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原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科技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兼党组书记)
张从周同志逝世已经5年了。但他的风度容貌不断地萦迥于我的脑际,使我久久不能平息。1956年初,随着中央决定加强科学工作,向科学进军,张劲夫同志和我及杜润生等同时被调入中国科学院工作,连同秦力生、郁文、谢鑫鹤等,我们的党组班子形成了。张劲夫同志任副院长兼党组书记,我任秘书长兼党组副书记。中央为了充实和加强中国科学院工作,相继抽调100名地师级干部担任中国科学院各所党委书记。这些同志都是在党内长期工作又有成绩的优秀骨干。张从周同志是其中的一个。他先到科学院地质所担任党委书记、副所长,后又调到力学所担任党委书记、副所长。1966年1月中国科学院新技术委员会成立时,我任主任,他又担任副主任,我们这一伙人都不懂科学,但都有一颗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心,全心全意地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定,热爱科学事业,热爱科学家,忠实地团结他们,尽心地做好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服务,使他们为国家科学事业发挥一切的聪明才智,正如涂光炽、欧阳自远两位科学家(都是中科院院士)在‘地质科研事业杰出的领导》一文中所说,就在1958年大跃进的狂热与彷徨相伴的时刻,新的党委书记兼副所长张从周同志来了。他经常出现在热烈讨论的人群中,在实验室、办公室,耐心地听取科技人员的意见,晚上到科学家家里谈心,交朋友,各种学术会议和学术讨论他都亲自到场,虚心学习,提出问题,共商解决方案。他热情支持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干劲,也更深刻理解人们的忧虑。他在党委会上勇敢地提出“要敢想敢干,也要做科学分析;要鼓干劲,又要实事求是”。他鼓励全体科技人员为实现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为发展地质科学中的新技术与新领域,为国家矿产资源、工程建设的紧迫任务而做出贡献。很快地地质所科研秩序建立了。他根据国家十二年科学规划和地质所科技人员的意见,积极支持开展稀有元素与稀土元素矿床的研究;铬、镍、钴、铂、钒、钛与金刚石矿床的研究;磷块岩资源的研究J钨、锡、钼、铜、铅、锌及相伴生的分散元素的研究,使地质研究所研究工作的面貌在短期内有了巨大的变化,并从这些矿产资源的研究与综合中,使一门新的地球化学学科脱颖而出,最后成立了地球化学所。我着重引用涂光炽、欧阳自远两同志的文章,是想说明我们这批人从别的部门调入科学领域的外行同志,由于对党和国家科技决定、规划及各项政策任务的忠诚,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认真地爱护科学家,向科学家求教,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努力学习自己不懂的东西,因而在文化大革命前将近十年内,使中国科学院创造性地完成了上级和规划所确定的科研任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张从周同志在力学所担任党委书记和副所长期间,在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指导下,与几个所合作,在怀柔进行541任务的研究,也颇有成绩,这一点在华寿俊同志纪念张从周同志的文章中已有陈述。所有这些都说明张从周同志是一位有远见卓识,善于与高级科学家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性、积极性,共同完成国家战略任务的党的优秀骨干。他又能同科技人员同甘共苦、风餐露宿,掌擐第一手资料,因此能使科技工作者感到“是良师益友,是值得信赖与尊敬的领导者,是科技战线上党的工作的典范”。这是何等崇高而感人的赞誉呵!
我和张从周同志个人的往来是很密切的。每次见面他谈到的工作见解与心得体会,都使我深受教益。我能以和他这样的同志共同战斗感到自豪!
从周同志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