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雄壮的《国歌》回荡着一个时代的声音。怀着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敬仰,八一建军节前夕,通过多方寻访,我们找到了在李庄镇敬老院安度晚年的开国老兵石玉明,他含着眼泪,给我们唱起了这首让人心潮起伏的时代壮歌,悲壮的歌声把这位83岁的老革命军人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8岁 他被分到了主力团
石玉明老人是郯城县李庄三村人,1948年8月,18岁的他怀着一腔热血参加了革命,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我是鲁中南警备师4团3营8连一名爆破手,我们团可是师里的王牌!”提起自己的部队,老人的精神一下子便兴奋了起来。“俺们四团最早是由12个民兵组建起来的,12个人用24门小钢炮打伏击,全歼鬼子一个机枪连!”老人自豪地说,他们团在短短三年间就成长壮大起来,抗日时期成为鬼子闻风丧胆的小机枪部队,保持了百战不败的记录!
“刚参加部队,我们就团打响了淮海战役第一枪!”老人自豪地说,他参军后淮海战役打响,他和部队第一仗攻打于家圩子,当时他被编制到第二梯队二排七班,专门负责爆破工作。“战役打响后,我们爆破组必须第一批冲上去,敌人工事修建的很坚固,第一梯队上去后,几名同志全部都牺牲了,我们第二梯队接着就上去了。三米多宽的壕沟,我们冲不过去,好几名战友牺牲了,班长命令架梯子,在机枪的掩护下,班长带头上去了,我跟在后面,就一个念头,冲是的!”爆破完成后,大部队一拥而上,就把敌人消灭了。
“最惨烈的一仗就是打碾庄了!”碾庄地处运河西侧低洼地带,洼地、水塘、沟渠交错,村落四周大都夯筑两到三米的土围墙。一天一夜的急行军后,石玉明所在团赶到碾庄,包围各主要街口,正面阻击黄伯韬部队。“咱一个团抗击人家一个兵团!”三天三夜机枪都没有停下,敌人的尸体把街口都堵上了,机枪枪管打红了,一麻袋的机枪子弹打光后,来不及腾换敌人就挤上来了!“战争的场面,真是惨那!不是亲身经历,你们体会不到!”说到这里,老人感慨万端,唏嘘不已!
攻南京 三包炸药轰开长江天堑。
淮海战役下来,石玉明所在团被整编到35军104师,没出正月就开赴前线,参加渡江战役。“我们可是打进南京第一船!”据老人回忆,作为渡江先头突击部队,他们团负责攻打浦镇,石玉明所在爆破班分为三个爆破小组,一组负责炸掉敌人前沿路障,二组炸开敌人壕沟和铁丝网,三组直取碉堡和工事。“一组二组上去了,敌人没有反应!排长果断让我快速向连里回报,我赶到连里一看,战士们还在挖工事呢,跟指导员一说,指导员马上命令,继续爆破,整体出击。”第三包炸药送上去后一声巨响,长江的防线被炸开了,石玉明和团里战友们跟着就扑上去了,向南看去,敌人像潮水一般溃退而去。“占领长江一线,部队犒劳士兵,每个班端来一盆猪肉炒韭菜,还没来得及吃,江上有军情说英国舰船开过来了,我们接着又冲过去了!”
“机不可失,乘胜追击敌人,一口气拿下南京!”接到上级命令,石玉明所在团首当其冲向南京城冲去。长江天堑一破,敌人无心恋战,作为先头部队,他们紧跟追击,路上基本上没遇到什么反抗,就打到了总统府!“到街上一走,我们发现老百姓的家里灯亮着,却都关着门,没有敢出来,我们部队就齐声唱歌,他们一听我们是北方口音,就说:大军来了!共产党来了!都跑了出来,跟我们一起唱呀!跳呀,把我们士兵都抬了起来,像见了亲人一样!”
夜行军,他一气穿破八双布鞋
南京收复后,石玉明所在部队被部署到前线换防,配合兄弟部队打上海。由于时间紧急,他们团一次为战士每人准备了8双布鞋,作急行军之用。“一天一夜走下来,鞋底就磨破了!”回忆往事,老人哑然失笑,“一连三天三夜没合眼,人走着走着就睡着了!别人一碰,还生气地说人家是捣乱的!”赶到上海40里地,发到手中的8双鞋子也全部穿破了,这时上海城里也传来好消息,看到大兵压境,国民党部队纷纷散去,城里地下党配合工人武装顺势夺取了城市,“收复上海可以说基本上没用部队一枪一弹!”上海解放了,城里的百姓涌上街头,高兴地又是敲锣打鼓,又是放鞭放炮,大家还主动向战士们提供情报:哪里还有国民党部队!在几名群众的引导下,石玉明和几名战士来到警察局门前。“四名正在站岗的国民党哨兵当时就吓傻了。我跟他们说:解放了,放下枪,你们可以回家了!”说起当时的情景,老人记忆犹新,“一位国民党军官扛着皮箱,带着太太出来逃跑,我们遇见了,缴下他的手枪,他当时就瘫在地上了!我跟他说:解放了,你起来吧,拿上你的东西,回家好好过日子吧!当时就是这样,我们是共产党的部队,我们是宽洪大量的,是为全社会谋幸福的!”
“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听着石玉明老人的絮絮述说,我们仿佛跟随老人回到了60年前的那个硝烟时代,60多年的风风雨雨,在一代人的渐渐老去之即,我们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无比崇敬,倾听一个又一个壮怀激烈的革命故事,作为和平时代成长起来的我们,没有理由不为那些曾经为新中国建立而冲锋疆场的勇士们肃然起敬,更没有理由不为我们现在安定幸福的美好生活而感到倍加珍惜。 临沂在线杨永涛
浏览:47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