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李清漪(文/李守玉)

七里铺子 发表于2019-10-12 11:56:29


11.jpg  李清漪,字泮溪,生于1902年,祖籍沂水县七里铺子村,以后迁居下胡同峪。父亲李祥林是个读书人,思想开明。泮溪6岁,从父读书;9岁时,父亲献出房屋并集资创办了本村第一所平民小学,泮溪成为该村首批学生中的一员。 

  1915年,考入下小诸葛完全小学。1919年,泮溪考入省立临沂第五中学堂(临沂一中前身)。他受“五四”运动影响,学习新文化、新思想,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他擅书法、绘画和雕刻,同学辈名章多出于他手。他的名章“但求无愧于心”,字体隽秀刀法娴熟,老师和同学都赞不绝口。1920年转学济南育英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大学古典文学系,后又转入社会学系。在“上大”他不但刻苦研读马列主义原著,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他深入工农群众,进行社会调查;到工人夜校任教,向工农群众传播文化知识和革命道理,表现出较高的思想觉悟。1924年,经系主任瞿秋白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致力于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以后,泮溪受党组织派遣到刚刚成立的上海总工会工作。当时“上总”委员长是李立三,总务处主任是刘少奇。泮溪在总务处负责文牍股工作,掌管总工会秘书、庶务及指导、仲裁各工会工作,工作十分繁忙。 

  1926年,李泮溪受党组织派遣,随“上大”校长于右任北上平、津、保一线做孙岳、邓宝珊部的联络工作,促使其策应北伐。他每日早出晚归,手提油印机,东奔西走。泮溪因常年忘我工作而积劳成疾,党组织批准他回原籍养病。 

  泮溪大病初愈后,便开始革命的宣传活动。他首先在本村办起贫民学校。吸收上、下胡同峪30多名青少年参加学习。经费由他筹集,讲义由他编写,并把讲义用带回的油印机印刷成册,分发给每个学生。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李鸿宝、刘瑾山、陈梯山等也先后在埠前村和上、下小诸葛办起了平民学校,有近200名青少年参加学习,也都统一使用了泮溪编写的教材。 

  1927年4月,泮溪介绍埠前村的李鸿宝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他在沂水西北乡发展的第一个共产党员。这时革命形势风起云涌,他的身体也完全恢复健康,泮溪决定回上海投入大革命洪流。 

  这年清明节的前一天,泮溪动身赴上海。当他到达济南时,任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的原“上大”同学王伯阳告诉他,“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上海,“上大”“上总”均被反动派查封。在这种形势下,泮溪服从组织决定,留济南出任中共山东区委执委技术书记。 

  当时,山东区委执委机关设在济南市徐家花园。一天,泮溪正在阅读党内文件,一伙警察破门而入。泮溪因耳聋重听未能及时发现。等到警察闯入房中,他感觉形势异样,急忙将手中密件吞食,这引起警察注意。他们又继续搜查出一些密件,泮溪遂被捕。 

  泮溪被捕后,敌人使尽各种毒刑,逼他供出党的组织、党的同志和党的秘密,他闭口不言,敌人一无所获。 

  敌人黔驴技穷,终于对他下了毒手。1927年5月23日,李泮溪就义于济南南圩子门外刑场,年仅26岁。 

  李泮溪被害的消息传到家乡,震动了沂水西北乡山村。许多革命青年,尤其接受他启蒙教育的青年,万分悲痛,个个义愤填膺,纷纷寻找党的组织,加入中国共产党。有的加入了党领导和组织的农民协会,打土豪分田地;有的揭竿而起,拉起了革命武装,直接与反动势力对垒。如火如荼的革命热火在沂蒙山区燃烧起来。 

  李泮溪被誉为沂蒙山区的播火者。 

  ◎ 李守玉 (作者系烈士之侄子,临沂职业学院退休教师)

浏览:148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张舜
    张舜
  • Admin
    Admin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