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凤姑1898年农历八月初五出生在临沂市河东区九曲店村一个姓孙的大户人家,父亲是一个读过书的乡绅,养育了六男两个女共八个子女。
1922年,24岁的孙凤姑嫁到临沂城内万记如意斋鞋店店主范万青{字芴选}先生为妻。当时范芴选继承父业,经营着万记如意斋鞋店,鞋店有十几位工人,生产、销售一条龙。并以产量大、品种全、服务好,成为临沂城内最大的几家老字号鞋店之一。至今,临沂城内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说起万记如意斋鞋店,对它的规模和服务,依然记忆犹新。
孙凤姑过门后,先后生育了四个男孩和一个女儿。她一边操持着繁重的家务,一边帮丈夫料理着鞋店的生意。生活虽不富裕,但也衣食无忧。不幸的是,1936年冬范芴选不幸因病去世,当时最小的孩子尚在襁褓中,最大的儿子范洪俊也只有十一岁。孙凤姑忍着巨大的悲痛,含辛茹苦的拉扯着五个子女,因丈夫过早地离世,鞋店的生意也大不如从前,只能请一名店伙计负责经营和管理,利润三七分成。依靠这点微薄的红利,日子过得相当艰难,然而,就是这样的生活,也没有维持太久的时间。
1938年春天,日本鬼子进攻临沂,为了躲避战乱,孙凤姑带着几个子女们“跑返”到了乡下,先后辗转于重沟、芝麻墩等地,后来到了李家沟暂住了下来。一个月后,她带着一帮老小及制鞋设备到了九曲店居住了下来。靠做鞋卖鞋,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六哥孙珠泉、儿子范洪俊先后参加地下工作,孙凤姑冒着生命危险为我党送情报
1941年4月,为开展临沂城的敌伪工作,根据八路军滨海军区的指示,沂滨分区将坡埠、九曲店两村的党员组成11个人的特别支部,由坡埠的张金龙任书记,九曲店的李克瑜任组织委员,孙珠泉任宣传委员。起初他们把活动地点选在九曲店李克常的小岗楼上,大家以唱歌、唱戏、拉胡琴等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活动。后来,为便于开展工作,张金龙、李克瑜、孙珠泉先后打入临沂城敌特机关内部,从事党的地下活动。
临沂城解放前夕,为配合我军攻入临沂,张金龙准备拉起一个汉奸大队起义,不料走漏风声,张金龙被日军宪兵队逮捕,在狱中,他宁死不屈、大义凌然。几天后,在临沂城隍庙与王凤祥一起被敌人残忍的杀害,年仅31岁。
这年秋天,经滨海区党委敌工部批准,李克瑜就任中共临沂地下特支书记,范洪俊任秘密交通员。李克瑜到临沂城模范小学当音乐教员,以教师身份作掩护,积极开展地下工作。每次搞到情报后,他按照组织纪律,将情报交给秘密交通员范洪俊,由范洪俊转交给朱华田,再由朱华田送到河东李石河村,交到主要负责人李鸿儒手中。如朱华田没有时间,经组织同意,他就利用回家的时间,转交给母亲,由母亲孙凤姑亲自送到有关领导手中。
当时,孙凤姑及其鞋厂暂时住在九曲店。后来,由于六哥孙珠泉和儿子范洪俊都加入了党组织,许多不明身份的人{包括日伪军、便衣特务、汉奸等}经常到这一带打探消息,村里的人不想受牵连,就不想让他们家住了。为了安全,孙凤姑就带着我们一家人离开九曲店,先后到独墅头、三官庙等地居住,但这些村子大,人口多、成份杂、也不安全。最后搬到了不为人注目的小村王家庄子居住了下来。
范洪俊每次回家,都会带来一些重要情报。母亲就烙好够一家人吃三四天的煎饼,自己打扮成一个要饭的老太太,出去送情报。因为她是小脚,步行到位于临沭的滨海军区驻地,来回需要三四天的时间。有一次,她又出去送情报,四天没有回来,烙好的煎饼吃完了,几个孩子用凉水泡煎饼渣吃,正巧妹妹的女儿来她家走亲戚,看到这一幕后,心疼的流下了眼泪,临走时给他们蒸了一大锅窝头。
在那个年代,为我军送情报,是很危险的,甚至威胁到自己和全家人的生命。为了万无一失,孙凤姑有时将情报藏在发簪里,有时藏在袜子里,她还自己做了一个带兜子的贴身内裤,装进情报后,再用针缝好,将情报藏在最里面的贴身内裤里,有时还将情报藏在发霉的窝头里。
由于孙凤姑机智灵活,加上她一身农村老太太的打扮,次次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在送情报的过程中,需要过数道关卡,她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伪军、汉奸、特务是如何残害、欺压老百姓的,更通过送情报接触和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如何关心、爱护老百姓,是真心抗日的革命队伍,使她的思想有了新的认识。
六哥、大儿子加入正规部队后,将子女托付给母亲抚养
孙凤姑的六哥孙珠泉识文解字,抗战刚开始,他就积极参加了中共地下组织并担任领导职务,1942年夏,成功打入了”日伪“新民会中央总会济南支部临沂庸报社代办所”,简称“庸报社”。这个报社对外公开的名称是:“庸报社”,实际上是日本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统治的特务机构,其主要任务从表面上看,是将每天来的报纸卖给广大订户,而背地里是搜集我鲁南、鲁中、滨海等抗日根据地的军事秘密。该报社一共有三人,孙珠泉担任秘书,他利用职务之便,以田斗的化名,搞到了许多日伪军的军事机密。他平时的工作就是为临沂城的日伪军写一份简要情报,为了应付敌人所交待的任务。孙珠泉就根据我军前几天的动态,有意改头换面、东拼西凑,胡编乱造搪塞敌人。日军根据这样的情报进行“扫荡”,自然每次都扑了个空。
1942年秋,主任丁佑民调到外地,颇受敌人“信任”的孙珠泉接任《庸报社》的主任。不过,敌人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让他的家属和孩子也到城里居住,孙珠泉心里明白,这是敌人要把他的亲属作为人质,死心塌地的为敌人卖命。孙珠泉二话没说,当天就把家属和孩子接到了城里,居住在临沂城南门里附近。
有一次,沂滨区区中队队员刘某某与敌特管相谦有勾结,经常为敌特机关送情报,孙珠泉马上将这一情报写信告诉了党组织,要求立即处置通敌分子刘某某,从而使我方免受更大的损失。但这件事却引起了日军宪兵队队长高桥和特务系系长刘伯符的怀疑,出动30多人准备逮捕孙珠泉和范洪俊,幸亏内部有人为他们送信。孙珠泉和范洪俊连夜带着家属和孩子,跑出了临沂城。在他们刚离开时,敌人就包围了他们的家门,随即对他们全城通缉。由于天黑路滑,他们走了一夜的时间,才走到了沂河以东的张官庄,因天已大亮,他们不敢再走,就躲藏在一个破旧的土房子里,等天黑后再出发。第三天后找到一个亲戚家里。此时,各个路口都已张贴了缉拿他们的布告和画像,如到根据地需要过六七道关卡,非常危险,他们就在亲戚家里躲藏了七天,最后滨海军区派了一个分队,利用晚上将他们两家接到了根据地。
之后,大儿子范洪俊参加了正规部队,长期在滨海、鲁南、鲁中几个根据地从事公安锄奸工作。六哥孙珠泉从临沂城撤出后,参加了武工队,一直和鬼子打游击,屡立战功。
孙珠泉、范洪俊入伍离开家乡后,就将几个子女全托付给孙凤姑抚养。最多时她一个人抚养了九个孩子。这么多的孩子在一起,吃喝拉撒睡是个大问题,她便将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这些孩子身上。而且在那个年代,因为孙珠泉、范洪俊都是共产党员,抚养他们的孩子是会有很大风险的。每到晚上,一有个风吹草动,孙凤姑就赶紧起来查看,随时做好转移的准备。那一年,国民党的还乡团回来时,声称要抓住孙珠泉、范洪俊的亲属,孙凤姑就带着这些孩子四处躲藏。最后在莒南县沈家煸山、刘家煸山一带居住了下来,当时最大的孩子十几岁,最小的孩子只有四岁,孙凤姑在那里开了几亩荒地,种了玉米、高粱等农作物,青黄不接时,孙凤姑就四处要饭,宁愿自己吃糠咽菜,也没有让孩子饿一点肚子,没有让他们伤到一根毫毛。直到临沂彻底解放后,这些孩子才回到他们父母的身边。
为了革命,她将自己的鞋厂无偿捐给滨海军区
1943年,为解决战士们的穿衣问题,八路军滨海军区后勤部决定成立被服厂,孙凤姑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经营多年的制鞋厂无偿的捐给滨海军区。包括缝纫机、压模机、烘干机等几十套生产设备和部分生产原料。并动员鞋厂的十二名工人一起参加滨海军区鞋厂的生产,包括她的二儿子范洪义。滨海军区后勤部以她家捐出的生产设备和工人为基础,成立了滨海军区后勤部被服厂制鞋分厂,专门生产军用布鞋、皮鞋、棉鞋等,最多时工人达到四十多人,每月生产各种鞋近万双。
由于敌人四处扫荡,鞋厂随部队四处转移,并做到一边转移一边生产,经受了许多战火的洗礼。一年多来,鞋厂先后转战于临沭、莒南的大店、相邸、坊前、坪上以及日照市碑郭乡的西集后等几十处地方,其中在西集后就待了近三个月的时间。至今在西集后村,八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还记得滨海军区后勤部鞋厂在他们村的许多情景。在转战滨海根据地的过程中,鞋厂先后有十几人光荣负伤,二十多人立功受奖。
1944年,由于敌人反复扫荡、清剿,鞋厂居无定所,原材料供应不足,在生产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经报滨海军区领导批准,鞋厂就地解散,工人们自由选择去向,可以回家,可以编入战斗队正式入伍。结果我二哥范洪义和大多数工人都选择了参加战斗部队,这些工人参加革命队伍后,有的流血牺牲、有的光荣负伤,大多数人都立功受奖,加入了党组织,许多人解放后成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坚守在祖国各地的领导岗位上。
几个子女都参加了革命,成就革命家庭
大儿子范洪俊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他出生入死、英勇顽强,多次打入敌人内部,为党传递、搜集情报,出色的完成了许多极难险重的任务。从临沂城撤出后,长期在公安机关从事公安侦查工作抓特务、反敌特、除汉奸,历经血雨腥风、九死一生,为革命赤心沥胆。为临沂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范洪俊先后担任山东省公安厅刑警大队大队长,济南市公安局十一分局副局长等职务。一九五六年调到东北抚顺,担任抚顺国际战犯高级战犯监狱负责人,在这里关押着末代皇帝溥仪、国民党高级将领廖耀湘、李涛等许多高级战犯。
1958年,在原苏联的援助下,在抚顺成立中国最大的铝厂,简称301厂,范洪俊先是担任筹建处负责人,投产后任负责安全的副厂长。几年后,国家又在贵州建设第二个厂,即302厂,他被调到贵州302厂担任第一副厂长,仍负责安全保卫工作。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范洪俊受到迫害。被打成“大特务”反革命,三天两头接受批斗,数次被关押。
文革结束后,范洪俊获得平反。之后他谢绝到北京冶金部任职的照顾,来到刚成立不久的河南三门峡铝厂担任厂长兼党委书记。从此他就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这个新兴建的大型企业上。直到九十年代初离休。
二儿子范洪义没有上过学,从小就在母亲的鞋厂中学徒,母亲将鞋厂捐给八路军后,他随鞋厂加入了滨海军区后勤部被服厂制鞋分厂当工人,他思想进步,工作尽职尽责,在鞋厂转移过程中,为保卫生产设备和生产原料,多次负伤并立功受奖。鞋厂解散后,他义无反顾地加入到革命队伍,随部队转战大江南北,身经百战。1947年,作为中原野战军第七纵队的一名战士,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长期的征战,多次负伤,使他的身体变得异常虚弱,但他仍带病坚持工作,行军打仗从不落伍。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1951年在皖南屯溪市荣军医院,因旧伤复发,光荣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部队和地方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三儿子范洪业、小儿子范洪亮、女儿、女婿也参加了工作,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几十年来,尽管孙凤姑为中国革命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她依然默默无闻地生活着,致使她的名字和革命故事长期被埋没。2008年,她以110的高龄辞世。(临沂在线讯陈洪涛)
浏览:117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