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官士力的故事

Admin 发表于2015-11-08 12:47:43
他没有多少文化知识,也没有赫赫的战功,甚至见证他当年参战经历的几枚纪念章也不知放到哪里去了。这就是临沭县郑山街道姜屯村五级伤残军人官士力,他在莱芜战役中攻城时受伤,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付出了热血和青春。
“俺七八岁就没了爹,只剩下娘拉扯俺,从小没得吃没得穿,还整天挨地主欺。”官士力讲到,那时太穷太可怜了,村庄里不见烧火冒烟,也没有现在的暖壶,喝水就喝凉水,唯一的衣服上补丁落着补丁。旧社会的地主很霸道,地主的门口一般不敢过去,一过去狗就咬人。实在没办法必须经过时,就远远地溜着墙根走。14岁那年(1946年)遇上部队招兵,听说跟着毛主席闹革命,能吃上饭穿上衣,不受地主土豪的欺负,望着泪眼婆娑的亲娘,狠狠心走了。一块入伍的还有附近村庄的李大久、李共珍等七八个伙伴,平均年龄十四五岁。
官士力等人先到罗屯兵站集合,由机关干部模样的人领着步行两天到了莒南三界首,就有部队上的人来迎接了。官士力记得起先在刘邓大军麾下,后编入三野七纵部队,在大规模部队检阅仪式上,官士力曾怀着激动的心情见到过刘伯承元帅和陈毅元帅。当上了兵,官士力就穿上了一身崭新的老粗布军装,还领有一支“土压五”步枪和10粒子弹,很长一段时间觉得很光荣、很神气,这心情不亚于潘冬子戴上了那颗闪闪的红星。所谓“土压五”,就是说这枪一次能压五粒子弹。你可别小瞧它土气哟,端起它扣动扳机,能射中千米之外的目标。当时战友们使用的,还有“单打一”枪、“捷克”轻机枪、重机枪等,新兵们不会拉枪栓、上子弹,就由老兵负责教。
看过《南征北战》、《董存瑞》老片子以及后来《淮海战役》影片的观众都知道,解放军是靠步行与国民党军队的飞机、坦克和汽车赛跑,在人数上、装备上都存在着较大的悬殊。参军后的官士力处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是免不了长途跋涉行军的,部队怕暴露目标,常常选择夜间行军。他们这伙小战士咬着牙跟着部队走,即使累得气喘吁吁、精疲力尽也得支撑着,唯恐掉队落伍。他们携带的行囊都在7斤重上下,除了枪、小棉被、挎包(盛放牙膏、牙刷、肥皂)、军用壶,每人还带着不足一米的小洋镐和小铁锨各一把,为的是随时准备着挖战壕、修工事。他们平时每人只有10枚子弹,但是斜跨在肩上的子弹带鼓鼓囊囊,里面装满了莛子,用来吓唬地主、土匪、流氓等反动势力。在血与火的战场上,部队每天都要补充一次子弹,这另当别论了。他所在部队就活动在在沂蒙山区,吃的是沂蒙山区的特产——煎饼,他记得鲁中一带是酸煎饼,一大盆糊子在屋里臭着,气味让人受不了,烙成煎饼就变成了酸的了。
最让官士力难忘的是1947年的莱芜战役,华东野战军主力撤出南线临沂,北上歼敌,以伤亡8800余人的代价,换取歼灭国民党军5.6万余人的重大胜利,其中俘敌46800人,毙伤10000人,粉碎了敌军南北夹击、逼迫华东野战军在不利条件下与之决战的计划。据官士力讲,当时敌我力量悬殊很大,他们天上有飞机,地面有汽车,平均起来是11个半国民党兵打我们一个。攻打莱芜城的战斗打响后,官士力只管随着部队一个劲地朝前冲,敌人密集的子弹嗖嗖地从耳边飞过,很多战友倒下了。官士力冲过了护城河奔到了莱芜城墙下,和伙伴们竖起四米多高的云梯望城墙上爬,刚爬过梯子一半,由于人多重量大,梯子突然折断,官士力就摔在了地上,又被从上面接二连三掉下来的战友压在了下面……他的左腿就这样伤残了。讲到这里,他的声音哽咽了,眼里流出了泪水。
官士力负伤后就从前线转到了后方,被定为二等甲级残废。1952年复员回家乡,县民政局发给他3600斤小米子作为“安家费”,在当时这待遇是很高的。他1970年入党,当了一年的大队书记和30多年的二把手,带领村民修筑灌溉石渠600多米,打大井10多眼,为村里规划了排房和东西13米、南北12米的主要街道,为村里做了很多实事好事。在泉埠公社任民政主任的四年间,他骑着三轮车挨村查访困难户,救济了不少穷人。
如今,官士力在老家姜屯村安度晚年,一年享受上级补助15000元。他有四个儿子四个女儿,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已实现了四世同堂。
临沂在线讯(李风雷)
浏览:62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