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化与巨山纵火案(文/郭致远)

郭宋庄 发表于2019-11-06 14:47:27

1923年秋,郭子化为了实现他“实业救国”的抱负,邀约同学、好友多人组织起“峄黄植树公司”,兴办峄阳山(今称巨山)、大黄山造林事业,计划用两山的收入办乡村教育,解决穷人子弟入学困难。不料,郭子化的正义行动,遭到地方恶势力团董宋席珍的破坏,由宋一手制造了轰动一时的“巨山纵火案”。自民国元年,邳县就有了国民党和共和党两种势力。国民党以焦子和、夏慕尧为首,他们是拥护孙中山的,属进步势力,共和党以崔荣坤(号称崔四先生)、宋席珍为首,他们是拥护袁世凯的封建保守势力。当时这两股势力争夺的目标是当国会议员、省议员以及教育权。

旧州(当时系邳县三区)是共和党崔四先生的势力范围。而国民党通过魏馥彝(古邳仕官后裔旧学者)和日本留学生呆怀沦、江苏省第六师范毕业生沈滨秋,争夺峄阳高等小学的领导权,以此作为基地扩大国民党的影响。

共和党的首脑们,大都信奉佛教,思想陈腐、封建,反对维新。所以,崔氏子弟及其党羽的子弟,出外进学校求学的很少。即使出去的几个,如崔瀛、崔灏等,都是在师范或中学读书,尚未毕业。只有宋香池一人刚从南京中学毕业,崔氏就推荐他任峄阳高小校长。但他在校内是弧立的,又无声望,国民党很容易把他攻掉。这所学校的校长更迭频繁,就是两党争夺教育权的具体表现。1918年夏,郭子化毕业于峄阳高小。由于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在同届毕业生中名列第一。校长沈滨秋,陈浩山为了进一步培养他,资助郭子化路费考取徐州省立第七师范。1919年“五四”运动的浪潮冲击徐州,郭子化首先发动七师同学起来响应,并且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掀起了检查、销毁日货运动。在那反帝、反封建、要民主、要科学的运动声浪中,徐州学生联合会成立,郭子化被推选为会长。不久,徐属八县学生联合会也相继成立,郭子化被选为副会长。

“五四”运动的熏陶,使郭子化的爱国爱乡思想更加坚定,他当时对“实业救国”的理论十分崇尚,认为办实业,兴教育是救国之道。

    1922年暑假,郭子化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尝试。他找到本乡同学宋学端、许季诺、王昌龙、宋学珍等,组织起邳县四区教育促进会,和恶霸豪绅宋席珍算教育经费账。还到县政府控告宋席珍贪污本乡学校款(按地亩征收的附加税和三顷学田收入)。结果,宋席珍被迫让出少数学田。郭子化等就在本乡王八家村古庙里创办了一所初级小学,宋学端任校长。

    当时,郭子化等人认为联合青年同学从实地上打倒土豪劣绅,发展教育,培养青年,才是彻底反封建的具体行动。同时,他们看到《职业与教育》杂志,刊文大谈教育救国。可是贫苦农民的子弟,饭都吃不饱,怎样上学呢?特别是郭子化以自身的经历,深刻体会到穷人上学的难处,他认为办教育不办实业不行。

    1923年秋,郭予化怀着“实业救国”的思想,从徐州七师毕业回到家乡,和宋学端、王昌龙、许季诺、许锡三、王子愚、花广爱等人一起酝酿组织峄黄植树公司,并草拟了章程。议定每股1吊钱(1000文),每户最多不得超过10股,以防富人垄断。穷人入股,可以挖树坑顶股金。每挖10个树坑作为1股股金。章程订立后,即在巨山周围开展宣传工作。同时,由王昌龙、王子愚、许锡三、宋学珍等,率领学生登山勘察丈量可植树的面积。与此同时,他们还议定在巨山前、后、东、西各办一所初级小学,附设夜校班,吸收青壮年农民入学学习,以此作为宣传植树的基地。当时八家小学作为山西的基地,山后小学开始筹备,只有山东、山前尚未来得及筹办。正在峄黄植树公司筹办开张之际,恶霸豪绅宋席珍使出来破坏。他暗地里伙同山前的王玉良,山后的宋贯一,企图杀害以郭子化为首的几个进步青年。他派人到各村大造谣言说:  “郭子化等人将巨山出卖给天主教堂法国洋人了,代价七万元。不久,山脚下居民的房舍、祖坟都得迁走”等等。8月下旬的一天上午,宋席珍指使其徒子徒孙组织了数百受蒙蔽的群众,手持各种凶器,到郭子化等7家去抓人、放火。宋席珍的二儿子宋学渊,伪装调停人,实则在暗中指挥。他们先到巨山后李巷村烧了花广艾的家,接着分成两路:一路去烧郭子化、宋学端、王昌龙的家,并抓走了郭子化的父亲郭春茂(当夜逃回);另一路去烧王子愚、许锡三、许季诺的家。7家的房舍大部被焚毁,尤其是郭子化的家,所有房舍、家具全部烧光。

    纵火案发生后的第二天,郭子化等7家受害者聚集到邳县城。经商量决定除在县城控告外,还打电报到省督军署、省长公署,要求惩办祸首宋席珍和帮凶宋贯一、纵火犯李卓然、李明会。与此同时,峄黄植树公司派人去徐州、南京呼吁邳县旅外学生支援。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了近半年的斗争,官府终于逮捕了李卓然和李明会,并分别判处李卓然有期徒刑5年,判处李明会有期徒刑3年。在此期间,宋席珍请出焦子和,李步蟾、恒瑞五、李子超等人调停,赔偿7家损失费7000元,唱三台大戏赔礼道歉。  (后来得知,所赔之款,由山前、山后的群众负担,宋席珍反而从中渔利。)郭子化等7家,每家只拿了500元,所剩的款项,在花巷、许党两村各办一所小学。

    “实业救国”的失败,使郭子化认识到,救国,拯民靠办实业办教育是行不通的,只有投身革命,彻底变革社会制度才是成功之道。于是,他毅然地离开了家乡,先到北京,后到广州参加北伐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踏上了革命的征途。

浏览:109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游居队队长
    游居队队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