入伍参军的念头。
   到了1941年秋,国民党为扩充部队,在他的统治区内开始征兵,为了逃闭国民党的征兵,我又开始读高小(学生免征),可心里还是想着怎样才能当兵,当个走正路的兵。在那个年代,国民党、日伪各方面都需要人,我是坚决不能为他们卖命的。终于到了1943年,我18岁了,家里同意我可以参加革命了,当时我就想要真干革命得走出家门口,于是我找到已参加革命的大叔出谋策划,那时到处还都是鬼子设立的据点和汉奸乡公所的威胁,我大叔就与区的武装同志选择月夜送我和同村的王庆志出行,我们一行人越过日伪的据点,拂晓到达“边联县”,所谓的“边联县”就是当时的“临沂、郯城、费县、峄县”四县之边的简称,后改为赵鎛县,现在改为苍山县,接着就分配干上了财粮工作,当时的“边联县”县长华山还鼓励我们说,财粮工作非常重要,抗日军队都依靠它,这和扛抢打仗一样同样是重要的抗日工作,并叫我们好好干,就这样我参加了革命。
鲁南“六.九”大突围,我的一个煎饼4人吃,一条毯子救了战友一命
   1947年孟良崮战役后,经受惨痛失败的蒋介石想在沂蒙挽回战局,命令山东汤恩伯亲率山东整编的33军、83军主力部队并纠集王洪九以及所属枣庄、峄县、费县、邳县、郯城和滕县之敌共40多个团的兵力约10万余人,气势汹汹进犯沂蒙山区,发动所谓“鲁南大合击”,妄图消灭我鲁南党政军领导机关。1947年6月7日,我方人员5万余人被围在抱犊崮以东的下村“去涧峪”一带狭小地区,领导决定“突击出去就是胜利”的方针,接着我们就随军在鲁南军区统一指挥下进行突围,先头部队与围追敌人交火,边走过打。
   我们支前指挥部早接到命令做好了一切突围的准备,连续行军,日夜兼程,6月9日天又下起了暴雨和冰雹,突围大军只顾突围哪还有时间顾得上吃饭,又累又饿又冷不说,路上又是泥泞一片,许多人走着走着摔倒后就再也爬不起来了,一路上冻饿窒息而死都达200多人,是我们鲁南历史上最艰难困苦、牺牲最大的一次突围。我是和胡善卿同志手拉手走出的幸存者之一,黑天时到达四哨,老胡同志从老房东家找到两个干煎饼,给了我一个,我随即分给烤火的两位同志一人一角,接着又分与后来的王全信兄一角,此时我们都已全身冻得直哆嗦,牙齿直打颤,连煎饼都吃不了,不知谁弄了碗凉水大家润了下嘴,4个人才把这个煎饼吃下。
   我还记得在突围到达苍山县卞庄南的芦柞、柞子一带时,经过一天一夜的突围大家都很劳累,晚上很快就睡着了,十点左右忽然枪炮声大作,炮声震醒了我们,方知是敌人冒雨追来,我们又开始紧急集合,这时天下起了雨,集合完大家都全身淋湿,当时我们防雨的东西根本就没有,我幸好还穿着个小棉袄,而和我同行的战友杨森同志只有单衣和短枪,身上湿透后冻得嘴唇发青,我见此情况当即把背包上的毯子披在他身上,后来在突围中我们失散了。一直到1996年杨森同志来信与我联系,说起那床毯子使他免于冻死救了他一命的事,我才知道,当年随手披给他的毯子真是帮他度过了生死难关。

随部队行军支前,晚上收粮差点被敌机炸弹击中
   1948年济南战役前夕,我赵鎛县接到任务:组织准备担架队两个营待发;备足米、面100万斤于9月20日送往前线指定地点。面的来源好办,我们当时粮库有小麦,接着我们按任务发到各区村,由群众磨出面后我们再收齐,可小米我们粮库里就没有了,只能向群众先预借,预借多少到时顶公粮,就这样你户100斤,我户50斤,我们全党全民都动员起来,坚定决心要完成任务,支持前线战士打好敌人。
   由于收粮点是活动的,群众交粮时也随时变化,村里的民夫挑着担子、赶着驴车送粮,送粮时一方面提防着敌人飞机突然轰炸,一方面又要防止阴天下雨把粮食淋坏,白天有敌机在头顶飞的多,就在晚上运送,遇到下雨天就把衣服脱下来盖住粮食,那时群众觉悟很高,饿了宁可向经过的村子讨点吃的,也决不动上交的粮食,济南战役从9月2日打响,以8天时间打下济南,给我们支前指挥部送来令人欢欣鼓舞的好消息。
   1948年11月初,在我淮海战役东段不断胜利的基础上,由于部队进军快必须保证徐州以东部队粮食供应。我支前指挥部分到的任务是,接收滨海地区的临沭县、日照县、莒县、胶南等地所送米面300余万斤,当时我们收粮点在台儿庄东南处的黄家屯,由于那时我军节节胜利,而敌人更加穷凶极恶,白天飞机,三五架次不间断地到我后方骚扰,不但对公路进行封锁,连大路也不准人通行。只要路上有三个人同行敌机即可进行低冲扫射,发现小车照打不误,因而白天运粮小车不能行走,只靠夜间行动,粮站也只有夜间收粮,为保证前线战士不挨饿,
我们再连夜运送到前线。 
   接收任务来的急,收的快,一夜不眠是常事,可夜间收粮一样不安全,也有敌机不时飞来,我们只好派专人防空,只要听到飞机声,由远而近,即赶快“打锣”报警,各收粮点听到锣声立即熄灯等候,等敌机走远了,点灯再干,有时一夜数次,增加了我们工作的困难和危险性。记得有一天晚上,敌机发现了我们的灯光,我们熄了灯敌机也不走,围着我们的头顶转来转去,寻找黑暗中的目标,最后敌选中目标,扔下两枚炸弹,那两个炸弹在离我们仓库300米左右的地方响起,顿时炮声隆隆,火光冲天,泥土翻飞,要是那次敌机命中我们,可就危险了。天明一看,平地被炸出两个大坑,两个坑里已存满了水,成了两个大口井,从那以后,我们收粮时更加小心和提高警惕了。
   老区群众积极响应配合,10天左右我们就完成任务。听到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消息,我们黄家屯粮站高兴地吃了一次水饺来庆祝,那种高兴程度真不亚于在战场上亲手杀敌,我感到自己干的工作也无尚光荣。完成此任务后,我被赵鎛县直机关评为“支前一等功”,受到政府嘉奖。
口述:王全礼 整理:特约记者 悠 然
浏览:45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向东
    向东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