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张从周同志(文/程光烈)

寻山人 发表于2019-11-16 15:28:02

人生百年,不过一瞬,但人们的高贵品德,却能永远存在并能流传下去。它存在于人们的美妙记忆中,存在于社会风尚演化中,存在于历史的洪流里。

我和张从周同志相互认识和交往的时间是很短暂的。但在这不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高尚的品质,却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

沈阳解放后,我在东北公安部二处工作。1951年,张从周同志从沈阳市公安局调到部办公室任主任,从此我们互相熟悉并开始了友谊。

当时,我们不仅办公在一个大楼里,连吃饭也在—个食堂里。彼此之间,除了工作中必须保密的以外,其他是无所不谈的。

他给我的第—个印象是对革命忠心耿耿,热情满怀,从不居功自傲,从不贪图个人享受。他参加革命时间很早,经历的工作环境十分艰苦。他组织过农民进行抗租抗债抗税斗争,参与组织了胶东“一一•四”武装暴动。在抗日战争中,组织游击队,从敌人后方燃起熊熊抗日烈火。尽管日寇对胶东地区进行过多次残酷的扫荡,但从周同志仍能与大多数同志一道带领群众坚持斗争,直到最后胜利。

解放战争年代,从周同志被党派回东北,又在各地展开对敌斗争。特别是参与组织领导粉碎国民党勾结日寇残部的通化暴乱活动,取得了辉煌成绩。

面对过去所做的革命业绩,从周同志却从没有当成”包袱”,而是虚怀若谷,从不居功自傲,从未以此谋取个人名利地位。全国解放初期,不少人认为革命成功了,应该论功行赏了,因而争名争利,比位置高低,比待遇好坏,相形之下,从周同志这种美德,确实是难得可贵的。

从周同志给我的第二个印象是:政策水平高,工作起来又踏实细致,谦虚谨慎。他在办公室工作时,主编《东北公安通讯》这一刊物。这是—份指导全东北地区公安工作的刊物,东北公安部许多工作都是通过这个刊物来统一大家思想,进行政策性教育,藉以指导工作的。政策性很强。从周同志对这一刊物下了很多工夫。约稿、组稿、审稿、亲自写稿、以至排版、印刷、分发,无不细致周到,为东北公安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办公室工作又是那么复杂,和全机关各个处室,无不有千丝万缕联系,稍不注意便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但从周同志对所有事物处理起来从容细致,应付自如,处理结果无不得心应手。我因工作关系,经常到外地出差。每次出差回来时,从周同志除向我了解一些外地情况外,还向我介绍我不在机关期间的各种情况,不厌其烦,同时也增加了我们之间的友谊。

给我的第三个突出印象是,从周同志既有坚强的意志和刚毅的性格,又有温文尔雅的风度。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刚毅的性格,是不可能参加革命工作的,尤其是在残酷的战争年代。从周同志待人接物,—贯谦虚谨慎,和蔼可亲,没有丝毫急燥粗暴的毛病。从前在办公室工作过的同志,每当提起他来,总是认为这位领导对下面同志的工作要求很严,一丝不苟,但指导工作的态度,却是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爱护倍至。没有—个不愿在他手下工作的。

从周同志给我的这些印象,实际是他内在与外在性格与品德的有机结合,完美的统一。

1954年,全国各大区撤消。从周同志和我同时调到北京中央公安部。他工作在六局,我在二局。虽然都在一个机关,但机关大了,人员多了,居住地也比较分散,见面的机会就不如以前那么多了。1957年我离开北京,不久,从周同志也调到科学研究单位,相见的机会更少了。彼此情况只能靠两地熟人们的来往才能略知一二,大有“故人各在天一角,相望落落如晨星”之慨。

从周同志虽然离我们而去已有5年多了,但我确信,他的生前业绩连同他的各种美德将永远存活下去。这是社会进化的需要,是人类进步的需要。

(作者是原吉林省委副秘书长)

浏览:84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白山黑水
    白山黑水
  • 寻山人
    寻山人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