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在艰苦岁月中的辛曙明同志(文/王传斌)

w6526 发表于2019-10-05 13:27:50

辛曙明同志(原名辛树明)于一九四二年夏历十月初五日,在反“扫荡”中牺牲于莱芜县抬头区榆林村,到现在已是四十六年了!这些年来时常思念于他。我和一些对小辛(这是人们对他亲切而习惯的称呼,他也自称小辛)相熟悉的同志在一起,每当谈起小辛时,都很惋惜他正值青春年华,为党为国贡献力量、发挥才能之时,被万恶的日寇夺去了生命!赞扬他生前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良好表现,特别是在“皖南事变”等重大事件的考验。这一切都说明了辛曙明同志从投身革命斗争之日起,就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党,并在努力实践,决心在革命斗争的熔炉中锻炼得坚定而顽强。他的一生,虽是短暂的,在革命队伍中是平凡的一员,但他是位真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事迹和精神很值得纪念和学习。我不可能对他全面评述,但回忆和他近半年在一起,接触了解的实际情况,确有许多突出的表现,这主要是:

    他没有什么华丽激动、高昂的言词和口号,只是有着对党的事业坚定的信念,既有远大理想而又脚踏实地的沉着向前;

    没有什么恐惧和惊惶,在困难面前只有坚强的毅力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没有什么个人生活的追求和奢望,只有对现实的艰苦生活充满着乐观,对过去的生活从未流露任何留恋,也从不空谈将来有什么享受;

    没有什么对家庭身世的夸耀,也没有去故意表现,或矫揉做作,只有艰苦奋斗,朴素无华,平凡而坚强。  

    他虽然年轻而富有才华,富有青春活力,而不愿出人头地,显示自己,勤于思考,慎重行事。

    这些表现都是从小辛的革命实践的若干具体事例反映的综合。

    辛曙明同志留给我的深刻印象是在一九四一年初到当年夏天,在中共沂南县委工作约半年的时间里,正值沂蒙区最艰苦的岁月,这年春节县委为布置“皖南事变”后的形势与任务等,曾在依汶庄召开了区委书记、区长联席会议,随后移驻于孙祖。三月下旬日寇曾对沂蒙区进行春节“扫荡”,时间较短。扫荡结束后县委机关移予著名的芦山、孟良崮以北的塘子村,从此向北即是岸堤镇。辛曙明同志在县委宣传部工作,在塘子村我们两人同住在一间南屋里,有两张破床,一张方桌,两个板凳,这在当时是较好的条件了,在这间南屋里我们俩朝夕共处,约一个多月。当时的形势是:“皖南事变”后抗日进步力量遭受了重大损失,一股“逆流”正在翻动,这不能不震动着所有的人们,同时使沉在下边的一些人也现出了他们的真正面目。在根据地内暗藏的汉奸、特务、国民党、三青团中的反动分子则乘机造谣、煽动,夜间施放照明弹以联络活动,打击进步分子,威胁叫嚷着:你们要小心点:“打完了‘老四’打‘老八’,留点后路吧”等等。敌、伪、顽对我不断夹击、侵犯,妄图消灭于我。沂蒙区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人们最大关心的是:国共合作能否继续下去,还是从此彻底分裂?蒋介石是否要公开投降?其他还有各种议论,不一而是。抗日军民更加激起了对敌人的仇恨和坚持斗争的决心,这是主流。但同时也有一些动摇、悲观、失去信心等消极情绪。在此时刻的曙明同志,则是坚定沉着地面对现实、正视困难,对革命前途抱有必定胜利的信念,更加埋头扎实地工作。他没有什么高昂、激烈的口号或做什么口头表示决心等等,而是表现于实际行动。当时正值“四一二”事变十五周年,县委的指导思想是:把历史的教训和这次“皖南事变”联系起来,对干部群众进行一次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以认清形势、鼓舞斗志、坚定信心、坚持斗争。据此精神由小辛先起个指示草稿。当时根据地内出刊介绍和内部材料很少,据根仅有的《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延安版),《共产党人发刊词》和毛泽东主席“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以及报刊的评论等为依据,小辛和我对如何写法和重点等,作了讨论并请示了县委书记李铎同志(当时宣传部长不在)。根据当时区乡基层干部中不少是文化水平较低,对中国革命历史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如:“四.一二”等并不完全了解情况,需要的材料和,“武器”,以使既武装干部头脑又能对他们有所依据地进行工作。因此决定写一学习宣传提纲,并附一县委通知、要求。为方便携带写成四折页的书本刊式。提纲着重写了“四·一二”简介,正确接受历史和现实的教训;认识统一战线情况下,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认识中国革命的艰巨、复杂和长期性而最后必定胜利;提高警惕,坚定信心、坚持斗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许多英烈人物如文天祥、岳飞,特别是我党许多烈士的英雄榜样,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做坚定的革命战士,文件修改后迅速发下去。各区、乡都抓紧进行了宣传教育,事后各区委对此都比较满意,使干部有方向、有依据。当然这是县委的领导,但和曙明同志的开动脑筋、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他在此重要时刻,为党做了一件非常有益的工作。

  根据“皖南事变”后的形势,上级党指示: “随时准备应付可能发生的突然事变。”这是当时议论最多也是最关心的问题。辛曙明和我的观点、想法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对此议论得很广泛,从大革命“四·一二”谈到“皖南事变”。回顾着从抗战爆发后和国民党蒋介石合作抗日以来,摩擦事件从未间断,我们也有抗议和声明并进行谈判,但以这次为最高峰。既有强硬的抗议、声明,特别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这是首次,意义深刻而重大,意味着在统一战线中我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内有实际具体的要求、措施,,如凋军队南下支援新四军,对各区:乡干部为主,基层支部调整配备、建立秘密联络点等等,这都是正在进行亲服所看到的,这和以前的做法大不一样。这都说明着局势的.严重性,但也体会到上级是要求提高警惕、有所准备,防患于未然,以对付任何困难形势。我和小辛进一步讨论着“突发事变”意味着什么?小辛和我曾做了几个等级的设想,最后认定最大的可能就是蒋介石公开投敌叛变,和日寇联合向我夹击,以达最后消灭于我。这对我将增加困难,延长革命胜利时间的到来,但最后胜利必属于我。小辛和我说:咱们做好准备,顶多再打若干年游击就是了,那也不怕!到那时咱们就变得老了,说到此时,两人都笑起来。进而还讨论到胜利在残酷、长期的斗争中咱俩是否会牺牲了?共同的看法是:为了革命的利益,尽量减少损失,以为争取革命的胜利而为党尽力,可是谁也不能保险,但要死得值得,有骨气。这些都是在晚上两人平静而坦然地讨沦着,谁也没有想到死的可怕和悲痛,因为,在当时牺牲是随时可能发生的。就在这个讨论前后,曙明和我讲述了“任重道远”的古语名言,这是最近他到山纵司令部(驻岸堤镇)从一位负责人那里听来的。我俩觉得此古语所述的内容很好,可以借用,并进而讨论到要“奋力共勉”,四个字,这是小辛提出并很强调的。回忆那天晚上,我俩好象彻悟到了一个哲理,心中高兴,觉得很有意思。我们两人坐在那张破桌子两边,用凉水沾在那张破桌面上写着“任重道远、奋力共勉”八个字,联系讲到革命的前途等等。此事给我的印象很深,由此我觉得小辛有学识而不去有意显露,话虽不多,都说在正点子上。对此“八字”我始终不忘,以此.自勉,也向不少同志转述过这句古语名言,由此我更想到小辛很会开动脑筋,以古喻今,用意积极,效果很好。就在这次谈话、讨论逐步具体、明确的情况下,从当时的形势等考虑,小辛特别教我唱《新中国进行曲》,他教一句,我学一句,歌曲内容很鼓舞人心,感到增加力量。特别是“我们是黑夜中的列车,我们是风暴里的航船,向着解放的大道,我们永远走向前!”等几句,更觉得和当前的形势完全吻合,重任在肩,一定要永远走向前,坚持革命到底!这支歌在以后的年代里我一直没有间断地唱着,在抗战胜利之时、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以后的困难时期和在国外工作期间,我自己唱也向别人推荐过。每次唱此歌我都想起在那困难的时刻,小辛教我唱这支歌的意义和真挚的感情!为对小辛的思念,特将此歌词附记于后(有些字或词也可能不准确)。

    小辛和我议论较多的另一个问题,是在困难形势下和长期斗争中怎样做人和应以什么态度待人的问题。他说咱们自己的思想和准备是很明白了,以后还得随时注意。在如何对人的问题上简要说来就是要,憎爱分明”,决不含糊。小辛除强调“憎爱分明”这个问题外,继而他又说到基本上是两个方面,即:,“垂于青睐”和“报以白目”。前者是对正直、英雄、进步者的,他说着站起来表演式地和我说:“青睐”就是对人以尊重、赞扬时,两眼相对,看着对方,这样眼球自然在中间。,我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并听到如此解释,觉得很新鲜也很有意义,再问他“白目”是怎么回事?他说这是从魏晋南北朝时的一些学者提出上述两句话并身体力行,以后流传下这两句话。所谓“白目,,是对邪恶之人而言,以现在的情况,我看就是对那些贪生怕死、营私舞弊、口是心非、心术不正、两面三刀,在革命队伍中那些不良分子的态度。我请他边说边表演给我看,小辛真的站起来,两只眼球无论是向左=’向右还是向上,白眼一翻,就看不到黑眼珠了。我哈哈大笑,连忙说小辛你快把眼转回来,把眼睛弄坏了,他说不会的,随即恢复正常。他说你试试看,我的眼球怎么转也达不到小辛的程度,只好作罢。他说“青睐”好办,“白目”若要真的做起来是要经过斗争的,主要的是心中有数,对那些“小人”藐视,不正眼相待就行了。以后若干年在戏剧舞台上,看到有的演员表示气愤时也有“白眼”,我由此’想起了小辛同志。现在看来当时我们两人有些似乎是青年幼稚的闹剧,但当时小辛确是认真对待,决心做正直的人,这反映了小辛当时思想的一部分。

    小辛和我除了讨论上述形势、任务等问题外,他还想法使我们韵生活有所乐趣,而不要太单调了。除了唱歌外,主要是想法锻炼身体。他先是教我学会了一套健身操,每天早上到村外,他口说实作,:内容包括从头部、眼睛、耳朵、舌头、直到全身各个部位都进行活动锻炼,可能是他在济南上中学时学会的。这套操至今我还记得大部分,时常照样做些活动。他特别说到要注意收缩腹部肌肉、活动腿脚,不然到了老年肚皮松驰,步履维艰那就困难了。再是打木球。当时沂南县党政机关和团体没有一个篮球、排球,连乓:乒球也没有一个。最先我们照着沂南农村青少年的办打“崩呢”,是用一根木头打另一个两头削尖的短,木头,一经敲打“崩呢”跳起,远者为胜。谁知我倆一打,小孩子围拢过来看热闹,这可触动了我们两人的“自尊心”,决心洗手罢休再干别的。随后小辛教我打“克拉克”球,从制作木球、曲手棍在约三十平平方米的平地上,在中间及四周挖若于小坑,都是他一个个人做好,他教着我要双手持曲棍(约一米长),稍弯腰击球进坑为胜,这样对打些日子,都是于晚饭后进行。他的乐趣很高,我没有那份耐心,打了没有多久,他看我不大积极,也不勉强于我,再加工作繁忙,也就算了,从此未再打。现在看到从日本传到中国的“门球”时,我想到和小辛训教于我的“克拉克”球有些相似,只是没有象现在“门球”这样的严格纪律和繁琐的规定。

    这年春末,在生活上还经历了两大困难:一是吃饭、吃菜,在沂南吃高梁煎饼是平常的事,但一九四〇年秋沂南高梁在有些地方受到灾害,籽粒发霉,磨成面粉如同木灰一般,用这种高粱烙成的煎饼,有一股子霉味,非常难吃。于此同时还吃到“糁子”煎饼。这种糁子是生于沂南东部湖洼水涝地方。糠皮特厚且硬,米粒极小,是乱用潮洼地广种薄收,用来喂猪时还得加细饲料猪才肯吃的。这两种煎饼实在吃不下去,每人只好都准备一碗水,以水送下,名日“水冲法”。说到吃菜正值春末夏初,大白菜早已长出小籽来,不能再吃,萝卜在立春后已失去水份只剩纤维。当时油的定量很少,实际用盐水煮菜,味道只有咸水煮萝卜干而已,就是这样,没有几天连这个菜也没有了。县委秘书兼管理员李开业(字继斋,横河村人)来向我告急说,现在菠菜太小,价钱贵吃不起,猪肉更不用说,只得吃几天“糊盐”了。所谓“糊盐”是用面裹着较大的盐粒,在油锅内一炒,使生盐变熟盐。人吃了不会生大病,我只得同意。这次分发”糊盐”由李开业亲自掌勺,边分边大声叫着:“不许多吃,吃多了会生病的,每人分给极少的一点。我拿来用舌头舔去很少的面皮后,就是一颗大盐粒,只能用舌尖稍舔一下,还觉得味道发苦,有人则用来冲盐水引饭下肚。这样待到菠菜长大,又弄到了些豆腐,才算过了难关。这在沂蒙地区也是少有的。有些同志发点牢骚,甚至说些难听的话也是自然的,甚至有人借此回家去改善了几天生活。在此情况下辛曙明照样不声不响的用力吞下饭菜,从未见他叫苦或任何不满之意,好象一切正常,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根本没有把这点困难当做回事。当时小辛、刘涛(艾山前人)和我三人曾有过几次“私人改善生活”,是刘涛在晚上拿出几角北海票买点花生吃,真是香味无比,每人都会留下几粒以备明朝用来引饭下肚,如若被人发现,还得被“游击”几粒去的。在此情况下,小辛没有对过去在城市过比较富有的生活的留恋“回头看”,更不向其父亲辛葭舟老先生那里叫苦“求援”。正在此时有件事情使辛老先生很“生气”。这是小辛调走后,刘涛同志告诉我的。辛老先生疼爱子女,曾将自己的津贴节省一些托人捎给小辛(不知钱数若干),照理应当收下.可是小辛却将钱原数退回并附信讲了一大通道理,信的抬头称为“父亲同志……”,气得辛老先生拿着信去找刘涛的父亲(小地主,中医,三个儿子都参加了革命),说:“你看,我参加抗战又多了位同志啦!”连曙明来信也这样叫我。经过刘老先生的劝解,也就消了气。上述事情我和刘涛原商定在以后见到小辛时要劝说于他,要注意老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很可惜从此以后再也没见到小辛!这是刘涛同志回家时听到其父亲说的。估计不会给小辛造成“假案”,小辛从不以他的家庭、姐妹都参加抗战等来显示自己。一九三八年辛葭舟老先生毅然率全家离开济南到山东抗日根据地参加抗战,是件鼓舞人心的好消息。带领子女三人参加革命队伍,这是多么好的事情,为子女选择了正确的道路,不只在那时,即使今日也是很了不起的,是值得人们尊敬的。小辛的姐姐我曾见过,那是一九三八年在岸堤和在王庄山纵司令部,但不知其名,妹妹小辛活跃于鲁中宣大舞台,积极宣传抗日,为人们所熟悉,我也不知其名。有一次我和小辛讨论到中国人的名字的意义时,曾问到他姐妹三人的名字,他才告诉我:姐姐辛锐,是意味敏锐,有觉悟,妹妹辛颖,是意味着聪明,有智慧,这都是从革命的利益需要敏锐和聪明,不是从个人着想的。他这么一说,我明白了。有时他从山纵司令部回来也说到辛颖那里正在听辩证法讲课和学习《思想方法论》一书(延安版)等等。除此以外从未涉及到家庭身世。对其他同志,也不去随意评论说长道短。这年春天乍暖还寒,先是三月下旬气温上升,杏花开后,桃、李等花都开了,长出绿叶,柳树发芽,:时塘子村及由此向南远近村庄,各条山峪里树木较,真可谓桃红柳绿,军民忙着送粪,备耕。谁知四月上旬气候变化,纷纷扬扬下了一场大雪,随后又刮北风,气温下降,冷起来了,连续几天一直是冷。太阳出来又是春天,雪是化一些,但子塘子村向南远近山村,芦山背后,孟良崮以下,高山峡谷之间仍是若干积雪斑斑,高山、黑石、白雪、红白花相间,青枝绿叶,确算得是好景致。只是当时年轻不懂得欣赏这些春雪美景,全县没有一架照相机,也无法把那些好景拍摄下来。白天有太阳晒得暖和还好过,到了晚上小辛和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就在前些天气温回升时,我们两人急忙把仅有的一床被子、一身棉衣中的棉花全部拆出,上交到塘子村妇救会长家保存起来。以备秋后再用。大雪下后,又是南屋,沂南的木床很特别,仅有四条腿,几根横梁,铺些散乱的高梁秸和谷草,一领破席。小辛和我只有拆了棉花的夹被子,连个床单都没有。晚上躺在床上,四下通风,好不凉快,上得床去,缩作一团还自嘲为“升任团长”。我和他谁也没有去领点烤火柴取暖。这可“气”坏了李开业同志,他抱来了柴禾,一面点火一面说:“唉! 你们俩呀,是全机关头一份呀,今回可知道滋味了吧? 打了春别欢喜,还有一百天的冷天气!这是山里人都知道的,谁叫你们把棉花拆了挨冻?你们还说为了备战减轻份量,还不是为了显得秀丽好看。”边说边笑也就过去了。又当了几天“团长”,天气转暖了,小辛和我确实为今后不早拆棉衣而“共勉”过。谁知以后他拆下的破棉花永远放在塘子村了。夏天到来后,辛曙明同志被调动鲁中区党委高克亭同志身边工作了,我们都庆幸他在领导同志身边,可得到直接的更多的教诲和学得好的经验。

  小辛走后一直没有通信,那时交通不便,只是有些想念。大约在一九四二年年底或一九四三年春天,刘涛很难过地和我说:"唉……王秘书呀,你知道吧,咱们的小辛牺牲了!多可惜呀!”我问他是真的吗?刘涛说这还能说假话吗?听说是牺牲在泰山区,具体时间、地点都不知道。我们两人也为辛葭舟老先生担忧,希望他能坚强顶得住!因为一九四一年沂蒙大扫荡辛锐同志刚刚牺牲呵!敌人又夺走了儿子的生命!谁能不悲痛呢?!从此,我老是想小辛怎么牺牲了呢?老是思念着他。

解放济南后,我于一九五O年进城,曾有几次见到辛葭舟老先生,他身负着山东省建没厅的重任,只见他精神状态很好,毫无暮年之态,仍听到他那高吭、坦率争辩问题的声音,多么一位坚强的和共产党真诚合作共事经得起考验的革命老人呵!有几次我恰好和他坐在一起,他打量着我说,进城了得活动别胖起来了!我是决心在他面前不提起小辛的事,他也从未问过或提及,可见老人坚强的意志,我由此更敬佩他。

  对小辛的事情我已写得太长也有不少琐事,看来是平凡的。但我想到恰恰是在这些平凡事例中,更能显露出一个人的品质和内心的世界来。我不止一次想到象辛曙明这样在城市中长太,生活比较富有,一投身革命就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一心为党,从不计较个人直到牺牲了生命。确实值得可敬,值得永远纪念,值得提倡这种为革命献身的精神!我将永远思念他,在“任重道远,奋力共勉”这个共同的思想指导下,而“永远走向前”!  

辛曙明曾攻读于济南×中学,这是济南学生的骄傲,也是济南青年的榜样!我以有这样的同志、兄弟而骄傲,并以他的榜样来鞭策自己,永远前进!注:①辛曙明同志在济南读书的中学,辛颖同志曾留下地址,现一时找不到,求团省委的同志尽心填补。

  ②附:《新中国进行曲》一份,有几个字估计不很准确,如找不到修改之人,只好如此,待印出后定会有人修正,这首歌对现实仍有教育意义。

新中国进行曲

走向前,走向前,

我们永远走向前。

我们是黑夜中的列车,

我们是风暴里的航船,

向着解放的大道,

我们永远走向前!

我们古国五千年,

我们宝藏万万千,

我们土地辽阔一望无边。

河川纵横,

山岳连绵,

四万万人如铁坚,

四万万人如铁坚,

毁灭,毁灭,

毁灭那罪恶的皮鞭。

为祖国,为人类,

换一幅新的颜帘,①

换一幅新的颜帘。

快走向前,

快走向前!

在前边,在后边,  

在左边,在右边,

万万人,万万人,

万万人枪口齐向前。

叫压迫者,叫侵略者,

倒下,死去,

倒下,死去。

幸福随着阳光,

自由随着太阳,

在风暴之外,

在远远的前方,

照耀,照耀,

照耀着祖国的河山,

新的中国、新的社会,

万万年,万万年。

走向前,走向前,

走向前,走向前,

我们永远走向前。

我们是黑夜中的列车,

我们是暴风雨中的航船,

向着解放的大道,

我们永远走向前!(坚定有力地结束)

以上歌词一九四一年春辛曙明教唱于沂南,记忆最深,且是一直没有间断唱的一首。回忆追写于驻巴基斯坦使馆,复印于全国老龄委员会。王传斌,一九八八年二月上旬。

①此两字音对,但因用何字当时并未弄清,教者亦然。

谁在收藏
浏览:201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刘!
    刘!
  • 漂流者
    漂流者
  • panda
    panda
  • xndw
    xndw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