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怀念张振乙同志(文/景晓村等)

16205 发表于2019-08-20 15:33:36

   (1993年)

    张振乙同志,原名张元修,1915年生,山东潍县人,是我们在济南乡村师范学校的同学,也是我们革命斗争中的老战友。他1932年暑假考入济南乡师,是四级一班的学生,1933年经王学荣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30年代初期,济南是国民党反动军阀韩复榘统治山东的中心。1929年建立于济南的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很快就有共产党的组织活动,并日益发展壮大,一度成为山东省党组织的活动中心。但是,在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下,山东省党组织领导机关屡遭破坏。1933年2月28日,济南乡师支部书记韩维密等人被捕,赵健民接任支部书记,经姚仲明介绍和张振乙建立了联系,连同王学荣共3人编为一个党小组,赵健民任组长,继续坚持斗争,联系失掉关系的党员,恢复党的组织,进行革命宣传。后来,形势更加恶化,反动派不断搜捕、枪杀共产党员。乡师的党员有的消沉了,有的叛变了,能坚持斗争、积极参加工作的党员剩下少数几个人,其中就有张振乙同志。他先与李师侗、李飞编为一个党小组,后又与景晓村、刘登岫编为一个党小组,均任小组长。1934年底,国民党教育当局为牵制学生思想,规定师范学校应届毕业生实行会考,引起广大学生的强烈不满。乡师党支部就在学生中酝酿、组织反对会考。临毕业的第三级同学拒绝会考,不到毕业时间的四至六级学生坚决支持。党支部决定,串联全省师范学校的学生统一行动,反对会考。通过学生自治会发出倡议,并派出学生党员到外地串联。张振乙被派往平原乡师联络。通过与平原乡师党员马诚斋、赵颖等人交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他在发动反会考中起了骨干作用。后来,乡师支部根据斗争形势的发展(学校当局以提前放假破坏反会考斗争),为保存党的力量,决定停止反会考的行动,号召毕业班级同学认真复习功课,以优异的成绩揭破当局的谣言和诬蔑,非毕业班级同学趁假期回到各自的家乡,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张振乙同志勤奋好学,关心时事,他在乡师积极组织和主持“时事讨论会”。每星期六或星期日举行一次,每次有三四十人参加,这个活动,从1934年开始,一直坚持到1937年抗战开始学校南迁。他团结同志,热情帮助低年级同学学习,向他们介绍进步书刊,宣传马列主义和抗日救亡的思想,深受同学们的爱戴。他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读书会、讲演会,到附近农村中演讲,宣传抗日救国;参与办农民夜校,教农民识字、学习时事,宣传和散发中共中央的《八一宣言》,1935年9月他参加乡师支部组织的纪念“九•一八”事变四周年大会,面对面和学校当局辩理。同年lo月,莱芜党组织出了叛徒。党组织通知赵健民离开乡师,张振乙接任乡师党支部书记,领导乡师党的工作。12月间,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后,济南乡师党支部发动党员,团结全校师生,积极投入声援北平爱国学生运动的斗争,进一步发展壮大学生救亡组织——学生抗日救国会,并派人到各校串联,准备举行全市罢课、游行示威。反动当局得知消息后,赶忙派军队包围了各学校,限制学生外出,并下令提前放假,令学生限期离校。由于形势的变化,为了保存党的力量,乡师支部遵照济南市委的决定,不再强行游行示威,转而发动学生利用假期回乡期间,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2月19日,在学校礼堂召开了全校学生大会,张振乙和丁之夏(学生抗日救国会负责人)出面讲话,说明形势和改变游行计划的理由。经讨论,绝大多数同学同意。会议向学校当局提出:不许开除学生,否则,下学期全体学生将不到校报到。第二天同学们离校。张振乙回到潍县老家从事抗日救亡的宣传和党组织的恢复发展工作。

    1936年春天,张振乙同志在济南乡师临届毕业,同其他临届毕业生一起,在政府当局统一安排下,离开乡师到济宁乡村建设人员训练班集训(当时全省所有师范学校临届毕业生都到此集训),并受党的委托,负责该训练班内秘密的党支部工作。集训结束后,张振乙被派往鲁东,参加办“乡农学校”。1937年底,当山东各地党组织在省委统一部署下发动抗日游击战争时,张振乙同志在鲁东参加了游击战争的发动工作,并任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7支队政治部民运科长;7、8支队合并为8支队后,任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曾任清河军分区政治处主任兼独立团政委。1940年为准备开“七大”去延安,后在中央党校一部学习,1945年8月从延安回到山东渤海区,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1948年任青州市委副书记、昌潍地委委员等职。1949年随军南下。解放上海后,任中共上海市郊区工委组织部长、中共上海监委副书记、上海北站区委书记等职务。1979年任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1983年8月14日,在上海逝世。

    张振乙同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在一生的革命斗争中,他克尽职守,团结群众,积极工作,为部队的政治工作建设和党的组织建设,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例如抗日战争初期他在7支队任民运科长时,走到哪里宣传到哪里,很快使群众了解我党我军的抗日主张和各项政策,使我党和群众打成一片。后来他在渤海区党委任组织部副部长,经常和干部、群众谈心,交朋友,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和工作中的问题,使干部群众感到党的关怀。他政治立场坚定,忠于党、忠于人民,不论是在艰险的白色恐怖和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一贯坚持无产阶级革命立场,坚持党的原则,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党工作,即使在逆境中也坚持党的信念,毫不动摇。在1947年渤海区土改整党中,他因受株连遭到不公正的对待;后来,在1960年受到错误打击;“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四人帮”的长期迫害。面对长达20多年的不公正对待,他坚持原则,相信党:相信群众,坚持实事求是,争取组织上的正确处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优良作风和品德。1979年得到彻底平反后,他重新回到领导岗位上工作,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身体力行,认真贯彻,为上海市民政局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拨乱反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浏览:94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