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经验 继续前进——写在第五届全运会之后(文/杜前)

商河杜家 发表于2019-11-04 16:54:08

    一九八三年,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业、农业,科学、文教等各条战线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体育战线上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在本市隆重举行了第五届全国运动会。我们上海体育战线的同志们,在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国家体委的领导下,承担了筹备和参加第五届全运会“两副担子一肩挑”的光荣任务,经过全体同志艰苦努力和全市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我们终于胜利地完成了两大任务。上海代表团在第五届全运会上,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这届运动会,上海代表团共获得33枚金牌,35枚银牌,30枚铜牌。金牌数名列全国第二,奖牌总数和总分名列第一,有1人2次破1项世界纪录,1人2次破1项亚洲纪录,8人2队16次破8项全国纪录,35人11队68次破44项上海市纪录。

    这届全运会,上海代表团有男子乒乓球、女子乒乓球、男子射箭、女子射击、女子篮球、男子水球6个队被评为精神文明运动队,在各代表团中名列第一。有51人被评为精神文明运动员。朱建华、胡鸿飞荣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朱建华获满票被评为“最受欢迎的运动员”。

    这次上海运动队取得的成绩,是参加历届全运会以来最好的一次。如与第四届相比,按这届竞赛的25个项目计算,四届得金牌19枚,前三名奖牌总数62枚,五届这两项得牌数均超过四届三分之一,四届团体总分名列第五(总分计算包括冰上项目),这届跃居第一。我们共有389名运动员取得决赛权,其中有191人得前三名,占参加人数的50%;有286人在173项次中得前八名,占参加人数的75%。我们共有91人得115枚金质奖章,为各代表团之首。在我们代表团取得的成绩中,最突出的是,朱建华在不到一百天内,两次打破世界纪录,在跳高决赛中,一举跃过了二米三八的新高度,震动了世界体坛,为五届全运会增添了光彩。“三大球”中最有影响的足球,上海首次获得全运会冠军。赛艇十四个项目决赛,上海队夺得10枚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取得了大面积的丰收。凡是过去的事情都已成为历史了。回顾历史,是为了展望将来,是为了继续前进。

    五届运动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政治安定、经济好转,运动队的学习、训练和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的大好形势下举行的,这是根本的保证。这次大会的圆满成功,为我们代表团取得“双佳”成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就市体委对筹备参加第五届全运会工作和历届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是准备工作早,指导思想明确,各项措施落实。早在1979年十月第四届全运会结束后,我们就开始在组织、思想和训练等方面进行了部署和准备。当时提出的指导思想是:“把祖国荣誉放在第一位”、“决不争~日之短长,而是要与世界强手比高低。”根据总的指导思想,我们为迎接第五届全运会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在运动队里,反复进行加强共产主义思想和为攀登世界体育高峰,为全运会作贡献的光荣感、责任感教育;学习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和顽强的意志作风的教育;加强组织性纪律性的教育以及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在运动队伍中掀起了“树雄心,立壮志,人人要为全运会作贡献”的热潮。

    在第五届全运会上,根据市委和代表团临时党委提出的“双佳”要求,各运动队比较重视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代表团拟订了全体人员八项守则,各运动队都订了文明公约。这样,在代表团形成了一个讲贡献、讲大局、讲团结、讲风格、讲文明、讲礼貌的好风气。在仪表、内务方面也都比较注意。比赛时对待裁判的漏判、错判,运动员能正确对待,顾全大局,服从裁判。

    特别可贵的是,在迎接全运会的训练和比赛中,很多运动员都发挥了顽强的拼搏精神。有好多项目,我们没有多大优势,这次所以能够夺魁,很重要的一条是靠运动员的发扬拼搏精神,多得一分、一球、一剑……而获胜。譬如,吴佳妮预赛时腰伤,影响了水平的发挥,全能得第三。决赛前髋关节又受伤,医生顾虑她比赛是否能坚持下来,但她以坚强的意志,比完了全套动作,最终夺得全能冠军。摔跤队的施嘉劲,预赛时,右肩三根韧带扭断,手术后痛得不能动弹,为了给代表团多得一分,他用一条臂着力坚持比赛,最后还拼了个第五名。男篮队长张国强,足球队郑彦,比赛一开始脚部受伤,但仍带伤打完全部比赛。对此,兄弟省、市队反映,上海队作风比过去顽强多了。

    第二,狠抓了训练工作,特别是加强了科学训练。如朱建华科研小组,管思想、管训练、管生活、管营养,定期研究。朱建华的训练有十多个素质和技术指标,每个指标要达到什么标准,都有科学的分析。又如足球在决赛前组织了五次大强度训练,完全按比赛实战要求,在体力、技术上作了充分准备。因此,这次五轮决战,虽然有四场打满120分钟,但全队奋发图强团结一致能够顶下来并战而胜之。游泳队男子中长组突出强度训练,成绩普遍有提高。沈坚强两破全国纪录,赛艇能夺十枚金牌,并非偶然。着重冬训抓素质,夏训抓技术、强度,赛前抓模拟实战,实践证明,这是很好的经验。

    其次,我们定期召开训练工作经验交流会,着重抓尖子、抓重点。强调抓指导思想、基本技术和意志风格三个基础的训练,抓“男帮女”、抓“技术会诊”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第三,政策、措施落实,讲究实效。党的十二大召开以来,体育战线的形势越来越好。在加强思想工作的同时,群众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几次调整工资和解决部分教练员、优秀运动员的住房困难,使大家受到鼓舞,并增强了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了迎接全运会,我们还加强了运动队的班子建设,提拔了一些表现好的年轻同志,充实运动队的领导班子和教练队伍。各级领导改进作风,深入第一线,分工明确,重点突出。我们还根据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同运动队制订了完成全运会任务的合同和协议书。这些,都促进了运动队的思想觉悟和运动水平的提高。

    第四,在后勤物资,医疗卫生等方面给予保障。市人民政府批了专门经费给代表团,我们及时解决运动队在训练、场地、器材,包括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困难。在迎接第五届全运会的日子里,后勤、医务部门的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很有成绩,运动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伤病和食物中毒事件。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上海代表团通过全运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对运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抓得还不够有力。比赛中,有个别队思想工作没做好,造成运动员包袱太重,比赛紧张失常,成绩不够理想;个别队员赛场作风不好,组织纪律性较差。再如运动竞赛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比尖子,但从我们得到35枚银牌来看,既说明我们代表团有一定的实力,也说明还差关键一口气,没有冲上高峰,夺取金牌。运动员尖子本市不多,特别象朱建华这样高水平的尖子更少。党和全国人民要求我国体育事业在本世纪末赶上和超过世界体育发达的国家,成为世界的体育强国之一。国家体委根据这一长远的战略目标,已经决定在1985年举行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1987年举行第六届全运会,项目由第五届全运会的二十五项增加到三十七项。据闻北京、广东等省市现在已经开始做紧张的筹备,完全可以预料,届时将会出现比第五届全运会更加紧张激烈的角逐。

    面对如此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上海体育战线的同志必须以党的十二大精神为指针,努力开创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新局面。从现在起到1987年这段时间里,要从准备第六届全运会着眼,从全国青年运动会着手,部署全盘工作。要抓早抓好各运动项目的调整布局,要花大力气抓好田径、游泳等基础项目和三大球等有影响的项目,瞄准奥运会纪录,严格进行科学训练,争取多出像朱建华那样的尖子运动员,为国家队多输送人才。要加强运动队伍的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并大胆培养、提拔符合“四化”建设要求的中青年干部,充实各级领导班子。要根据“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原则和竞争的精神,积极地稳步地进行训练体制改革。逐步创造条件,建立一个教学,训练,科研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基地,不断出成绩,出人才,出经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体育更加繁荣昌盛作出新贡献。

    原载《上海体育史话》第七期

浏览:79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