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50年认识众前同志的。1950年5月泰西地区和泰山地区合并为泰安地区。同年九十月份,中共泰安地委党校举办了区级干部培训班,我是那期培训班的学员。当时的地委宣传部长刘众前同志到党校去讲课,站在讲台上,也没大看稿子,一气讲了三四个小时。我们学员都聚精会神地听讲、记录。下课后,几个人一起忙着对笔记。最后,形成了一篇好文章。那次主要讲了党的理论、党的基本知识等党建方面的内容。我们泰西的同志第一次见到众前同志,第一次听了一个好报告,都说:“刘部长满脑子的毛泽东思想、马列主义,政治理论水平很高。”这是我对众前同志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1953年11月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但在粮食的统购统销过程中各地都出现了强迫命令等“左”的倾向。地委很重视这项新的任务,也很着急。地委书记刘众前同志亲自来肥城开区委书记会议。我记得1954年春节前后的一天,各区委书记冒雪晚12点左右集合到县委会议室。早已等候着的刘政委(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在汽灯下一气讲到天亮,主要讲的是干部作风问题。他强调,既要完成任务,又要贯彻党的政策。二者发生矛盾时,要任务服从政策,但也要防止松劲情绪,切实完成应完成的任务。他再三强调,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是一项新的工作,群众有惜售思想,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并在这项工作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会后按刘书记交待的政策任务、工作方法和措施,我们及时贯彻到了广大干部群众中,工作很顺利,完成任务很好。我当时在三区任区委书记,三区超额完成了200万斤的统购任务,党员干部带头多交的部分粮食经过做工作又退了回去。这样既完成了任务,又体现了党的政策,党员干部和群众都很满意。这是我的第二个印象和感受。
刘书记很重视农村工作。我于1954年调肥城县委工作,任县委委员、生产合作部长。当时县委书记、合作部长经常一起到地委开会,这样与众前同志接触的机会就更多了。众前同志平易近人,全地委十多个县,县委、部长级的干部近百人,他都非常熟悉,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到地委开会,他经常叫同志们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当然,我们对领导说话很谨慎,但不拘束,有什么说什么。我说话也是不少的,讲对了他就肯定,讲错了他就给解释,心情很舒畅。这是我的第三个印象和感受。
刘书记很重视水利建设。1959年外国水文专家判断尚里山区一带是无水区。众前同志支持肥城县委决定,从白云山后二千七百多米的康王河开凿山洞三百一十米引水到白云山前。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同志将该洞题名为“群力放水洞”。1960年5月,中共济南市委(肥城划归济南)书记处书记刘众前同志为群力放水洞剪彩。这一工程的建设成功引起了国内外赞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华东局第一书记柯庆施等领导同志以及外国驻华使节先后共64人参观了群力放水洞。这一工程对全县水利建设推动很大。众前同志一再强调,群力放水洞引水工程竣工是件好事,但也不能放弃对山前水源探查。这一带从七十年代末至今已打了许多好井,实现了众前同志的设想。这一情况众前同志早已知道,他很高兴。这是我的第四个印象和感受。
1966年,众前同志调省工作。虽然见面少了一些,但老领导、老同志经常传递信息,感情依然很深。近几年,众前同志每次来肥城都把一些老同志叫到一起,交谈询问等等,特别亲切。1995年的5月12日,刘众前同志和张林瑜同志来肥城,把我和陈文峰同志(原市政协主席),还有两位老支部书记、全国劳动模范李志文、朱传海同志约在一起座谈,感动得两位老支部书记说:“刘省长这样高的干部还没忘掉俺这两个最基层的干部。”众前同志问我:“你也经常到下面看看吗?”我说,经常骑车子在新城附近看看。众前同志说:“年纪大了,不要一个人骑车子走,你是老县长,要个小车还是可以的嘛!”我说,远了就坐车。这点小事老领导还关注,真是感情至深。众前同志是我敬佩的老领导,德高望重的好领导,这是我最深的印象和感受。
作者系原中共肥城县委副书记、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