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县是郭子化的故乡。他1896年出生在邳县南部的郭宋庄。巍巍峄阳山,滔滔故黄河,伴随他在邳县度过28个春秋。从1924年起,郭子化同志离开家乡,踏上革命的征途,直至谢世,50余年仅回故乡一次。尽管郭老在邳县生活的时间,只占他一生的1/3,可是在邳县的土地上,却留下他许多革命的足迹,今择其要者介绍于此,以示对郭老的缅怀。
用新思想唤起民众
“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的浪潮波及邳县。邳县学界相继涌现出一批反对封建文化的闯将,郭子化就是一中坚分子。他们怀着“研究学术,介绍文化,联络感情,发达桑梓”的宏图大志,组织起新邳学会,创办了《新邳杂志》,广泛传播“反帝反封建,要民主,要科学”等新思想。郭子化当时虽已在徐州七师读书,但对于用新思想唤起邳县民众却非常积极。他在功课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不断用新的思想观点,正确的政治见解,为《新邳杂志》撰写抨击旧社会的战斗檄文。如《夜禾三曲》 一文,写一个拉四弦琴讨饭的乞丐。如何用琴声诉说穷苦人饥寒交迫和没有谋生出路的苦衷。又如<党之真意》一文,着重揭露了“中国社会上有一般狼狈为奸,排除异已的党徒”,如何用尽奸巧鬼诈,瞒心昧己的手段, “只争个人权利,不顾公共受害”的丑恶行为。呼吁建立一个能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公党”、废除“专以人民为鱼肉的私党”。号召民众认清: “何者为公党,而加以实力赞助;何者为私党,而加以实力反对”。邳县民众读了郭子化的这些文章,受到很大启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浪潮。
打倒土豪劣绅,发晨国民教育
20年代初的郭子化,十分信仰克鲁泡特金思想,认为“只有联合青年同学,从实地上打倒土豪劣绅,发展教育,培养青年,才是反封建的具体工作” ,才能挽救中国的命运。
1922年夏,郭子化回乡渡暑假,利用这一时机,作“教育救国”的尝试,联络了几位同学、好友,整顿本乡的国民教育。为了以团体的力量对付土豪劣绅宋席珍,他们首先成立了邳县第四区教育促进会,在取得县劝学所支持后,找经管本乡国民教育的团总宋席珍清算教育经费帐目,追回了被宋席珍侵吞的粮款,收回了由宋席珍经管的学田,使宋席珍的丑恶行为公诸于众,使本乡停课已久的学校又重新开办。
1923年夏,郭子化七师毕业回乡,受聘到峄阳高等小学任教。暑假期间,他实地考察了农民的生活状况,发现邳县全境,由于连年水灾,加上官府勒索,人民生活穷困异常,处于食不果腹衣不御寒的境地,哪有力量让子女入学读书呢!如不尽快地发展实业,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发展国民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但是要发展实业,就必须彻底打倒操纵农民命脉的土豪劣绅以扫清道路,否则,定将一事无成。他为了把这观点,传播给更多的人,遂向黄炎培主办的《职业与教育》杂志投稿,希望得到黄炎培的支持。不料,黄炎培在《职业与教育》上载文,对郭子化大加训斥,说什么、“青年人每做点事业,首先要向地方前辈领教,请他们帮助,不应视他们为土豪劣绅,把他们打倒……”郭子化对黄炎培的训斥十分气愤,“打倒土豪劣绅办实业的思想”更加坚定了。他与几位好友商讨决定,首先在峄阳山(即巨山)和大黄山兴办造林事业,用林业收入解决群众的生活疾苦和子弟入学向题。为了办好这项实业,他们成立了“峄黄植树公司’’,拟订了章程向群众宣传,号召群众入股,没钱的贫苦农民可以劳动力代替股金。正当他们勘察两山宜林面积,作好造林准备工作时,遭到了土豪劣绅宋席珍的破坏。他首先派出爪牙,在群众中散布“巨山(峄阳山)出黄金,郭子化等人把山卖给洋人了。洋人一来开采,老百姓的祖坟和房屋都得平毁”等谣言,挑动群众阻止郭子化等人的行动。进而又指使其门徒(宋系安清帮长辈)率领数百名不明真象的群众烧毁了郭子化等7家的房屋。
宋席珍的罪恶行动,激起了郭子化等人的无比愤怒。他们齐集邳县城先后向县衙、道衙、省长公署、省督学署和省议会递交了控告宋席珍的状纸。经过近半年的斗争,终于斗倒了宋席珍。当局下令撤掉了宋席珍的团董事职务,勒令宋席珍赔偿郭子化等7家损失费银币7000元,并唱三台戏赔礼道歉。李卓然、李敏惠两名纵火犯,各被判有期徒刑5年。
宋席珍倒台,大快人心。乡亲们无不称赞郭子化的胆略和斗志。从此,郭子化成为被乡亲称颂和爱戴的人。
郭子化等7人仅用宋席珍所赔之称的一部分维修一下被烧毁的房屋,把余下的钱用来办教育,在巨山后,巨山西各开办一所小学校。
通过这场斗争,使郭子化深刻地认识到仅凭少数人的一股热情,是不能完成拯民救国重任的。他毅然辞去教职,赴南京东南大学读书,继续探求革命真理。
为家乡培养革命人才
1926年夏,郭子化投笔从戎参加了北伐军,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冬,他与共产党员陈亚峰一起,受中共汉口市委指派,举办青年训练班(对外称国民党江苏省党部驻武汉党务训练班),为革命培养人才。与此同时,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也开始招生。郭子化同志受任后,首先想到家乡邳县的革命问题。他为了给家乡培养一些革命骨干,急忙给邳县的宋元培,许纪诺、宋学珍、李光春、武广春等人通了消息。希望他们尽快地前往武汉接受革命教育。宋元培等人,本来与郭子化志同道合,接到郭子化的通知后,立即成行,到达武汉后,分别专取了“党务训练班”、“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期间。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春,夏,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形势骤变,李振华、宋学珍、徐丽芳(女)、许记诺、武广春、赵兴仁等共产党员于是年秋冬先后回到邳县。这些同志回到邳县后,加强了当地革命的骨干力量。
为恢复邳县的党组织操心费力。
1927年“七•一五,,事变后,郭子化因负责遣散训练班学员,失去了随二十四师去广州的机会。又因已遭到国民党的通缉不能回邳县。虽然处境极度困难,而郭子化同志并未忘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他先后在泗县、沛县、砀山、枣庄等地进行秘密活动。1933年,徐州地区各县党组织尽遭破坏,是郭子化同志为党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建立起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不但团结了一部分大破坏中幸存的共产党员继续开展革命活动,而且使党的队伍不断壮大。
在1933年的大破坏中,邳县县委及其所属5个区委,20多个支部,近300名共产党员,绝大部分外出避难。县内仅有极少数党员坚持活动。1935年夏,郭子化得知共产党员李学彬在邳县潜身绿林的消息,派郭致远同志先后两次回邳县找李学彬联系,授意李学彬以慎重态度,秘密发展党员,并在条件许可时建立起党的支部。李学彬与党组织接上关系后,很快地发展了2名党员,正准备建立支部时,形势进一步恶化,郭子化同志率领特委机关撤到鲁南山区,李学彬又一次与党失去了联系。
1937年秋,抗日战争爆发。以郭子化为首的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主动他担负起领导人民抗日救国的重任。郭子化同志为了使邳县的抗日斗争早日纳入共产党领导之下,积极筹划建立中共邳县特别支部,确定了特支成员,向上级党作了书面报告,因形势起了变化,邳县特支未真正建立起来。
1938年春,郭子化同志为了加强党对徐州地区抗日斗争的领导,经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批准,以津浦、陇海两铁路为界,分别建立3个党的工作委员会。邳县隶属徐东南工委领导。五月份,郭子化派徐东南工委成员张芳九、余耀海到邳县开展工作,正式批准赵佑民、李佑民、杨天泽3人自动组成的中共邳三区委员会,使邳县中断5年之久的党组织开始恢复。
关心家乡人民的抗日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郭子化同志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积极与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搞好统战关系。在他促成之下,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于1937年秋正式建立,郭子化同志以社会知名人士身份,参加总动委会领导工作。由于郭子化的关心和督促,邳县亦于1937年12月份成立了民众动员委员会。
1938年初,第五战区青年抗日救国团在徐州建立,郭子化同志是领导成员之一。又是他通知邳县派人去徐联系建立青救团事宜。栗培元、宋承尧到徐州后,在郭子化的引见下。与第五战区青救团员负责人共产党员刘剑、郭影秋取得联系,经他们批准,邳县于1938年3月召开了邳县青年救国团成立大会。郭子化同志为了请邳县的国民党爱国人士夏慕尧先生支持青救团的工作,亲笔给夏先生写了信。夏慕尧先生并没辜负郭子化和邳县人民的厚望,不但为邳县青救团的成立和抗日义勇队的组建作出努力,而且还把他组织领导的一支400多人枪的抗日游击队交给八路军陇海游击支队司令员钟辉同志。
身居要职不忘故乡人民
全国解放后,郭子化同志先后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华东军政委员会、中央卫生部等单位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他虽身居要职,但始终不忘家乡人民。他最关心的是革命烈士的后代,50年代初,就把冷启英烈士的2个女儿接到北京读书,又送她们去苏联深造二把她们培养成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
60年代初,邳县的农业生产实行旱地改水田。郭老得知家乡郭宋生产资金不足,便用自己的工资给郭宋生产队寄来人民币200元,支持该队购买一台机器,解决了灌溉设备不足的困难。
以上几点,在郭子化同志的革命生涯中只是从一个侧面表达了他的革命情操和他对家乡人民的无限关怀。郭老那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那至高无尚的思想品德永远值得邳县人民学习,邳县人民永远怀念他。
(作者:中共邳县县委党史工委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