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的怀念——沉痛悼念众前同志(文/李骏昌 傅佃三 刘飞鹏)

lwll 发表于2019-11-05 17:19:28

众前同志于1996年12月与世长辞,和我们永别了。作为曾在他直接领导下的老部下,对他的永别,都无比的沉痛,日甚一日地无限缅怀,无尽思念。他那高大的身影,谦逊而又严肃的面容,勤奋而扎实的工作作风,仍时时萦绕在我们的脑海里。建国前,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我们都在山东省泰安军分区宣传队(后改称文工队)工作。1949年初宣传队划归泰安地委宣传部直接领导,众前同志当时任泰安地委宣传部长。他对我们这支年轻的文艺队伍的建立和成长非常关心,经常亲自听取工作汇报,检查布置工作,先后派宣传科长杜志浩、段文山同志驻队帮助工作,并从地直机关和青年学生中选调了一批政治思想好、具有一定文艺宣传能力的同志充实了这支队伍,使仅有十几个同志的文工队发展到近百人的队伍,于1950年正式成立了泰安地委文工团。他要求我们每个团员不仅思想过硬,业务也要精通,要努力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牢固树立文艺工作要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建团后第一件事就是给我们近百人的文工团员每人发了一本《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讲话》精神,运用文艺宣传的形式,去宣传群众,团结群众,教育群众,打击敌人。要求我们要经常深入群众,立场坚定,爱憎分明,虚心向工农兵学习,演革命的戏,唱革命的歌,首先要做革命的人,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由于众前同志狠抓了这支队伍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使它由小到大逐步成长起来,成为泰安地委党的一支有力的文艺宣传队伍,活跃在泰山地区,经常深入到农村,为广大群众演出了许多革命的戏剧、舞蹈,鼓舞了广大群众的革命和生产热情。1952年全国文工团队调整,根据工作需要,这支队伍大都分配到各县文化、宣传部门工作,成为各县文艺宣传的骨干力量。

    泰安文艺工作团建立之后,众前同志对这支年轻的文艺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我们明确提出:要根据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充分运用文艺宣传的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组织群众完成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已成为重要任务,在广大农村开展了土改复查工作。地委宣传部召开会议确定全体文工团员都要参加土改复查工作,众前同志要求我们既是土改队员,又是宣传队员。当时,我们近八十名团员分配到宁阳县乡饮、葛石等区,同其他土改队员一起发动群众,开展土改复查工作;同时,地委宣传部还组织我们赶排了大型歌剧《三报仇》,配合土改复查工作在农村巡回演出,激发了群众的觉悟。当时每到一地演出,台上台下哭声一片,群众高呼口号:“打倒活扒皮,为阶级兄弟报仇!”在这场尖锐复杂的斗争中,每个团员都受到了教育,得到锻炼和改造。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党中央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在众前同志的直接领导下,我们赶排了大型活报剧《打倒美帝国主义》,在泰安城乡街头巡回演出,揭露了美帝侵朝罪行。部分团员还自愿报名,穿上了军装,参加了抗美援朝。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我们按照众前同志指示,赶排了吕剧《李二嫂改嫁》,先后在泰安、肥城、平阴等县农村巡回演出,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推动了婚姻法的贯彻实施。为宣传党的发展生产勤俭建国的方针,我们还在农村先后演出了《王秀鸾》、《牵回牛来》等歌剧,配合生产运动宣传了许多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

    回忆过去,这些彷佛就在我们眼前,更加深了我们对众前同志的怀念。众前同志经常教育我们的“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服务人民”的话语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里。

作者李骏昌原省文史馆馆长

傅佃三原长清县政协副主席

刘飞鹏原平阴县史志办主任


浏览:90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