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没了娘 遭继母虐待
王维资是个苦命的人,当时兄弟两人。在战争年代,一家人常常为了战争,东躲西藏,受尽地主阶级的剥削。母亲有病在身,却没钱医治。在他3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留下了两个孤苦的孩子,父亲那时含辛茹苦抚养两个孩子。村里有人看他们一家过的实在可怜,就给王维资的父亲做媒,介绍了一个邻村的姑娘。本想再婚娶妻后,继母会疼孩子。没想到,婚后,继母却处处虐待孩子,不仅在家让他们干重活,洗衣、捡柴等不必说,还经常“吃不上,喝不上!”哥俩受尽了继母的欺辱。
那时候,王维资挺爱学习,可惜家里太穷,连饭都吃不上,继母对他也不好,父亲还有病卧床。就这样,王维资参军入伍,当兵时正好赶上抗战,于是他把自己推向枪林弹雨,推到了抗日前线。
穿衣睡觉 军情急得往死里奔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机械化部队最适合平原地区作战,但是在沂蒙山区,遇到泥泞的地区或者山区,这种优势就发挥不出来,这时候轻便的骑兵就派上了大用场!王维资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集团军,它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该纵队是由八路军山东军区所属鲁中军区主力部队发展而来的。在这支革命历史悠久的队伍里,由于年龄小,部队首长看他机灵,便让王维资担任骑兵战士。
刚到部队的时候,王维资每天都是训练,练军姿站队列,但有时也会出力干些活。王维资说:“我被分配到26军成了一名骑兵,新兵的时候不让摸马,后来专门学骑马。你别看骑马坐轿风光的很,其实骑马很苦咧。白天在部队什么活都干,晚上就训练,不训练的时候就去送信。”
打仗行军除了要准备自己的干粮和装备,马的草料和行头一样都不能少。那时的骑兵连主要任务是警戒、侦查、传令、送信等。“我们几乎都是骑马传送各种消息,那都是密封的战事消息,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到位,送信件都要盖章,不少急件都有时间限制,看到加急的,飞身上马就得往死里奔,到了传达室那马都累的大汗淋漓,我还记得有一次马眼睛都累出血了!遇到这样紧急军情没人敢怠慢,贻误军情那是要杀头的。”王维资说,大部分骑兵在那个年代,都是穿着衣服睡觉!这样随时待命,不能延误情报,耽误战机。
累的在树下睡着 醒来惊醒
有次,组织上派王维资去送信,由于连日来连续工作,王维资实在太累了,就坐在一个小树林里休息,后来竟然不知道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可把他吓坏了。“我慌了神,战友们一个也没在跟前,万一遇到鬼子,寡不敌众,可怎么办!”来不及多想,王维资走了一个晚上才跟上大部队。“当兵要服从命令听指挥,骑兵也是如此!我站在首长门口等着,听从首长命令去送信。不管多晚,不管多危险,都得按时把信息送到!”那时候在部队上,士兵冬天没有大衣穿,除了干部,就是骑兵有大衣、棉衣。“组织上对我们显示了无限的关怀,让我从小没有娘疼的孩子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
老人回忆起当年的当骑兵的时候,总说,骑兵不好当。“目标太大,还得跟马匹‘搞好关系’。晚上马有什么动静,半夜再冷都要起来看看,看看马是不是生病了,有人是不是进到马棚惊扰到了马。”王维资说,马也是队伍里宝贵的财产,我们朝夕相处,也把它看作我们大家庭的一份子,不能有任何闪失。这个责任,我们担待不起!
说起小鬼子,王维资咬牙切齿。有次骑兵连路过菏泽单县,正碰上鬼子进村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气焰嚣张。王维资恨死日本鬼子了,“侵略中国,无恶不作”,为保护乡亲们,争夺地盘,骑兵连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争。“那是我第一次和小鬼子正面战斗。当时什么也不管了,那时候谁怕死啊!怕死就不参加革命!”后来,因为敌人武器装备太先进,他们为了保存实力,还有任务在身,就撤退了。
战场上受伤 遗憾无子女
后来,在一次战斗中,王维资从马上不慎跌下来,把腰摔坏了。部队就安排他转业回乡,参加革命大生产。这样退伍后,王维资老人就在村里当了书记。由于在战斗中这次意外的受伤,造成他终身遗憾:无法生育,因此抱养了现在的这个女儿。而老伴陪他风风雨雨走了大半辈子,于去年去世。
和平年代,面对百年老屋,恬静闲适的农家小院,还有一直照顾他生活起居的养女,王维资老人感慨地说,“这就不孬,活着就很好。闺女也孝顺,三顿饭顿顿来送,衣服也是闺女给买。”现在老人88岁的高龄,在家仍然可以洗衣炒菜。
经历了革命风雨洗礼的老革命军人,用质朴的语言和实际行动,诠释一个老革命的情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哪怕今年已是87岁的高龄,依然甘受清贫,诠释共产党员的精神面貌和无私的革命情怀。临沂在线姜曼摄影报道
浏览:57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