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昌村”访问记(文/刘曼华 尚荣生)

独自等待 发表于2019-09-29 23:58:10

    山西省代县,位于长城以南、五台山以西、滹沱河上游、雁门关里的平原上。这里是回族抗日英雄金方昌英勇战斗并光荣就义的地方。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我们乘坐开往代县的火车,来到这里,访问了“方昌村”和烈士先后战斗过的几个地方。

    “今朝折箭哭烈士,他日祭君献敌头”。这是一九四O年十二月代县回族群众为悼念金方昌烈士写的挽联,一字一句,情殷意切,表达了代县十六万人民对方昌烈士的深切爱戴和敬意。三十余年后的今天,当我们踏上这块英雄的土地,遥望雁门关的雄姿,掬饮滹沱河的流水时,仍能深深地感到当地人民对烈士的无限追思和怀念。

时值严冬季节,到处是冰天雪地,我们翻山越岭,来到了探马石村。

    这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它雄踞在一座青石岗上,远远望去,状如奔马,翘首而立,凝视着村前通往山里山外的交通要道。一九三八年夏,金方昌同志初到代县,就是在这里开始他的战斗生活的。

    接待我们的是当年同金方昌同志在一起工作过的王玺同志。他的叙述,把我们的神思带进了烽火遍地的抗日战争年代。

    一九三七年秋末,从山外来了许多逃难的人,说是日本人打过来了。不久,探马石一带也隐约听到了“轰隆、轰隆”的炮声。这时,国民党特务四处散布谣言,弄得人心惶惶,乡亲们一听到枪声,就扶老携幼,跑到山上的岩洞里躲藏起来。

    一九三八年秋,村里来了几位抗日干部,他们都很年轻,其中有一个人长得很瘦小,却十分精神,看上去只有十六、七岁。他穿件黑蓝色的上衣,土黄色的裤子,光光的头上扎着一条白毛巾。当时,有的群众偷偷地议论:  “这是谁家的娃娃,莫非也出来抗日?”他,就是赵家湾区新来的区委书记金方昌同志。

    金方昌同志来到村里,一头扎进贫雇农的牛棚和低矮的石头房里,宣传党的政策,讲解抗日救国的道理。没多久,他就把局面打开了。为了充分调动一切抗日爱国力量,方昌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又领导群众开展减租减息的斗争。

    对于减租减息,一些地主富农是极为不满的,他们寻找机会,在群众中制造谣言,拨弄是非,诽谤抗日干部。探马石村的地主李英美、富农李占魁,就是很顽固的两个人。

    有一天,李英美和李占魁找到金方昌,胡搅蛮缠,硬说减租减息不是边区政府的政策。

    “几千年的规矩,就是有种田的,有吃租的。现在变了,岂不是怪事吗?简直是胡闹!”李英美指手划脚地说,样子很神气。

    “是啊,是啊,古来的规矩改不得!”李占魁也在一旁帮腔。

    金方昌出于团结的愿望,一再跟他们宣传党的抗日方针和边区政府的具体政策。他说:  “我们这里地处山区,条件恶劣,农民的生活很苦。为了抗日救国,就必须实行减租减息,合理负担,使大家都有饭吃,都有衣穿,要不怎么发动群众进行抗日呢?  

    “……”李英美和李占魁无话可说,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但他们并没有善罢甘休。有一天,金方昌在村里召开群众大会,突然从会场的一个角落里跑出一只老鼠。李占魁趁大家都在捉老鼠时,怪声怪气地说:“唉,现在哪,真是老鼠成精的世道,什么规矩都破了,大白天竟敢在人前走走。”在场的群众听出他指桑骂槐,纷纷上前质问。金方昌根据大家的要求,立即组织群众斗争了思想顽固的李英美、李占魁,使减租减息得以顺利进行。

    经过减租减息,群众的抗日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村中先后建立了农会、青救会、妇救会、民兵自卫队,民主选举了抗日村政权。探马石,这个一向沉寂的山村,出现了一派沸腾的景象,成为东山一带抗日斗争的堡垒村。

    从探马石村东行约三十里,便是赵家湾。这里曾是赵家湾区抗日政府的所在地。在这里,我们见到了由金方昌同志介绍入党的王振帮、阎云等同志。他们讲述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极其感人的。

    为了有力地打击敌人,金方昌将十八岁以上的青年组成模范班,以后又建立了区分队,他兼任区分队政委,提出了“吃小米,不挣钱,团结起来上前线”的口号,带领民兵游击队,割电线、锯电杆、伏击敌人巡逻队,打得日寇汉奸惊魂不定,整天龟缩在炮楼里不敢出来。

    代县城里的鬼子伪军和枣庄的鬼子伪军,每天夜间有一次例行的“会哨”。金方昌得知这一情况后,连续几天亲自到敌人“会哨,,地点进行实地侦察。摸清规律之后,他带领区分队的战士们埋伏在敌人必经的路旁,对敌人进行伏击,消灭了不少敌人。

    在长期的战斗生活中,金方昌和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有一年夏天,赵家湾一带发生旱灾,地里的荞麦都干死了,许多群众只好靠吃糠吃野菜度日。金方昌看到房东王振帮的父亲体弱多病,就把组织上分配的一点白面送给老人吃。老人怎么也不肯收。金方昌语重心长地说:  “您年纪大了,把这点白面收下,补养补养身体。我正年轻,吃糠吃菜没有关系。”王振帮一家很受感动,把金方昌当做亲人看待。王振帮在回忆时说:  “方昌来赵家湾时,多在我家吃饭。有时我不在家,父亲年纪大了,方昌就帮着挑水做饭。他好吹箫,我们常能听见他屋里传出悦耳的箫声。他还爱嗑瓜籽,逢年过节,便和我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嗑瓜籽,一边闲聊天。夜里,他和我睡在一个土炕上,给我讲革命道理,一直讲到很晚很晚。”

    金方昌经常教育区政府的工作人员关心群众生活,遵守群众纪律,提出:  “不分兵,不分官,上下待遇都一般”。区里有个干部叫陈德寿,嘴很馋,每到一个村庄,就问老百姓:“你们认识我不? ,老百姓说:“不认识。”他便拔出枪来,向群众要鸡蛋、白面等东西。金方昌听到群众的反映,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

    有一次,陈德寿勒索了群众一只羊,剥了皮,背回赵家湾。

    “这是老百姓慰劳给咱们的。”陈德寿撒了个谎。

    “送回去!”金方昌猜出这是怎么回事,严肃地说,  “老百姓怎么一次也没有这样慰劳过我呀!”方昌的行动深深地感动了群众,大家的心同他贴得更近了。金方昌同沿村的张德成老汉关系很好。那时,张德成老汉已五十多岁了,担任区政府的联络员。有一次,在敌人扫荡时,张德成老汉面对敌人的枪口,冒着生命危险,把金方昌认做自己的儿子,掩护了金方昌。金方昌英勇就义的当天夜间,张德成老汉把他的尸体从代县城北门外偷运回来,立碑掩埋。并四处打听金方昌的原籍,准备找机会把他的尸骨运回家乡。

    刘风云是赵家湾的财粮干事。有一次日寇到东山一带扫荡,金方昌把县委的文件交她保存。当她抱着孩子往山沟里躲藏时,被一队日本兵撵上了。刘风云被鬼子打了一枪托,鬼子要她交出手里的包袱,刘风云机智地把文件裹在小孩的尿布里,躲过了敌人的搜查。

    短短的一年,金方昌的名字在赵家湾人民的心里扎下了根,人们都亲切地称他“小金”或“俺们的小金同志”。金方昌牺牲后,许多老百姓流着眼泪说:“他还不到二十岁就死了,多可惜,这样一个好人。”

    方昌村,位于代县城西北约十五里处的山坳里。它的原名叫大西庄,一九四O年十二月金方昌同志就义后,抗日政府根据当地人民的要求,把大西庄命名为“方昌村”,以示对烈士的表彰和纪念。当我们来到这个村的村头时,端端正正地写在村头墙壁上的“方昌村”三个大字立即映入眼帘。在这里,接待我们的是两位年过花甲的老同志,一位是贫协主任陈洪马,另一位是妇女主任陈兰兰,他们都同金方昌同志一起工作战斗过。

    陈洪马同志告诉我们,当时他年纪最小,是个羊倌,经常为金方昌传送信件,  一直未被敌人发觉。陈洪马同志还说金方昌个子不高,每逢开会很少先发言,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知道他就是区委书记,群众还是喊他“小金”。

陈兰兰同志说,在最初的接触中,我们只觉得方昌很忙,对工作十分认真负责。白天,他帮助群众劳动,到各村检查工作;晚上,他带领民兵到县城附近割电线、埋地雷,扰乱敌人据点。他总是给人以一种沉静、稳重的感觉。到后来,我们发觉方昌也是个热情奔放,爱说爱笑的人。陈兰兰同志说,有一次,我给方昌做白面疙瘩汤,故意逗他:“哎,小金同志,这锅里光有汤可没有白面疙瘩啊! ”方昌一本正经地说:“那可不行,我的牙会馋掉的呀!”说完,冲村长王佩一挤眼,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以后,我担任了妇救会主任,经常在方昌的指导下进行工作。他那旺盛的青春热力,曾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力量!

陈洪马同志继续介绍说,那时候敌人经常来扫荡抢粮,方昌怕住在村里给群众造成损失,就住在山崖上的窑洞里。介绍到这里,老陈同志领着我们去参观了金方昌同志住的地方。

金方昌同志住的窑洞,在离村约五华里的西山上。这个窑洞挖得很隐蔽,当时只有区自卫队长周志远和陈洪马等少数人知道。

我们走出方昌村,陈洪马同志用手指着离村不远的一个高埂,给我们讲述了当年金方昌同志被捕的情况:一九四O年十一月下旬,敌人向代县增兵,估计是要进行扫荡和抢粮。金方昌和周志远立即带领自卫队到赤土沟、二十里堡一带督运公粮。因庞达达向伪警备队小队长董国龙告密,代县的日本宪兵队长上光和伪警备大队长郎豹武得知情况,于十一月二十二日半夜,纠集二百多名鬼子、伪军,包围了赤土沟,捉拿金方昌,结果扑了空。敌人又兵分两路,一路留在赤土沟,一路向大西庄开来。这时天已大亮,我正赶着羊群在这个坡下边监视赦人。敌人进村后没有发现目标,就故意虚张声势,整队奔向村南大路佯装回城,留下几个伪军和汉奸在村里观察动静。正在这个时候,金方昌和周志远来到了。金方昌站在那个高埂上,双手抹着腰,怒视着由村里向南走去的敌人。一会儿,他对周志远说:  “走,到村里看看,群众遭到损失没有!”当金方昌得知村里有汉奸正在勒索群众的财物时,他震怒了,喊道:  “老周,赶快进村捉汉奸!”不料,刚一进村,汉奸就打响了信号手榴弹。这时,在赤土沟的一路敌军和南去的敌人,闻声同时向大西庄包剿过来。金方昌杀敌心切,一连击毙了两个敌人。这时从小西庄方向来的敌人狂呼乱叫着“抓住金方昌!”也包围上来。我不顾一切地赶着羊群迎了上去,喊叫金方昌和周志远往西山上跑,于是他俩就边打边向西山上撤。谁知正遇上庞达达,当庞达达发现金方昌时,扭头就跑,并大喊:  “金方昌在这里……”金方昌怒不可遏,咬着牙骂道:  “你这个败类,跑不了啦!”举枪把他击毙。

金方昌发觉子弹打完了,便将心爱的驳壳枪和文件埋藏好。这时,敌人蜂拥而上,金方昌徒手与敌人搏斗,终因寡不敌众,被敌人俘获。

听完陈洪马同志的讲述,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沉痛,许久没人说话,只是默默地向前走着。

    这段通往金方昌同志住的窑洞的路只有二尺宽,脚下就是深谷,十分险峻。我们问陈洪马同志,金方昌同志每天夜里都要从这里走吗?为啥偏要住在这里呢?陈洪马同志说,这里离敌人据点只有一箭之地,夜里敌人大声说话都能听得见,方昌怕住在村里给群众带来麻烦造成损失,所以坚持住在这里。听到这些,我们更加缅怀金方昌同志l

    窑洞挖在半山腰,非常隐蔽,拐了几个弯方见洞口。洞口吊一门帘就算是门,金方昌同志就用它挡风避寒,洞内又阴暗又潮湿,目睹这一切,怎不令人感慨万分。

我们回到村里后,陈兰兰同志又把我们领到了村中间的古庙,她给我们讲述了金方昌同志被捕后的情况。金方昌被敌人带进村后,捆绑在庙里的一棵柏树上,周志远被绑在另一棵柏树上,敌人说村长王佩知情不报是私通八路,也给捆了起来。敌人先是拳打脚踢金方昌,当敌人问他“你在八路军里于什么?”时,金方昌愤怒地回答:“抗日,抗日,消灭你们!”这时,几个汉奸和鬼子兵用皮带猛抽金方昌,把他的一只眼睛打得鲜血直流,但金方昌还是高声痛骂敌人,坚强不屈。当时在场的群众都失声痛哭。

    出了古庙,陈兰兰同志把我们领到了当年被捆绑的那位老村长王佩家里。老村长的老伴王大娘已七十多岁了,记忆力很好,她又向我们介绍说,金方昌同志当年就是在她家里召开会议,研究布置工作的。她详细地讲述了金方昌同志开会、学习、写字坐过的地.方及其言谈举止的特点。王大娘说:方昌最爱吃葵花籽,每逢到我家,我就给他炒些。我见他太苦,有时就给他煮几个鸡蛋,他舍不得吃,再送到我面前,我总是说他一顿他才笑着吃一两个……老人擦了擦眼泪,从一张方桌下拿出一个木托盘说,当年就是用这个盛瓜籽和鸡蛋给方昌吃的。我们询问是否还有金方昌同志其他的遗物,老人又从方桌下将一个砚台拿了出来,哭着说:方昌牺牲那天,我捧着这个砚台大哭了一场…

    老人讲不下去了。

    当老人听说我们想把她珍藏多年的两件遗物带回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保存时,说:  “要说拿走我真舍不得呀,我一想起方昌总要看看才觉得心里好受些。可你们拿走用来教育后代,比在我这里有更大的用处,我就送给你们吧!”我们表示可给老人一点报酬,老人坚决不要。

    这次去代县,我们先后访问了十一位老同志,了解到金方昌同志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通过访问,我们发现,金方昌同志尽管牺牲许多年了,但依然活在广大人民心中,他的形象至今仍然鼓舞着广大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进。

浏览:72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