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战火纷飞的艰苦日子里,有一位年轻的女战士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星星”,她就是新四军女唱歌家马璇。马璇在济南懿范女中读书时,成绩突出,美国修女免费为她教授钢琴,还为她办好了出国深造的手续。但是,她于1943年5月毅然投奔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当上了一名小八路。
1944年4月,她被选进了有名的“战士剧社”。剧社人员化整为零,参加战斗。马璇被分配到游击队里。在一次战斗中,胸部受伤。为了不连累同志们,虽然疼痛难忍,她却一声不响,照样昼夜兼程,行军作战。伤口糜烂化脓了,走着走着,竟晕倒在地上。正在这时,八路军115师政委罗荣桓赴前线部署战斗任务刚好路过这里,看见了便下马问明情况,让人马上把她抬送到医疗队,请国际友人、奥地利的罗森特大夫亲自为她动了手术。
1945年8月,侵华日军投降后,战士剧社和新四军文工团合并,组建成华东军区文工团(新四军文工团名称不变)后,便驻扎陈家白庄。临沂城乡军民非常喜欢看新四军文工团的演出。在临沂城内接待马歇尔三人军调小组时,马璇用高昂的歌唱,表现出中国人民勤劳勇敢、英勇奋战的英雄气概,给代表团留下了深刻印象。紧接着,她又参加了小歌剧《新旧光景》、《夫妻识学》等节目的排演,深受群众喜爱。老百姓说,新四军真好,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希望。
新四军军长陈毅对部队指战员们说:“马璇同志是八路军115师罗荣桓政委给我们送来的歌唱家,我们要热烈欢迎而且爱护她。让她好好地为军民服务。”曾生将军更是喜欢马璇这个年轻的歌唱家。
为了执行“双十”协定,东江纵队奉中共中央之命北撤,于1946年6月30日,7000多人在曾生司令员带领下,分乘三艘登陆舰,离开大鹏湾北上,于7月5日抵达山东烟台港进行休整。
中共中央华东局、山东军区派华东局保卫部长梁国斌从临沂东高都出发赴烟台迎接东江纵队。经过一个多月的修整,东江纵队指战员全部换上新军装,开赴临沂。新四军文工团专门在临沂城东的相公庄搭建演出台,慰问东江纵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将军很高兴,动情地说:“新四军文工团女歌唱家马璇唱得这么好,是解放区的光荣,也是我们的光荣,我们在敌后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好的歌声。”新四军文工团把东江纵队迎进了东高都及附近十多个村庄。
1946年初秋的一个夜晚,华东野战军文工团(新四军文工团改编)的同志踏着皎洁的月光,由李永淮团长的带领下开赴鲁南前线慰问部队。当时部队的任务,是在运动中寻找战机歼灭敌人,白无黑夜连续行军作战,异常艰苦。文工团为了配合领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利用行军时机,安排宣传鼓动站,用演唱的形式,讲解打运动站的意义。马璇还插到队伍中收集好人好事,即兴编排演出了《气壮山河》等节目,还有江南的《花棍词》,更有《骂王洪九》等歌曲,极大地鼓舞了临沂籍的战士,使大家充满了胜利的信心。
有的首长看到马璇累了,便把马让给她骑,她总是坚持步行,还笑着说:“您看,我穿的鞋多合脚,这是临沂白庄的老大娘专门为我做的!”她看到战士们走着走着睡觉了,就高声地唱起来。大家一听到她唱歌,又都高兴地继续大步朝前走。当部队休息时,大家又喊起来:“马璇同志来一个!”她起来就唱,唱罢一曲,大家又喊:“唱得好,唱得妙,再来一个要不要?”“要!”“要!”马璇就这样不停地歌唱,有时唱得嗓子干了,就喝口冷水润润再继续唱。
当临沂各地动员广大青年参军时,马璇等同志奉命返回临沂动员参军、慰问新兵。新四军著名女作家茹志鹏(建国后于上海工作,其女即今上海作家协会主席王安忆)和马璇等共同创作文艺作品,编排舞蹈和歌曲,为军民演出。文工团秧歌队敲锣打鼓,吹拉弹唱,欢送青年参军,保卫胜利果实。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到处热气腾腾,欢欢喜喜。
在歌声中,各村的百姓响应上级号召,推磨烙煎饼,做军鞋,补军衣,缝袜子,支援前线,最后迎来胜利的曙光。
新中国成立后,马璇曾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声乐教研室主任。其女胡玫曾执导过《雍正王朝》、《汉武大帝》、《乔家大院》等大型电视连续剧。
浏览:200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