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11日,我们的战友刘众前同志不幸逝世。多日以来,我们的心情难以平静,总是反复地回忆他优良的作风、高尚的品德以及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在不同时期中,为党、为人民群众所作的贡献。
1938年,17岁的刘众前同志在原籍莱芜投入革命队伍,接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58年如一日,他始终在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主导下,从事党所领导的革命斗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众前同志先是在莱芜、莱东两县和泰山地委做群众工作、宣传工作;后来先后担任章丘、泰安县委书记(同时兼县地方武装独立营、独立团政委)。在艰苦复杂的条件下,他积极带领群众,开展对敌斗争。1942年,日寇为巩固其占领区,妄图以加紧军事上的“扫荡”和同时推行伪化、自首阴谋,从根本上摧毁敌后抗日根据地,扑灭敌后人民的抗日斗争。在敌人这种军、政、特一体化的全面进攻中,地处沂蒙北大门的莱东县首当其冲。当时刘众前同志担任莱东县委委员、宣传部长。在粉碎敌人对莱东地区大搞伪化、自首阴谋的斗争中,从县委的决策、部署到具体组织实行,众前同志都起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众前同志熟悉农村、热爱农村,也熟悉和热爱农民。他热情地参加了领导农民闹翻身、求解放的斗争,也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领导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斗争。他从1953年起,先后担任泰安地委副书记、书记。在担任泰安地委书记的十余年间,在领导、推动、组织全区的整地、造林、兴修水利工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切实的成就。单是泰、莱、新、肥几县修建的大中型水库,库容即达7亿多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积达50余万亩。这些工程在保持水土,防洪防涝,保护城市、交通、工矿设施以至城市供水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过去、现在都是如此。在领导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中,众前同志从不轻率从事。他总是在认真进行调查踏勘、广泛征求专家和群众意见、经过反复论证肯定可行之后,才作出最后的决定。而一旦决定之后,他就全力以赴组织实施。1966年至1972年夏,他在省农林部门领导岗位上工作时期,以同样的热情和同样严肃踏实的作风,参与领导了全省的农林水利建设,在进一步改变农村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方面办了不少实事。1980年到1983年,他担任副省长期间,继续发扬这种踏踏实实办实事的精神,在他分管的财金商贸旅游等各项事业中,都推动和带领有关部门的同志,做出了切实的成就。
众前同志以党的事业为重,顾全大局,为革命勇于挑重担。1972年,组织上决定派他到青岛去担负主要的领导工作。那时青岛的情况十分复杂,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是,众前同志知难而上,接受了组织的重托,表现了坚强的党性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在青岛工作期间,他面对困难,顶住压力,始终坚持党的原则,和其他同志一起,兢兢业业地工作,从而使青岛形势得以保持基本稳定。粉碎“四人帮”后,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省委对他在青岛这一时期的工作一直是肯定的。
众前同志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他一贯重视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他在一线工作期间,对未经自己调查研究的问题,决不轻易发言,只在充分听取别人的意见之后才肯慎重地表态;至于经过调查、经过充分研究肯定了的意见,则敢于直言,勇于坚持。他在退居二线以后,在担任省顾委常委、副主任期间,仍然积极进行调查研究,随时就改革开放、两个文明建设有关的问题向省委提出切实的建议。为此,他时常不顾古稀高龄,与随行的年轻同志一起翻山越岭,深入基层,详加调研,直至反复讨论,写出材料和建议,报告省委。几年之中,他先后参加和直接主持调查的有如何搞好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深化农村改革、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农村商品流通以及加快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等问题。对这些问题所作调查研究的结果,都认真负责地提出了报告。
众前同志为人正派,在一些政治运动中,他认真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但不借机整人,而且注意保护同志。平时他更是胸怀坦荡,宽厚待人,不计较个人恩怨。他对同志满腔热情,多方关怀。他在青岛时,虽在“文革”期间,对受“四人帮”迫害的老同志,只要有可能,他也积极帮他们治疗疾病,安排生活。他任副省长期间,有一次一个部门的负责同志在出差期间患了急病,他得知后连夜赶到医院,指导救治。
众前同志不愧为我党的好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革命精神和优良品德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