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东阿顾官屯金玉林从来到聊城。
百年来,这一家靠诚信和勤俭,家业不断壮大,人丁兴旺,族人遍及大江南北。
更为传奇的是,族人重视教育,继承了千百年来读书人最推崇的家国情怀,将“修身齐家治国平下”作为人生格言。
家族足迹:从东阿到东昌谋生 金氏家族人财两旺
那一年,鲁西一带出现少见的旱情,庄稼几近绝收,民不聊生。
东阿顾官屯东街村村民金玉林和妻子变卖家产,带着十七八岁的儿子金庆蓝,一路西行数十里,来到东昌古城,开始了摆摊营生的日子。
东昌古城东门以里,路北有一条小巷子,叫安乐巷。这一家便在这里生活下来,在东门口摆摊炸果子(炸油条)是他们的营生方式。
其实,当时炸油条的生意人还有一个专门的称谓,叫做勤行的。
靠着诚信经营,这一家做勤行做得顺风顺水,买卖一年比一年好,每到饭点顾客盈门,名声也远扬。
日子久了,小生意积累大财富。
十七八年后,这一家积累了可观的财富,便转行经营起钱庄,取名为永泰钱庄。
大约又过了五年,金家再次转行,经营起书店——摄西书局。
“加盟的是上海的一家书店,半年结一次账,那时书籍还是比较珍贵的,经营书店也算不错的生意。”金伯成说。
其间,到第三代时,家族人脉开始壮大起来,金庆蓝有6子2女,依次为:金志远、金瑞环(长女)、金默生、金方昌、金发昌、金耀昌、金尔昌……
拥有了财富后,这一家人并没有忽视后代的教育。
百年来,族人继承了中国读书人最推崇的家国情怀,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格言。
在烽火岁月,国难当头,族人纷纷加入抗战,金方昌只是家族的一个杰出代表。
家族长孙:曾是国民时期高官 创建聊城民盟组织
我们先从这个家族来到聊城的第三代金志远说起。
金志远,是金玉林的长孙,是金庆蓝的长子,自幼在优裕的家庭环境中成长。1925年,他在安徽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分配至位于济南的山东乡村师范当老师。
当时,共产党员赵健民、姚仲明都是他的学生。
国民政府时期,共产党员的身份是敏感的。作为老师,金志远其实是对两人的身份是知道的。为此,他便帮助赵健民、姚仲明进行身份掩护。
后来,金志远的三弟金默生来到山东乡村师范学习,也成为地下党员。
根据工作安排,金志远先后调任广东省茂名法院院长、广东省高院院长,最后调任最高法院检察署署长。
尽管没有加入共产党,但金志远从心里是亲近共产党的,并与共产党保持了亲密的联系。
国民党撤离大陆时,作为国民政府的高官,金志远毅然选择留下。那一段时间,他的父亲金庆蓝也从老家捎去口信,表达了让其留在大陆的意思。其三弟金默生同样支持其留下。
当时,金志远在陪都重庆。迫于各种压力,他只好藏到籍贯为临清的画家阮伯英家中,在夹缝墙里隐藏了半个多月。国民党的工作人员多方寻找未果,便认为金志远失踪了。
新中国成立后,金志远辗转来到北京,被组织安排在全国政协行政处工作。后来,他加入了民主党派——中国民主同盟。
上世纪60年代,金志远的工作由北京调回老家,在冠县农业局上班,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退休。随后,他在位于聊城古城区的家族老宅居住下来。这里是抗日烈士金方昌的故居,保存至今。
退而不休,可谓是金志远退休后的真实写照。
金志远的儿子金伯成,今年83岁。他告诉记者:“父亲常常夹着一个包,多方联络,为民盟发展党员。”后来,金志远成为民盟聊城的创始人,发展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党员,积极为聊城的发展建言献策。
1994年冬天,金志远去世,享年88岁。
金伯成说,他从1岁到18岁,几乎没有见过父亲。这期间,金志远官至副部级,为国家发展作出较大贡献。
金家三孙:干革命官至副部级 影响家族红色基因
金默生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上面有一个哥哥金志远、姐姐金瑞环,被侄辈称为三叔。在金家这个大家族中,他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上世纪30年代后期,金志远在山东乡村师范任教时,金默生前往该校学习。在这里,他接触了地下党员赵健民、姚仲明等进步青年。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慢慢走上革命的道路,1937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值得说明的是,这个时期,在金默生的影响和帮助下,四弟金方昌也跟随其参加了革命。
1937年年底,日军进攻济南后,金默生和弟弟金方昌一块转移到山西临汾,在抗日民族革命大学学习,继续进行抗日活动。后来,兄弟俩分开。1938年8月,金方昌分配到晋察冀边区工作,任代县县委委员和宣传部副部长。金默生则去了革命圣地延安工作。
后来,金默生先后调任冀鲁豫文联,任党支部书记、文联副主席;中共冀鲁豫分局第六专署一中教导处主任(肥城)、第六专署四中阳谷分校党支部书记;1948年任华北人民政府人事处副处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务院参事司参事,做董必武的秘书;上世纪70年代任《民主与法制》总编辑;文革结束后担任最高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官至副部级。
在中学时,金默生和江青曾是同学。文革中,江青拉拢他和李士钊,两人均予以拒绝。金默生一生为人正义,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他总是舍利取义。同事、亲友评价他说,“别人做官往上爬,他总是主动往下退”。
对家族晚辈,他也倾力帮扶。家族中人从事革命的众多,大都受其影响。可以说,家族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色家族,他居功至伟,是引领者。
金默生有一子一女,均投身革命工作。
金氏兄弟: 都投身火热的革命 如今遍布全国多地
金发昌排行第五,侄辈称其五叔。与三个哥哥不同,他和六弟金耀昌、七弟金尔昌最初选择了留在家乡,帮助父辈经营家族生意。
在金伯成眼中,五叔金发昌是一个能人,将家族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尤其是,爷爷金庆蓝晚年患病后,他更是成为家族的顶梁柱。他以自己的勤奋和智慧,为家族积攒了可观的财富。这些家族财富有力地支援了抗战活动。
曾任华东局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柯庆施,抗战时期与亲近共产党的金志远联系甚密。后者在经济方面给予柯庆施多方支持。有一次,金志远拿出5根金条接济柯庆施。同样,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的王首道,也多次受到金志远的接济。
可以说,抗战时期,这个家族以优裕的物质条件,有力地支援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1949年,金发昌前往沈阳,到鞍钢工作,文革后调任武钢任技术科副科长,20年前在武汉去世。
金耀昌一生留在了聊城工作,曾任城关区民政助理、闫寺区副区长、区长;后调至聊城县委办公室,任副主任、主任;高唐县革委会副主任等。1985年,他任聊城出版局局长兼新华书店经理,2012年去世。
金尔昌在兄弟六人中属最小,被哥哥们称为七弟。他1948年参加工作,在冀鲁豫解放区济昌贸易货站做会计,后作为南下干部,到上海市公安局工作,先后任办公室干事、人事处副处长,后任中国驻非洲摩洛哥大使馆一等秘书。
任职摩洛哥大使馆一等秘书3年后,金尔昌回到上海市公安局,升任人事处处长。离休后,他做起来法律顾问。他的老伴也在上海市公安局离休。他们有一子一女都在上海工作。
金尔昌今年83岁,和侄子金伯成同龄。
抗日英烈金方昌就义前夕,曾写下遗言,对弟弟金尔昌给予厚望,嘱咐家人应将其培养成伟大的干部。金尔昌一生积极上进、奉献社会,没有辜负兄长的期待。
聊城晚报2015-09-10 责任编辑:李丹 (记者 孙克峰 林志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