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从周同志在科学院(文/华寿俊)

寻山人 发表于2019-11-16 15:25:03

在我国第—个国民经济5年计划期间,中央号召全国军民向科学进军,组织几百名科学家在北京制订了我国第—个科学技术发展12年规划,为了实施这个规划,中央要求中国科学院在全国军民向科学进军中起到火车头的作用,为贯彻中央指示,科学院充实了科学队伍,加强了组织建设.从1956-1958年,从中央部委及各省市先后抽调40多名有坚强党性和有文化素养的领导干部,主持科学院院、所两级工作。

 我和张从周同志就是这时期先后调到科学院参加科学大进军行列。我于1956年到化学所负责党组工作,1958年化学所党组改为党委,我又连任化学所第一届党委书记,从周同志1958年直接调任地质所任第一届党委书记.我在革命战争年代就从事科技工作.他是搞行政的,有多年政治工作经验。因此,经常和我交换意见,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在每次党委书记碰头会上,他不仅认真学习中央和党组的文件和报告,而且根重视各党委的汇报与发言。他知道向科学进军,实施国民经济计划,都必须首先了解世界发展趋势和我国实际情况,地质科学是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心脏,要充分利用我国资源,发挥地质优势,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

地质科学虽是我国的一个薄弱环节,科研设备不齐全,但拥有一些成绩显著的老一辈地质学家,如李四光、翁文灏等,更有一些不畏艰辛的科技人员。据地学部尹赞勋主任说,20年代他领导中国第一支西北地质勘测队(6个科技人员),骑骆驼打出了玉门第一口油井,由于无深井钻机,只能打进陆相砂岩层中就不能再深入了,因此出油少,但从打这口油井之后的几十年间,锻炼出了一批石油工人和科技人才。

向大庆进军时遇到一个理论问题,过去外国专家一直认为中国是贫油国,理论根据是海相生油说。中国地质学家经过认真研究,没有被海相生油说所束缚,提出陆相生油的新观点,给大庆开发建立了—个新的理论根据,鼓舞了大庆科技人员和全体工人的斗志。他们以顽强革命精神和“三老四严”的科学态度赢得了一个个胜利,为我国石油工业创建了光辉篇章。大庆的“三老四严”的科学作风后来写在我国科学管理14条和72条中,成为全国科学的典范。

地质所在张从周同志的领导下,总结了大庆会战的经验和科技的实践,肯定了陆相生油的理论,与大庆革命精神相结合,将石油地质之光在全国油田中开花结果。党委对陆相生油说的支持,使地质学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地质所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科研事业蓬勃发展,硕果累累。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人数虽少,但科学家相聚一堂,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光和热,创造出一些新理论,提出新观点,促进了全国地质科学的发展,真正起到了火车头的作用。

党指到哪里,他们就战斗到哪里。从周同志总结大庆的经验,迅速又向蒙古白云鄂博矿山进军。那里有丰富的铁矿,国家新建一个内地大型的包头钢铁基地,但由于铁矿结构和组成不清,铁矿中杂质难以分离,给生产带来很大困难。以地质所带头,由化冶所,化学所、冶金所、金属所的科学家联合攻关,经过重新勘测,分析研究化验,认定这是一座大型稀土铁矿,矿石内的“杂质”原来是国家急需的稀土元素,其含量非常高,堪称为稀土王国。此后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发现更多的稀土资源。从此,稀土在我国不稀,应用到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电子仪器仪表等各行各业中,前途广阔,并向国际市场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化有力的支柱。包钢的铁矿石经过科学处理,制订了新的工艺流程,不仅使一矿分成两矿,创造了两倍的经济价值,而且经稀土分离后炼出的钢材,含有微量稀土,质量提高,补充了我国特殊钢品种,为国民经济建设增添一份新的力量.

地质所的两次会战,由于党委强有力的领导及科学家的拚搏,做出了突出的成就。随后,他们又南征北战,赢得了—个个胜利,白云矿战斗未停,又奔赴川藏高原。他们根据新的地质理论,提出横断山区的安宁河浮大断裂是最有利的成矿构造带,他们不辞辛苦,翻山越岭,陆续查明攀西滇北地区具有150多种黑色和有色金属,而贵金属之多也是全国之最。

从周同志主持地质所党委工作仅四、五年时间,便打了三大地质胜仗,主要一条是他忠诚地担负了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无私无畏,冲锋在先,享受在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而团结了群众,鼓舞了士气。1962年,从周同志调到力学研究所主持党委工作,此时,正值科学院执行中央“两弹一星”任务的关键时刻,科研成果将从实验室走向扩大试验阶段。科学院党组决定在怀柔成立5个研究所,联合扩大实验基地。力学所与化学所共同实验火箭发动机性能测试及l、2、3级火箭推力比冲,为总装总调准备好条件。第一颗卫星用的“东方红”计算机及各种电子仪器仪表转动起来了。为加快基地各项建设,从周同志与力学所工作人员自告奋勇地承担基地三通和福利设施。他事事关心兄弟单位的工作生活条件,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使科研人员深受感动,为提前完成国家任务,起到积极作用,为创建科技精神文明开辟了道路。

1964年我调到西北分院工作,他不久也调到院部,领导学部及新技术工作。他对京外的研究所同在京的所一视同仁,还有所照顾。

从周同志从事军队和公安工作多年,一直坚持廉洁奉公。他到科学院后,密切联系群众,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他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平易近人,谦虚谨慎。他很快地熟悉业务,适应环境,与科学人员打成一片,亲如一家,鱼水相融,使同志们工作起来,心情舒畅,效率倍增。

从周同志离开我们5年多了,他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和思想境界,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作者是著名化学家,原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副院长兼党委书记)


浏览:67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寻山人
    寻山人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