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和毛主席就很重视妇女的力量,提出要抗日胜利,必须把妇女解放出来,投入到各种运动中去。毛主席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注意团结联合各界妇女,为抗日战争作出贡献。在这条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妇女们被广泛发动起来了。当时,以贫下中农为骨干团结和联合各界妇女,组织起了抗日救国妇女会。在抗日救国活动中,妇女身上受到的各种束缚逐步摆脱了。当时,我们妇救会有自己的会歌,记得歌词是这样的:
大娘大嫂大姐呀,
咱们动员起来
参加了妇救会,
给咱们申冤呀嗨,
几十年的锁链,
咱们受尽压迫,
厨房里事多,
咱们不如牛马,
挨打受骂,
多么痛苦的日子,
一辈子受罪抬不起头呀嗨
妇女呀动员起来,
参加妇救会呀嗨!
站岗放哨做鞋袜,
读书识字要参加,
要解放要做堂堂的人,
救国也是救自己呀嗨!
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劳动妇女积极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后方大生产运动。没有耕牛耕地,妇女们互相调工翻地。在春天,她们种下了高梁、谷子、豆子、棉花。不论粗粮细粮,她们都种。秋天里,她们又在空闲地上种上麦子。她们还纺纱织布、把生产搞得热火朝天。她们还养鸡、养鸭、有的还养猪:她们自己收割庄稼,连地瓜叶都收来,切细晒干留着冬天吃,而把麦子等细粮都支援给正在浴血奋战的解放军。收了棉花,她们就纺成纱织成布,做好被服送往部队。在大生产运动中,出现了不少的妇女劳动模范,沂南县交梁村的带头人朱大嫂,被评为县里的劳动模范。在她的带动下,各村也相继出现了不少的妇女种田能手,拥军模范,她们的先进事迹,推动了全区的妇女工作。妇救会提出口号:要加紧生产,多打粮食,支援前线。
解放军打响济南、莱芜战役时,沂南县妇女全都行动起来了。那时,牲口很少,全靠妇女劳动推磨,把小麦磨成面粉,再把面粉发起,做成八斤重一只的大烙饼。有的大村每个妇女分做五只,这样就是四十斤,然后各村集中几千斤送到战场上去。有时,解放军部队路过,住几天,村子里的妇女在村长的领导下,负责部队的柴禾、马料、小米和面粉。她们认识到解放军的血都是为老百姓流的。她们说:就是砸锅卖铁,我们也要文援前线。沂南县界湖乡下有个董大妈,她现在已经八十六岁了。战争年代,保护了数十个解放军伤病员。有的伤员不能走路就留在她家,她把小米和面粉做成好吃的给伤病员吃,自己吃米糠和野菜、地瓜叶。有的伤员伤口恶化,她就用盐水给伤口消毒,并用布包扎好。董大妈不仅救护解放军伤员,而且对地方上的共产党干部伤病员也给予帮助照顾。当时的县委书记高复隆同志身体不好,董大妈把小米磨成粉,掺了芝麻、花生果放到锅里炒了,送到县委书记手里。经过董大妈的悉心照料,高书记的身体恢复得比较快。董大妈以实际行动支援爱护解放军和地方干部,体现了共产党、解放军与群众的鱼水之情。
部队打仗、兔不了伤亡。我军打临沂时,临沂城驻着国民党的地方顽固派。这些顽固派在城里修起了地道和炮楼,这就给我军的进攻增加了困难。战斗打响后,便有不少伤员送下来。沂南离临沂很近,张庄区就成了我军后方,解放军后方医院就住在邵家峪村。当时,我们就动员识字的青年妇女去医院帮助工作。经过动员,八十多名青年妇女被派往医院,帮助喂水、喂饭、洗衣服、洗绷带。有的伤病员大小便不能自理,.都由这些青年妇女帮助。为了让伤员早日恢复健康,张庄区妇救会就自动发动妇女捐献。她们有的拿蛋、有的拿鸡、有的拿小米。结果,全区捐鸡数千只,鸡蛋三、四万只。别的区离医院较远,也路远迢迢送去猪肉等慰问品。后方医院条件差,设备缺、地方小,安排不下大批的伤员。老百姓纷纷把自己的门板推来给伤病员作病床。在医生的安排下,青年妇女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努力为人民解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军一天一般要跑一百多里路,穿鞋是个大问题。妇救会就发动妇女做军鞋。妇女们每人每年都能做15到20双鞋。那时,妇女们生产、做饭、做鞋,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她们白天把鞋底搞好,晚上,一盏小油灯围了四,五个做鞋的妇女,一针一线都很仔细。一双双鞋确实凝聚了根据地劳动妇女对人民解放军的深情厚意。抗战八年,三年解放战争,妇女们做了多少双军鞋啊I可以说,革命的胜利,是有着妇女们针针线线的奉献的。我们张庄区的妇女们,组成了一个手工业工厂,她们在战争年代做了数万双鞋子,当毛主席发出解放全中国的号召时,妇女们在鞋子上纳上“解放全中国”、“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将革命进行到底”、“渡江前进”等字样。她们确实把自己的心做到鞋子上去了。布鞋不够,妇女们还打草鞋。解放军就是穿着这样的鞋子,打出了人民的江山。妇女做鞋是一大任务,一年有十几批。有了鞋还要袜子,那时,妇女们自力更生种棉花,纺纱线,织成粗布,用粗布做了成千上万双袜子。妇女们做的袜子既好看又耐穿。鞋予破了,穿着袜子还可以走几十里路。我从电视里看到徐向前首长也穿着那样的布鞋转战南北,真是感慨万千。解放军南下前没有穿皮鞋和球鞋的,穿的都是解放区妇女做的布鞋。回忆过去,妇女真是一支支前的伟大力量。
解放区妇女还为部队做被子套、棉袄、棉裤。那时,我们的被服厂人少机器少,每个村里就把有经验的妇女组成骨干组,生产被服。这些三十到五十岁的大嫂大娘们,都耐心学习做军装、军裤被服。她们做了几天,就有了经验,原来不会做的妇女,不几天,她们也都会做这个工作了。
随着战争的发展,我们发动妇女做慰问品送给解放军。我专门组织妇女们用绸绢做成手帕,手帕上绣着各种各样的花。手帕虽小,却表达了解放区妇女对解放军的一片心意。军队打了胜仗,回老区整编,我们发动妇女群策群力,做些物品去慰问,在庆功会上发给战斗英雄。在那艰苦岁月里,那怕得到一块小小的手帕,英雄们也会受到很大的激励.于是,战斗意志更强了。
(未校对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