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的姥爷王农之七九 老潍县的围子墙传奇,捻军,土匪刘黑七,鬼子,顽军

白浪河老王 发表于2019-08-20 10:17:25

    在潍北,寿光北部,甚至胶东直到烟台北部的若干村庄里,在曲曲折折、掩映于麦田菜畦间的土路延伸处,你或许会发现一座土包堆,或一道状如鲫背的土墙,这就是150多年来,被人们称之为抵抗匪患的围子墙遗迹。从清末咸丰年间开始,在捻军几次进入山东半岛,民国初年巨匪刘黑七也在官军的追击之下流窜,在匪患的不断惊扰下,在生命财产得不到安全保证的困境之下,合力修围子墙,成为潍北乡村所能做的最大抵抗。围子墙们见证了乡民的勇气、匪兵的暴戾,还有人民子弟兵与潍北老乡的军民鱼水情。战争与灾荒,强盛与繁华、动荡岁月的潍北沧桑沉淀在这里,如今,还有几人知道它们曾是一座座记载着家乡人民荣辱与情感纠葛的史碑?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捻军犯潍,为配合李鸿章“河防” 剿捻战略,县衙命令各村修筑圩子墙(也称“围子墙”、“围子”),果然生效。后捻军事息,圩子墙之于防匪护民,屡有补益。久之,各村都有颓坏倒塌现象。考斌之任区长的当年秋天,区公所号召各村庄重新修固圩子墙。因需就地取土,势必“坑”害一些可种地,拥地户纷纷反对,使这一措施迟迟不能落实,所以建筑围子墙也是当时的区乡重点工程。

 潍县的围子墙

   潍县丁家村原先没修围子墙,村民把粮食运至有围墙村落的亲戚家藏起来,等“长毛”走后想把粮食运回来,有的亲戚却反悔了,丁家村许多户人家的粮食都没有要回来。村民们得了教训,才合力用几年工夫修了坚固的围墙。西海独立二团依靠丁家村高高的围墙,多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粮食藏在亲戚家 “长毛”走后被赖粮

    潍北丁家村(现潍坊经济开发区双杨街道丁家村)位于大于河岸,土地肥沃,民风淳朴,是潍北地区较富的村落。

    据丁家村老人丁林书介绍,清末,附近各村都组织大修土围子墙,而丁家村村民开始认为“长毛”(百姓对太平军和捻军的俗称,有的唤作“红毛”)不会专门到村里抢粮抓人的。那时村里主事儿的是几家大户,有钱有粮的人就有发言权和决策权。

    不想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意料,“长毛”到浮烟山周围后四处抓人抢粮,各村鸡犬不宁,民不聊生。丁家村的村民们着急了,要修围子墙已来不及,只好纷纷外逃。家里粮食多的村民就想方设法把粮食运到有围子墙村落的亲戚家藏起来,准备等“长毛”走了再运回家。

    等了许多时日,村里人打听到“长毛”已经西进,这才踏实了,决定把藏在亲戚家的粮食运回来,没想到却有不少亲戚反悔了,扣下粮食不还。

    此时,丁家村的人才真正明白,护家只能靠自己,任何外人都不能依靠。于是,他们决定自己修土围墙。

    憋着劲儿修围墙 墙体厚实大门排场

    丁家村的老少爷们受到亲戚们的欺骗后,有股怒气无处发泄,就把所有的气力都用在了修围墙上。几家大户商量,从外村请了修建围墙的土木设计师和能工巧匠,本村人当小工,不分昼夜地大干了起来。男人日夜靠在土围墙修建上,女人们在家擀饼煮蛋炒菜,把最好的饭食及时送到工地。没白没黑地修了几年时间,一条十多华里的土围墙终于竣工。

    丁林书回忆,那土围墙修得排场壮观,围墙将村子全部包围起来,有两个东大门,一个南大门和两个北大门。大门用石头砌成,十分厚实,构建堪称华丽。

    “可惜”的是,围墙修好后,“长毛”再也没有返回来。后来流传了一句让人哭笑不得的顺口溜:“丁家村真是强,‘长毛’走了修围墙,粮食留在亲戚家,修了围墙成装潢。”

    土围墙做掩护 打退敌人进攻

    据丁林书回忆,1943年日本鬼子驻在丁家村以南的流饭桥村,多次到潍北扫荡,只因丁家村围墙大门紧闭,鬼子只好绕村而过。

    有一天,两个卖韭菜的人(维持会汉奸)到流饭桥村向鬼子报告,说丁家村有八路,鬼子便向丁家村派兵。高大的围子墙和厚实的大门一时难以攻破,日本人便向村子开炮,一个在大街上赶车的人被击中,人、车、骡子全被炸飞。

    丁林书回忆,1946年,国民党军队来到丁家村外,见有围墙便用迫击炮攻击,两颗炮弹正好打到丁林书家里,一颗打到牛槽里,一颗打成了哑弹。他那时还摸了摸那颗哑弹,温乎乎的。

    有一次,国民党范企奭部(范队)一个营向村子的方向赶来,村民立即向驻村八路报告。范企奭部的尖刀班走进丁家村探路,一颗颗子弹从围子墙上射出来,遭八路军打击的尖刀班不敢硬冲,范企奭部只好撤退。

    1946年3月26日,国民党正规军一个营率秦三等土匪部队攻打王姑娘(庄),多亏该村有围墙,潍北独立营得以坚持大半天。那天独立营营长高振声等几位领导到西海军分区驻地开会,被敌人钻了空子。前来增援的西海独立二团(驻潍河边)赶到王姑娘(庄)击退了敌人。当时,西海独立二团一部就驻在丁家村,几天后敌人又来进犯,二团以丁家村围墙为屏障,加上火力猛,很快打得敌人溃不成军。

    1947年4月,八纵(其前身为原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到潍北休整,决定拔下国民党在潍北的阙庄据点。当时虽是“割据”(国共两党部队交战)时期,但丁家村的不少人家还是把粮食秘密送给自己的部队。丁林书讲,由于侦查失误,我军从阙庄西北角发起攻势,那里有高围墙和暗堡,敌人的力量比较集中,为范企奭部排级以上人员把守,用的是美式武器。八路进攻的地方是一片开阔地,所以没有取得预想的结果,我军损失较大。八纵总结了经验,此后的战斗一直取胜,八纵里面很多都是潍县人。

  寿光的围子墙

有些地方按习惯写成了“圩子墙”,但我觉得还是写成“围子墙”更贴切些,因为寿光田柳村的围子墙修建的年代是解放战争时期,并且建有陷阱,壕沟,碉堡……乡人都称作“土围子”。我个人理解,应该和咸丰年间各村为了抵御捻军时修的圩子墙有所区别,那就写“围子墙”吧……
很早就打算去田柳村看看这段残存的围子墙,种种原因吧,一直未能成行,前几天,正逢田忠大哥的大公子结婚,作为亲朋好友,我们去帮忙,做客,道喜……田忠大哥的老家就是田柳村,所以,利用参加婚礼的空闲时间,去村后参观拍摄了这段残存的围墙……
我是坐侯泮勇先生的车去的田柳,同车的还有朱发利先生,在路上闲谈的时候我们都提到了田柳的围子墙,侯泮勇是在田柳二中上的学,所以对围子墙的印象深刻。他的描述是“像一座小山,上面有很多洞口,洞都串联着,我没敢进去,怕转不出来了……”朱发利讲了他们村里一个人的战斗经历:“我们村里的这个人是在十五旅这边,八路打下田柳后被俘虏,后来又参加抗美援朝,将功补过……”
此次寻访田柳围子墙,开始先从侯泮勇所说的“小山”找起,来回几趟,不见踪迹。于是我们一行进入了一个大院,听了我们所描述的“小山”,几位老者都说,:“是有这么个东西,上面那些洞,生产队时还储存过地瓜,不过,前几年都挖土挖没了……你们要看圩子墙,庄东北角还有一点点……”
经过指点,询问,我们下公路,步行向南,经过齐膝野草,灌木荆棘,终于见到了位于村子东北角的这段残墙。
这段墙太可怜了,早已没有了气势,甚至当成了蔬菜大棚后墙的一部分。与想象中形成了极大的落差,我走进围墙,走上围墙,从散落的青砖烂瓦中,我依稀看到了围墙的模样……
关于田柳村圩子墙的修建起因及国共两支部队的战斗过程,我就不叙述了,说张景月不抗日也有失公允,1943年4月5日,张景月的十五旅,在与日军的战斗中,一举消灭日军500余人(四五战役后成立山东保安第三师,张景月由旅长升至师长
,)博文最后贴大众网发布的一篇文章《田柳攻坚》

1945 年春,日寇已经处于日薄西山的境地,在寿光的日军只有三、四十人,控制着几百汉奸龟缩在城里苟延残喘,其中就有嚣张的张景月部。 1945年8 月(农历6月),八路军渤海军区在寿光县发起的“讨张战役”进入攻坚阶段,解放田柳之战是最关键的战斗。

堡垒坚固 有恃无恐

1941年春,伪山东保安第15旅第3 师张景月部占据寿光中部广大地区后,把地处益羊公路边上的田柳庄作为核心据点。田柳庄是寿光城北30里的一个有400 来户人家的大村。伪 15 旅从本县、昌乐、潍县、广饶等地征伕征料,动用数千民工,修筑围墙碉堡。民工们风餐露宿,一铁锨土砸三夯,动作稍微迟缓,就遭监工棍棒毒打,有的民工被活活打死。当时一个士兵见有人稍微停顿一下,上前就打,明知被打人就是他舅舅还是打。当时民工们就流传开了一句笑语:“苗某某打舅——公事公办。”张景月部第27团团长马成龙精通军事,他把田柳庄在清朝防御捻军的一道小围墙改造,在田柳庄外修筑成了占地1000 余亩的两道围墙。村民田元初等人的宅院和场院被挖成10 来个三四米深的大湾。 围墙内外相距 50米,每道周长3000余米,围墙底宽14米,顶宽6米,高12米,隔几十米就有一座碉堡。围墙上修筑4层工事,最下面是地道,可通据点外的暗沟。第二层和第三层是成排的单人掩体,里面有土炕、 土桌,土桌前有射击孔。第四层设在围墙顶面,围墙外沿建有2 米高,1.5米宽的小墙,上面有射击孔,墙内安置轻重机枪和小炮。每隔几十米设有观察哨,墙上用泥和石灰做上涂着灰色的泥人,泥人有的端着步枪,有的端着机枪,在远处难辨真假。围墙上还准备了滚木礌石、石灰及开水锅。两道围墙外,挖出 5米宽,3 米深的围子沟,沟外是30宽的鹿砦。鹿砦是15旅砍伐了十几里范围内的枣树,马拉牛拖运来布设的。 里面兼有陷阱和雷区,陷阱里埋设了尖锐的枣木橛子。据点内10条地道通向二里外隐蔽处。村里4个大门封闭3个,只留南门出入,晚上拉起吊桥。从围墙外,人们看不到村内的屋顶,仅在东面看到村里的一棵树的一点树梢,田柳据点让人们看了感到阴森可怕。

马团是张部的主力团,2700余人,有炮兵连、机枪连,马成龙的团部设在村中部一个砖台屋里。面对八卦形的双重围墙和近 40 个碉堡,伪15旅自以为据点坚不可摧,气焰嚣张至极。

紧密包围 两军对峙

1945 年夏天,八路军渤海军区在“讨张战役”初期,接连拔除田柳附近的邢姚、王高以及东部的侯镇等伪十五旅的多个据点,军区领导认为解放田柳的时机成熟,指示部队侦察据点内的敌情。我军侦查员在民伕掩护下,进入据点,把守敌的兵力部署和火力安置绘图送出。

7月初,渤海军区下达解放田柳的命令,军区司令员杨国夫和第三军分区赵寄舟司令事先跨战马察看过地形。7月 30 日(农历6月 22日)下午,军区独立团和4个军分区独立团,寿光县、潍县、昌邑3县独立营,7000 余人从四面八方包围田柳,下午5点形成包围。胶东军区炮兵营和步兵十三团也来支援。军区独立团一营、特务营主攻西北面,二营在西南助攻。三营、五军区独立团、 寿光大队在北面和东面,其余部队打援。

根据据点的特点,杨司令和赵司令集中指战员的智慧,制定出“战壕对战壕,碉堡对碉堡”的作战方案。晚上,在炮火的掩护下,广大指战员和6000 多民兵挖战壕,炸碉堡。每个战士搬一块大墍,在据点外 200 米处挖出一条环庄战壕,修筑40多个超过敌碉堡高度一米的土碉堡。在碉堡和战壕里,我军选派狙击手时刻瞄准敌人射击孔。一有动静就射击。有一天,一个敌士兵到围墙上看热闹,刚咬一口馒头,他挪动射孔的砖,我军狙击手的子弹马上飞来,这个士兵一下子被击中下颌,嘴里还含着馒头就滚下围墙死了。

伪15旅有两个最大的碉堡,一个在东南面,一个碉堡在西北角。这两个碉堡对进攻构成很大威胁。为了减少伤亡,主攻部队分别进行坑道作业。在一号碉堡外围,战士们在高粱地里向碉堡挖坑道,外面敲打锣鼓,用锣鼓声指示挖坑道的方向。经过昼夜奋战,坑道挖在壕沟边上。敌人在外壕沟里放了水,坑道无法通过,指战员们用木方桌和湿被子做成土坦克,一节一节通到碉堡下,把炸药包送到碉堡跟下。

8月6日晚,杨司令下达炮轰围墙炸碉堡的命令。次日凌晨5 点,随着两颗信号弹的升空,我军迫击炮群向敌碉堡猛轰,炮火连天,硝烟弥漫,雷鸣般的爆炸声半天过去,第一道围墙的大部分碉堡被轰掉。东南面最大的碉堡因故只炸去半截,西北面的一号碉堡被早先放置的炸药包和炮弹炸掉大半。这两个残堡里的火力还在给部队造成威胁。指挥部把炸毁一号碉堡的任务交给军区独立团爆破队,东南碉堡交军区独立团三营七连摧毁。爆破队派第一组爆破,三名战士牺牲了,第二组跟上,又有战士牺牲,仍无法接近。班长李志业带上炸药包,顶上土坦克就向敌残堡冲去,敌人的火力一齐向他袭来,李志业英勇机智,逼近了残堡,残堡立即飞上天,10 几名战士占据了西北角一号碉堡。

负责摧毁东南角特大碉堡的七连接近碉堡跟前,郭立吉率领一个班,沿架设的云梯爬上围墙,巧妙利用敌人的火力死角,他爬上碉堡顶,把一排手榴弹投入残堡,残堡里的敌人全报销了。全连战士抓住战机冲上第一道围墙,利用装土的木箱在残堡上修筑了小炮楼,架起重机枪,建立了最前沿的火力支撑点。

围点打援 捷报频传

号称全县第一据点的田柳被围,总部在尚家庄的张景月见事不妙,当天下午就从另 9个团中抽调 3个团增援田柳据点。敌援军在田柳东南面的王里、苇园、寨里等村遭到我军迎头痛击,激战半天,敌援军被全部歼灭,包括一名副团长和两名营长在内的大批敌人被俘虏。

8月9 日,张景月调遣“神兵队”增援田柳,这些由反动道会组成的神兵,自认为服下神符就会刀枪不入,结果他们在张僧疃闯入我布雷区后,炸死炸伤100多人。

8月10 日,张景月派主力苗思九团和李森庭团,从东西面同时夹击我包围据点的前线部队。在杨司令指挥下,指战员和民兵激战一天,敌人始终不能攻破防线,只好败退。

8月12 日夜,张景月派副师长孟祝三带领包括两个精锐营在内的一个团,从东北面的邢姚绕道南面的古城来增援。杨司令决定用关门打狗的办法对付,命令部队灭一半放进一半。我军故意在西门方向敞开口子,当孟祝三带一营多人刚进入田柳据点时,我军立即打响伏击,孟团后半部被全部歼灭。

8月13 日,无望的张景月向省急电求援,伪16旅从淄博赶来增援田柳,在田柳南面5 里的北岭村,被我军阻击,敌人扔下许多尸体,溃败逃回淄博。

解放田柳 瓮中捉鳖

我军指挥员料定,孟马在坚守无望的情况下会突围逃命,伪15 旅的总部在南面12 里的尚家庄,敌人会从南门突围。杨司令下令挖歼灭沟。挖出的土筑单人掩体,埋伏战士,每人除枪支外,还多备几筐手榴弹。

8月15日(农历7月7日)早晨,杨司令指示佯攻部队对据点发起攻击,引诱敌人上钩。我军的迫击炮、钢炮开始发射,霎时,内围墙被炸得七零八落。在炮火间隙里,敌人驱使民伕用木柜和木箱装上土,抬上围墙添堵被炸出的缺口。中午时分,孟祝三和马成龙感觉大势已去,半月援兵未到,固守无望,他

        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许世友下达命令:特派一团二营到昌淮一带打击敌人,开辟工作,巩固和开拓昌潍根据地。

        二营的全体同志在战前做了一次“战前动员大会”,把这次出发的地点、任务及注意事项,深入的传达到每一个战斗人员的脑海里,使他们知道并明确开辟昌潍根据地的重要性,并且根据司令部侦查掌握的敌情动向,组织昌邑潮海战役。

        由此我们的作战部队中的青年突击队、战斗小组会、救亡室等组织,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消灭日寇”、“解放全中国”杀敌热情相当高涨。

        第二天战斗部队行军向潮海方向极速前进,也正是昌邑城里的日寇向潮海方向进犯之时,他们的目的是抢粮、抢牲口、捉鸡……作恶多端。

        要说明的是在潮海这个地区有一个用来防海盗的围子墙,我侦察员早已掌握了情况,于是二营的战士在营长的指挥下沉着的上了围子墙,布好了阵地。

        在行军的路上,我军发挥了团结友爱的战斗协作精神俩率部从南门出水。一股敌人一窝蜂似地冲出,督战队押后挥枪驱赶着。敌人进入我军伏击圈了,我军的十几挺轻重机枪密集扫射,无数个手榴弹在敌群开花,冲出来的一百多个敌人被打倒,尸体成堆成片,部分残敌往回逃窜,其中许多敌人掉进歼灭沟里。副师长孟祝三在回逃时腿被打断,马成龙吓得趴在地上不敢动,他俩被士兵像拖死狗一样连拖带抬抢回了据点。

趁孟、马惊魂未定,杨司令下达了总攻命令。我军的冲锋号在据点周围响成一片,各个爆破队在不同方向,从第二道围墙上炸开四个10几米的大口子。我军指战员们跃起冲锋,在南面的部队首先把红旗插上围墙,迅速攻入据点,其它方面紧跟。指战员们呐喊着,潮水般涌进了田柳庄,守敌整排整连地缴械投降。军区独立团三营教导员赵浩然带领七连直取马团在村中部的团部。马成龙在三个护兵守卫下,故作镇静坐在椅子上,面无人色,见我军战士冲进来,慢慢举手投降。此时,孟祝三正抱着刚包扎起来的腿,在掩蔽部里“哎呀哎呀”地叫,见我军战士冲进来,他慌忙说:“我投降,我投降。”

下午两点多钟,历时半月的田柳解放战胜利结束,守敌 3000余人,被击毙四五百人,除马成龙的跛副官化妆成民工逃出外,其余全部被俘。跛副官晚几天在稻田一带被民众活捉。田柳庄战斗,我军有数十名英雄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牛头镇等许多村庄的人民大力积极支援了我军的行动。田柳据点的攻克,促使张景月率残部向昌乐境内逃窜,寿光中北部广大地区获得解放。

昌邑潮海围子墙

,争着抬机枪,争着背行李,官兵之间团结友爱,为了打击共同的敌人,为解放全人类的战斗,决心是一致的。雄赳赳气昂昂,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战无不胜的钢铁长城。

        我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宣传队,在行军路上凡经过的村庄,都表现了纪律严明、爱民利民、尊老爱幼,教儿童团唱“大刀歌”,挑水、扫院子,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极大称赞。

        战斗的气氛越来越近,忽然一个炮弹打在围子墙上,看来战斗要打响,我连长高喊着“我们与这个围子墙共存亡,共生死!”、“节省子弹打排枪!”、“一、二、三”,墙倒似的推出一排子弹,打到了一群敌人,这次排枪,果真打死敌人一个指挥官,并夺得两挺歪把子枪。

        战斗很激烈,有伤员挂彩,当营长命令把伤兵抬下去时,有一个战士坚决不下火线,并且喊着“我的手没有断还能打枪”,但鲜血已染红了他的全身,我们的战士就是铁打的、坚强的,坚持轻伤不下火线的顽强的革命战斗精神。

        在这里我们要特指出来的是一些共产党员,当营长发出冲锋命令,在这猛烈的枪火之下,表现出他们的英勇的战斗精神和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并且在战场上互相鼓励,不怕牺牲的精神,令人钦佩和致敬。在冲锋时,喊声、杀声、枪声激励着英勇战斗,追击残敌,几乎全部将敌伪军溃逃而散,敌尸遍野。

        英勇的共产党员勇敢的与敌人搏斗、拼刺刀,表现了无私的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精神,并扭转了潮海地区的险恶局势。杀出了军威,漂亮的完成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

        此次战役敌人两次增援,四次冲锋,都被我们英勇的战士打回去了。

        天色已晚,敌人丢下六十五具尸体,并受到了致命的撞击和教训,狼狈抱头鼠窜回昌邑城,龟缩在城里而惊魂未定。

        这就是昌邑有名的潮海战斗,时间发生在1939年6月14日,这为我胶东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史上,是一份光辉荣耀的战绩。

        威名震昌潍、胜利属我们!

昌邑市卜庄镇白衣庙村 捻军“匪”事 




捻军,被称之为“长毛”。在昌邑大地上一直被争议,是正义之士的农民起义军还是作恶多端的“匪”?

之前我所了解的捻军,是一支反清农民武装势力,与太平天国同一时期。捻军起义从1853年至1868年结束,长达15年。去年暑假,有幸参加撰写镇志,听得各位前辈老师们解说评论,共言:捻军是“匪”。

翻阅搜来的资料,细读如下:

“咸丰十一年(公元一八六一年)辛酉春二月,捻匪寇昌邑。安徽捻匪张洛邢、附洪逆煽乱,号曰捻子。徐州及山东曹州等处土匪附之,到处杀掠。二月二十二日至邑南境,杀掳南孟、北孟、新庄等村男女百余人,辉村、殪戈庄亦抢掠一空。”(摘自昌邑古县志)

“贼自八月初八日入境,旬日间连破后流河、朱家寨、石湾店、高戈庄、刑家、苗家上疃、东山阳、白衣庙、龙湾头九处民圩(圩[wei],民圩:即各村庄的围子墙)。白衣庙杀伤多至二千余人,余亦数百人。”(摘自古县志)

上段文提到的“白衣庙”,是现在的昌邑市卜庄镇白衣庙村。据村志介绍:1861年阴历八月初九 ,捻匪将本村围困,村民及民团乡勇在族长张元令的率领下与捻匪奋战了七天七夜,终因寡不敌众,于八月十五仲秋节圩陷贼手。捻匪进村后不分男女老幼,见人就杀,血流成河,惨不忍睹。杀害民众两千余人。

当时捻军攻下白衣庙村,对村里实施了三空政策。即“杀伤一空,抢掠一空,焚烧一空。”据白衣庙张氏族谱记载“吾族百有余家,存者十一。家家举丧,人人穿孝,哀声遍野,非目睹焉知此状之惨乎。”

按照张氏族谱记载,白衣庙有一百多户人家,这一百多户人家怎会有死伤两千余人?查看村志得知,当时本村围子墙在近几个村来说是最坚固的,村民自古有习武之风,且有豪杰气概,是远近闻名的狭义村。听闻捻军到,亲朋好友纷纷涌入本村投亲靠友,加之无处可去的难民,导致村内人口速增到两千几百人。此处成了难民的避难所。

郑家泊村外圩子墙遗址

捻军血洗白衣庙村后,一路向南,途经郑家泊(现卜庄镇郑家村),痴想再掠夺 财物 。来至围子墙外,命人放箭加以试探。谁知箭一射出,一强壮大汉跃出,站在围子墙北大门正中,将射来的箭用手接住。捻军大惊,高呼:此处有高人也,我等速速离去。于是绕村而过。

卜庄郑家村郑相太老人

这个故事一百多年来一直流传在郑家村,有多个版本。今日有幸访得郑相太老人,一起来听他是怎样说的。相传此接箭大汉,姓郑,名茂胜。此人是傅振邦(昌邑市虫埠人。历任湖南长沙协中军都司、绥靖镇右营都司、湖广镇筸镇中军游撀、湖南抚标中军参将、贵州定广协副将、管带湖南官兵副将、江苏徐州镇总兵、总兵衔提督、河南巡抚、广西记名提督、云南提督、直隶提督、直隶总督,国朝多次委任三省、十一省军钦经略大臣。)的贴身侍卫,虎背熊腰、力大无穷,想当年傅振邦来郑家泊探亲,本村的青年踊跃报名要投傅振邦军营。傅振邦大喜,然后出一难题,胜出者才可以投军。傅大人命人找来拉车套的大绳(粗细约直径5公分),对折成两股,谁能将绳子拉断,就准许参军。年轻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最终郑茂胜将大绳拉断。傅振邦带着此人归营,成为他的贴身侍卫。

有一年,郑茂胜出营办军务,在路上偶遇另一军营后勤部一队人马,一长官在路中不给其让路。只因事情紧急,忙着赶路,郑茂胜上前就将此人的顶戴打落在地。嘴里还嘟囔着:“我专打你个顶戴花翎,专打你个顶戴花翎……”郑茂胜回营将此事禀报傅振邦,傅大人听完汇报,大惊,说出这样的话可是欺君犯上之罪啊,对郑茂胜说:“你我主仆一场,缘分已尽 ,回家逃命去吧。”打发郑茂胜回了老家。

郑茂胜回到老家依旧以种地为生。捻军在攻打白衣庙村期间,郑茂胜组织青壮年看护围子墙,加固防设,日夜巡逻,不敢掉以轻心。他过人的胆识,和武艺高超的技艺吓退了捻军的进攻,守护了郑家泊村民们的平安,幸免于一方生灵涂炭。

关于郑茂胜夺箭保村的故事,仅为代代村民之口传,但是郑家泊确实没有遭到捻军的掳掠,这确为事实。



沂水围子墙

悦庄村历史悠久,曾是商贾重地。原有“先有袁家集,后有悦庄街”之说。据考证,元未明初时悦庄叫袁家集,是一规模较大的集贸市场,位于现今西悦庄南约200米处。该处被当地人称为“刺猬沟”,当年袁、郗、寇姓人家的后裔都曾居住过。元代鞑靼乱,十室九空,百姓迁徙,村庄遂废。明初百姓四处集来,定居立村,庙碑载有“月庄”字样。相传此村名是为纪念八月十五吃月饼,齐心协力杀鞑子而命名。清末民初,这里的酒店、油坊、字号、铺面等分列东西大街两旁,百里闻名。乡绅计议:“近悦还来,和悦人情广顺”,遂改名“悦庄”。当时,悦庄街上有酒店、钱庄、油坊、银号、商店、药铺、当铺、理发铺、客栈等八十余家。悦庄街四周筑有围墙,周长三里许,高丈余,三合土夯成。设有四门,庄内有一条东西大街,西门上额刻有“通衢”二字,其残垣断壁解放后尚存,1958年被铲平。

另据西门前的“重修桥碑”记载:“桥之建,不知创于何人何年相成。”立碑时间是大清道光二十二年,至今170余年,现在该碑尚存。悦庄在民国时期系沂水八区驻地,位于沂水、临朐、蒙阴三县交界处,是沂水县西北乡的重镇。过往的马队、推车及挑担行人络绎不绝。每月一、六大集开张,上万人汇聚悦庄街进行贸易,繁华集镇名噪千里。所以又称“悦庄集”或“悦庄街”。史料表明,悦庄围子自清朝咸丰年间就开始修筑,以后又多次整修、加固加高。围墙外高8米,顶宽2米,设东、南、西、北4个大门,每两门之间建有两座炮楼,墙顶筑垛口,供瞭望和射击之用。围墙外有人工河护卫。整个围墙东西长约2华里,南北宽约1.5华里,周长7华里。围子呈椭圆形,将整个悦庄包围其中。这是悦庄村百姓们的智慧结晶,是冷兵器时代防匪拒匪的一种民间军事设施。

现存的老围墙东西长约22米,底宽3米,最高处约2.5米,顶部宽约0.8米。

墙体基础用石料砌成,墙体以上利用三合土搅拌、打胎、夯实、筑高而成。此墙拒风蚀、耐雨淋、抗地震,非常结实。

墙体上有多处弹洞痕迹,清晰可见,且十分显眼,仿佛在向我们叙述着昨天的战事。

墙体外的环水护围河,当年也是一道路障。现在看来,虽然浅浅的,长满了杂草,无水流,但其形状一看便可遥想当年的实体模样。

从清初到民国、从民国到解放、从解放到人民公社、从人民公社到农村全面实行联产责任制,特别是在省级重点镇悦庄驻地迅速膨胀和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原村落面积已经扩大了不知道有多少倍,谁还会料到在村中的这一狭小空闲处有段老围墙?即便是你走到它的面前,如不提示、揣测和考证的话,谁也会当做平平常常的一道土堆而已。

牟平围子墙


水母网12月10日讯(YMG记者 孙向晖 通讯员 曲波 报道) 昨天上午,牟平区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全区农村开展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一处有130多年历史的抗击捻军的“围子墙”

这处“围子墙”坐落于牟平王格


庄镇张家村。普查人员发现,这条俗称“围子”的石头墙最高处约两米,宽度约3米,上下的长度为600多米,由各种形态不一的石头粗糙地堆砌而成。普查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围子的历史距近大约有130多年的历史,当时是用来防御“捻军”而建的。


据介绍,捻军是1853年—1868年活跃在北方的重要反清武装势力,后来演变成勒索钱财,与盗贼无异的一股势力。

牟平区博物馆馆长张博告诉记者,为了抗击捻军,老百姓自发地组织起来,在这个山上砌的围墙。捻军来后,有一些村集体撤上山,躲在围子里面。由于“捻军”势力后来很快被清政府所消灭,围子都没有派上用场,但这些石头墙却保留了下来,对研究过去的那段历史也很有帮助。

潍县东乡:高阳埠围子墙防御长毛的一段往事


潍邑之东、潍河之西的潍县境域内,虽无山梁却在东部有诸多土埠。在下密社大杨家庄(现寒亭区朱里街道河滩社区大杨家村)村西有一座占地百余亩的黄土埠子,地势高起,被称作高阳埠。在150多年前“闹长毛”的日子里,高阳埠曾经护佑过一地乡民的平安。




老百姓嘴里的“长毛”,是对太平军和捻军的统称。开始闹捻军的时候,因为远离主战场加上黄河天险,山东地区基本安稳。那时候没有媒体,更无网络,高阳埠周边的乡民们不过是听闻南来北往的商旅过客说说

浏览:1000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hh0122
    hh0122
  • 禅达的大馅儿包子
    禅达的大馅儿包子
  • 漂流者
    漂流者
  • Maggiegao
    Maggiegao
  • 陆沙埠村
    陆沙埠村
  • 止语
    止语
  • 曹州松子
    曹州松子
  • 白浪河老王
    白浪河老王
  • 辉哥
    辉哥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