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刘众前书记在农业方面的二三事(文/吕应杰)

lwll 发表于2019-11-05 17:06:13

众前同志自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任泰安地委书记。他紧跟党中央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忠诚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始终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大搞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大搞水利农田基本建设和封山植树造林,大大改变了泰安地区的自然面貌,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一、众前书记对水利农田基本建设极为重视,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和党中央、省委对水利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领导。1956年成立泰安地区水利局,组织上安排由我负责。1956年农历二月二日派我随同省水利厅李建修厅长赴河南省参观了打大井、打排子井和导虹吸各种工程及他们各行各业大力支援水利建设的情况,又听取了贾副省长的情况介绍。当时河南省在生产中的主要矛盾是旱灾,省委根据需要,把水利建设摆在战略的重要位置,大搞水利建设群众运动。返回后,在专署礼堂我们向众前书记、刘端专员及各部委办局领导同志作了全面汇报,大家听后一致称赞。众前书记指示说河南省的经验好,我们一定很好地推广。地委决定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作好大搞水利建设的几件准备工作。(一)本着由简到繁、多快好省的原则,作好水利建设规划。确定先易后难,边计划边行动,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发展灌溉,扩大水浇地面积。采取了修旧井、打新井、打大井、打深井和井底下泉等措施,利用辘轳头、鸳鸯罐等一切提水工具,把地下水提上来,同时搞引河水、引泉水投资少见效快的工程。在五十年代搞的引泉工程中有著名的莱芜县的鹏山泉,新泰县的宫里、谷里、楼德南泉,泗水县的泉林寺大泉,宁阳县的罡城南、月牙河引汶灌溉,东平县的芦泉,平阴县的东阿、洪范、书院等引泉工程,以及章丘县的绣惠灌溉渠加固扩建工程、垛庄区的缓山建渠引水工程等,在当时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二)为了适应水利建设高潮的需要,1956年春、夏两季,地区举办了两期农村知识青年训练班,人员近五百人,为各县水利局培养配备了技术人员。他们在水利建设高潮中发挥了技术指导作用,成了水利战线的一支骨干队伍。

    (三)为了迎接水利建设运动,1956年夏季,专署举办了各县、区、乡管水利工作的县长、区长及水利局长和有关部门领导干部参加的水利技术业务学习班、学习内容有:降雨量、水的径流量、流域面积,水库建坝地址选择,工程规格、标准、质量等一系列技术知识,为掀起声势浩大的史无前例的水利建设高潮奠定了基础。

    (四)为了把地上的水蓄起来,防洪、防涝,免除水患,发展灌溉,需对适宜建大、中、小型水库的位置做好勘察摸底。大汶河,是贯穿泰安地区东西的主要河流,有史以来泰安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它的严重威胁。地委决定,在汶河上游的新泰、莱芜、泰安等县兴建大、中、小型水库,蓄大水,防大洪,保安全,发展灌溉、养殖业,兴利除害。从1958年开始,对泰安的黄前,莱芜的雪野,新泰的光明、东周,历城的卧虎山等大型水库进行了第一批测量、钻探设计工作,续后莱芜大冶、杨家横,新泰的金斗、龙池庙,泰安的大河,肥城石坞,长清的魏库等中、小型水库进行测量设计,为施工作好一切准备。在地委高度重视强有力的领导下,集中力量以大兵团作战的方法,在全区掀起了水利建设高潮。众前书记经常深入工地现场进行检查指导,亲自到山山岭岭进行勘察。遵照上级指示,为了顾全大局,确保黄河北岸不决口,确保津浦铁路和天津、首都的绝对安全,东平湖新旧湖堤要加高培厚增加蓄水量,以抗大洪保安全。地委决定从汶河上游的新泰、莱芜、泰安等县于1955年和1957年两次抽调了大批民工,对东平湖堤埝进行了扩建、加高、培厚、加固工程,保证了多次防洪安全。

    为了加速汶河上游大型水库蓄洪工程的进程,在1960年又从河下游的东平、平阴、肥城等县调了大批干部、民工支援了莱芜雪野水库工程。这样,从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形成了史无前例的水利建设高潮,先后建成了一批大、中、小型水库,为以后水利建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到1986年统计全区共建水库751座,塘坝4048座,共蓄水133683万立方米,扩大灌溉184.3万亩,把历史上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洪水猛兽拦锁在汶河上游的塘坝水库中,变为发展生产,为民造福的福源。

    (五)关于解决山区人畜缺水问题,是建国以来党和政府最关心的大事。据七个县(市)统计,建国前1949年有696个村42.87万人、大牲畜2.2815万头缺水。如肥城县王庄乡的郭场村,外出七公里路挑水,姑娘外出、青年外走的在旧社会有300人;张里庄到五里外买地打了一眼井解决吃水,叫“救命井”;莱芜县城子坡乡陶家岭村群众翻过一山头到四里路外挨号打水,群众惜水如油,姑娘在出嫁时才用清水洗一次脸;上游镇的蜂窝村,祖祖辈辈夏饮雨水,冬吃雪水;常庄乡的啬泉村到几里外的杨家泉老井打水,有时在腊月三十晚去换号打水,回家时已天明正月初一,有“一挑子水打了两年”之说。以上例子说明了山区人畜缺水成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重大困难。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因地制宜采取了打深井、打大口井、井底下泉、引河、引泉建水池、扬水站等措施千方百计解决困难。到1986年统计,共建各种工程3156项,其中打深井440眼,打大口井297眼,引河引泉34处,国家共投资11417.8万元,已解决了328个村24.001万人,大牲畜1.21万头饮水问题,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肥城县涝洼村在岩石上打了62米深的大口井,解决了吃水。莱芜县上游镇葫芗萝村在村东沟里人工凿九米深的大口井,解决了本村和邻村用水。大厂村奋战50天挖出水源,又筑水渠安管道,把水引到村里,全村吃上了自来水。在竣工时,全体干部群众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连放三晚电影,并立石碑一块,碑文为:千年盼水眼欲穿,如今清水流门前,新旧对比两重天,铭记党恩永向前。

    二、众前书记很关心水土保持建设。据新泰县委汇报,龙廷区北山乡搞了个水土保持典型。1956年农历腊月十九日,由刘众前书记率领地专机关各部委办局的领导同志及有关人员共四十余人,到新泰县后都骑自行车,越三条岭到了龙廷区北山乡的前进农业生产合作社,登上了石佛山的最高点马头鞍。在工地现场,先由支部书记介绍了情况。他们为了落实上级的指示,搞好水土保持,发展农业生产,支部一班人去山西省的大泉山,向两位僧人(党员)同志学习参观了他们搞的鱼鳞坑,挖的水平线和深翻整平建的“三合一”和“四合一”梯田,高标准的水土保持工程。返回后决心带领群众作出个样子,马上上山扫雪,破土动工,大干七天,即挖出了这部分鱼鳞坑、水平线样板。大家听后边看边议,一致称赞办法新,标准高,干劲大,搞得好。众前书记也表扬他们在全地区带了个好头,树了个好样板,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把全社的水土保持工程全部搞好。然后大家又到山的东面龙须庄参观了河上建渡槽引水工程。大家由此看到了山区水土保持的有效措施,开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当时众前书记对我说,咱们泰安地区山区丘陵地多,水土保持任务繁重,根据中央水土保持会议精神,一定要搞好。并具体交代了应先抓好几件事:

    (一)抓好培训;(二)抓好点;(三)抓好规划。

    (一)抓培训。为了培训骨干力量,加强水土保持工程的领导,于1957年9月份在新泰县龙廷区北山乡举办了各县和重点山区区乡领导干部和业务有关人员参加的近三百人的现场训练班。开始讲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再由新泰县水利局段平局长和张技术员分别讲了工程规划,布局类型规格质量要求等,参观了现场,分组座谈讨论并参加实际劳动,理论联系实际。经一周时间的培训,大家一致表示解放了思想,学会了办法,下定了决心,大干一场。

    (二)抓好点,树样板。1957年春,地区从农、林、水有关部门抽调干部,由林业局李星三副局长任组长到莱芜县辛庄区的徐家店子乡搞点,闸山沟修水库,植树造林,综合治理,效果良好,在全区起了示范作用。

    (三)实行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综合治理的方针。常言道“水是一条龙,先从山上行,治下不治上,万般一场空”。因此治水必须实行山、水、林、田、路、村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才能奏效。在地委的部署下,地、县、区(社)乡村层层搞规划,要求达到“一亩地,一亩天”,把天上的水蓄起来,要一治一条河,一治一座山头,一治一个流域,分期分批进行治理,高标准,严要求。特别是在1957年毛主席提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伟大号召之后,全国各地农田基本建设运动象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起来。我们地区和全国各地一样,到处人山人海,你追我赶,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大力流大汗。建水库、修塘坝、挖鱼鳞坑、水平线里挖外屯建梯田,平原丘陵深翻整平建大寨田,一锨一镢绣河山。广大老农说这真象于社会主义过日子的样子。仅据1958年统计,全区建谷坊工程37482座,挖鱼鳞坑59万个,建塘坝1176座,小水库415座,建梯田130万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2857平方公里。仅新泰县就挖鱼鳞坑12.9万个,挖竹节沟2.59万条,建谷坊9510座,塘坝752座,治理荒山12.5万亩。新泰县鱼鳞坑种的地瓜一墩十几斤重,汶南公社大西瓜一个六七十斤重,一头驴驮两个大西瓜到县委报喜。新泰县的事迹突出,被评为先进县,1958年王文东副县长与我出席了中央在陕西、甘肃两省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水土保持现场会。

    三、众前同志很关心泰山的绿化和全地区的林业建设。泰山是中外驰名历史悠久的五岳之首,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总面积为420平方公里,处于泰安、长清、历城三县交界之中,主体在泰安境内,高度海拔1545米。这座五岳之尊在旧社会如何绿化建设却无人问津,在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时期同样遭劫受难,受到严重破坏。整个泰山缺乏树木杂草植被的保护,到处呈现着童山秃岭,岩石裸露,水土流失严重。解放前仅残存百年以上的古树六千余株。解放后,中共泰安地委、专署、军分区领导机关于1949年麦前从老根据地莱芜县寨里区迁来泰城。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春季-1950年春,在地委、专署领导下,党、政、军、民、工、学、商齐动员,对泰山开始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群众植树造林运动。每年春季都由书记、专员亲自动员部署,以身作则,带头劳动植树。众前书记从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任地委书记期间,年年带领群众浩浩荡荡地上山植爱国树,造爱国林,并开展人与人,部门与部门之间竞赛活动,造出了“三八”妇女林、青年爱国林等,在五十年代就全部完成了这座巍巍泰山的绿化任务,把原来童山秃岭、赤身裸体的泰山,变成一座林海浩翰的立体森林公园。

    众前书记对全地区的林业建设也十分重视,将林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为了加速全面展开植树造林进程,曾提出造国营林、集体林和群众四旁植树全面发展,在五六十年代,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植树造林高潮。在国营方面,新建和扩建的就有泰安的徂徕、角峪、下港,莱芜的华山、棋山观、莲花山、寄母山七大林区,新泰的太平、龙廷、光华寺,宁阳的杏山、大湖、中皋、高桥、山河林场,平阴的大寨山,肥城的大峰、牛山,长清的双泉、马山等,历城有仲官、柳埠、锦绣川,章丘的垛庄、文祖、胡山等林场。这是泰安地区林业建设有史以来第一次大发展,仅据1958年统计已造林即达206.26万亩,既涵蓄了水源,保持了水土,调剂了气候,又积蓄了木材,增加了社会财富,改变了环境,实现了良性循环。

    众前书记从1942年任莱东县宣传部长时,我在基层工作就相识。他向来就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思想性,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鞠躬尽瘁,能深入实际,工作细致,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原则,顾全大局,为人正派,光明磊落,作风民主,关心群众,艰苦朴素,廉洁奉公,是党的好干部,我们的好领导,青年的好榜样。

作者系原泰安地区畜牧局副局长

浏览:93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