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井泉生平及革命经历之二

红色晋绥 发表于2015-11-30 11:27:25
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8年8月2日,在李井泉指挥下,大青山支队(对外又称李支队)从山西省右玉县境内古长城要隘杀虎口开始向大青山挺进。经支队主要领导研究,在凉城地区留下一个营依托蛮汗山建立绥南根据地,以保障晋西北与大青山地区的联系,主力越平绥路抵达武川一带,先后开辟绥中、绥西根据地。随着大青山抗日游击地区的不断扩大,地方抗日武装也在斗争中蓬勃发展,成功守护了大西北和陕甘宁边区的北部门户安全。
 六战六捷横扫阴山七百里
  1938年8月31日,在李井泉的率领下支队主力人马快速从旗下营镇东侧通过平绥铁路,进抵大青山区腹地武川县大滩村一带。后与杨植霖、高凤英领导的蒙汉抗日游击队会师于归绥以东的面铺窑子。
  为了迅速打开抗战局面,尽快打几个胜仗,杀杀日寇的嚣张气焰,支队领导决定积极开展游击战。1938年9月3日,大青山支队主力东进,攻入日伪军盘踞的陶林县城(今乌兰察布盟察哈尔右翼中旗政府所在地科布尔镇),歼灭、击溃伪军300余人。这一仗虽未全歼陶林伪军,但给日军以很大的打击,大大振奋了民心, “八路军打日本鬼子”的消息迅速传遍阴山南北,扩大了八路军在绥中地区的影响。
  陶林袭击后,9月19日大青山支队又夜袭了四子王旗乌兰花镇伪蒙军一个加强连和王爷府的旗保安队,俘虏了180余人并缴获机枪等大批武器装备。战斗结束后,李支队召开群众大会,宣传中共关于蒙汉联合抗日的主张。从统战的角度考虑,释放了被俘虏的王爷府官兵,其武器马匹也予退还。王爷府上下和当地蒙汉群众看到八路军纪律严明,对商户和居民秋毫无犯,十分敬佩,逐渐成为了八路军的同情、支持者。
  陶林和乌兰花之战后,使日军极为恐慌,急忙向武川、陶林、乌兰花、百灵庙等地增调兵力,以图加强大青山北麓的布防。获悉了日军的意图后,李井泉利用归(绥)武(川)公路最险段蜈蚣坝段设伏阻击。此战,仅用了半个小时就击毁了日军汽车4辆,全歼日军少佐以下80余人,使得八路军在大青山地区声威大震。
  为了进一步扩大游击根据地,大青山支队召开党政军干部会议。决定姚、武新宇等率部分队伍坚持和发展绥中游击区;1营副营长邹凤山率部分队伍开辟绥南游击区;李井泉率部分队伍挺进绥西开辟绥西游击区。
  会后,各部整装出发。李井泉率部西进并于9月26日在包头市以北固阳县的后脑包阻击日军,毙伤日军200余人,挺进绥西首战告捷。10月1日,李井泉又命部雨夜奔袭包头以东石拐镇,毙伤伪军100余人,俘敌300余人。10月27日,大青山支队夜袭土默特左旗平绥铁路上陶思浩火车站,全歼日伪军100余人。大青山支队在李井泉的带领下挺进绥西取得三战三捷。
  在挺进大青山的两个月里,李井泉率领大青山支队六战六捷,横扫阴山七百里(大青山属于阴山山脉),开辟了绥中、绥西、绥南游击根据地,震动了整个绥蒙。这三大片游击区共包括18个市县,构成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化步为骑铁骑立赫赫战功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开辟后,为了能坚持在大青山地区抗战,李井泉根据大青山地区岗峦起伏,村落稀疏,在辽阔的草原和崎岖的山地上,步兵行动十分困难的实际,于1938年11月根据党中央指示,将大青山支队步兵迅速改为骑兵。
  在具体执行党中央“化步为骑”指示中,李井泉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一方面从消灭伪军、围歼顽匪中缴获了大批战马,另一方面向开明绅士和大地主募捐,很快解决了马匹问题,组建成一支精干的大青山骑兵支队,李井泉任司令员,姚任副司令员。
  骑兵支队组建后,李井泉一面整训部队提高骑兵政治素质和战术水平,同时大力开展骑兵游击战,与日伪军巧妙周旋,积极战斗,英勇杀敌,为开辟和发展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赫赫战功,被群众誉为“铁骑”。
  挺进大青山地区一年多的时间里,李井泉率领的大青山支队共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粉碎了敌人15次大规模“扫荡”和围攻,消灭日军1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500余支,成功地把敌人挤了出去,使人民军队在根据地站稳了脚,开辟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以铁的事实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并将大青山地区的土匪基本剿清,结束了当地的混乱局面。当时当地传唱过一个民歌:八月里来秋风爽,李支队挺进青山梁,日本鬼子丢了魂,蒙汉同胞喜洋洋。
  回忆往事,李井泉的老战友曾褒奖他:“1938年秋,你率领八路军的一支部队,穿过日军的数道封锁线,突破敌人的阻截和包围,冒着冬季的严寒,横穿平绥线,深入大青山开展游击战。”“你为创建大青山根据地,建立了功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浏览:72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