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的人民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早在一九二四年,邓恩铭同志就在寿光播下了红色的火种,一九三二年党组织虽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严重破坏,但各地党员,仍然与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七七”事变以后,党组织就发动了武装起义,高举起抗日的旗帜,展开了抗日斗争。寿光地处青州、潍县之间,在山东半岛有战略地位。当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曾为军阀、土匪反复争夺。在抗日时期我党组织八路军鲁东游击第八支队时,地方的全体党员,响应了北方局发出的“每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应该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战斗号召,从军抗日,离开了寿光。 不久八支队离境东下,就在这个空隙的时候,国民党顽固派寿光二区乡农学校军事教员出身的张景月,凭借官僚政客的手段欺骗人民,表面上喊着拥护联合抗日的口号,骨子里藏着积极反共,暗中投降日寇的祸心。大肆招兵买马,很快发展到数千人。他不但盘据着寿光的一、二、三、四区,还野心勃勃,不时侵犯北部地区,企图占领全境。鲁东工委虽在三八年夏天曾派李丕槐、郭介回到寿光恢复地方关系,但人单力薄,且郭介很快叛变投敌,正当群众无首之际,清河特委(后改为地委)就及时派李文同志(当时是特委组织部长,不久是寿、昌、潍中心县委书记)和张文韬同志(当时是寿光县委书记)前来恢复整理党的组织,发展、坚持巩固这块抗日根据地。为了巩固阵地,他们同赵寄舟、李廷奎、李登坛等同志积极组织群众、发动部队很快新建了清东独立团。
丧心病狂的顽军张景月竟不顾民族的利益、人民团结抗日的愿望,悍然于皖南事变的前一年,即三九年十月十八日拂晓向我独立团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我军被迫奋起迎敌,将其击退。这就是当时在寿光闻名的“牛、马事件”(即我独立团同张景月的反磨擦战斗是在我根据地内的牛头镇、小马头进行的),以后又发生了“茅坨惨案”。斗争虽然紧张,环境虽然恶劣,但久经考验的寿光人民始终是吓不倒的。就是这个时候,寿光北部的六区(负责人张建勋、张浩)、七区(负责人王耕野、田立元)、八区(负责人王化一、刘东海)、九区(负责人袁阶星、朱少武)、十区(负责人鲁震),连距城较近的一区(负责人侯连三)和西部的五区(负责人郭同德),都先后恢复和建立了党的组织。正在此时,清河地委(后改为区党委)为了坚持巩固邹、长和开辟广、博地区,于一九四O年的二月和四月先后调走了李文和文韬同志。这时寿岭同志就只身来到了寿光。
一、来寿光前的李寿岭同志
李寿岭化名为梁光一,山东长山县旧口人。 一九一五年生于一个铁路工人的家庭里。在铁路小学毕业后,就学于长山中学。一九三五年暑期毕业后,接着就考入山东省立济南第一师范学习。这所学校是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党的“一大”山东代表王尽美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口当寿岭同志在校学习时,正是抗日烽火燃遍了华北各地的时候,他就很快参加了当时党领导的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进行抗日救亡活动。 日寇侵占济南后,他回到了家乡,一九三七年当廖容标、马耀南在长山中学发动游击队时,他由姚仲明批准,由赵明新、廖容标同志介绍加入了共产党并为党的小组长,接着他先后同韩子恒、张维滋等同志参加了党发动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独立团。开始是十九中队,后改编为第四中队,他任指导员,做党的工作。在一九三八年夏天,该中队编入八路军第三支队最早建制的特务营。不久,寿岭同志即调任邹长中心县委书记。
他在县委工作时期,工作踏实,埋头苦干,他曾说当时县委人手很少,写文件、油印都要自己亲自干。他在这里发展巩固了党的组织,还积极地开展了敌占区据点附近的工作。象当时住在焦家桥敌据点底下的李蕴生医生,虽然处在敌人据点的威胁之下,但经常为我们治疗、掩护伤员。后来他就直接参加了我们的部队。他在那艰险的环境里还巧妙地建立了所谓革命的两面政权,表面上应付敌人,实质上是我们的同志。 当时成为白皮红心,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政权。由党组织教育培养的这块地区的人民,以后在抗日最艰苦的日子里,虽然敌伪清剿、蚕食,他们始终顽强不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上述主要情节,就是寿岭同志和邹长一带地区同志、人民革命斗争的概况。
一、李寿岭同志任寿光县委书记时寿光的斗争情况
寿光是敌我必争之地。一九三八年冬旧历十二月初八,日寇重新占领了县城并设据点长驻。于三九年先后又在五区丰城、七区王高、八区南河、九区道口、十区侯镇等地安设据点。 以后张景月(番号已为国民党十五旅)同日寇进一步勾结,在七区重镇田柳庄安了据点,并有重兵驻守。这样寿光的根据地就只有六区巨淀湖畔的周围和北部东西一线。更为严重的是当时张景月在六区西部组织一个地主武装,成为当地的地头蛇,番号是十五旅孟团三营。营长是刘振龙,绰号叫刘二虎,公开叫嚷保枪保产。这帮家伙,纠集有二百多人,成天花天酒地,鱼肉乡民,欺压群众,经常驻扎在彭家道口,刘家河头、三座楼、汪家营、连城庄子及东庄一带,处在我根据地的屁股上,对我威胁极大。清河地委当时为了巩固、扩大寿光这一块根据地,决定歼灭这股顽敌。于四O年旧历正月十六日晚上,我三支队基干二营在营长谭祖平、教导员孙正带领下,秘密进驻了大小坨,当即与地方党组织计议,由当地干部了解敌情、侦察地形、带队引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这支地主武装,乘其酣睡之际,将其驻在外围连城庄子的一个排,一枪末发,全部缴械。当我部集中包围他在东庄驻扎的营部时,敌人已经发觉,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我军与之彻夜激战,一直打到第二天下午才结束战斗。除击毙其营长外,其余全部被我俘虏,共缴获机枪一挺、步枪一百余支。当地群众莫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于此不久,即成立了六区西半区委。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夺取政权,有了抗日的民主政府就标志着这块根据地有了比较巩固的基础。就在这年夏天,在清河地委的指示和当地人民的要求下,在牛头镇成立了寿光县第一届抗日民主政府,由邹长调来了刘继清同志,担任第一任县长。另由地方党组织中选派了侯连三、郑子惠、李力群、隋奎文等同志组织了县政府的各科职能班子。为了扩大民主,还成立了县参议会,推选了李寿岭当参议长,李挺(李植庭)、赵寄舟为副议长,与此同时,把县委的民运部门(李伯衡当时为民运部长)改为公开的抗日各救会(设有职工、农民、青年、妇女各种救国会)。经过这一番整顿建设,这块根据地就更有条理,更有组织了。还建立了部队的后方医院,动员妇救会有计划地为战士制军衣,做军鞋。战时组织民兵抬担架,送伤员;过年过节,搞拥军优属;敌人扫荡时,坚壁清野,带领群众转移。确实群情激愤,气势磅礴,又轰轰烈烈地掀起了战斗的高潮。
人民武装抗日的八路军是党和政府的柱石,当时县委积极组织各区中队和游击小组,不断补足主力。还大规模地进行了扩军运动。由于八支队进入鲁中山区以后,那里高山峻岭,地广人稀,兵员不足,这时候部队又派王云生等同志来,发动青年补足兵员。当时县委就及时派员配合,组织了寿光县扩军委员会。又在六区北台头、张家庄、马家庄组织群众动员青年支援部队,当时白天训练,晚间上课,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就组织了近千入的队伍,有的编了番号,称为陈家连、张家连,组织起来,穿上军装,成排成连地奔向鲁中山区,为保卫山东分局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为了减轻人民的经济负担、改善基本群众的生活,根据当时党的政策,在六区一带还进行了减租减息借粮运动。在群众生活得到改善的基础上,还进行过学习文化运动。各村青年男女办起了夜校和识字班。不仅宣传了抗战救国道理,还认真地学习了文化,在青年农民和青年妇女中进行了扫盲工作。
经过以上这些艰苦努力的工作,使寿光这块不大的根据地(当时实际上就是一个六区和八区的一部分,还有七区九、十区北部东西一条线)进一步得到了巩固。这就逼得敌伪不能轻举妄动。
除了敌伪配合,进行大规模的扫荡之外,张景月的部队单独是不敢轻易进犯的。这给了后来在四二年和四三年同敌伪顽进行反清剿、反蚕食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寿岭同志光荣殉国。
在一九四O年秋,清河地委奉命改为清河区党委,组织决定临淄县委书记韩克辛同志和寿岭同志共同组织清东地委,韩任书记,李为组织部长。在组织地委不久,两人分头到各地检查工作。克辛同志东去寿北,寿岭同志西去益北。在一九四一年一月四日晚上,进驻益寿县的东朱鹿村。这个村子过去党的基础很好,因此敌人是非常注意的。在次日的凌晨,敌人突然包围了村子,寿岭等同志开始隐蔽在简单的地洞里,还织组了抵抗,但遭到了火力封锁,又加敌人用高梁杆燃着火,用烟熏地洞,由于寡不敌众,他同警卫员,还有益寿县委的组织、宣传部长刘旭东、张鲁泉等同志,一起壮烈牺牲了,当时他只有二十六岁。
寿岭同志的一生是短促的一生,但他从十几岁参加革命以来,在短暂的岁月中,领导邹长和寿光人民做了大量的艰苦卓绝的工作,最后以身殉国,使我党过早地失去了一个好同志。他那顽强的革命斗志,踏实的工作干劲,勤奋的学习精神,艰苦的生活作风,他那高大的英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这些当年同他在一起的战友和同志,现在回忆起来,都感到心里十分难过。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未校对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