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回忆父亲刘约三》中涉及袁家口子大坝修筑

Admin 发表于2015-11-09 23:16:42
                                           亲历“九一八” 立志抗日救国
    1902年,父亲刘约三出生在原山东省沂水县南乡,今沂南县大庄镇刘家店子村书香门第,6岁入私塾,读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后就读于沂水城读高小。1921年,考入山东第五中学。在校期间,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寻求强国之路。此时,沂水县南乡,土匪横行,官府盘剥,民不聊生,大批农民闯关东。父亲刘约三,看到在家无出路,于1926年到奉天(沈阳),经人介绍在东北军航空司令部做工。
    我父亲热爱文学,擅长书法,书法学习晚清最杰出的学者、诗人和大书法家何绍基。余暇之时,写写画画,东北军司令部的孙参谋,也是书法爱好者,无意中发现这个山东青年人,谈吐不俗,博才多学,书法很好,文才很好。逐推荐为航空司令部做秘书,成为东北军一名基层军官。
    1931年9月18日晚饭后,父亲处理完公务后,忽然炮声轰轰,枪声大作,接到消息,日军偷袭北大营。急电张学良,张不敢做主,请示南京政府。出乎意料,南京政府电令,勿与日军冲突,全军撤回关内。官兵们义愤填膺,眼含泪水撤回关里。大批官兵不忍心将东北的大好河山,拱手给强盗——日本侵略者,纷纷自动离队流浪。
    父亲刘约三也随部队撤到北京,此时的他,知道其中的内情,火在心中烧,愤然离队返回老家山东沂南县办学。此时,利用教学的机会,揭露“九一八”事变日军的侵略罪行,教唱流浪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流浪,九一八流浪。……。”流浪的歌声打动学生们的心,点燃了心中的怒火,立志长大杀敌救国。沂南界湖农村逢大集,父亲带领学生,打着救忙小旗,宣传抗日,高唱流浪歌曲。一时间抗日歌声,回荡在沂蒙上空。
                                               组团参加抗日 全力支援前线
    1938年,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二支队,开到山东沂水南乡。父亲刘约三见到来了抗日队伍,带头报名参军,宣传动员,带领刘云景、刘珍等十多名男女青年学生,参军八路军。1939年,八路军115师挺近沂蒙山区,他们个个被选拔到主力部队。有的干医务,做战场救护工作;有的干新闻宣传,宣传抗日;有的干教官,教战士们文化知识。父亲因文化层次较高,被选拔到后期机关工作。后来,这些人,各有建树,分别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全国各地工作。有的建国后成为省部级干部,地厅级干部等。父亲在世时,他们先后前来探望,感谢带领他们走上抗日救国的革命道路。
    1939年10月,山东分局将沂水县以泰(安)石(臼所)公路为界,划分为南北沂蒙(县)。南沂蒙办事处在瓦庄建立,这时父亲37岁,被分配从事财粮工作。和王介福、尚明一起工作,为以后同边联县工作打下基础。那时各县工作人员穿军装仍被视为军人。这一代父亲很熟悉,经常走村串户,发动群众支援抗战。
    1940年,根据形势的变化,山东分局决定在沂水以南,临沂以北,孟良崮以东,组建临费沂边联县。将南沂蒙的孙祖区、双垢区、青驼区、费县的汪沟区、临沂县的西北村庄等,划在边联县内。同年6月,临费沂边联县在青驼建立,王介福任县委书记,尚明为办事处主任。二领导见父亲政治觉悟高,工作认真,就调任边联县人财粮科任科长。青驼地处临沂蒙阴公路咽喉处,山恋起伏,沟壑纵横,是理想设埋伏之地。边联县根据上级组织的指示,发动群众设路障、埋地雷,切断日军运输线。鲁中军区司令刘海涛,曾在青驼以南伏击日军,歼敌300多人。115师政委罗荣桓在青驼以北,指挥著名了的留田战役。
    边联县建立时,这一带敌我形势犬牙交错,白天日伪军活动频繁,边联县工作人员,多数夜间外出工作。父亲刘约三经常陪同尚明主任,深入各乡村宣传抗日。建国后,尚明先后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商业部工作。多次利用到山东调研的时机,看望我父亲或通过地方政府转达慰问。
                                                 粉碎敌人封锁 多措服务生产
    1940年7月26日,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联合大会,在临费边联县青驼寺(今山东沂南县)银杏树下隆重开幕,出席大会的各界代表300多人,父亲刘约三在大会筹备处工作。那时生活不好,煎饼就是上等口粮,每天需要煎饼上千斤,另外需要菜及茶水等。会期一个月,筹集煎饼达3万多斤。
    这些煎饼来自边联县各村群众。有一次二更天,父亲到牛角沟找村干部联系工作,站岗的民兵误认为是奸细,当场抓起来,直到村干部来才解围。事后,父亲并不介意,还表扬了民兵同志负责的精神。
    8月16日,临沂、蒙阴敌据点,出动1500名日伪军,突袭青驼寺。八路军阻击,掩护大会人员北上孙祖方向,边走边讨论大会内容,后期保障也随时跟上。8月26日,联合大会在孙祖区铁峪胜利闭幕,供应工作也圆满完成任务,受到战工会的表扬。
    1941年,5万日伪军“扫荡”沂蒙抗日根据地,沂蒙革命老区军民同心抗击反扫荡。边联县干部们既是工作员,也是战斗员,配合县大队打击敌人。在一次战斗中父亲受伤,被送回老家治疗。为安全起见,藏在地窖里,县区领导翟翕武、刘华甫等前来探望、慰问。抗日形势严峻,父亲化装成小商贩,在沂蒙山区乡镇以卖烟做掩护,不断侦探敌情,为我军成功还击日伪军起到了重要作用。直到形势好转,伤情痊愈,回到了边联县工作。
    同年,沂蒙行署决定,修建袁家口子大堤,以根治沂河清朝决口,使决口以下万亩淤地变良田,改善根据地群众生活,支援抗战。父亲负责工程的建设,一边严防日伪军的偷袭,一边加快施工,奋战5个月,建成总长5039米,其中石砌堤长308米,底宽4米,顶宽1米,高6米,被人们称为“百年大堤”。大堤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第一座大坝。当时,工程竣工,特立纪念碑,名为“袁家口子大堤落成纪念碑”。山东省战工会主任黎玉题词:“民主战胜一切”。省参议会参议长范明枢题词:“志士担当,乃有事功”。斗转星移,74个寒去春来,纪念碑仍然矗立在袁家口子大堤旁,已被列入文物保护。

(  一段历史,深化民族记忆;一篇文字,重现抗战历史;一个不为人知的抗战故事,激励我们珍爱和平,砥砺前行。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发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重要作用。这一伟大胜利,将永载中华民族史册,永载人类和平史册。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70周年之际,一位杖朝之年的老教师刘慧,激动地讲述自己父亲抗日救国的事迹。)

20150918115245379.jpg

浏览:181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liuhuizjs
    liuhuizjs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