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失学后的一年(民国十二年),整日在家,独坐苦闷,闭门不出,苦于找不到出路。民国十二年春,张玉山同志(寿光党发起人之一,我因与其弟张次温在高小同学认识)从济南一师毕业回来,在其本村办学,邀我为教员,遂得接近。兼因均为薄命失学青年,同病相怜,都对旧社会憎恨不满,一故相互关系异常密切,思想情绪亦无不同;同年秋,玉山去济南,从齐鲁书店买到《共产国际》一书。我俩由于对此《共产》名词的奇异,便共同研究,相互传阅,成为自己革命思想的启蒙;民国十三年,玉山之同学延伯真(广饶县人,后被开除党籍)在青岛教学。他来信大意称: “有一进步团体,为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共产党的后补学校”等语;并征询是否参加的意见。我俩早有此意,随立即商量同意,由玉山去青专门接洽。遂于四月在青岛经延伯真、黄伯云(即邓恩铭,为当时山东党负责人,民国二十年在济南牺牲)二同志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以后即在当地开始革命工作,并与刘子久(原名刘俊才)、延伯真不断取得联系。八月乃正式转党。当时规定,入党须满二十四岁,①自己二十二岁还不够入党年令,但因在团内工作有些成绩,亦得批准入党。入党后又在当地工作一年多,至民国十四年六月,经山东党地方执行委员会介绍,保送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五期)受训,去者有丁祝华等六人。同年冬,回到山东,被分配到青岛工作,遂正式开始了以革命为职业的生活。《摘自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王云生同志档案》
①据查,历届党章无此规定。
浏览:11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