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富胜 (1906~1992.12) 大庄镇后交良村人,出身贫农。全国劳动模范。
1939年参加村农救会,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村长、村党支部书记。朱富胜在担任村长后,带领民兵在沂河岸边坚持对日军的斗争,率领群众积极支援抗战,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
1941年冬,日军5万余人对沂蒙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朱富胜率民兵和游击小组就地坚持斗争,在沂河两岸破公路、毁桥梁、埋地雷、拆围墙,有力地配合了沂蒙根据地反“扫荡”斗争。在此期间,他曾因汉奸告密被捕,受严刑拷打,逼其说出掩藏的公粮和抗日干部。朱富胜宁死不屈,保住了在村里掩蔽的5万公斤公粮和山东公学的18名学生。
1942年春,沂蒙抗日根据地对日斗争进入到最艰苦的时期,朱富胜率领民兵和群众一面开展减租减息,一面和临近的薛庄日军据点展开斗争。在日军组织的一次抢粮中,朱富胜率领民兵与6名日军20余名伪军在村内周旋,击毙伪军7名,粉碎了日军的抢粮计划,保护了全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抗日战争中,朱富胜率领民兵对日伪军作战达200余次。
1942年冬,从根据地开展的大生产运动起,他组织变工队,建立农业合作社,其事迹被中共鲁中区党委以《典型示范,普遍发展》为题,编成小册子进行学习推广。1943年,他带领民兵开荒40亩,收入粮食3000多公斤,该村因此被中共沂临边联县委授予“拥军生产模范村”称号。朱富胜的事迹不断地被《大众日报》、《鲁中大众》刊登宣传。朱富胜再接再厉又办起了农业合作社,把全村的人组织起来开展劳动生产。在朱富胜的影响下,周围的村庄纷纷组织起来,相互挑战,根据地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由于朱富胜在大生产运动中成绩突出,在1945年和1946年鲁中区召开的劳模大会上,他先后两次被评为鲁中区劳动英雄。
1944年,朱富胜被选为沂临边县参议会副参议长。他还先后动员86名青年参军,被评为拥军模范。
孟良崮战役前夕,由于国民党军队进攻,沂南县3万多名烈军属、残疾军人和一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在朱富胜带领下,转移到沂水柴山一带,无一损失。孟良崮战役期间,他组织人员立刻返回战场附近支援前线,并发动500多名妇女到野战医院护理解放军伤病员。战后,他被中共沂南县委记大功1次。1948年3月,朱富胜任青驼区代区长。
在济南战役期间,朱富胜率3000余人胜利完成了支前任务。淮海战役期间,他和尹作仲带领沂南县3500人的担架团,跟随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转战淮海战场,在围歼国民党军黄伯韬兵团的关键时刻,他们跟随阻援部队6昼夜没有休息,把6000多伤病员及时送到野战医院。随后他们又参加了围攻杜聿明兵团的支前任务。在65天的淮海战役中,朱富胜所率的担架团,跟随主力部队南征北战,无一伤亡,无一掉队,出色地完成了支前任务。战后,朱富胜所率的担架团,被华东支前司令部授予“华东第一模范担架团”光荣称号。
1948年12月,朱富胜任沂南县副县长。1949年赴北平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委会,任委员。9月,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候补代表。
1949年10月1日,朱富胜荣幸地登上天安门, 参加了开国大典。
同年11月,朱富胜任沂水县县长。1950年,朱富胜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1951年,被选为山东省人大代表。1952~1982年间,他先后当选为山东省政协委员。1953年,任省农业试验场场长,他带领职工搞科学试验,使粮食、棉花产量成倍增长,1954年、1955年,他连续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1953年他被选为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山东分团副团长,到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1956年,朱富胜参加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1961年8月,任沂南县县长。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朱富胜虽担任领导职务,却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下乡检查工作,自己带着干粮,从不让别人招待。“文化大革命”初期,他受到“造反派”批斗,在机关劳动。1972年9月,他任县革委生产指挥部主任。1981年8月,任县政协主席。1985年7月离休,1992年12月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