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秘密战线

诒德楼 发表于2019-11-11 19:46:39

激战华东

    1937年5月初,于学忠宣布解散“军官差遣队”,让该队人员自找工作或回家。在蚌埠火车站,任志远通知吕志先,党组织决定派他去原东北军57军的中共秘密工作委员会工作,到河南省开封市或周口镇接关系。

    按照任志远交待的接头方式,吕志先从安徽东北军51军驻地怀远县来到河南开封市,未接上关系。于是,来到第二个接头地点河南周口镇,和已在57军111师常恩多师部工作的张甦平接上党的关系。张当即就派吕志先到57军112师667团第1营工作。112师的师长是霍守义,别号师邵,是辽宁省本溪人。吕志先来到该师667团第1营后,方知营长名叫刘震远。该营3连8班班长赵华英是中共党员,张甦平介绍吕志先认识了赵华英。这时,吕志先改名为姚希平直到1940年从东北军112师撤出到中共山东分局,才改回入党时的名字吕志先。因为该营只有两名党员,当时未宣布成立党支部,按秘密工作原则,只能单线联系。

    赵华英又介绍吕志先到1营机枪连与文书上士张曙心见面,由张曙心征得连长王金铭的同意,让吕志先在连队当贴写兵(即助手)。赵还介绍了张曙心的情况,说张是东北人,在陕北被红军俘虏后,受到爱国抗日的思想教育,对红军很有好感,有抗日打回东北老家的思想,可作为发展中共党员的对象。

    吕志先到了667团1营机枪连后,因张甦平未告知吕志先他所在的部队,以后未能取得联系。吕志先按离开怀远时任志远留给他的联系地址,便向由党组织派到北平去的何天鹏写了一封信,请何将吕的情况向组织作一汇报。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其占领中国乃至独霸亚洲的狼子野心,悍然发动了对中国守军进攻的“芦沟桥事变”。从此,中国军民开始了长达8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芦沟桥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同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9人联名发电报给蒋介石:“红军将士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家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地卫国之目的。”中共中央还派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亲赴庐山,与蒋介石、张冲、邵力子等人会谈,共商联合抗日大计。

    7月17日,蒋介石针对芦沟桥事变,发表了较为强硬的讲话,他向全国军民发出号召:“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对于蒋的这次讲话,毛泽东称它是“国民党多年以来对外问题上的第一次正确的宣言”。

    1937年8月13日,占领平津之后的日寇,又发动了对上海的大规模的进攻,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由于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直接受到日寇的侵略,蒋介石才下定决心抗战。

    此时,吕志先所在的东北军第57军从河南调到江苏两淮(淮阴、淮安)一带。从7月到11月,部队频繁调防,吕志先与张甦平一直未能联系上,和赵华英见面的机会也很少。因为没有成立中共党支部,加上吕、赵两人都是入党不久的党员,缺乏工作经验,因而没有发展新的党员。

    9月间,吕志先所在营驻防涟水城时,在57军工作的中共工委的华诚一同地,找吕志先和赵华英谈过一次话,介绍全国已进入全面抗战日寸期,我党和国民党开始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而且介绍了这个时期我党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要求吕志先他们在部队中要推动东北军积极抗战。

    不久,吕志先所在的667团l营不断往南移动,经过淮安、宝应、高邮等县城,于11月到达长江北岸的历史文化名城场州。此时的扬州,虽与唐代诗人杜牧所写“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相差无几,但毕竟是战争环境,很难寻觅“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意境,人们所能见到的只是东来西往的逃难人群,满城的街垒和城外的工事,一派兵慌马乱的景象。在扬州吕志先听说1营营长刘震远已调到军部去了。

    667团在扬州住了几天又波长江,进驻无锡一带,不久就在无锡以南抵抗日军从上海方面前来的进攻,抵抗不到二天就支持不住,团长、营长都先渡过长江,这样部队就溃散了。吕志先、张曙心随着流散的士兵,自行渡过长江。在江北碰到57军直属新兵大队,正在收容从江南过来的官兵,新兵营营长就是刘震远。刘震远认识张曙心,就让他在营部当文书,吕志先随同一起当营部的贴写兵。

    1937年11月20日,国民党中央政府宣布首都迁到重庆市,南京成立卫戌司令部,由唐生智任司令。原东北军112师所属两个旅共四个团,除在无锡市南郊抵抗日军的334旅一部溃散逃到长江北岸之外,其余均奉令去南京受唐生智指挥抵抗日军的进攻。但日军发动进攻后,国民党军队旅长以上指挥官多数率先逃跑,这样,将近十万的国民党军队都溃散了,原东北军112师也都自动溃散跑到长江以北。这时57军军部在长江以北收容溃散的官兵,重新组建112师和所属各团,新建的667团,就派已渡过长江回到后方的万毅任团长,刘震远率领的新兵营也补充到668团作为第1营,刘震远仍任营长。此时吕志先设法寻找赵英华,但一直未找到。

    大约在1938年1月,57军所率两个师都调到徐州市以东陇海铁路两侧,万毅率领的667团先驻防在连云港一带,688团驻在路北赣榆县和日照县。这阶段吕志先到处打听寻找张娃平和华诚一,但一直未找到,一时未能接上党的关系。

    1938年3月,原在东北军工委工作,当时担任中共长江局巡视员的张文海来到667团见万毅团长,得知吕志先已在668团1营工作,就到赣榆县的一营驻地,与吕志先接上党的关系,并告知中共已在57军111师和112师分别成立了工委,委派谷牧到万毅团长处工作,吕志先以后改由中共112师工委负责人谷牧领导。那时伍志钢、李欣已带来80多个青年到667团,成立了宣传队,新建立的中共112师工委,伍志钢为书记,谷牧、李欣为委员。接着张文海带吕志先到667团部见了伍志钢和谷牧,并建立了直接联系。工委要求吕志先仍留在668团l营工作,并准备派几位党员来l营,单独成立秘密党支部开展工作。

    4月初,经万毅和刘震远商议,刘震远同意在668团1营也成立宣传队。这样就由667团派中共党员姜尚文、王武修和民先队员赵轼夫、朱殿甲等四人到1营当宣传队员。按刘震远要求,各连长都同意宣传队员任二等兵住在连部,姜尚文在营部,朱殿甲在一连,王武修在二连,赵轼夫在三连,吕志先在机枪连,1营建立中共的秘密党支部,姜尚文为支书,吕志先为副支书,党员都由正副支书单线领导。

    在4、5月间,668团1营防地转到江苏省海州、连云港一带。伍志钢、谷牧向万毅了解了刘震远的情况后,经中共112师工委决定,由伍志钢和吕志先一起与刘震远谈话,主动提出介绍他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意见。刘震远考虑后表示同意,便在5月5日举行了入党仪式,伍志钢、谷牧和吕志先参加,伍志钢作为介绍人。徐州失守后,668团l营和其他两个营曾接任过667团在连云港的海防阵地。

    到了6月初,112师奉命放弃海州、连云港,移防到苏北淮阴县一带,667团驻淮阴县城北,668团l营驻在更靠北的村庄。这几个月,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宣传队员在营部和各连开展抗日宣传工作,介绍全国抗日战争形势,开展连队的文娱活动,教唱抗日歌曲,在士兵中开展纪律教育,注意保护群众利益,改善了驻地的军民关系。这期间党员还积极与下级军官和士兵交朋友。部分官兵了解东北军驻防西北地区时,与红军建立过友好关系;有些人知道西安事变的情况,对蒋介石歧视东北军、扣押张学良非常不满。在这期间,党支部先后吸收一连连长王福成,排长董愚、李信民、关长胜,营部传令兵石在等人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先队员朱殿军和赵轼夫也入了党。9月初,112师奉命要调往安徽合肥,姜尚文调走后,由吕志先任支部书记,并调到营部工作,党支部也由伍志钢直接领导。此时武汉战局吃紧,蒋介石急电57军驰往策应。112师绕道泗阳、蒋坝、加山到达安徽合肥的定远等地。这一带是疟疾流行区,部队受到感染,112师非战斗减员达3000余人。

    合肥,地处安徽省的中部,淮南铁路经过此地,而水路经巢湖可达长江。合肥,又是安徽省的省会,辖长丰、肥东、肥西三县。1938年5月14日,日军在6架飞机轰炸掩护下,从南门攻入城内,古城合肥遂为日寇占领。接着,四周乡镇也相继沦陷。

    10月初,667团袭击合肥日军机场,668团配合策应,共焚毁日机4架,毙伤一些日军。667团在行军中,碰到新四军八团,伍志钢叫吕志先与他一起到八团团部,通过八团发电报给中共长江局,报告中共112师工委的工作情况。伍志钢还告诉吕志先,112师工委今后归中共长江局领导。

    武汉于10月失守后,57军又奉命调回江苏北部,667团驻防在淮阴县城和北郊,668团l营驻地靠近667团。这时,中共112师工委和当地抗日团体取得联系,并和当地的中共党组织也建立了联系。在他们的协助下,发动一批抗日青年参加667团宣传队,集中起来办第二期新兵队训练班。训练班结束后,一部分人留在667团宣传队,丁宕之(即丁劳丁)、刘维中(即红刘)、丁九、王力、陈大山、郭保中等同志,都是那时到667团工作的,一部分留在当地领导的抗日团体中工作。

    1938年12月份,日军进攻苏北两淮,首先占领了宿迁县城,668团1营参加了进攻宿迁城之战,一个连攻入城内,但因日军兵力强大,天亮前撤出。在这次战役中,党员李信民和朱殿甲光荣牺牲。以后又在埠子集、房山两地与日军作战,董愚和关长胜两位党员也光荣牺牲了。营部传令兵党员石在,由合肥返回苏北时,因病未过津浦铁路东来,失掉了联系。这次日军大举进攻苏北,当时国民党的江苏省长兼苏北战区司令韩德勤,放弃淮阴和淮安县城仓促南逃。57军112师师部、334旅旅部、336旅旅部以及668团、671团和672团等三个团部与部队脱离了联系,自行逃向陇海铁路北,向57军军部和111师靠拢。当时只有667团全团和668团1营保持了完整的队伍,在苏北转战一个多月,直到1939年2月,才奉军部命令,转移到陇海铁路北的日照县、赣榆县、郯城县一带。当时112师师部正在那里收容散落在铁路以北的部队,进行整顿。由于668团l营人数较多,战斗力强,被57军军长留作保卫军部的部队。这时营里的党员只有营长刘震远,连长王福成和支书吕志先了。

    领饷运弹

    1939年3月间,57军缪澄流军长派668团1营掩护副军长和军需处长去江苏省兴化、泰州一带,领取全军当年的军饷500多万元。中共112师工委派郭保中、陈大山和吕志先一起随同前往苏北,再动员一批青年到667团来充实宣传队的人员。此时苏北大部分己被日军占领,1营要孤军深入日军占领区空隙中穿行,受到日伪军的追踪和堵截,这样往返千余里把经费驮运回来,任务十分艰巨。刘震远率一营从山东南下刚进入苏北,即派吕志先、郭保中、陈大山到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三团与汤曙红团长取得联系,吕志先等人就留在团部,把苏北日伪军活动情况,及时通报给刘震远,保证了军饷的顺利运送。还通过中共领导的抗日组织,从苏北带领一部分青年到667团和668团1营宣传队工作,有张茂生、尹莹升(即陈冰)、尹楚升、戴家骅、许邦儒、谭恩熊(即谭克)、王亚洲(即王冰)等。并掩护由吴健率领的20多人的抗日团体的基层干部通过陇海铁路,去中共山东分局领导的岸堤干校学习。1营返回时,按汤曙红团长的要求,赠送给八路军3000多发子弹。

    1营于4月份完成了领饷任务,受到军长的奖励。返回112师后,师长把一营留做警卫部队,一直到8月份都随师部活动。

    这个时期,由于667团宣传队在全团开展政治教育工作,使全团士气很高,宣传队在驻村开展群众工作,军民关系很好,又开展歌咏和演剧活动,使军队文化生活大为提高。这些对其他团均有影响,加上万毅团长向旅长和其他团长做工作,其他三个团都要求667团抽人帮助成立宣传队。不久112师工委就从667团调丁宕之、王力等到668团,王狲等到671团,刘希平、秦寄萍、王冰等到672团。这时李欣已在师部担任霍守义师长的秘书,谷牧在333旅荣子桓旅长处任书记官,师部和旅部也成立了类似战地服务团的组织,从667团宣传队调一些队员到服务团工作。112师工委还通过中共日照县委,发动一批青年学生参加667团组织的第三期新兵队。因668团1营在师部担任警卫,吕志先所在支部就由李欣联系领导,工委又派朱长禄担任政治交通员,向吕志先传达口头指示并送一些油印文件。1939年7月,668团1营奉57军军部命令,到河南省洛阳去领取子弹。部队经山东滕县城南,过津浦铁路,穿过微山湖到达鲁西南。鲁西南一带要通过八路军的游击区,沿途由吕志先与八路军地方部队和抗日民主政权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在他们的帮助下,1营经过江苏丰县,在砀山县境过陇海铁路,再经过安徽省涡阳到达阜阳。当时阜阳还由国民党军队驻守,未被日军占领。经过连续行军,顺利到达了洛阳市。

    洛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抗战前期的洛阳,原是国民党河南省政府第10专员公署所在地。随着豫北、豫东、豫南的沦陷,国民政府在河南的政治、军事重心转移到洛阳。1938年6月,以卫立煌为司令长官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由郑州迁至洛阳,河南省政府与省党部也先后从南阳迁往洛阳。那时洛阳全城人口约有几十万人。

    吕志先他们在洛阳经过短时休整,领取子弹后又往山东赶。吕志先所在营有4个连队,500多号人马,每人身上都背了几十斤重的子弹,有时晓行夜宿,有时则夜间行军,遇上敌人还要进行临时的战斗。他们离开河南后,又经过安徽阜阳、蒙城、宿县,跨过津浦铁路,在江苏邳县与新安镇之间通过陇海铁路,进入山东省境,最后抵达郯城东部的57军军部,把子弹交给军部后,吕志先他们又回到112师,这时已是1940年2月初了。一往一返,共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

    这次返回山东的行军过程中,只在鲁西南地区经过八路军的游击区,吕志先沿途和驻在那里的八路军地方部队和民主政权作了联系。

    不久,吕志先到667团宣传队与112师工委联系时,才知道1939年9月中旬,日军向鲁南费县西的112师334旅部驻地发动袭击,在寄宝山战斗中伍志钢同志牺牲了,秦寄萍等同志被俘。以后667团袭击津浦铁路上的日军据点,也俘虏了日军,用交换的方法,把秦寄萍等救了回来。

    重要会面

    1940年元旦之前,57军下达命令,任命667团团长万毅为111师333旅旅长。万毅去333旅上任时,经中共112师工委批准,从667团带刘准等几名党员一同去该旅工作。后来吕志先又到668团宣传队,和队长丁宕之取得联系。不久,工委政治交通员朱长禄告知吕志先,中共112师工委书记已由谷牧担任。谷牧和李欣已按党的决定从334旅部和112师师部撤出,谷牧住在鲁南区党委三地委机关,通过政治交通员和其他方式,联系和领导112师师部及各团党的秘密工作。

    1940年5月间,交通员朱长禄通知吕志先,八路军115师政委罗荣桓要见668团1营营长刘震远。这时中共112师工委已归由115师党委领导。

    罗荣桓,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1902年出生,湖南衡山南湾村人。1927年,在武昌中山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鄂南暴动和湘赣边秋收起义,后随毛泽东上井岗山开辟革命根据地。曾参加古田会议。历任红军第4军政委,第1军团、江西军区、第8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动员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参加过长征。后任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政委。1939年3月,他奉中共中央之令率115师东进支队进入山东后,就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制定的统战政策,注重做好东北军的高层和中下层人物的统战工作。

    在约定的一个晚上,由朱长禄带路,吕志先陪同刘震远到大路村附近的低峪小山村见到了罗荣桓政委。罗荣桓和刘震远谈了近一个小时,吕志先也参加了会面。罗荣桓除了询问刘震远的经历和57军的情况外,还向他介绍了当前全国和山东的抗日战争形势,党的统一战线方针,以及山东八路军准备如何配合57军的活动。谈话结束后,刘震远和吕志先就回营部了。这次见面完全是秘密去的,没有带警卫人员。刘震远对这次谈话很兴奋,对罗政委留下很深的印象。谈话后,对打败日寇、收复失地的信心更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友军、特别是团结东北军的统战方针更清楚了,对党的“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方针更理解了。这对于刘震远在1940年9月被师部软禁后,坚决逃离来到八路军,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那个时候,国民党发布通令,要求所有部队的官兵一律参加国民党。中共112师工委经请示上级党委批准,为了使共产党员仍能在部队中工作,可以和其他官兵一样集体参加国民党。在连队里入党很简单,每连造一本名册并统一扣下党费,上报团政训处转师政治部就成了。后来师政治部规定连里派人担任党务录事,负责办理这个任务,确定后还要进行短期集训,工委也同意连队的宣传队员主动承担这个任务。668团1营就由吕志先、郭保中、陈冰等承担全营官兵加入国民党的事务,在参加党务录事的训练之后,把名册造好送交团政训处。

    1940年5月,日军发动“扫荡”,为了掩护112师师部转移,刘震远指挥668团1营在师部驻地东南,同日军战斗了一整天,天黑后师部和团部都转移了,1营才撤出战斗,转移到临(沂)枣(庄)公路南,郯城县西南一带。在这次战斗中,党员王福成光荣牺牲。不久,112师按57军命令,任命刘震远为672团团长,中共112师工委同意刘震远的要求,将原在668团1营工作的吕志先、郭保中、陈冰、戴家骅等,一同调到672团工作。

    5月下旬,吕志先等随刘震远来到672团,先在团直属平射炮连连部工作。连长于铁男是刘震远的亲信,也是由668团一营调来的。那时672团已有宣传队,其中有从667团宣传队调来的刘希平、王冰等同志。不久中共112师工委派曾秘密去八路军学习过的王枕戈(即张战戈)来672团,还带了5个在八路军里当过连、排长的党员来,通过刘震远的安排,在连队当兵,党的关系由王枕戈领导。因团宣传队名义上归团政训处管,刘震远就派吕志先、王枕戈、郭保中把宣传队的实权掌握过来。团宣传队组织队员到各连教唱歌曲,开展驻村的群众工作。

    中共112师工委决定672团成立秘密的总支部,吕志先任总支书记,王枕戈任副总支书记。这期间发展郭保中、陈冰为中共党员。由于国民党反共气焰逐渐高涨,山东多次发生国、共两军摩擦事件,原来从八路军派来的同志在连里工作己不适当,引起所在连队连长的疑虑,于是提出要求回八路军工作,经研究并报工委批准,让他们撤离672团返回八路军。1940年7月,陈冰患了重病,在团里无法治疗,吕志先等就用秘密方式把他送到八路军后方医院治疗,痊愈后就留在八路军工作了。

    奉命撤退

    在国民党限共反共的氛围下,57军也加强了政训工作,112师命令672团把吕志先、王冰、刘希平等调到师政治部。吕志先到后,见到丁宕之从668团来了,郭虹俊、秦寄萍也从667团来了。原来是师部要对他们进行审查。师长霍守义问刘震远是否了解这几个人的情况。刘震远说:这几个人都是主张抗日救亡的学生,不是共产党员,在部队中做文化宣传工作,团里的官兵对他们印象很好,对他们搞得过分会引起官兵的不满。于是,霍守义打算以受训为名,准备把吕志先他们送到57军政治部去。吕志先等来到112师政治部不久,师政治部主任李醉仙还与他们谈了话,说你们都是有能力的人,学习后会更有前途。吕志先等听后马上意识到李醉仙的谈话目的是为了迷惑他们,让他们今后在57军中做政训工作。

    大约在1940年8月间,师部派骑兵掩护吕志先等几个人,趁着夜间穿过伪军占领区来到军政治部训练班,那时训练班已开课约半个月了。该班学员还有从日照、郯城、赣榆等县招来的学生。训练班驻地离万毅率领的333旅旅部很近,因该旅正在担任57军军部的警卫。这样吕志先就利用训练空闲,到旅部警卫排驻地与工委政治交通员接上了关系。

    1940年9月中旬,朱长禄通知吕志先等人:党中央重申要严格执行“在国民党的党和军队中停止发展中共党员的决定”,中共山东分局通知112师工委,即刻将派往112师工作的党员、民先队员和进步青年,撤退到中共山东分局另行分配工作。过去在军队中发展的军官党员仍留在部队中保留党籍,派人单独与他们联系。以此来表明我党坚决执行和国民党团结抗日的诺言。师工委决定撤退时间定在1940年9月22日,全体人员当日早上离开所在部队,到最近的中共地方机关或八路军中去。吕志先立即把这个决定通知并征求还未入党的刘希平、王冰、秦寄萍的意见,他们都同意一起撤退。

    几天后,军政治部训练班宣布结业,并让吕志先等人到672团政训处工作。吕志先等6人按计划在9月22日一早就到333旅警卫排驻地,和朱长禄一起离开57军,当天就赶到中共郯城县委机关,次日由县委派人护送到邳县重坊村的中共鲁南四地委机关,见到地委书记李乐平。当天,日寇再次“扫荡”邳县,吕志先他们随地委机关活动了好几天,由他们派武装护送吕志先等人到三地委机关所在地大炉村。然后,又护送吕志先等人到八路军115师师部,和其他从东北军112师撤出的部分同志汇合。115师师部派部队护送吕志先等人到中共山东分局,分局社会部把57军两个师中撤出的同志集合起来,办了训练班,随后分配到各抗日根据地工作。

浏览:147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