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郭子化——忆郭老在沛县孔庄小学革命活动(文/丛林)

郭宋庄 发表于2019-11-06 15:08:03

1930年,我还在沛县孔庄小学读书的时候,那年暑假以后,学校从外地请来了一位新教师,名叫葛幼如,负责教我们五、六年级的语文课。这位教师,中等身材,圆方脸,看上去不过三十五六岁,可是却留着两撇八字胡须。当时天气还很热,别的教师都穿的是时髦的针织棉背心,可他却穿的是一件用白洋布做的坎.肩,看上去使人感到有些土气,但是他一讲起课来却不同凡响。不光是口齿清楚,声音宏亮,而且学识渊博,深入浅出,谈笑风,生,很能吸引打动人,因此大家都很佩服他。后来我们才知道,他就是徐州早期党的活动家郭子化同志。

    他早在1919年“五四”运动时,就是徐州地区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1926年在武汉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到安徽省泗县、灵壁一带进行秘密革命活动。1930年春因为组织领导农民暴动失败,在当地无法存身,找到沛县二郎庙的阎希烈。经阎希烈胞兄阎晋侯与当时沛县教育局会计股长兼孔庄小学校董冯子固联系,来孔庄小学任代课教师只尽义务,不领薪水。在生活上仍由阎希烈负责接济他。

    葛幼如老师讲课与其他教师不同。他不是按照课文一句一句地解释,而是讲解课文的主旨和大意,有时还另外选一些有名作家的散文让我们读。他在讲课时,还常常广征博引古今中外的一些掌故和事例,富有知识性和吸引力。大家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就到了下课时间。记得有一次讲到我国历史名城北京,从它的名称演变讲到清朝皇帝,从皇帝的日常生活,穿戴吃住,讲到清帝的专制暴横,大兴文字狱,如何“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如何保守腐败,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等等,把爱国主义教育和阶级教育渗到课文中去,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教育。

    葛幼如老师还非常关心我们学生生活,当时外村路远的师生,都住校搭伙。他帮助我们成立了学生自治会,由学生管理伙食和账目,既改善了师生们的生活,又培养大家的办事能力。他有时还亲自下厨房帮助炒菜。他炒的甜酱大葱炒辣椒,又鲜又嫩,大家都爱吃。在他的帮助下,学生自己赶集买菜,按月公布账目,节俭卫生,生活管理得很好,深受师生欢迎。

    葛幼如老师平易近人,与同学、老师、工友的关系都很好。下了课,不是他找学生,就是学生找他谈天,感情越来越深。熟了以后,他就开始找进步同学个别谈话,从国民党当局如何腐败、土豪劣绅如何压迫剥削老百姓、劳苦大众如何饥寒交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等等情况,启发我们的阶级意识和革命觉悟,后来他又介绍我们读蒋光慈的《少年漂泊者》、鲁迅的《呐喊》、  《傍徨》等小说。当我们对穷苦人的悲惨生活表示同情时,他就又给我们讲了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正在南方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那里的老百姓已经不再受压迫剥削了,凡是劳动的都有地种了,又讲到俄国革命成功,由共产党领导,那里人人有工做,有地种,有饭吃,有书读,过上了社会主义幸福生活。我们听了这些,更加向往共产党,向往苏区,向往幸福的苏联。经过一个时期的工作,葛幼如老师就开始在教师和同学中发展党员了。我就是在这年的冬天,由他介绍入党的。在我入党之前,他已先后介绍了教师冯德为、丛慎为等和学生李朝选、刘贵友、姜友祥等十来人参加党,并且分别建立了教师和学生两个支部。

    那时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统治下,入党仪式虽然很简单,可是都很庄重严肃。用红布画上镰刀、锤子作党旗,举行入党仪式,由葛老师主持宣誓。誓词大意是:对党忠实,积极工作,服从组织,遵守纪律,不怕牺牲,严守秘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然后他就又通过讲解誓词,向我们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这个入党仪式给我的印象和教育很深,几十年来一直记着当时的庄严情景。

    1931年初,沛县国民党县党部可能听到了我们孔庄小学的风声,派了一个叫张绍休的特务来我们学校。他一来学校就清查书籍,不准学生看进步书籍。公开说共产主义是搞赤化,他反对红的东西,凡是红皮的书一律不准读,见了就没收。还大肆宣传国民党的一党专制主义。因此教师、学生对他都很反感。学生们并不把他当做教师看,而看做是统治者所豢养的一条狗。他不会讲学,只会“咬人”。同学们与他讲理,他无理取闹,更激起了师生们对他的不满和反抗。葛幼如老师根据大家的要求,因势利导,发动学生罢课,教师罢教,展开了反对国民党特务张绍休的斗争。学生们开大会揭露他的问题,张绍休不仅不认错,还公开宣称有国民党县党部支持,我们不能奈何他。这更激起大家的义愤,学生们一轰而上,将他团团围住,你拥我推,把他的大褂撕破了,还抹了些红蓝墨水,弄得他非常狼狈,气急败坏地跑回沛县城里去了。孔庄小学学生闹学潮,赶走了特务张绍休,沛县教育局和‘国民党党部很快就知道了。为了防备张绍休报复,孔庄小学教师冯德为就到教育局去见冯子固,说张绍休如何不会教书,引起学生反对,这次事件根本不能怪学生,以取得他的同情和支持。因为冯子固是孔庄小学的校董,又是沛县教派头头之一,在沛县教育界颇有点势力和影响。原来国民党县党部打算再派张绍休回孔庄小学,但因校董冯子固和县教育局都不同意,也没有办法。张绍休终于没能回孔庄。

学潮之后,有一天,葛幼如老师忽然告诉我们说他要走了,因为沛县国民党县党部早已注意了他。

在他未到孔庄时,我们只会唱些“毛毛雨”之类的歌曲。葛幼如老师来后校长叫他编了一首校歌,采用的是流行的《苏武牧羊》曲子,填的词却是新内容,歌词是:

    穆穆农村小学校,湖水映半环,溉域好种田。农家子,粗鲁汉,不学古先贤。五谷既须分,科学要精研。劳动多生产,自给住吃穿。犁耙锄镰,笔墨纸砚,学习未可偏。

    五更要早起,黄昏诵书篇,晨天星,窗前月,徘徊共缠绵。盛夏战酷暑,隆冬抗严寒,霜雪砺冰节,烈日壮心肝,从来健儿成功立业,唯在不怕难。

    这首歌词虽然没有明确表达政治立场,却提出了“不学古先贤”,反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提倡学生参加农业劳动,这与国民党的教育方针是不同的。因此这首歌出世后,便引起了沛县国民党党部的注视,这次孔庄小学又发生学潮,赶走了张绍休,就更加认定了葛幼如老师这个目标。上级党组织根据这一情况,认为葛老师继续留在孔庄不利于党的工作,决定要他马上转移。他临走前,又谆谆告戒我们要按入党誓词遵守党纪、严守秘密、服从组织、积极工作。并且告诉我们,他走后上级会派人来接关系,布置领导工作的,有机会他也会同我们联系。我们都对他恋恋不舍,可是为了他的安全和党的工作,又不得不离开他。于是,冯德为老师帮他刮了胡子,化了妆,连夜送他到北丁官屯渡口乘船过微山湖,去滕县冯老师的亲戚孔祥中家暂避之后,再去开辟新的工作。

    郭子化在孔庄小学虽然过了半年多的时间,可是由于他夜以继日工作和循循善诱的教诲,不仅帮助我们提高了文化,还引导我们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从离开孔庄以后,有两年多没有回来,我们都很想念他。在这期间,我们按照他临走时的交代,先后又发展了二三十名党员,上级党也不断来人检查指导工作。在上级党的领导下,我们开展了反暑期会考运动,组织了穷人会、短工会等组织,开展了要求增加工资的秋收斗争,散发了《告湖区人民书》。但却一直挂念着他,不知他到了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  

    1932年冬天,郭子化忽然又来到了我的家乡沛县城北小屯村。当时已是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可他却还没有穿棉裤,小袄袖子也破了,露着棉花,外边罩上一件旧长衫,一付穷困窘迫的样子,原来他在枣庄开了个“药铺”生意还不错,可是因为开张时间短,卖药收费低,利钱少,把赚的钱又大部分作了党的活动经费和救济了生活困难的同志,最后连最低生活也维持不了。这次从枣庄来,就是把过去朋友送的身边唯一值钱的怀表卖掉,还了房租和赊的煎饼钱后,余下作盘缠来的。

    郭子化来小屯找到丛衍瑞、丛慎为和我3名党员,又派我到孔庄找到党员冯德为老师和学生孙锡节等。大家看到葛幼如老师如此困苦,都不由地觉得心酸。可郭子化却说。“不要难过,我们能够先天下之忧而忧,也就乐在其中了。”

    郭子化这次从枣庄到沛县来找我们,对外说是专为找老朋友话旧和解决冬衣,实际上是来对我们党组织进行教育和考察的。当时,他住在丛衍瑞家喂牛的草屋子里。我们都挤在里面,与他日夜交谈。他向我们讲革命形势和党的工作,我们向他反映地主豪绅压迫剥削农民和国民党区乡官吏的霸道腐败情况,特别使我们感动和受到深刻教育的是,他回顾了徐州地区过去各县革命斗争情况,总结经验教训说,我们党在古邳、黄口、宿县、泗县、萧宿永、永城几次组织领导农民武装暴动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地主土豪劣绅的斗争都失败了,一次也没有成功。但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再重复过去的错误,革命就一定能够胜利。以往斗争的教训,就是党组织一有点力量就搞武装暴动,而我们的力量小,人也少,又没有枪支弹药,而敌人掌握着政权,他们的民团,警察、军队人多,力量大,结果一次次失败,使党组织和基本群众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我们不能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过低估计敌人力量,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光凭一股革命热情,盲目搞武装暴动是不行的,必然要失败。他的讲话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革命斗争的信心和决心,郭子化这次在沛县住了一个星期,天天吃的是高粮面窝窝头,辣椒咸菜。我们觉得很过意不去。可他却吃得很香甜。当丛衍瑞向他表示歉意时,他说:  “都是自己的同志还客气吗,广大群众饥寒交迫,能吃上这个不是很好吗?我知道如果不是我来的话,你们恐怕也不会天天吃这么好吧!”我们听了觉得热乎乎的,说他对农村情况真熟悉,他笑了笑说:“共产党不了解工人、农民还怎么干革命呢!”这对我们又是一个很好的教育。

    郭子化回枣庄时,冯德为老师送给他一件棉袍,二郎庙杨德斋先生送给他一条棉裤,另外,我们几个又给他凑了钱作为活动经费。这年冬天,郭子化就是这样度过的。

    他回去不久,就先后将我和丛衍端二人调到枣庄矿区工作了。

    他那种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把个人生死和个人利益置之度外的革命精神,一直是我崇敬和学习的榜样。

    (作者:原福州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


浏览:202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明湖水杉
    明湖水杉
  • 游居队队长
    游居队队长
  • 联大
    联大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