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前的风采(文/张黎群)

商河杜家 发表于2019-11-04 17:50:49

 杜前,你走了。我俩生前未握别,你入殓未蒙面。就这样,走进另外一个世界的生活圈了。

    在我的心之深处,杜前没走,虽走犹在。可不是吗,你那敏捷矫健的身段,笑兮兮的风趣谈吐,贴近青年的一颗爱心,理解信任同志的赤子之心,如此一个活生生的杜前,总在我眼前晃动、涌现。

    我和杜前相识于四十五年前,在一九四八年春解放潍坊的炮声隆隆中握手。一九四八年秋,我们随军向济南进击。任务是开展这个大城市的青年工作。杜前是“正头目”,我当他的助手。

    呈现于我们面前的是一座新解放的大城市;一群不十分了解或者根本不了解我党政策的人民和青年;新的思想问题一个刚了又来一个;……如何将青年群体团结在党的周围,像老区青年那样起先锋、带头和纽带作用,对于“杜头”来说,决不是轻松活。

    “奇才遇事乃能见,平时且与常人同。”那个杜前么,颇有大将风度,从容不迫,他开拓新解放区青年工作的领域:走工厂,闯学校,串大街,跑机关,哪里有青年就到哪里去,就在哪里把青年组织起来,进行教育。他渐渐地成为名符其实的“青年头”了。这个“头”,不是自封自吹的,当然也不是领导机关发个红头文件“钦定”的,而是济南青年承认的,心悦诚服的。

       杜前,这个人是能言善言之士,他敢于勤于向领导宣传青年工作,把左邻右舍的机关同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为青年谋利益。他善于张罗钱财,兴办这家报纸、那所学校。这些长处,本人自叹不如。以杜前为首的中共济南市委青年工作委员会,迅速地创建了适宜于青年健康成长的大环境。个人的作用在一定的阶段上是关键的棋子。杜前是动脑、动腿、动口、动手的人,在形成济南青年工作格局上,此人应是头名功臣。

    先说个“一报、一校、一队”的故事。

    进城不久,很快创刊了一份“济南青年文化”周报,四开铅印,青年们在这儿获得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找到正确的行动方向,这张小小的每期两万字的报纸,像雪片那样飞向全国新解放的城市……。随着形势急速发展和青年的需求,此报改为每周二张。

    一校为“济南市青年团校”,居然拥有原济南师范学校偌大的校址,聚集数百名青年工作干部之精英,在这儿受比较系统的“青年团学”之教育,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流向四方!

    一队为“济南市少年先锋文艺工作队”,它是由收容几十名有文艺天才的穷孩子组成的,全是些十一、二岁和十三、四岁的少年儿童,她(他)们继承红军、八路军文工团的光荣优良传统,同新解放城市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发展而成为新区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和活报剧。青岛解放奔青岛,徐州解放奔徐州……。

    再说个“一园,一路,一店,一堂”的故事。在济南为青年提供活动场所,组织青年用自己的双手兴建家园,人民的城市人民建嘛!

    “济南青年公园”,原来是颓垣残壁,一片乱瓦不毛之地,青年们用汗水灌溉它成为沃土,成千上万人有了一所集会的场所。

    “青年路”,昔日泥泞不堪,在青年手中筑成为一道坦途。

    “青年会馆”,这儿是“少先文工团”的住地、演艺场所,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来此欣赏节目。

      “青年书店”,“青年照像馆”,“青年电影院”,说真的,一个个办得十分红火,从这儿培养出一个又一个的经营管理人才。

    有同志冲着我们说:“你们做青年工作的就差一个青年县政府了!”杜前说:“我们这是为青年提供教育场所,让他们有个娱乐场所!”

    当时,确有一股不大不小的闲言闲语风,意思是“当心犯青年主义呵!”

    “心中无冷病,不怕吃西瓜”。你说你的,我干我的。好一个杜前。

    杜前,是有股正义劲的人,精神饱满,只问原则,哪管来头不来头。

    故事得从一九四九年在济南礼堂看演《闯王进京》说起。这个剧,市委通知党员必看。开幕之前,市委书记刘顺元向观众讲话,表扬济南市青年团保持革命传统的精神,足足说了三十分钟。我在台下深感殊荣!

    顺元同志,土地革命时期的党员,北京师范大学出身,他的人品、学识、经验,素孚众望。他的这篇讲话,我把它视之为共产党员如何适应革命胜利的新形势的诤言。

    市委书记如此庄重地在大会上表扬青年团,来源于处理办公和住房的典故。话说进入济南之后,我们“青年队”接管了山东省三民主义青年团的大楼,这是当时全市有数的高层建筑之一,气派壮观,令人啧啧称羡。敝队同仁也庆幸走运,谢谢“三青团”来不及破坏这幢漂亮大楼。

    大概是树大招风,“蛲蛲者易折”。有一天,来了一位具有“权势”机关的首长,随身跟了警卫员,声称此楼另有“重用”,请青年团相让,不让不行。

    兵对兵,将对将。杜前出马,本人跟随。他滔滔不绝,寸步不让。来的同志,怏怏而去,声称还要再来商量。我说:“杜头,人家不肯罢休。”杜前笑了,一脸天真像:“秀才,我打先锋,你观阵就是了。”

    事后二十多天,济南市委发来指示,大意是,市银行需要有幢像样的建筑来做生意,开展经营,请青年团以整体利益为重,把那座漂亮大楼让给市银行“开张大吉”。

    杜前叫全队人马集合,立即整装出发,高唱着: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挥别大楼,住到一幢破旧的二层小楼里。我那位小警卫员赵和田问:“没有床,睡哪里?”我说,“摊在杜前旁边,同大伙儿一起睡通铺。”

    顺元同志的讲演充满激情。他说:“同志们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守纪律易,坚持正义难。青年团的同志,不管你来头多大,无理要求,坚决顶住。党的一声号令,他们让出好房子,搬进破房子,心甘情愿,毫无怨言。这就难能可贵了。他们不是“闯王进京”,而是“革命人进京!”这是市委书记对以杜前为首的青年团同志们革命情操的表彰!

    人是怎么来到人世间?又是怎么离开人世间?可不可以这样说:是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在有无之间,有一段漫长的人生之路,有的人昙花一现,无声无息地走了;有的人为非作歹,遗臭万年;有的人却为社会立功、为子孙后代造福,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杜前,他是以自己的思想、言行证明他是为人民服务一生而去了,这叫精神不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993年4月于北京万寿庄

    注:张黎群,现任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长


浏览:65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